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自然》百年科學經典:化學的進程(英漢對照平裝本) [Nature: the Living Record of Science]

《nature自然》百年科學經典:化學的進程(英漢對照平裝本) [Nature: the Living Record of Science]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英] Philip Ball 編
圖書標籤:
  • 化學
  • 科學史
  • Nature
  • 經典
  • 英漢對照
  • 科普
  • 百年科學
  • 科學普及
  • 平裝本
  • 化學進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麥剋米倫齣版集團
ISBN:9787513513265
版次:1
商品編碼:11005086
品牌:外研社
包裝:平裝
叢書名: 《自然》百年科學經典
外文名稱:Nature: the Living Record of Science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1-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180
正文語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學科經典係列:化學的進程(英漢對照)》邀請瞭享譽世界的綜閤類科學期刊《自然》資深編輯和國內專業的學科專傢,篩選瞭《自然》自創刊以來化學學科極具代錶意義的科學論文近百篇,並以中英對照的形式呈現給讀者,展示瞭一個多世紀以來化學學科的發展脈絡和重要的科研成果,再現瞭化學學科艱辛跋涉、不斷探索的曆史足跡。

作者簡介

李政道(Tsung-Dao Lee),美籍華裔物理學傢。1957年,他與楊振寜一起,因發現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奬。
馬多剋斯(Sir John Maddox),《自然》雜誌前任主編,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傢、演說傢和作傢。
坎貝爾(Philip Campbell),《自然》雜誌現任主編,英國皇傢天文學會會員,英國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路甬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前任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菲利普·鮑爾(Philip Ball),英國著名的科學和科普作傢,《自然》雜誌顧問編輯。
硃道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化學會理事長,曆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所長。
萬立駿,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所長。

精彩書評

  

  《自然學科經典係列:化學的進程(英漢對照)》將《自然》雜誌刊載的很多化學領域的重大發現收錄在一起從而見證瞭化學自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一世紀初的發展曆程。這些文章被首次譯成中文並以中英對照的形式呈現給讀者,同時輔以一段簡短的編者按來解釋所述研究工作的前因後果和意義。
  ——著名科普作傢 菲利普·鮑爾
  
  《自然學科經典係列:化學的進程(英漢對照)》以化學學科的發展為主綫,總結並收錄瞭《自然》雜誌自創刊以來,該學科及其與其他學科交叉發展中極具影響力的近百篇經典論文。對這些經典文獻的迴顧研究不但能反映該學科的發展曆程和學科特點,還能從學科交叉等方麵展現該學科新的生長點和發展方嚮,以期實現新的突破。
  ——中科院化學所 硃道本 萬立駿

目錄

1873
1875
1892
1897
1911
1913
1919
1921
1923
1927
1928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9
1940
1945
1951
1952
1953
1955
1956
1958
1961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7
1984
1985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2000
2001
2003
2004
2006
2007
2010



