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文明与缺憾(第3辑)(英汉双语) [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文明与缺憾(第3辑)(英汉双语) [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奥]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著,王冬梅,马传兵 译
图书标签:
  • 弗洛伊德
  • 精神分析
  • 文明批判
  • 心理学
  • 双语
  • 社科
  • 思想史
  • 文化研究
  • 经典
  • 企鹅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
ISBN:9787500133247
版次:1
商品编码:1099376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
外文名称: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0
正文语种:中文,英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文明与缺憾(第3辑)(英汉双语)》弗洛伊德划时代的思想,构成了精神分析的基础,颠覆了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文明与缺憾(第3辑)(英汉双语)》中他呈现的理论是,人类生来具有“死亡本能”,文明则歪曲了这种本能的攻击性,将可怕的负罪感强加于我们人类。
   为克服个体攻击的危险性,文明总是企图削弱个体,使人手无寸铁,并如同在攻破城池后留下卫戍部队驻防一样,让人建立起内在监督个体行为。

内页插图

精彩书摘

人通常会追逐权力、成功与财富,羡慕别人所拥有的这一切,却对生命中真正有价值的事物不予重视,并且依据错误的标准做出判断——人们很容易发出这样的感慨。然而,做出如此笼统的概括,很容易忽略人类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丰富多彩。有一些人受到同时代人的尊崇,然而其伟大品质和功绩却往往与很多人的理想和目标不相符合。人们或许认为这些伟人毕竟只为少数人所欣赏,而大多数人对他们毫无兴趣。然而,由于人们思想和行为方式的差异,个人欲望和追求的不同,事情恐怕不会如此简单。
有这样一位杰出人士,与我有通信往来,并在信中称我为好友。我曾给他写过一封简短的信,称宗教乃是幻想。他回信说,对我的见解表示完全赞成,但他很遗憾我未能理解人们对宗教虔诚的真正根源。这种根源在于一种特别的感觉,他自己就从未摆脱过这种感觉,也在很多人身上得到验证,因此他认为这种感觉亦应该为千万人所共有,他称之为“永生”,一种无边无际的“如海洋般浩淼”的感觉。他继续说,这种感觉纯粹是主观的,不是一种信条,不能确保人们永存,但却是宗教力量的源泉,为各个教派和宗教体系所利用,被引到特定的渠道,自然被这些教派和宗教体系吸收和利用。单凭这种海洋般无边无尽的感觉,人们即可称自己是信奉宗教的,即使他们拒绝相信任何信条、任何幻想。
我那可敬的朋友曾经以诗的形式赞扬了幻想的魔力。他的观点给我造成了不小的困惑。我自身丝毫不能感到这种“如海洋般浩淼”的感觉。要知道让科学理性地对待感觉是很不容易的。人们可能会试图描述感觉的生理表现,但这是行不通的,而且恐怕这种“如海洋般浩淼”的感觉是无助于描述的。我们能做的只是研究那些与感觉最为接近的概念性的东西。如果我没有理解错的话,我那朋友指的“如海洋般浩淼”的感觉是一种慰藉,就像一位古怪却又才思新颖的作家给予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主角的一种安慰:“我们不会脱离这个世界的。”这是一种与身外世界紧密相联的归属感。对于我来说这属于一种理性的领悟,当然也不乏情感的色彩,尽管在其他类似的思维活动中也不乏情感色彩。凭借我自己的经验,我实在无法让自己信服这种“如海洋般浩淼”的感觉。但我无法否认在他人身上这种感觉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然而,唯一的问题是,这种感觉是否得到了准确的解释,或者说是否应该理所当然地看做是宗教的源泉。
……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文明与缺憾(第3辑)(英汉双语)”之外的其他书籍的详细简介。 --- 企鹅口袋书系列精选:深入探索人类思想的基石 本系列精选旨在拓展读者对人类文明、社会结构、伦理道德、科学认知以及艺术表达的理解深度。我们精选了企鹅口袋书系列中那些在各自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它们不仅是特定时代的思想结晶,更是影响后世数代人思维方式的经典之作。这些书籍横跨哲学、历史、政治学、心理学、文学批评等多个维度,为寻求深刻洞察的读者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第一部分:构建秩序与权力(社会哲学与政治学) 本部分的聚焦在于探究人类社会是如何组织起来的,以及权力如何在群体中运作和分配。 1. 托马斯·霍布斯:《利维坦》(Leviathan) 内容提要: 霍布斯的这部巨著是政治哲学的奠基性文本之一,它系统性地阐述了社会契约论的基础。霍布斯以其著名的“自然状态”概念开篇——即在没有政府约束下,人类生活是“孤独、贫困、污秽、野蛮而短促的”。为了逃离这种人人相互战争的恐怖状态,个体通过契约将自身的一部分权利转让给一个至高无上的主权者——“利维坦”,以换取和平与安全。 本书详尽地分析了主权者的绝对必要性,探讨了宗教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并为现代主权国家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哲学支撑。它不是为民主辩护,而是为有序的权威提供最坚实的逻辑论证。读者将在此书中看到对人性中自私本能的冷峻洞察,以及对建立稳定社会秩序的迫切需求。 2. 约翰·洛克:《政府论》(Two Treatises of Government) 内容提要: 与霍布斯形成鲜明对比,洛克的《政府论》构成了自由主义政治思想的蓝图。洛克同样从自然状态出发,但他认为自然法(理性)支配着这个状态,赋予了人天赋的自然权利: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政府的产生并非为了逃避恐惧,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不可剥夺的权利。 本书的核心论点是政府的权力是受限制的,它来源于被统治者的同意(社会契约)。一旦政府违背了保护人民权利的初衷,人民就有权反抗和更迭它。洛克对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区别论述,以及他对私有财产起源的经典解释,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美国革命和现代宪政民主体制的构建。 第二部分:探索心智与潜意识(心理学与人类行为) 本部分的作品深入挖掘了人类思维的深层结构,揭示了驱动行为的非理性力量。 