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NB/T 25006-2011):核电厂汽轮机叶片焊接修复技术规程 [The code of welding repair of turbine blades for nuclear power plant]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NB/T 25006-2011):核电厂汽轮机叶片焊接修复技术规程 [The code of welding repair of turbine blades for nuclear power plant]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能源局 编
图书标签:
  • 核电
  • 汽轮机
  • 叶片
  • 焊接
  • 修复
  • 技术规程
  • NB/T 25006-2011
  • 能源行业标准
  • 无损检测
  • 材料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155123708
版次:1
商品编码:10961408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The code of welding repair of turbine blades for nuclear power plant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
字数:16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NB/T 25006-2011):核电厂汽轮机叶片焊接修复技术规程》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一般规定、修复前的准备、焊接修复工艺、后热及焊后热处理、焊接修复质量检验、缺陷重新补焊修复、焊接技术资料。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一般规定
4 修复前的准备
5 焊接修复工艺
6 后热及焊后热处理
7 焊接修复质量检验
8 缺陷重新补焊修复
9 焊接技术资料

精彩书摘

b)叶片等相关零件有特殊工艺要求或业主有特别指定(合同另有约定)时,也可进行相应的焊接、工艺试验替代修复焊接工艺评定;
c)必要时可焊制与修复工艺相同的见证件并进行相关的性能试验。
4.4焊接修复工艺规程
根据叶片等失效形式、缺陷检测及分析结果、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工艺试验结果等,制订叶片等相关零件焊接修复工艺规程,经承包商按程序审批并报业主审查确认。
4.5模拟补焊修复试验
按焊接修复工艺规程,承担修复的焊工或焊接操作工,采用与待修复叶片等相同材质、尺寸、坡口形式及焊接位置进行模拟焊接修复试验,对模拟修复接头可进行外观目视、硬度检测、金相试验,必要时进行力学性能试验。
4.6叶片保护规定
叶片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a)采用耐火阻燃绝缘材料保护非修复部分叶片等相关零件及汽轮机主轴等;
b)焊机电极宜直接固定在待补焊叶片等相关零件上,接触导电可靠;
c)可采用与补焊叶片相同材质的试板作为引弧板或熄弧板。
4.7缺陷清除与坡口制备
4.7.1缺陷清除应符合下列规定:
a)缺陷清除应彻底无残留,并尽可能减小清除及打磨的范围。
b)清除缺陷优先选用机械方式。由于特殊原因采用热切割清除方法,应采取防变形措施和保护汽轮机其他相关零部件的措施,并采用机械方式将切割面的渗碳层或淬硬层清理干净,必要时采用硬度测试等方法确认。
c)当叶片背面有司太立合金片或防水蚀的其他合金层时,应先将缺陷处的合金片或合金层清除干净,再清除叶片本身缺陷。
d)缺陷清除后应进行磁粉或渗透检测方法复验,以确认缺陷已彻底清除。
4.7.2坡口制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a)坡口制备应以减少焊接填充金属量,降低焊接应力和变形,避免产生焊接缺陷,便于焊接操作为原则。
……