精彩書摘

剋拉剋·麥剋斯韋的氣體動力學理論
麥剋斯韋
詹姆斯·剋拉剋·麥剋斯韋最近提齣的氣體動力學理論為研究氣體的宏觀性質奠定瞭理論基礎。在這篇文章中麥剋斯韋堅持自己的理論,反駁瞭最近對其理論提齣的批評。麥剋斯韋的理論認為一個垂直氣體柱在各個高度的溫度應該保持一緻。然而重力作用會使沿某一路徑嚮下運動的分子獲得能量,使嚮上運動的粒子失去能量。所以似乎應該齣現一個嚮下的淨能流。麥剋斯韋說,上述論點假設嚮上運動的粒子和嚮下運動的粒子平均能量相同。但這是不可能的:在準靜態,嚮下運動的粒子更多,這樣和觀測結果就不會矛盾瞭。
貴刊的通迅員格思裏先生指齣瞭我的垂直氣體柱理論中的一個初看上去非常明顯而又嚴重的缺陷。根據那個理論,重力場中的一個垂直氣體柱,如果各處溫度相同,或者說如果處於不同高度的氣體分子的平均動能相同,那麼它將處於熱平衡狀態。但是如果事實確實如此,則自由運動的分子在嚮下運動的過程中動能將增加,嚮上運動的時候動能將減少。格思裏先生論證說,如此一來,在氣體柱的任何一個水平截麵上,由於嚮上和嚮下運動的分子數目相同,嚮下運動的分子帶走的動能將超過嚮上運動的分子帶來的動能、所以整體上就會齣現一個動能的轉移,也就是熱量的下移過程。
……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化學學科發展曆程的圖書簡介,內容聚焦於化學思想的演變、關鍵發現和理論框架的建立,旨在勾勒齣化學如何從煉金術的朦朧走嚮現代科學的嚴謹曆程。 --- 《化學之光:從元素探索到分子世界的宏偉敘事》 一部追溯化學學科百年巨變的思想史詩 化學,作為一門研究物質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的自然科學,其發展史是一部充滿智慧碰撞、實驗突破與理論革新的宏偉史詩。本書旨在帶領讀者穿越時空,深入剖析支撐現代化學大廈的基石是如何一步步奠定、加固和拓展的。我們不僅關注那些決定性的實驗發現,更著重探討驅動這些發現背後的哲學思辨與科學範式的轉變。 第一部分:萌芽與奠基——煉金術的終結與元素的覺醒(17世紀至18世紀) 在進入科學革命的黎明之前,化學的源頭被籠罩在煉金術的神秘色彩之中。本書首先描繪瞭中世紀晚期到文藝復興時期,那些試圖點石成金或追求長生不老的實踐活動中,無意間積纍下的初步化學知識與技術。然而,真正的轉摺點發生在17世紀。 波義耳的實驗主義洗禮: 羅伯特·波義耳(Robert Boyle)的齣現標誌著化學從定性描述嚮定量分析邁齣的關鍵一步。我們詳細審視《懷疑的化學傢》如何挑戰亞裏士多德的四元素說,並提齣瞭現代意義上對“元素”的初步定義——不可再被分解的物質。這不僅僅是術語的更迭,更是思維方式的革命,要求研究者用實驗來檢驗假設。 燃素說的興衰與質量守恒的誕生: 隨後的一個世紀,化學被“燃素說”(Phlogiston Theory)所主導。本書深入剖析瞭這一理論如何看似完美地解釋瞭燃燒和銹蝕現象,以及它在解釋酸和堿性質上的局限性。最終,我們迎來化學史上最偉大的轉摺之一:拉瓦锡(Antoine Lavoisier)的定量革命。通過對燃燒實驗的精確測量,拉瓦锡揭示瞭質量守恒定律,並利用他改進的化學命名法,為化學語言的標準化奠定瞭基礎。化學,至此,真正成為一門建立在精確測量之上的現代科學。 第二部分:原子時代的曙光與周期律的構建(19世紀初至中葉) 如果說拉瓦锡建立瞭化學的“語法”,那麼道爾頓(John Dalton)則提供瞭其“字母錶”。本書細緻闡述瞭道爾頓原子論的迴歸與重塑。不同於古代的哲學猜想,道爾頓的原子論是建立在精確的質量關係之上,首次將化學計量學與物質的微觀結構聯係起來。 定比定律與倍比定律的實驗確證: 我們將迴顧普魯斯特和道爾頓如何通過嚴謹的實驗數據,確立瞭化學反應的基本規律,從而將原子提升為化學理論的核心概念。 原子量的確定與化學的整閤: 19世紀中葉,化學傢們為如何確定原子量而苦苦掙紮。在康斯坦丁·斯塔斯(Stas)等人的精確測定工作之後,化學傢們開始尋求更深層次的規律。 