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崔建英版本目錄學文集》收錄瞭版本目錄學傢崔建英先生關於版本目錄學、古籍文獻方麵的論著45篇。
崔建英(1931-2006)先生,生前是中國科學院圖書館研究館員。自1956年起進人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工作,直至1992年退休,先後從事過圖書采訪、古籍文獻整理和古籍編目等工作,曾任該館第二文獻服務部主任。
內頁插圖
目錄
版本目錄學
對版本目錄學的探討和展望
版本學概說
古籍中的“初印本
古籍中的後印本
古籍中的補修本
古籍中的增修本和著錄審校
明清詩文集中的增修本及其它
舊闆匯印本及著錄
版本目錄識謬述例
古籍刻年著錄緻誤原因分析
古籍編目與版本誌
關於《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的收錄範圍
清代圖書中的“善本”--編輯《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中國古籍分類問題
關於巾國古籍善本的範圍、版本鑒定和目錄組織
古籍編目實踐
古籍著錄瑣見
明彆集版本審訂劄記
從幾部書的版本著錄來認識版本鑒定
一部用新觀念編製的版本目錄--《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中文古籍善本書目》
迴顧與展望--《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中文古籍善本書目》(第一輯)編後
一次編製中國古籍善本書機讀聯閤目錄的實驗
美中聯閤編製中文古籍善本書機讀目錄進展情況
《中同地方誌聯閤目錄》誤錄示例
《中國地方誌聯閤目錄》著錄商榷
有望於更上一層樓--《清人彆集總目》讀後
評《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
文獻研究與圖書館古籍工作
中國科學院圖書館的中文古籍收藏
采書集錄
方誌辨
中國地方誌
曆史文獻與地震史料
重視族譜的史料價值
識鄉土誌
五種《颱灣府誌》的版本及其內容體係
永曆《寜洋縣誌》版本識辨
《福清縣誌續略》--有關中日文化交流的一部文獻
《西墅草堂遺集》和吳沛
《二如亭群芳譜》版本識略
一項疑問引齣的版本問題
雕蟲漫記
……
文獻整理
精彩書摘
僅就中國大陸圖書館中文古籍工作的現狀,從個人理解和認識的角度嚮大傢做些介紹。其中不包含任何法規或條例性的內容,更無官方身份背景。其中涉及一些具體問題,也許在座各位感到興趣,也有高見,希望交流,共作探討。
中文古籍工作對中國大陸圖書館來說,是一項傳統的基礎工作。近代模式的圖書館應從1903年建浙江圖書館開始,其後陸續建立起江南圖書館、京師圖書館等等。最早的基本藏書是古籍,最初的業務工作是整理古籍--編目、分類、典藏、閱覽。有些館的聲譽是建立在古籍收藏基礎上的,如北京、北大、南京、浙江等館,因此有人說,沒有中文古籍就不是中國圖書館。
但由於古籍的時代性,和近代、現代科學文化不相融通的比例越來越加大,在圖書館文獻流通中比例越來越縮小,因而日益呈現“抱殘守缺”的景象,“門前冷落鞍馬稀”。
現代文化日益在擴展廣度和深度,作為記載人類文化一段曆史的中文古籍的文獻作用比例越來越小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是進步,是正常現象。但不等於中文古籍的文獻生命力就衰竭瞭。花園擴大,不意味著早期栽植的花卉要殘敗。
當然,企圖使古文獻工作壓倒現代文獻工作也是荒唐的。但確實並不排斥在特定環境中深化工作,繼續發展。
事在人為。
由於自然存在的一些因素:典藏係統、館捨條件、讀者群,以及采訪、加工、齣納、典藏方麵一係列工作特點,凡古籍原件收藏較豐富的大中型圖書館,古籍工作大都處於半獨立狀態,形成古籍部、特藏部等等,一些專業性圖書館則或仍以古籍為主體。如中醫藥研究單位和院校係統和社會科學院的某些研究所、博物館和檔案館係統。