前言/序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NB/T 25006-2011):核电厂汽轮机叶片焊接修复技术规程 图书简介 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能源局于2011年发布和实施的一部重要的行业标准,编号为NB/T 25006-2011,全称为《核电厂汽轮机叶片焊接修复技术规程》。该规程旨在规范核电站中汽轮机叶片的焊接修复工艺、质量控制和验收标准,确保修复后的叶片能够满足核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 本规程的制定,是基于我国核电事业快速发展对设备维护和检修提出的迫切需求。汽轮机作为核电站将核能转化为电能的核心部件之一,其叶片在长期、高温、高压、高转速以及可能伴随蒸汽腐蚀、冲刷、疲劳载荷等复杂工况下运行,极易出现裂纹、冲蚀、损伤或磨损等缺陷。对于这些关键部件的修复,必须遵循比常规火力发电厂更为严格的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因此,本标准汇集了当时国内在核级设备维修领域积累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要求,形成了一套系统、科学的指导文件。 规程的主要内容与结构解析 《核电厂汽轮机叶片焊接修复技术规程》的结构设计严谨,涵盖了从准备工作到最终验收的全流程控制要素。它不仅仅是一本操作手册,更是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第一部分:总则与适用范围 本章确立了标准的法律地位和技术约束力。它明确了该规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所有核电站汽轮机叶片的焊接修复工作。同时,规定了在执行本规程时,必须同时遵守国家及行业内相关的安全生产法规、核设施运行管理规定,以及其他适用的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等标准。这确立了修复工作的基线——即“核安全至上”的原则。 第二部分:术语、符号与缩略语 为确保行业内沟通的准确性,本章对规程中使用的专业术语进行了精确定义,例如“焊后热处理(PWHT)”、“熔敷金属”、“热影响区(HAZ)”、“预热温度控制”、“无损检测(NDT)”等,这些术语的规范使用是进行技术交流和质量记录的基础。 第三部分:基本要求与人员资质 这是标准中对“人”和“环境”的约束部分。 1. 人员资质: 强调了所有参与叶片修复工作的焊工、焊工证持证人、无损检测人员、质量检验人员,必须经过专门针对核级设备和汽轮机叶片材料的培训和考核,并持有有效的资质证书。 2. 环境控制: 对修复作业环境(如洁净度、温湿度控制)提出了要求,以防止环境因素对修复质量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在精细部件的修复区域。 第四部分:材料要求 汽轮机叶片通常由高强度、耐热、耐腐蚀的特种钢材制造。本章详细规定了用于修复的填充材料(焊丝、焊条或焊剂)的选择标准。这些材料必须与母材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相匹配,并且必须具备合格的溯源文件和质量证明书,确保其满足核级设备的材料要求。 第五部分:焊接工艺评定(WPS/PQR) 这是整个规程的核心技术环节。鉴于叶片几何形状复杂、应力集中高,任何修复方案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工艺验证。 1. 工艺评定要求: 规定了必须针对不同的叶片材质(如12Cr1MoV、耐热不锈钢等)和受损类型(裂纹、深坑等),进行独立的焊接工艺评定(PQR)。 2. 评定内容: 评定内容不仅包括焊接参数(电流、电压、速度、保护气体),还必须包括对焊接接头进行机械性能试验(拉伸、冲击、弯曲)和宏观检验,以确认其承载能力和韧性。 第六部分:焊前准备与检查 焊前准备工作直接决定了最终焊缝的质量。本章详细规定了缺陷的清除方法,通常采用机械加工或气刨配合打磨,并要求清除深度和范围必须足够,以确保根除所有疲劳源。同时,对叶片母材的清洁度、坡口加工精度、以及关键部位的预热温度和保温措施做了量化要求。 第七部分:焊接施工 本章是操作指南,详细阐述了焊接工艺的执行细节: 1. 焊接方法: 优先推荐使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GMAW)或钨极氩弧焊(GTAW)等具有良好控制性和低热输入潜力的工艺,以减少热影响区的晶粒粗大化。 2. 层间控制: 对层间温度、层间道次之间的清理工作进行了严格规定,尤其强调了多层多道焊中的层间质量检查。 第八部分:焊后处理与检验 修复后的叶片必须经过后续的热处理和严格的无损检测。 1. 热处理: 根据叶片材料和修复厚度,规定了必须进行的焊后应力消除热处理(PWHT)的温度曲线、保温时间和冷却速率,目的是消除焊接残余应力,恢复母材的力学性能。 2. 无损检测(NDT): 针对叶片修复区域,要求采用多重无损检测手段,包括: 磁粉检测(MT)或液体渗透检测(PT): 用于表面缺陷的探查。 射线检测(RT)或超声波检测(UT): 用于内部缺陷的探查,尤其针对较厚的修复层。 第九部分:验收与记录 本章规定了叶片修复工程的最终交付标准。修复后的叶片必须通过最终的尺寸测量、外观检查,并附带完整的焊接记录、NDT报告、热处理曲线等全套文件。只有所有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后,叶片方可重新投入运行。 规程的意义与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NB/T 25006-2011):核电厂汽轮机叶片焊接修复技术规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核电关键在役设备的维修技术达到了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水平。该规程通过强制性的技术指标和流程控制,有效地降低了因叶片损伤修复不当而导致的核安全风险,延长了昂贵汽轮机叶片的使用寿命,为保障我国核电站的安全、经济、长期运行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该标准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使其成为核电维修工程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石性文件。