元素周期錶的誕生: 本部分的高潮無疑是門捷列夫(Dmitri Mendeleev)周期錶的構建。我們不僅展示瞭周期錶是如何將當時已知的元素以和諧的結構組織起來,更重要的是,我們探討瞭門捷列夫預言新元素(如鎵、鍺)的非凡洞察力。周期律的發現是人類理性對自然界內在秩序的首次偉大成功捕獲,它預示著化學將具有強大的預測能力。 第三部分:無機化學的深化與有機化學的蓬勃(19世紀下半葉) 隨著原子量的確定和元素間的關係被係統化,化學研究開始嚮更精細的領域拓展。 化學鍵概念的萌芽: 雖然真正的電子理論尚未到來,但化學傢們開始思考原子間如何結閤。開創性的工作聚焦於化閤價和官能團的概念,這為理解復雜分子結構提供瞭直觀的框架。 有機化學的獨立宣言: 19世紀中期,維勒(Friedrich Wöhler)通過尿素的閤成,徹底打破瞭“生命力論”(Vitalism)的桎梏,證明有機物並非隻能由生物體産生。這引發瞭有機化學的爆炸式發展。本書將追蹤這一學科如何迅速建立起對碳骨架的係統性研究,以及如何從簡單的官能團反應,發展到對復雜天然産物的結構解析。 立體化學的引入: 偏振光的發現和米勒(Louis Pasteur)對酒石酸異構體的研究,迫使化學傢們認識到分子並非平麵的,立體結構對物質性質具有決定性影響。這一視角將化學從二維平麵帶入瞭三維空間。 第四部分:邁嚮現代化學——電子與量子之光(20世紀初至今) 20世紀初的物理學革命——量子力學的誕生——為化學提供瞭最終的理論武器。 電子的發現與原子結構的解析: 從湯姆森發現電子到盧瑟福的核模型,再到波爾的能級概念,原子內部結構的逐步清晰,直接解釋瞭元素為什麼錶現齣特定的化學性質。 化學鍵理論的量化: 貢斯(Gilbert Lewis)的路易斯結構、鮑林(Linus Pauling)的共價鍵理論和雜化軌道理論,為我們理解分子如何穩定結閤提供瞭精確的數學和空間描述。化學鍵不再是神秘的“力”,而是可以計算的電子軌道重疊。 熱力學與反應速率的精確控製: 化學不再滿足於描述“發生瞭什麼”,而是要精確迴答“為什麼會發生”和“能發生多快”。吉布斯自由能的概念揭示瞭反應的自發性方嚮,而阿纍尼烏斯和範特霍夫對反應動力學的研究,則讓我們得以調控反應的速率。 本書的敘述旨在展現,化學並非一個孤立的學科,而是與物理學、生物學緊密交織的科學樞紐。從最初對“四元素”的模糊認知,到如今通過精密的計算化學預測新材料的性質,化學的百年徵程,是一部人類認知世界邊界不斷拓展的壯麗篇章。它揭示瞭物質世界最深層的秩序,並為現代社會的技術進步提供瞭不可或缺的知識基礎。 ---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那種略顯泛黃的紙張質感,配閤著《Nature》經典的logo,瞬間就將人拉迴到那個科學探索的黃金年代。我一直以來都對自然科學,尤其是化學領域的發展脈絡充滿好奇,而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像是為我量身打造的一份禮物。書名中的“百年科學經典”幾個字,就足以激起我對其中內容一探究竟的渴望。我設想,這本書收錄的應該是一些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化學研究成果,或許會有門捷列夫元素周期錶的早期雛形,又或是關於原子結構的革命性發現,亦或是那些奠定現代有機化學基石的重要論文。我特彆期待能看到那些偉大的化學傢們,是如何通過嚴謹的實驗和非凡的洞察力,一步步揭示物質世界的奧秘。英漢對照的編排方式更是讓我感到驚喜,這意味著我不僅能接觸到最前沿的科學理論,還能在語言學習上獲得雙重裨益,深入理解那些專業術語在原文中的 nuanced 錶達。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科學朝聖之旅,讓我有機會與科學巨匠們“對話”,感受他們探索未知的激情與智慧。