3. 卡尔·荣格:《原型与集体无意识》(The Archetypes and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内容提要: 卡尔·荣格,作为精神分析学派的另一位巨匠,在本著作中提出了其最革命性的概念之一:集体无意识。他认为,人类的心灵并非一张白纸,而是继承了祖先经验的结构性遗产。这些结构体现为“原型”——即跨文化、跨时代反复出现的意象和模式,如“阴影”、“阿尼玛/阿尼姆斯”、“智慧老人”等。 本书细致地阐述了这些原型的运作机制,以及它们如何通过神话、宗教、梦境和艺术表现出来。荣格强调了“个体化”的过程,即人如何整合其内在的对立面,实现完整的自我。这本书是理解符号学、神话学以及现代心理治疗理论的关键入口。 4. 弗里德里希·尼采:《道德的谱系》(On the Genealogy of Morality) 内容提要: 尼采以其批判性的解剖刀,审视了西方社会赖以生存的道德体系。他拒绝将道德视为永恒不变的真理,而是将其置于历史的显微镜下进行考察,探究其起源和演变。 本书分为三篇论文,分别剖析了“善与恶”的概念如何从贵族阶层的“强者道德”(强调力量、高贵、肯定生命)异化为奴隶阶层的“贱民道德”(强调谦卑、同情、否定世俗力量)。尼采犀利地揭示了基督教道德中潜藏的“怨恨”(Ressentiment)心理,这是一种弱者对强者的变相报复。他挑战读者重新评估他们习以为常的价值观,思考生命肯定与生命否定之间的根本冲突。 第三部分:科学革命与认知边界(科学史与哲学) 本组书籍关注人类如何理解世界,以及科学知识本身的局限性。 5. 托马斯·S·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内容提要: 库恩的这部著作彻底改变了我们对科学进步的看法。他挑战了传统上认为科学是线性、累积性发展的观点,提出了“范式”(Paradigm)的概念。一个范式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内,科学家群体所共同接受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标准。 在“常规科学”阶段,科学家在既定范式内解决“谜题”。当累积的“反常现象”多到无法被现有框架解释时,就会引发“危机”,最终导致“科学革命”——即一个范式的崩溃与另一个新范式的诞生(例如,牛顿物理学被爱因斯坦相对论取代)。本书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中的非理性、社会性和历史性因素,是科学哲学和社会学交叉领域的必读之作。 6. 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 内容提要: 维特根斯坦早期的代表作,以极其精炼和结构化的方式,试图划定语言的界限,并界定思想与世界的关系。全书由一系列编号的命题构成,结构严谨,逻辑性极强。 核心论点在于“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语言的任务是描绘这些事实,即命题必须与可能的事实相对应才能具有意义。维特根斯坦认为,凡是可以通过逻辑语言清晰表达的,皆是可说的;而那些涉及伦理、美学、宗教或形而上学的问题,由于无法被事实证实,便属于“不可说的”范畴,只能被“显示”出来,而非“说出”。这本书对20世纪的逻辑实证主义、分析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理解现代语言哲学的关键文本。 总结 这六部作品共同构成了一个思想的景观,从社会契约的基石,到无意识的深渊,再到科学真理的构建与瓦解,它们挑战读者批判性地审视我们所继承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每部作品都以其独特的方式,迫使我们思考:人类如何生活?我们如何知道?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成为我们自己? 它们是通往更清晰、更深刻理解人类经验的阶梯。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极具辨识度,它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冷峻刻板,反而带着一种饱含人文关怀的文学性。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洞察力,他擅长用精炼的语言描摹出人类内心深处那些复杂、矛盾的情绪和驱动力。那些描绘社会现象和个体心理挣扎的段落,常常能精准地击中我内心深处的某种共鸣,让我产生“原来不止我一个人有这种感受”的强烈认同感。那种夹杂着讽刺、悲悯与深刻反思的语调,使得阅读体验非常立体和丰富。它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更像是一次坦诚的、近乎私密的深度对话,作者毫不保留地展露了对人类处境的观察与思考,这种真诚的态度,极大地增强了文字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妙,每一章节的递进都像是精心铺设的台阶,引导着读者的思绪从一个层面深入到另一个更复杂的层次。它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论述,而是充满了内在的张力,总是在你认为理解了某个观点时,又抛出一个新的反例或更深层的质疑,迫使你停下来反复咀嚼。作者的论证过程极具说服力,他巧妙地穿插了各种历史的、心理学的观察,使得抽象的哲学思辨变得触手可及,充满了烟火气。我特别欣赏它那种层层剥开真相的叙事节奏,像剥洋葱一样,每揭开一层,都会发现新的复杂性。这种结构上的层次感和逻辑的严密性,使得整本书的论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持续的讨论价值,让人读完之后仍久久不能平静。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的设计简洁中带着一种古典的韵味,那种深沉的色彩搭配,拿在手里很有质感,仿佛能感受到作者跨越时空的智慧。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种小开本的设计,它刚好能塞进我的通勤背包里,无论是等公交还是午休的碎片时间,随时都能拿出来沉浸其中。书的纸张选择也很有讲究,不是那种刺眼的白,而是略带米黄的色调,阅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盯着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内页的排版布局也看得出用心,字体大小适中,行距也处理得恰到好处,使得整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和愉悦。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整个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而非负担。而且,作为口袋书系列,它携带的便利性简直是完美,让我随时随地都能与那些伟大的思想进行一场私密的对话,这种亲密的接触感,是厚重精装书难以给予的。

