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新世纪汉语原创重量级作品,透视中国百年内在精神衍变,再现剧变时代个体的梦想与挣扎选择与无奈。实力派作家、清华大学教授格非:系列长篇“江南三部曲”全新推出!
咫尺桃花事悠悠,风生帐底一片愁;新月不知心里事,偏送幽容到床头。
温暖的阳光下,冰花正在融化。
它一点一点地,却是无可奈何地在融化。
这幅正在融化的冰花,就是秀米的过去和未来。
——摘自《人面桃花》
内容简介
“江南三部曲”是著名作家格非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酝酿构思,沉潜求素,到2叭1年终于完成定稿的系列长篇巨作。作者在坚守高贵艺术性的同时,用具有穿透力的思考和叙事呈现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内在精神的衍变轨迹。
《江南三部曲之一:人面桃花》是“江南三部曲”的开卷之作。小说讲述晚清末年、民国初年江南官宦小姐陆秀米与时代梦想、社会剧变相互纠缠的传奇人生。因《桃源图》而发疯的父亲突然离家出走;所谓的“表哥”、抱着“大同世界”梦想的革命党人张季元来家寄居……对秀米来说,世界的神秘在猝不及防中突然打开。随着革命党被剿灭,张季元莫名惨死,他与秀米从未在现实中展开的情缘,却通过他留下的一本日记让秀米荡气回肠,也让秀米隐约领悟了革命党人创立大同世界的动机。辗转流离之后,秀米以革命党人的面目重新出现在江南普济。在她的革命蓝图中,混杂了父亲陆侃对桃花源的迷恋、张季元对大同世界的梦想……小说悬念迭生,余韵悠长。
《江南三部曲之一:人面桃花》中格非以他一贯的优雅和从容,将一个女子的命运与近代中国的厚重历史交织在一起,通过简单写出了复杂,通过清晰描述了混乱,通过写实达到了寓言的高度。
作者简介
格非,中国当代实力派作家,清华大学教授。
1964年生于江苏丹徒;1981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200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并于同年转入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
从1987年发表成名作《迷舟》开始,迄今已创作出版长篇小说《敌人》、《边缘》、《欲望的旗帜》以及“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入梦》和《春尽江南》;中短篇小说集《迷舟》、《唿哨》、《雨季的感觉》、《青黄》、《戒指花》等。另有论著和散文随笔《小说艺术面面观》、《小说叙事研究》、《格非散文》、《塞壬的歌声》、《文学的邀约》等多部。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六指
第二章 花家舍
第三章 小东西
第四章 禁语
精彩书摘
父亲从楼上下来了。
他手里提着一只白藤箱,胳膊上挂着枣木手杖,顺着阁楼的石阶,一步步走到院中。正是麦收时分,庭院闲寂。寒食时插在门上的杨柳和松枝.已经被太阳晒得干瘪。石山边的一簇西府海棠,也已花败叶茂,落地的残花久未洒扫,被风吹得满地都是。
秀米手里捏着一条衬裤,本想偷偷拿到后院来晒,一时撞见父亲,不知如何是好。
她已经是第二次看见衬裤上的血迹了,一个人伏在井边搓洗了半天。几只蜜蜂嗡嗡闹着,在她身前身后飞来飞去。蜜蜂的叫声使她的担忧增加了。她觉得肚子疼痛难挨,似有铅砣下坠,坐在马桶上,却又拉不出来。她褪下裤子,偷偷地用镜子照一照流血的地方,却立刻羞得涨红了脸,胸口怦怦直跳。她胡乱地往里塞了一个棉花球,然后拉起裤子,扑倒在母亲床上,抱着一只绣花枕头喃喃道:要死要死.我大概是要死了。她的母亲去了梅城舅姥姥家,卧房空无一人。
现在的问题是,父亲下楼来了。
这个疯子平时很少下楼。只是到了每年的正月初一,母亲让宝琛将他背到楼下厅堂的太师椅上,接受全家的贺拜。秀米觉得他原本就是一个活僵尸。口眼歪斜,流涎不断,连咳嗽一声都要喘息半天。可是,今天,这个疯子,竟然腿脚麻利、神气活现地自己下楼来了,还拎着一只笨重的藤条箱。他站在海棠树下,不慌不忙地从袖子里掏出手绢来擤鼻涕。难道说他的疯病一夜之间全好了不成?
