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新世紀漢語原創重量級作品,透視中國百年內在精神衍變,再現劇變時代個體的夢想與掙紮選擇與無奈,實力派作傢、清華大學教授格林非係列長篇“江南三部麯”全新推齣。
事物尚未命名,橫暴尚未染指,化石般的寂靜,開放在秘密的水塘,呼吸的重量,與這個世界相等,不多也不少。
--摘自《春盡江南》
內容簡介
《江南三部麯之3:春盡江南》是著名作傢格非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醞釀構思,沉潛求索,到2011年終於完成定稿的係列長篇巨作。作者在堅守高貴藝術性的同時,用具有穿透力的思考和敘事呈現瞭一個世紀以來中國社會內在精神的衍變軌跡。
《江南三部麯之3:春盡江南》是《江南三部麯》的收官之作,主要人物雖然銜接前兩部《人麵桃花》與《山河入夢》,聚焦點卻是當下中國人的精神現實。小說主體故事的時間跨度隻有一年,敘述所覆蓋的時間幅度卻長達二十年。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譚功達之子、詩人譚端午自我放逐到鶴浦,麵對群體參與變動的時代,試圖從《新五代史》找到解釋;最初崇拜詩人的李秀蓉在社會劇變的潮流中成為律師,她改名換姓,以龐傢玉的乾練潑辣現身,最後卻在虛浮而摺磨人的現實中走嚮瞭絕望……圍繞譚端午和龐傢玉這對漸入中年的夫妻及周邊一群人近二十年的人生際遇和精神衍變,小說廣泛透視瞭個體人生在社會劇變中所麵臨的現實問題和精神睏境。
《江南三部麯之3:春盡江南》作者以令人感佩的誠摯和勇氣,用逼近時代粗糲的犀利文筆,深度切中瞭這個時代精神疼痛的癥結。
作者簡介
格非,中國當代實力派作傢,清華人學教授。
1964年生於江蘇丹徒;1981年考入華東師範大學中文係,畢業後留校任教;2000年獲文學博士學位,並下同年轉人清華大學中文係任教。
從1987年發錶成名作《迷舟》開始,迄令已創作齣版長篇小說《敵人》、《邊緣》、《欲望的旗幟》以及“江南三部麯”《人麵桃花》、《山河人夢》和《春盡江南》;中短篇小說集《迷舟》、《呼哨》、《雨季的感覺》、《青黃》、《戒指花》等。另有論著和散文隨筆《小說藝術麵麵觀》、《小說敘事研究》、《格非散文》、《塞任的歌聲》、《文學的邀約》等多部。
格非屬於擅長對文學、社會、曆史等問題做深入思考的學者型作傢。他的作品具有堅韌、優雅、準確、害智等特質,在中國當代文壇獨樹一幟、風格鮮明;曾獲得“2004年度華語文學傳媒大奬傑齣成就奬”、“2004年度長篇小說排行榜”第一名、“第二屆21世紀鼎鈞雙年文學奬”、“第三屆中國圖書勢力榜”文學第一名、《新京報》“2011年度文學類緻敬圖書”等多種文學奬項。其作品被翻譯成英、法、意、日等多種文字在國外齣版。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招隱寺
第二章 葫蘆案
第三章 人的分類
第四章 夜與霧
精彩書摘
“現在,我已經是你的人瞭。”
秀蓉躺在地上的一張草席上,頭枕著一本《聶魯達詩選》,滿臉稚氣地仰望著他。目光既羞怯又天真。
那是仲鞦的夜晚。蟲聲唧唧。從窗口吹進來的風帶著些許涼意。她隻有十九歲,中學生的音容尚未褪盡,身體輕得像一朵浮雲。身上僅有的一件紅色圓領衫,已經被汗水浸得透濕。她一直緊抿著雙唇,閉上眼睛,等待著他的結柬,等待著有機會可以說齣這句話。她以為可以感動天上的星辰,可對於有過多次性愛經曆且根本不打算與她結婚的端午來說,這句話簡直莫名其妙。既幼稚又陳腐.聽上去倒更像是要挾。他隨手將堆在她胸前的圓領衫往下拉瞭拉,遮住瞭她那還沒有發育得很好的乳房,然後翻身坐起,在她邊上抽煙。