用户评价

评分

对我个人而言,阅读这样的专业标准书,最大的启发在于它展示了“精细化管理”在尖端工程中的极致体现。它让我们看到,在看似简单的“焊接”两个字背后,蕴含着多么庞大的知识体系和控制网络。它要求执行者具备的不仅仅是娴熟的手艺,更是一种对工艺、材料、物理和法规的全面理解。这本规程可能通过其详尽的术语定义和严格的执行步骤,潜移默化地提升着整个行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它不是一本可以被轻易跳页或略读的书,每一次翻阅都必须带着敬畏之心去对待每一个数字和每一个限定词。它如同是核电站安全屏障的延伸,确保了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清洁性,其背后是无数专家心血的结晶和对“万无一失”的执着追求。

评分

如果说这是一本“技术规程”,那么它必然充满了对风险的规避和对失效模式的深刻理解。我设想书中会有一块内容专门用于探讨“禁忌”——即在何种情况下绝对禁止进行焊接修复,必须进行更换。这通常涉及对叶片根部、榫槽等承力结构的关键部位的评估。一个合格的规程必须提供详尽的判断依据,例如,裂纹的深度、扩展方向,以及是否触及到叶片的核心应力区。此外,对于修复后的性能验证环节,我猜测书中描述会非常细致,可能包括拉伸试验、冲击韧性测试,甚至可能要求进行模拟运行环境下的疲劳寿命测试的程序要求。这不仅仅是“修好”了事,而是要确保修复后的叶片,其寿命和可靠性至少能达到预设的基准水平。这种对“不确定性”的管理,是所有高风险工程领域的核心课题,而这本书显然就是提供这种管理工具的载体。

评分

说实话,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条文结构时,我立刻意识到这本《规程》的逻辑性是极其严谨的。它一定遵循了国家标准(NB/T)的一贯作风,结构清晰,层级分明。我推测,它很可能包含了大量的图表、流程图,甚至可能引用了国际上相关的ISO或ASME标准作为佐证。对于读者而言,这种结构意味着查找效率至上——当某个叶片出现疲劳裂纹需要紧急修复时,工程师必须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定位到适用的焊接程序和质量验收标准。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定义了“什么才是合格”。例如,在描述焊缝的几何形状要求时,它可能给出了精确到百分之几的尺寸公差,同时还会详细说明在何种检测条件下(例如,X射线或超声波检测)允许存在何种类型的缺陷(如裂纹、未熔合、气孔)的级别。这种对细节的近乎偏执的关注,正是保障核电安全的关键所在,它将抽象的工程理论转化为了可执行、可验证的操作指南,是现场工程师案头不可或缺的“施工宪法”。

评分

这本关于核电厂汽轮机叶片焊接修复技术的规程,光是名字就透着一股严肃和专业。我虽然不是直接操作这个领域的工程师,但作为一名对能源和工业技术发展感兴趣的读者,翻开这本书时,首先感受到的是它扑面而来的技术深度。它显然不是写给普通大众看的科普读物,而是为那些在一线进行维护、质检和技术决策的专业人士量身打造的工具书。我猜想,书中的内容必然详尽地覆盖了从材料科学基础、焊接工艺参数的精确控制,到无损检测的特定标准和程序。尤其是在“核电厂”这个敏感领域,任何一点失误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因此,我可以想象这本书对于每一个步骤、每一种工况的描述都会是极度审慎和无可辩驳的。它可能深入探讨了不同类型叶片材料(比如镍基合金、不锈钢等)在焊接过程中的热影响区(HAZ)的微观组织变化,以及如何通过精准的预热、层间控制和后热处理来保证修复后的叶片能够承受核电站高压、高温、高转速的严苛工况。对于一个追求极致可靠性的行业来说,这本书无疑是确保设备长期安全运行的基石性文件,其价值体现在每一个细微的焊接点上。

评分

从市场定位和行业影响力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出版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它标志着国内在核电关键部件——汽轮机叶片——的在役维护技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标准化水平。在过去,可能很多先进的修复技术依赖于引进国外的经验或专利,但一本由国内能源行业标准编号冠名的规程,意味着我们在这一领域已经形成了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对于设备制造商、维修服务商以及电力集团来说,这本书的出现统一了行业内的操作语言和质量基线,减少了因标准不一而产生的技术风险和扯皮现象。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有专门章节讨论针对不同服役年限叶片材料的修复差异,毕竟,经过长期中子辐照的老化材料在焊接时的表现,必然与全新材料大相径庭。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技术手册本身,它承载着国家在关键能源基础设施维护领域自主创新的能力证明。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