评分

从阅读的整体感受来看,这本书无疑是一次智力上的洗礼。它强迫我去审视那些我过去习以为常的观念和假设,提出了许多尖锐的、令人不安的问题,但正是这些不安,才真正推动了思考的深度。它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极其有力的分析工具,让我学会用更批判、更细致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和自身的行为模式。每一次重读,都会因为自身阅历的增加而获得新的理解,这本书的“保质期”非常长,价值几乎是递增的。这种能够引发持续性、迭代式思考的作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典。它不仅充实了我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它重塑了我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深度,这比任何单一的知识点都要宝贵得多。

评分

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的翻译质量简直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它不仅仅是文字上的对应,更是在精神层面上对原著意境的精准捕捉和传达。译者显然对原著的背景和作者的深层意图有着深刻的理解,处理那些晦涩难懂的哲学概念时,没有采取生硬的直译,而是巧妙地用当代读者更容易理解的语言进行阐释,同时又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著的张力和思辨性。特别是那些充满思辨色彩的长句,在译文中依然保持了其内在的逻辑性和节奏感,读起来丝毫没有“翻译腔”的僵硬感,反而有一种自然流淌的韵律美。这种高水准的翻译工作,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让非专业读者也能比较顺畅地进入作者的思维世界,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它让阅读变成了一种享受智力探索的乐趣,而不是一场艰苦的文字破译。

评分

Very Good~

评分

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实现卓越(第3辑)(英汉双语)企鹅口袋书系列·伟大的思想:实现卓越(第3辑)(英汉双语)2013-09-19 00:51:35

评分

看过第一辑,第三辑买一本看看。

评分

想买来在路上看的,结果行李太多了

评分

发表评价发表晒单

评分

Very Good~

评分

发表评价发表晒单

评分

发表评价发表晒单

评分

非常好 值得收藏 物有所值 希望尽快出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