他的滿足、不屑和冷笑都在心裏,秀蓉看不見。
他們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有說話。窗外的月亮又大又圓。院子裏的頹牆和井颱,被月光照得白白的,就像下瞭一層霜。更遠一點的暗夜中,有流水的霍霍聲。秀蓉將臉靠在他的膝蓋上,幽幽地對他說,外麵的月亮這麼好,不如齣去轉轉? 他們來到瞭院外。
門前有一個池塘,開滿瞭紫色的睡蓮。肥肥的蓮葉和花朵擠擠簇簇,舒捲有聲。池塘四周零星栽著幾棵垂柳。可惜秀蓉既不知道莫奈,也從未聽過德彪西的《貝加莫斯卡》。吃驚之餘,端午又多瞭一個可以看輕她的理由。秀蓉想當然地沉浸在對婚後生活的憧憬之中。木槿編織的籬笆小院;養一隻小狗;生一對雙胞胎;如果現在就要確定結婚旅行的目的地,她希望是西藏。
她的絮絮叨叨開始讓端午感到厭煩。她對眼前令人心醉的美景視而不見,可謂暴殄天物。隻是可惜瞭那一塘蓮花。不過,端午對她的身體仍然殘留著幾分意猶未盡的眷戀。每走幾步就停下來與她擁吻。不論他要求對她做什麼,不論他的要求是多麼的過分和令人難堪,她都會說:隨便你。欲望再度新鮮。她的溫和和慷慨,把內心的狂野包裹得嚴嚴實實。
到瞭後半夜,秀蓉發起高燒。雖然端午不是醫生,可他立即用不容置疑的口吻對她作齣診斷,宣布那是由於浮涼和疲勞而引起的普通感冒.而感冒是可以被忽略的。淩晨時分,端午趁著秀蓉昏睡不醒的間隙,悄然離去,搭乘五點二十分的火車重返上海。臨走時,他意識到自己身無分文,就拿走瞭她牛仔褲口袋裏所有的錢。這當然不能算偷。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詩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從彆人的口袋裏拿錢,不僅不是一種冒犯,相反是一種友誼和親密的象徵。
他留下瞭一首沒有寫完的詩,隻有短短的六行。題為《祭颱上的月亮》。它寫在印有“招隱寺公園管理處”字樣的紅欄信箋上。不過是臨彆前的鬍塗亂抹,沒有什麼微言大義。秀蓉一廂情願地把它當作臨彆贈言來琢磨,當然渺不可解。但詩中的“祭颱”一詞,還是讓她明確意識到瞭自己作為“犧牲者”的性質,意識到自己遭到拋棄的殘酷事實。而那個或許永遠消失瞭的詩人,則既是祭司,又是可以直接享用供品的祖先和神祗。
但端午並沒能消失很長時間。
一年零六個月之後,他們在鶴浦新開張的華聯百貨裏再度相遇。譚端午裝齣不認識她的樣子,但沒有成功。
又過瞭一個月,他們迫不及待地結瞭婚。
婚姻所要求的現實感,使得那個中鞦之夜以及隨後一年多的離彆,重新變得異常詭異。雙方的心裏都懷著鬼胎。他們盡量不去觸碰傷痛記憶中的那個紐結,隻當它根本就沒有發生過。
後來,在連續兩次人工墮胎之後,麵對婦産科大夫的嚴厲警告.夫妻倆一緻同意要一個孩子。
“也就這樣瞭。”這是他們達成的對未來命運的唯一共識。 再後來,就像我們大傢所共同感覺到的那樣,時間已經停止提供任何有價值的東西。你在這個世界上活上一百年,還是一天,基本上沒有瞭多大的區彆。用端午略顯誇張的詩歌語言來錶述,等待死去.正在成為活下去的基本理由。彼此之間的陌生感失去控製地加速繁殖、裂變。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秀蓉會如何去迴憶那個夜晚,端午不得而知。但端午總是不免要去猜測在他們分彆後的一年零六個月中.秀蓉到底齣瞭什麼事。這給他帶來瞭懷舊中常有的恍惚之感。
他甚至有點懷疑,那天在華聯百貨所遇見的,會不會是另外一個人。
……
前言/序言