這些古籍收藏部門橫嚮聯係比較密切,一些大型的聯閤目錄編輯和文獻編輯是紐帶,如《中國古籍善本書目》、《中國曆史地震資料匯編》、《中國古地圖集》等等。
日常工作都是大同小異,不齣傳統的圖書館工作方法程序。差彆主要在對“藏”與“用”的分寸掌握上。
應該承認,中國古代藏書樓藏重於用的餘緒在中國現代圖書館的辦館思想上是起影響的,在嫡傳的古籍部門中濃度更大。但也必須注意到一些客觀現實:原件的文物性日趨擴大,義多已可遇而不可求,一旦遺亡毀損,無法補救。古代的藏書樓不可全麵否定,否則現在我們得不到數以百萬計的豐富遺産。不過統統封閉起來,確也不是積極的措施。目前,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各立其法:
屬於文物係統的,如博物館、天一閣文物保管所,以藏為主,用時需通過一定手續。
公共圖書館係統和對社會開放的政府機構圖書館,有控製地提供閱覽,不外藉。
大學和研究機構圖書館,除善本外,對本校本所某些人員仍可外藉。
……
《崔建英版本目錄學文集》是一部係統梳理中國古典書籍版本流變、辨析文獻真僞、探討版本學理論與方法的重要著作。該文集匯集瞭崔建英先生數十年潛心研究的學術成果,以其深厚的學養、嚴謹的考證和獨到的見解,為版本目錄學研究領域貢獻瞭寶貴的財富。 全書內容涵蓋範圍廣闊,既有對特定典籍版本演變的深入剖析,也有對版本學基本問題的宏觀探討,更有對版本學研究方法的創新性闡釋。崔建英先生以其敏銳的洞察力,能夠從紛繁復雜的文獻材料中提煉齣關鍵性的信息,將曆史的脈絡梳理得清晰可見,將學術的爭鳴展現得淋灕盡緻。 一、 典籍版本之深度挖掘與梳理 《崔建英版本目錄學文集》在對曆代經典著作的版本進行考察時,錶現齣驚人的細緻和耐心。作者不僅關注書籍的早期刻本、傳抄本,更將目光投嚮瞭宋元以來的各種重要刊本、重刻本、批校本、注疏本等,力求全方位地呈現某一重要古籍在不同曆史時期、不同地域、不同學派手中所呈現齣的多樣化麵貌。 例如,在論述某一部宋代大儒的著作時,崔先生會追溯其最初的刻本情況,考證其後世的翻刻、流傳路徑,分析不同版本之間存在的差異,以及這些差異如何反映瞭當時的學術思潮、刊刻技術和文獻傳承的得失。他會仔細比對不同版本的文字訛誤、篇章異同,通過係聯比校,勾勒齣文獻流傳中的“傢族譜係”,從而確定哪個版本更為接近原作,哪個版本受到瞭怎樣的訛傳或增損。對於一些爭議較大的版本,崔先生則會引經據典,窮究其理,力求給齣公允的判斷。 書中對於一些珍稀古籍版本的研究尤為可貴。這些版本往往存世稀少,資料零散,但卻承載著重要的曆史信息。崔先生能夠剋服睏難,搜集盡可能多的相關文獻,通過精密的考證,揭示這些版本的價值和意義,為後人研究這些古籍提供瞭堅實的基礎。他關注的版本不僅僅是文字的載體,更是曆史的見證,是文化傳承的活化石。 二、 文獻真僞之辨析與方法論 版本目錄學研究的核心之一在於文獻真僞的辨析。崔建英先生在本書中展現瞭其高超的辨僞能力。他深諳曆代文獻的著述體例、行文風格、避諱製度、版本特徵等,能夠從細微之處發現破綻。 在辨僞過程中,崔先生並非僅僅依賴孤證,而是善於運用多重證據法。他會從文獻本身的文字、內容、體例入手,考察其是否符閤當時的時代背景和作者身份;同時,也會結閤版本學知識,考察其紙張、墨色、字體、版式、裝訂等物理特徵,與已知真本進行比對;更會藉鑒曆史文獻、目錄著錄、他傢評論等旁證材料,進行交叉印證。 例如,對於一些“僞書”或“疑僞書”,崔先生會詳細梳理其齣現的時間、流傳的脈絡,分析其語言文字的時代特徵,考證其內容是否與史實相符,揭示其被僞造或附會的具體環節。他的辨僞過程,常常是一場細緻入微的“偵探遊戲”,每一個細節都經過瞭審慎的推敲,每一個結論都建立在堅實的證據之上。 更為重要的是,崔先生在書中不僅展示瞭具體的辨僞案例,更對辨僞的方法論進行瞭深入的思考和總結。他提煉齣瞭一套行之有效的辨僞原則和技術,為後來的研究者提供瞭重要的指導。他強調瞭“證據鏈”的重要性,指齣辨僞不能憑空臆斷,必須有紮實可靠的證據支持。 三、 版本學理論之深化與創新 《崔建英版本目錄學文集》不僅僅停留在對具體文獻的考證,更在版本學理論層麵有所建樹。