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以往世界現代建築史的研究往往是集中在幾位代錶性的建築師或理論傢上,這種研究的弊端在於忽略瞭對當時大批富有活力和創意的建築師的研究,而該書盡可能地還原當時諸多建築師共同的工作狀態和實踐活動;
2. 《世界現代建築係譜綱要》以根據地理區域作為章節的劃分,重點考察世界各國現代建築的産生與發展過程,將大量的信息以錶格的形式進行編製,形成係統的建築師係譜錶,為讀者展示瞭一部不同以往的、相對真實和完整的世界現代建築史
序
自 序
奧地利
一、現代建築的先驅者:瓦格納
二、維也納新建築三傑:奧爾布裏希、霍夫曼與路斯
三、路斯的先鋒作用以及維也納現代主義建築師代錶
四、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的情況
五、奧地利現代建築係譜綱要
捷剋
一、捷剋現代建築奠基人:讓·科捷拉
二、“捷剋立體派”代錶建築師
三、探索一種“民族建築”風格
四、現代功能主義建築的引入
五、捷剋現代建築係譜綱要
德國
一、世紀之交德國建築師的狀況
(一)青年風格與紀念性風格並存
(二)德意誌製造聯盟的代錶建築師
二、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建築創作的多元化
(一)貝倫斯的門徒:格羅皮烏斯與密斯
(二)錶現主義運動相關建築師
(三)弗裏茨·舒馬赫的浪漫主義建築創作
三、德國現代主義建築創作的黃金時期
(一)緻力於現代功能主義住宅
(二)活躍在公共建築創作領域
四、納粹執政時期建築師的狀況
五、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現代建築師的創作
六、德國現代建築譜係綱要
瑞士
一、注重技術與品質的傳統——馬亞爾與薩爾維伯格
二、來自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保羅·阿爾塔裏亞
三、對瑞士現代建築發展的不同看法
比利時
一、新藝術運動的代錶——維剋多·霍塔與範·德·費爾德
二、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建築師的創作動嚮
三、世紀年代之後的情況
法國
一、法國新藝術運動:吉馬德與索維奇
二、來自學院派的變革力量:戛涅與佩雷
三、裝飾藝術運動時期的建築師代錶
四、嚮理性主義建築傳統迴歸
(一)老一輩建築師的創作活動
(二)巴黎的現代主義設計師群體
五、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的狀況
六、法國現代建築譜係綱要
荷蘭
一、貝爾拉赫的先鋒示範性
二、阿姆斯特丹學派以及杜多剋
三、荷蘭風格派相關建築師
四、走嚮多元化的功能主義建築創作
五、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築師的錶現
六、荷蘭現代建築係譜綱要
英國
一、世紀之交的探索:沃伊齊與麥金托什
二、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建築師的狀況
三、現代主義建築運動的影響
四、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建築師的創作
五、英國現代建築係譜綱要
俄國與蘇聯
一、世紀之交建築領域的探索
(一)摩登風格代錶建築師:捨剋特爾
(二)聖彼得堡美術學院的古典復興派
二、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建築設計的多元傾嚮
(一)捨剋特爾與若爾托夫斯基等
(二)探索一種先鋒的藝術
(三)現代工程技術及其美學的影響
三、緻力於新生的蘇俄建築
(一)以古典建築語言支持新政權
(二)至上主義與抽象派——馬列維奇、康定斯基以及
裏希茨基
(三)構成主義與生産藝術傢——塔特林、維斯寜兄弟以及
金茲堡
(四)莫斯科高等藝術與技術工作室的先鋒建築師及其他
(五)蘇俄前衛建築嚮歐洲大陸傳播
四、蘇俄前衛建築實踐的重要時期
(一)構成主義建築流派的創作狀況
(二)拉多夫斯基、梅爾尼科夫以及裏希茨基
五、社會主義的現實主義指導思想確立
(一)古典復興派建築師們的創作
(二)工業建築與居住區規劃方麵的創新
六、俄國和蘇聯現代建築譜係綱要
西班牙
一、加泰羅尼亞現代建築運動的代錶:多門尼奇與高迪
二、尤約爾·吉伯特:延續加泰羅尼亞新藝術傳統
三、來自現代主義的影響:塞特與托羅哈
意大利
一、新藝術風格建築:以雷濛·德·阿若剋為代錶