評分

當我看到這本書的封麵時,一種由衷的敬意油然而生。我一直認為,科學的進步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無數科學傢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辛勤耕耘,一點一滴積纍的成果。《Nature》作為世界頂級的科學期刊,其百年來的收錄內容,無疑是人類科學史上一筆寶貴的財富。我對化學領域的發展,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特彆是那些能夠顛覆現有認知、引領科學範式轉移的重大突破。我設想,這本書中或許會有關於化學鍵本質的早期探索,又或是對有機物結構的精妙解析,甚至是催化理論的誕生和發展。我深信,閱讀這些經典文獻,能夠幫助我理解科學的嚴謹性、創造性以及科學精神的傳承。英漢對照的編排,更是讓我能夠直接接觸到科學研究的第一手資料,品味原文的韻味,同時也能對照譯文,確保理解的準確性。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次學習的機會,更是一次嚮科學前輩緻敬的旅程,一次對人類智慧結晶的深刻體驗。

評分

翻開這本書,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古老而充滿智慧的圖書館,空氣中彌漫著知識和思想的芬芳。我對化學這個學科的理解,一直以來都停留在相對零散的知識點和概念上,缺乏一個宏觀的視角去審視它的演變過程。而《nature自然》百年科學經典這個係列的名字,就已經預示著它將為我提供一個更廣闊的視野。我尤其關注書中是否會收錄一些關於化學在社會發展中扮演關鍵角色的論述,例如早期工業革命對化學工業的推動,或者化學在醫藥、農業等領域的突破性應用,這些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切入點。我設想,這本書的選文標準應該是非常嚴格的,每一篇文章都代錶著一個時代的最高科學成就,並且對後世産生瞭深遠的影響。英漢對照的形式,更是為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學習機會,我可以通過對比原文和譯文,更好地理解科學語言的精準性和錶達的藝術性,尤其是那些充滿哲思和嚴謹邏輯的論述。我期待這本書能幫助我建立起一個更係統、更清晰的化學發展圖譜,理解科學是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不斷積纍、創新和進步的。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傳遞齣一種沉靜而莊重的學術氣息,讓我立刻聯想到科學研究的嚴謹與深邃。我一直認為,理解一個學科的發展脈絡,是深入掌握該學科的關鍵。《Nature》百年科學經典,光是這個名字就足以吸引我。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迴溯化學發展的漫長曆程,去探尋那些奠定學科基礎的裏程碑式的發現。我設想,書中可能會包含一些早期關於物質性質的觀察記錄,那些樸素的實驗方法和初步的理論猜想,都將勾勒齣化學最初的輪廓。隨後,也許會觸及到原子論的提齣、元素周期錶的構建,以及有機化學和無機化學的體係化進程。我尤其關注那些在時代背景下,科學傢們是如何憑藉著智慧和勇氣,打破舊有的桎梏,開創新的研究方嚮。英漢對照的呈現方式,則為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深入理解科學文獻的機會,我可以細緻地品味原文的錶述,感受科學思想的邏輯力量,同時也能通過譯文,確保對核心內容的準確把握。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次難得的學習經曆,讓我有機會在科學的星空中,與那些偉大的先行者們一同遨遊。

評分

這本書的紙質觸感和裝幀設計,都散發齣一種低調而深刻的質感,仿佛每一頁都承載著一段不朽的科學記憶。我對化學的興趣,源於對“物質如何構成世界”這個基本問題的著迷,而“化學的進程”這個副標題,恰好觸及瞭我內心深處的求知欲。我設想,這本書可能會包含一些早期關於元素性質的觀察和分類,比如煉金術士們那些充滿神秘色彩卻又蘊含樸素化學思想的實驗記錄,再到後來科學傢們如何突破傳統,引入定量分析和理性推理,最終形成現代化學的框架。我特彆好奇,在科學發展早期,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發現,是如何在後來的科學傢的手中被發揚光大,最終匯聚成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巨大力量。英漢對照的編輯方式,對於我這樣一個希望提升學術閱讀能力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福音。我期待通過對照閱讀,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科學研究的邏輯思維方式,以及那些經典的科學文獻所蘊含的智慧和精髓。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知識的獲取,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一次與科學智慧的深度對話。

評分

經典自然一,收藏,因為同時另外的訂單沒發票,與客服扯瞭好久,此次購物心情超差,差評。

評分

非常棒的經典科學裏程碑式的著作書籍,太棒啦,係列之七

評分

一年一本速度太慢,還差兩冊盡快齣版吧

評分

科技類名著,節選太少瞭!能早有這些書,會改變多少人啊!

評分

商品不錯商品不錯商品不錯商品不錯商品不錯商品不錯商品不錯商品不錯商品不錯商品不錯

評分

很好的一本參考書,非常好

評分

蠻好的書 雖然看起來比較有難度 可能得花個幾年吧 不過送來的時候包裝不完整 貨物有破損現象

評分

雙十一活動時買的,萬幸在沒貨前搶到一本

評分

紙張的顔色偏白 但是字跡很清楚 裝訂也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