江南三部麯之三:春盡江南 謹以此書,獻給那些在歲月中沉浮、在亂世中掙紮的靈魂。 捲首語: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江南的春天,總是那麼短暫而熱烈,帶著一絲繾綣的憂傷,如同一位最美麗的女子,在最絢爛的年華裏,悄然告彆。這便是《春盡江南》想要描繪的,一幅幅在時光的長河中,被風雨侵蝕,卻依舊閃耀著人性光輝的畫捲。本書並非簡單的故事堆砌,而是在曆史的洪流中,捕捉那些細微的情感脈絡,那些被淹沒的個體命運,那些在繁華落盡後,依舊兀自綻放的生命之花。 引子: 在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江南,這片鍾靈毓秀的土地,既是文人墨客的雅集之所,也是權謀爭鬥的漩渦中心。繁華的都市背後,是暗流湧動的時代巨變。曆史的洪流裹挾著無數生靈,在這片古老而富饒的土地上,書寫著屬於他們的悲歡離閤。 正文: 第一章:姑蘇城外的煙雨 故事的開端,我們遇見瞭年輕的陸子卿,一個齣身書香門第的公子,卻心懷抱負,不甘於隻做一名附庸風雅的士大夫。姑蘇城,這座古老而充滿魅力的城市,在早春的煙雨中,如同一幅淡淡的水墨畫。陸子卿在這裏求學,結交瞭一群誌同道閤的友人,他們或激揚文字,或指點江山,對未來充滿瞭憧憬。 然而,平靜的生活被突如其來的戰事打破。邊境的狼煙,打破瞭江南的安寜。陸子卿親眼目睹瞭戰亂的殘酷,目睹瞭普通百姓的苦難,這對他年輕的心靈造成瞭巨大的衝擊。他開始思考,個人的價值,國傢的命運,以及在時代洪流中,個體的渺小與無力。 在姑蘇城,他還遇到瞭溫婉善良的蘇婉兒,一位齣生在普通商賈傢庭的女子。蘇婉兒的齣現,為陸子卿的生命注入瞭一抹亮色。她懂得生活的艱辛,也懂得人情的溫暖。兩人之間,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悄然萌生瞭淡淡的情愫。然而,命運的齒輪,已悄然轉動,他們的愛情,注定要經曆風雨的洗禮。 第二章:淮河岸邊的風雲 隨著戰事的蔓延,陸子卿不得不離開姑蘇,踏上瞭前往淮河岸邊的徵途。這裏的局勢更加復雜,兵荒馬亂,民不聊生。他在這裏見識到瞭更廣闊的天地,也接觸到瞭不同階層的人們。 在淮河岸邊,他結識瞭俠肝義膽的綠林好漢李三刀。李三刀雖然齣身草莽,卻有著一顆俠義之心,他劫富濟貧,義薄雲天,是亂世中難得的一股清流。陸子卿被李三刀的俠義精神所感染,也開始思考,在黑暗的年代,個體能做些什麼,來守護心中的正義。 同時,他也遇到瞭冷酷而精明的商人瀋萬全。瀋萬全在亂世中,憑藉其敏銳的商業頭腦,積纍瞭巨額財富。他精於算計,不擇手段,是亂世中典型的逐利者。陸子卿與瀋萬全的接觸,讓他看到瞭人性的另一麵,也讓他對富貴與貧窮,道德與利益,有瞭更深的認識。 在這個過程中,蘇婉兒也因為戰亂,不得不跟隨傢人輾轉來到淮河岸邊。她在這裏經曆瞭更多的磨難,也變得更加堅韌。她與陸子卿的重逢,既是慰藉,也是一種考驗。他們要如何在亂世中,維係這份來之不易的感情? 第三章:揚州城的繁華與幻滅 揚州,這座號稱“天下第一”的繁華都市,在戰亂的背景下,顯得尤為耀眼。這裏依舊歌舞升平,紙醉金迷,但繁華的背後,卻是暗流湧動,危機四伏。 陸子卿在這裏,接觸到瞭官場中的黑暗與腐敗。他看到瞭權力的濫用,看到瞭人性的扭麯。他對曾經的抱負,産生瞭深深的動搖。他也在此期間,遇到瞭一些曾經的故人,他們有的已經身居高位,有的卻潦倒不堪。世事無常,命運多舛,在揚州城,他深刻地體會到瞭這一點。 蘇婉兒在這裏,也經曆瞭更加嚴峻的考驗。她為瞭生計,不得不放低身段,在市井中謀生。她用自己的善良和堅韌,在這個冷漠的城市裏,努力地生存著。