二、未來主義運動的興起:馬裏內蒂、波丘尼與聖·伊利亞
三、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未來主義者及新生代
(一)設計師德佩羅、普蘭波利尼以及馬奇
(二)來自工程師們的貢獻
四、意大利理性主義小組的創立
五、繁榮的現代建築運動局麵
(一)未來主義者及工程師的建築創作
(二)意大利理性主義的建築成就
(三)吉奧·龐蒂、奈爾維以及卡洛·斯卡帕的建築創作
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意大利建築師的狀況
(一)未來主義與理性主的淡齣
(二)意大利現代建築新的代言人
七、意大利現代建築係譜綱要
瑞典
一、北歐日耳曼民族古典主義:奧斯特貝裏等
二、現代主義建築方法傳入瑞典
三、國際式與浪漫主義傾嚮
芬蘭
一、民族浪漫主義建築運動的代錶
二、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建築師的狀況
三、民族浪漫主義嚮現代主義的轉變
(一)鬆剋、沙裏寜與維韋·麗翁的創作
(二)芬蘭現代功能主義建築師
四、浪漫的現代主義:布呂格曼和阿爾托
五、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築師的狀況
六、芬蘭現代建築係譜綱要
丹麥
一、民族浪漫主義的代錶:馬丁·尼羅普與詹森·科林特
二、卡雷·科林特對傳統的繼承與發揚
三、丹麥現代主義建築代言人:雅各布森
美國
一、芝加哥學派建築師團體
二、建築的地域性與工業化
(一)弗蘭剋·勞埃德·賴特與草原學派建築師
(二)美國西海岸的地域性建築實踐
(三)設計新型廠房的埃爾伯特·卡恩
三、建築創作的多元傾嚮
(一)草原學派建築師:賴特、埃爾姆斯利以及格裏芬
(二)加州地域建築風格:梅貝剋與格林兄弟的創作
(三)聖地哥爾的歐文·吉爾與南福羅裏達州的艾迪生·米茲納
(四)卡恩在工業廠房設計領域的驚人成就
(五)歐洲的現代主義傳播到美國
四、現代建築發展的多嚮性
(一)弗蘭剋·勞埃德·賴特與布魯斯·阿朗索·戈夫
(二)拉爾夫·特威切爾與彼得羅·貝盧西
(三)魯道夫·辛德勒與理查德·紐特拉
(四)活躍於美國東海岸的現代建築師
(五)卡恩、格迪斯與富勒的建築創作
五、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多元局麵
(一)新技術與抽象美學的結閤:貝盧西與約翰遜
(二)富勒、查爾斯與雷·埃姆斯夫婦的創作
(三)古典紀念性的現代錶達:路易斯·康
(四)有機與塑性建築:埃羅·沙裏寜與米歇爾·布勞耶爾
(五)精美的典雅主義建築風格:斯通與雅馬薩奇
六、美國現代建築係譜綱要
結束語
一、現代文化的多源頭以及開放性
二、“理性”與“浪漫”交織的狀態
三、地域性與民族性的相互關聯
四、大眾化的建築教育及傳播方式
附錄 歐美各國現代建築師名錄
這本書簡直是建築史愛好者的一場饕餮盛宴!那種撲麵而來的時代感和流派變遷的脈絡清晰得讓人拍案叫絕。我本來以為要啃下一本係統性的建築理論著作會是枯燥乏味的體力活,但作者的敘事功力實在瞭得,仿佛不是在羅列建築師的名字和作品,而是在講述一場跨越百年、波瀾壯闊的人類精神探索史。特彆是對現代主義早期那些哲學思辨和技術革新如何相互作用的剖析,簡直是神來之筆。它沒有停留在對“風格”的簡單歸類,而是深入挖掘瞭背後驅動這些風格誕生的社會、經濟乃至藝術思潮的底層邏輯。讀完後,再去審視那些經典建築照片,感覺就像給濛著一層薄霧的畫麵突然擦亮瞭濾鏡,每一個轉摺點、每一次對傳統的顛覆,都變得有跡可循,有因可溯。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一本簡單的教科書範疇,它更像是一部引人入勝的建築文化偵探小說,讓人忍不住一頁接一頁地往下翻,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微的綫索,去理解我們腳下這座座鋼筋水泥叢林的誕生秘辛。對於想真正理解“現代”這個概念是如何通過建築語言被塑造和定義的讀者來說,這絕對是案頭必備的指南針。
評分我必須得說,這本書在視覺呈現上的用心,絕對是令人驚喜的。雖然我關注的是文本內容,但每一次需要對照的插圖和圖示,都恰到好處地齣現在瞭最需要解釋概念的篇章旁。而且,這些圖例的選擇,不隻是展示瞭那些人人皆知的“網紅建築”,更多地是選取瞭一些對理解特定技術轉變或美學傾嚮至關重要的“案例研究”。對於建築專業學習者來說,這極大地降低瞭理解復雜空間邏輯的門檻。更難得的是,作者在文字中對那些細微的材料質感、光影處理的描述,極其富有畫麵感,文字本身就仿佛是精妙的建築草圖。當你讀到關於某種新材料如何改變瞭建築錶皮的肌理時,腦海中浮現的圖像是如此立體和清晰,仿佛能觸摸到牆麵的溫度。這種圖文配閤的默契,使得原本可能顯得有些抽象的“現代建築美學”,變得可觸、可感、可分析。它將抽象的理論“具體化”的能力,是許多同類著作望塵莫及的。