秀米看见他带着箱子,似乎要出远门的样子,无意问又瞥见手中衬裤上棕褐色的血痕,一时心慌意乱,便冲着前院大叫起来:宝琛.宝琛!歪头宝琛……她在叫家里的账房,可惜无人应答。地上的花瓣、尘灰,午后慵倦的太阳不理她;海棠、梨树、墙壁上的青苔,蝴蝶和蜜蜂,门外绿得发青的杨柳细丝、摇曳着树枝的穿堂风都不理她。
“你叫唤什么?!不要叫。”父亲道。
他缓缓转过身来,把那脏兮兮的手绢塞人袖内,眯缝着眼睛瞅着她,目光中含着些许责备。他的嗓音像被砂纸打磨过的一样,低沉而喑哑。她还是第一次听见他和自己说话。由于终年不见阳光,他的脸像木炭一般焦黑,头发如飘动的玉米穗,泛出褐黄。
“你要出门吗?”秀米见宝琛不在,只得稳了稳心,壮起胆子来问了他一句。
“是啊。”父亲说。
“要去哪里?”
父亲嘿嘿笑了两声,抬头看了看天,半晌才道:“说实话,这会儿我也还不知道呢。”
“你要去的地方远吗?”
“很远。”他脸色灰灰地支吾了一声,一动不动地看着她。
“宝琛,宝琛,歪头宝琛,死狗宝琛……”
父亲不再理会她的叫声。他缓缓走到秀米的跟前,抬起一只手.大概是想摸摸她的脸。可秀米尖叫了一声,从他的手底下逃开了。她跳过竹篱,站在菜园里,歪着头远远地看着他,那条衬裤在手里绞来绞去。父亲摇摇头,笑了一下。他的笑容像灰烬,又像石蜡。
就这样。她看着父亲提着箱子,佝偻着背,不紧不慢地出了腰门。她的脑子里乱七八糟的。心头怦怦乱跳。不过,父亲很快又踅了回来。水獭似的脑袋从门外探进来,似笑非笑,一脸害羞的样子,眼睛东瞅西看。
“我要一把伞。”他小声说,“普济马上就要下雨了。”
这是父亲留给她的最后一句话,当时她并不知道。秀米抬头看了看天,没有一朵云,蓝幽幽的,又高又远。父亲从鸡窝边找到了一把油布伞,撑开来。伞面已让蛀虫吃得千疮百孔,伞骨毕露,再合上,抖一抖,就只剩下伞骨了。他犹豫了一会儿.将破伞小心翼翼地支在墙边,提起箱子,倒退着走了出去,就像是担心惊扰了什么人似的,轻轻地带上门。两扇门都合上了。
秀米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来,将裤子搭在篱笆上,赶紧绕过花廊,到前院去叫人。宝琛不在,喜鹊和翠莲也不在。这疯子真的会挑日子.就像是和一家老小商量过的一样,堂前、厢房、柴屋、灶膛,就连马桶帘子的后面也找遍了,就是寻不出半个人影来。秀米只得穿过天井,来到大门外,四下一望,已不见了父亲的踪迹。
她看见隔壁的花二娘正在门前的竹匾里晒芝麻,就问她有没有看见父亲,花二娘说不曾看见。秀米问她有没有看见喜鹊和翠莲,花二娘又说不曾看见。最后她问起宝琛来,花二娘就笑了:“你又不曾让我看住他,我哪里知道。”
秀米正要走,花二娘又叫住她道:“你家老爷不是锁在阁楼里了吗.如何出得了门?”秀米说:“我也不知他如何能出来,嗨,反正走了就是了。我是看着他从腰门出去的。”花二娘也有点急了,“那要赶紧央人去找。他这样昏头昏脑的人,要是一脚踩到茅坑里淹死了,也是白白地送了性命。”
……
前言/序言
在江南水乡的烟雨朦胧中,一段关于命运、爱情与家族荣辱的传奇悄然展开。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那个繁华却暗流涌动的年代,姑苏城外,一个世代以丝绸贸易闻名的家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家族的掌舵人,一位颇具远见却也心事重重的父亲,他肩负着家族的兴衰,更背负着一段尘封多年的往事。他的长子,年少有为,却性情耿直,对家族的未来有着自己的理想与坚持。而他那位温婉聪慧的女儿,则像是家族的一抹亮色,她的命运,似乎注定要与家族的命运紧密相连。 然而,命运的齿轮总是会在不经意间转动。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家族原本平静的生活。曾经显赫的家业,因为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财富的丧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贫瘠,更是对家族声誉和地位的沉重打击。在这场风暴中,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家族的重担,逐渐压在了年轻一代的肩上。 与此同时,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悄然萌芽。男主角,一个出身平凡却才华横溢的青年,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与家族中的一位小姐相遇。他们的相识,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他被她的聪慧、善良与坚韧深深吸引,而她,也在他的才情与真诚中找到了慰藉与依靠。他们的爱情,在家族的重压与外界的阻挠下,显得格外脆弱,却也更加坚韧。 