她與陸子卿的感情,在現實的壓力下,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此章中,還引入瞭一個關鍵人物——神秘的江湖女子,人稱“飛燕”。飛燕身手不凡,行蹤詭秘,她似乎與陸子卿的命運有著某種聯係。她的齣現,為故事增添瞭更多的懸念與危機。 第四章:亂世中的離彆與抉擇 隨著戰局的愈發緊張,江南的局勢也變得更加不明朗。曾經的繁華,開始顯露齣衰敗的跡象。人們不得不麵對離彆,麵對生存的抉擇。 陸子卿在經曆瞭揚州城的種種遭遇後,對人生的看法發生瞭巨大的轉變。他不再執著於個人的功名利祿,而是更加關注如何在這亂世中,保護自己所珍視的人,如何盡自己所能,為這個動蕩的時代,帶來一絲希望。 蘇婉兒在經曆瞭磨難後,變得更加成熟和獨立。她不再是那個柔弱的江南女子,而是擁有瞭自己獨立的思想和力量。她與陸子卿之間的感情,也經曆瞭升華,他們學會瞭如何在睏境中相互扶持,共同麵對。 離彆,成為瞭這個章節的主題。有人選擇遠走他鄉,有人選擇堅守故土。陸子卿和蘇婉兒,也麵臨著艱難的抉擇。他們是否能夠一起度過這個難關?他們的愛情,是否能夠在亂世的洪流中,找到屬於他們的歸宿? 第五章:春盡後的餘暉 “春盡江南”,顧名思義,本書的結尾,並非一個圓滿的結局,而是一種在繁華落盡後的沉思。春天的結束,意味著夏的到來,也意味著季節的更替,生命的延續。 陸子卿和蘇婉兒,經曆瞭重重考驗,他們的命運走嚮瞭何方?他們是否能夠尋找到內心的平靜?書中並沒有給齣一個明確的答案,而是將這份懸念留給讀者去體會。 或許,他們選擇瞭隱居山林,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或許,他們選擇投身於新的事業,為重建傢園而努力;又或許,他們的人生,在亂世中,留下瞭無盡的遺憾。 “春盡江南”,不僅僅是一個時節的象徵,更是一種人生的隱喻。它告訴我們,生命的輪迴,情感的變遷,時代的更迭,都是自然而然的規律。在經曆過繁華與落寞,相聚與離彆後,我們所能留下的,是對生命最深刻的理解,和對人性最真實的體悟。 本書的意義: 《春盡江南》試圖通過對個體命運的細緻描摹,展現亂世中文人、商賈、俠客、女性等不同階層人物的生存狀態與精神追求。它探討瞭在時代變遷中,個體如何堅守良知、如何維係情感、如何尋找自我價值。本書並非要歌頌英雄,也並非要批判罪惡,而是以一種更為宏觀和包容的視角,去觀察和記錄那些在曆史長河中,被遺忘或被忽略的生命故事。 書中,沒有宏大的敘事,隻有細膩的情感;沒有絕對的善惡,隻有復雜的人性。每一次的選擇,每一次的離彆,每一次的相遇,都如同江南的春雨,滋潤著人物的靈魂,也觸動著讀者的心弦。 這本《春盡江南》,或許帶著一絲感傷,但更多的是對生命頑強生命力的贊頌。即使在最黑暗的年代,即使在最無助的時刻,總有那麼一些微小的光芒,在閃爍,在溫暖,在指引著人們,走嚮前方。 結語: 春去春又來,花落花又開。江南的春天,雖然短暫,但它的美好,它的芬芳,卻會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如同本書中所描繪的那些生命,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也從未放棄過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願這本書,能讓您在閱讀中,感受到那份屬於江南的婉約與深情,感受到那份屬於亂世的悲壯與堅韌,感受到那份屬於人性的溫暖與力量。 本書獻給所有在歲月長河中,尋找方嚮,堅守信念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