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稟父母(勸弟勿夜郎自大) 001
緻諸弟(勸弟謹記進德修業) 005
緻諸弟(勸弟切勿恃纔傲物) 009
稟父母(做事當不苟不懈) 012
緻四弟(不宜露頭角於外) 017
緻九弟(勸宜息心忍耐) 019
緻九弟(勸弟須保護身體) 022
緻九弟(言凶德有二端) 025
緻九弟(注意平和二字) 028
緻四弟(必須加意保養) 034
緻九弟、四弟(早起乃健身之妙方) 036
緻九弟、季弟(須戒傲惰二字) 038
緻四弟(不宜非議譏笑他人) 042
緻九弟(萬望毋惱毋怒) 044
緻四弟(述養身有五事) 047
緻九弟(宜自修處求強) 051
緻九弟(時刻悔悟大有進益) 055
緻諸弟(勸述孝悌之道) 059
緻諸弟(溫經更增長見識) 064
稟父母(教弟注重看書) 068
緻諸弟(必須立誌猛進) 071
緻諸弟(按月作文寄京) 075
稟父母(述傢和萬事興) 078
稟父母(教弟以和睦為**) 081
緻諸弟(無時不想迴傢省親) 086
緻諸弟(擬定於明年歸傢探親) 092
稟祖父母(述京中窘迫狀) 097
稟父母(籌劃歸還藉款) 102
稟父母(在外藉債過年) 108
稟祖父母(要叔父教訓諸弟以管傢事) 111
緻諸弟(帶歸度歲之資) 115
緻九弟(述捐銀作祭費) 118
稟祖父母(請給族人以資助)
內容推薦曾國藩傢書分為修身、勸學、治傢、理財、交友、為政、用人、養生、軍事諸篇。選編時對多個版本進行比較,精選其中有代錶性的和對當代人極具參考價值的篇章。在內容上每篇各有不同,也各有側重,如下所述:
修身篇所選的傢書旨在反映曾國藩在保身、進德修業、息心忍耐、有恒心、謹慎、自立自強等方麵的內在修為。
勸學篇所選的傢書包括教弟寫字養神、勸弟學業宜精、闡述求學之法、教弟注重看書、讀書要有恒心等內容,反映瞭曾國藩“讀書、立誌、有恒”的治學思想。
曾國藩(1811~1872),字伯涵,號滌生,湖南省長沙府湘鄉縣人。晚清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清朝軍事傢、理學傢、政治傢、書法傢、文學傢,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謚曰文正。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用現代的眼光來看,簡直是一股清流。它沒有矯揉造作的辭藻堆砌,也沒有刻意追求的文學美感,完全是一種直抒胸臆的錶達。有時候,你會感覺到那種飽經風霜的沉穩,有時候,又能捕捉到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和無奈。這種情感的真實流露,使得人物形象極其豐滿立體,而非一個被神化的道德楷模。特彆是那些寫給妻子的信,字裏行間流露齣的夫妻情誼和對傢庭的牽掛,瞬間拉近瞭與這位曆史人物的距離。你會發現,即使是位高權重者,也逃不過柴米油鹽和人情冷暖。這種“去神化”的敘事,反而讓其教誨更具力量,因為它說明瞭這些原則不是針對特定階層或特定時代,而是適用於所有身處逆境或順境中的普通人。我甚至會想象,如果能有一位長輩以這樣的方式與我交流,那該是何等的幸運。
評分我發現這本書在處理人際關係上,有著極其深刻的洞察力。其中關於如何與同僚相處、如何識彆小人、如何保持自身氣節的論述,放在今天的職場環境裏,依然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它沒有教你圓滑世故,而是強調“坦蕩”與“有原則”的平衡。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用人”的看法,他深知人性的復雜,既要用其長,又要對其弱點保持警惕。這種審慎的態度,不是多疑,而是一種對現實的清醒認知。很多時候,我們太容易被錶象迷惑,或者因為感情用事而用錯人。從他的信件中,我學到瞭一種慢下來的觀察藝術,不急於下結論,而是通過長時間的共事和觀察來判斷一個人的真實品格。這種基於實踐的用人哲學,比任何現代管理學教材都來得實在和有效。
評分整體閱讀下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纍,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洗禮和定力。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人的心很容易被各種外界的喧囂所裹挾,變得浮躁不安。而這本書,就像一座堅固的燈塔,讓你在迷霧中找到迴傢的方嚮。它反復強調的那些核心價值——自律、堅持、責任感和對傳統的敬畏——恰恰是我們在快速發展中容易丟失的“錨”。我閤上書本後,並不是那種讀完一本小說後的空虛感,而是一種被充實、被沉澱下來的踏實感。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日常瑣事和人生目標,思考自己是否在朝著一個更有價值的方嚮前進。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是一次性的閱讀體驗,而是可以陪伴人一生,每當遇到睏境時,都能從中汲取力量的寶藏。
評分這本書,說實話,初捧之時,我著實有些疑慮。封麵設計得頗為古樸,那種帶著淡淡墨香的紙張質感,讓人仿佛一下子穿越迴瞭那個遙遠的年代。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部晦澀難懂的古代文集,充斥著繁復的禮法和深奧的哲思,可能更適閤放在書房裏供人靜靜品讀,而不是在通勤的地鐵上,或者睡前的一點零碎時間裏翻閱。然而,當我真正沉下心來,逐字逐句地品味那些泛黃的信箋內容時,那種撲麵而來的真實感和煙火氣,完全顛覆瞭我的初始印象。它並非高高在上的教誨,而是一個父親、一個兄長、一個丈夫,在時代洪流中的真實心聲。那些對傢人的叮囑,對時局的判斷,對自身修行的反思,都以一種極其樸素而有力的語言錶達齣來,仿佛他就在你耳邊低語,教你如何在錯綜復雜的人世間站穩腳跟。這種親切感,是很多現代心靈雞湯難以企及的,它沒有空泛的口號,隻有紮實的經驗和血淚的教訓。這本書,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內心深處對於“立身處世”的睏惑,並提供瞭一個跨越時空的實用指南。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觸是關於“知行閤一”的實踐性。我們總說要學習前人的智慧,但往往限於理論層麵,無法落地。這本書的精妙之處,就在於它記錄的不是“大道理”,而是“小事”的處理方式。比如如何對待僕人,如何管理田産,如何平衡仕途的進退,甚至是傢中瑣碎的爭執,他都有細緻入微的描述和反思。這讓我意識到,所謂的“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並非遙不可及的宏圖偉業,而是由無數個細微的選擇和堅持堆砌而成的。我特彆留意瞭其中關於“勤儉”的部分,那種近乎苛刻的自我要求,在如今這個物質豐裕的時代顯得尤為可貴。它不是教你一味守貧,而是教你懂得資源的價值,明白“不浪費”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自律。每一次讀到他提到某項事務的處理,我都會不自覺地在腦海中模擬一遍,思考如果是我,會如何應對。這種沉浸式的學習體驗,讓書中的智慧不再是書本上的文字,而成為瞭可以被立即采納和實踐的工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