評分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城市更新和地域性建築實踐的設計師,我發現這本書在宏大敘事之外,對於“地方性”和“全球化”的張力把握得尤為精準和深刻。它沒有陷入西方中心主義的窠臼,而是巧妙地將不同地理區域對現代建築理念的吸收、改造與本土化的過程進行瞭平視化的梳理。比如,它在論述某個國際運動在亞洲某地的落地時,所展示的那些微妙的衝突與融閤,那種“學著像,但又不能完全一樣”的微妙狀態,真是太真實瞭。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描述那些被主流敘事邊緣化的實踐時所展現齣的尊重和細緻。這種平衡,讓這本書讀起來絲毫沒有教條主義的架子,反而充滿瞭對多元智慧的贊嘆。它提醒著我們,建築的演進從來不是單綫進行的,而是在無數次全球對話與地方迴響的交錯中緩慢生長的。這本書提供的視角,讓我對如何在當下的項目中平衡國際視野與本土文脈,有瞭更豐富、更有力的參照係。對於那些渴望在自己實踐中找到獨特發聲點的建築人來說,這本書簡直就是一劑清醒劑,告訴你前人是如何在既定的框架內跳齣框架的。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佩服的一點,是它在處理曆史必然性與個體能動性之間的微妙關係時所展現齣的那種洞察力。現代建築運動的進程,常常被簡化為一種不可逆轉的技術進步或意識形態的勝利,但這本書細緻地描繪瞭在這個宏大洪流中,那些關鍵人物是如何在特定的曆史隘口,憑藉其個人的遠見、甚至是運氣,去引導或偏轉瞭某些既定的方嚮。它沒有把建築師塑造成被時代推著走的木偶,而是賦予瞭他們審慎的選擇權和巨大的責任感。這種對“人”在曆史進程中作用的強調,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對人類創造力的敬畏。它讓我意識到,所謂的“係譜”,並非冰冷的血緣圖,而是無數次關鍵抉擇的纍積。讀完後,我會更加審慎地對待任何聲稱“必然如此”的論斷,因為這本書用詳實的案例證明瞭,建築的未來,永遠懸置於當下每一個有意識的創造性行動之上。它不僅是曆史的迴顧,更是一份對未來實踐者的深刻啓示。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坦白說,是一種對認知圖譜的顛覆性重構。它的結構編排極其精妙,不像傳統的年代綫性敘事那樣容易讓人迷失在繁復的細節中。作者似乎采用瞭一種更接近於“主題集群”或“議題驅動”的方式來組織材料,使得不同時期的建築理念之間的對話得以自然浮現。舉個例子,書中對某個關鍵技術突破的討論,其影響的輻射範圍和時間跨度,被作者巧妙地連接到瞭後續若乾個不同流派的設計哲學上,這種非綫性的串聯,極大地增強瞭理解的深度。我感覺自己不是在單純地“學習曆史”,而是在參與一場持續至今的、關於“人與空間關係”的哲學辯論。每一次翻頁,都像是解鎖瞭一個新的視角去審視那些習以為常的城市景觀。這本書對學術性的嚴謹度保持得非常好,但它處理概念的方式又異常靈活和富有彈性,絕非那種隻會堆砌術語的晦澀文本。它成功地將高深的理論轉化為瞭可感知的、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空間實踐,這一點,非常難得。
評分圖文並茂,對學習和瞭解世界現代建築史有一定的幫助
評分1. 以往世界現代建築史的研究往往是集中在幾位代錶性的建築師或理論傢上,這種研究的弊端在於忽略瞭對當時大批富有活力和創意的建築師的研究,而該書盡可能地還原當時諸多建築師共同的工作狀態和實踐活動;
評分好
評分2. 《世界現代建築係譜綱要》以根據地理區域作為章節的劃分,重點考察世界各國現代建築的産生與發展過程,將大量的信息以錶格的形式進行編製,形成係統的建築師係譜錶,為讀者展示瞭一部不同以往的、相對真實和完整的世界現代建築史
評分給朋友買的,自己對建築隻是興趣愛好,隨便翻瞭翻看上去這本書沒有其他同類書好,而且12年的書,現在邊邊角角泛黃瞭,儲存不當啊
評分給朋友買的,自己對建築隻是興趣愛好,隨便翻瞭翻看上去這本書沒有其他同類書好,而且12年的書,現在邊邊角角泛黃瞭,儲存不當啊
評分包裝完好,正是我需要的。
評分很閤適,5摺買的,不夠全麵,很多建築師隻寫瞭早期作品
評分呃,都忘記為啥買這本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