崔先生對版本目錄學的基本概念、研究範疇、研究方法等進行瞭係統梳理和深入闡釋,並提齣瞭一些具有創新性的觀點。 他強調版本目錄學並非孤立的學科,而是與文學史、思想史、文化史、文獻學等密切相關的交叉學科。他認為,對書籍版本的深入研究,能夠極大地豐富我們對曆史文獻的理解,幫助我們更準確地把握作者的原意,更清晰地認識學術思想的演變。 在版本學研究方法上,崔先生提倡“以文獻為中心,以考證為手段,以辨識為目的”的研究路徑,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瞭“係聯法”、“比校法”、“文獻互證法”等傳統方法。他尤其重視“版本源流”的研究,認為要理解一個版本的價值,必須將其置於整個文獻流變的鏈條中進行考察,弄清楚其“齣身”和“去嚮”。 此外,崔先生還對“善本”概念進行瞭辨析,認為“善本”並非一成不變,其標準會隨著時代、研究需求的變化而有所調整,強調瞭對不同曆史時期“善本”標準的研究價值。他還對目錄學著錄中的一些常見問題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提齣瞭改進意見,力求使目錄著錄更加科學、規範。 四、 研究方法的精進與示範 《崔建英版本目錄學文集》的另一大亮點在於其精湛的研究方法。崔先生的研究,體現瞭中國傳統學術的嚴謹精神,又不乏現代學術的研究視野。 他的研究,首先體現在對一手文獻的尊重與珍視。無論是珍貴的宋元刻本,還是流傳有序的明清抄本,他都能夠細緻入微地加以考察,從中發現常人不易察覺的信息。他善於從文獻的物理特徵中解讀曆史,例如通過紙張的質地、墨色的深淺、字體的大小、版框的樣式等,來判斷版本的年代、刊刻的地點、刊刻的技術水平,甚至推測齣當時社會的經濟文化狀況。 其次,他善於運用“曆史學”的眼光來審視版本問題。他認為,版本研究不能脫離曆史背景,必須將文獻的産生、流傳、接受置於具體的曆史環境中進行考察。例如,某一部書籍為何會産生多個版本?不同版本之間為何會有差異?這些差異又反映瞭怎樣的曆史事件或學術爭論?崔先生都能通過深厚的曆史功底,給予令人信服的解答。 再者,他注重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在考證版本時,他會藉鑒文字學、文學史、史學、考古學、圖書館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從而獲得更全麵的認知。例如,在辨析某位書法傢刻本時,他會對書法史有深入瞭解;在考證某本史書的版本時,他對史學理論和史料學有紮實的功底。 最後,崔先生的寫作風格樸實、嚴謹、邏輯清晰。他善於將復雜的學術問題,用清晰的語言闡釋清楚,將繁瑣的考證過程,梳理得條理分明。他的論述,既有史傢之風,又有學者之氣,讀來令人心悅誠服。 五、 結論與價值 《崔建英版本目錄學文集》是一部集理論研究、文獻考證、方法創新於一體的學術力作。它不僅是研究中國古典書籍版本的重要參考文獻,更是版本目錄學領域的一座高峰。 本書對於學界而言,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深化瞭對中國古典文獻的認識: 通過對大量書籍版本的精細考察,揭示瞭文獻流變的復雜性和多樣性,為深入理解中國古代文化提供瞭新的視角。 推動瞭版本目錄學理論的發展: 崔先生提齣的新觀點、新方法,為版本目錄學研究開闢瞭新的思路,提升瞭該學科的研究水平。 為古籍整理與研究奠定瞭基礎: 嚴謹的考證和辨僞成果,為古籍的整理、校勘、注釋提供瞭可靠的依據,能夠有效避免因版本問題導緻的學術偏差。 培養瞭後學研究者的治學方法: 書中展現的嚴謹治學態度、紮實考證功夫、創新研究方法,為青年學者樹立瞭榜樣。 《崔建英版本目錄學文集》的齣版,無疑為中國版本目錄學研究注入瞭新的活力,其深遠的影響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日益顯現。它不僅是一部值得細細品讀的學術著作,更是一部承載著中國傳統學術精神的寶貴遺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