但爱情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家族的联姻,是那个时代许多女性无法逃脱的宿命。为了家族的利益,为了稳固摇摇欲坠的地位,那位小姐不得不面对一段并不情愿的婚姻。她的选择,充满了无奈与牺牲,也为这段本就坎坷的爱情,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而男主角,则是在爱情的甜蜜与现实的残酷中,经历着痛苦的挣扎与成长。他是否能够冲破世俗的藩篱,挽回逝去的爱人?他是否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改变家族的命运? 故事中,还有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有精明市侩的商贾,他们唯利是图,在家族的衰败中推波助澜;有心机深沉的对手,他们隐藏在暗处,伺机而动,想要彻底将这个曾经辉煌的家族踩在脚下;也有忠心耿耿的仆人,他们不离不弃,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家族的尊严。每一个人物,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命运轨迹,他们的交织与碰撞,共同编织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在江南秀美的风光映衬下,这段故事充满了诗意与残酷。小桥流水、粉墙黛瓦,这些江南独有的景致,不仅是故事发生的舞台,更是人物情感的寄托。当微风吹过,柳絮飞扬,那些美好的回忆,那些无尽的思念,仿佛都融入了这片江南的春色之中。而当风雨来袭,电闪雷鸣,则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危机和挑战。 随着情节的深入,家族的秘密逐渐浮出水面。原来,父亲的往事,与家族的危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段被掩埋了多年的真相,如同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而这个真相,也将彻底改变所有人的命运。家族的荣誉,是否能够得以洗刷?爱情的誓言,是否能够经受住考验? 故事的冲突,不仅仅是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和经济危机,更涉及到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社会伦理、家族观念以及人性的复杂。在那个讲究门当户对、等级森严的社会里,出身低微的男主角,要如何与高贵的家族抗衡?他所坚持的爱情,能否得到世人的认可? 男主角的成长,是故事的一条重要线索。他从一个懵懂的青年,逐渐成长为一个有担当、有智慧的男人。他经历了失败,承受了痛苦,但他从未放弃过希望。他对爱情的执着,对正义的追求,让他最终成为能够改变一切的关键人物。他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一步步揭开阴谋,夺回家族的荣耀,并捍卫自己和所爱之人的幸福,是故事最引人入胜的部分。 而那位身处家族漩涡中的小姐,她的选择,她的挣扎,也充满了令人心疼的无奈。她是否能够摆脱命运的束缚,追寻自己的幸福?她的内心,又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痛苦与渴望?她的成长,同样是在血与泪的洗礼中完成的。 故事的结尾,并非简单的皆大欢喜。它更倾向于一种深刻的反思。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主角们对于家族、爱情、人生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那些曾经的恩怨情仇,那些曾经的爱恨纠葛,最终都化为了一种淡淡的释然。生命的意义,家族的传承,爱情的价值,在风雨洗礼之后,显得更加清晰和珍贵。 这段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兴衰史,更是一段关于爱与救赎、关于成长与担当的史诗。它将带领读者走进那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体验一段荡气回肠的人生旅程,感受命运的无常,体味人性的光辉与阴暗,最终在那些美丽的风景和深刻的情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它让我们思考,在变幻莫测的世界里,什么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守护的东西,又该如何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