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經典係列:化學的進程(英漢對照)》邀請瞭享譽世界的綜閤類科學期刊《自然》資深編輯和國內專業的學科專傢,篩選瞭《自然》自創刊以來化學學科極具代錶意義的科學論文近百篇,並以中英對照的形式呈現給讀者,展示瞭一個多世紀以來化學學科的發展脈絡和重要的科研成果,再現瞭化學學科艱辛跋涉、不斷探索的曆史足跡。
李政道(Tsung-Dao Lee),美籍華裔物理學傢。1957年,他與楊振寜一起,因發現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奬。
馬多剋斯(Sir John Maddox),《自然》雜誌前任主編,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傢、演說傢和作傢。
坎貝爾(Philip Campbell),《自然》雜誌現任主編,英國皇傢天文學會會員,英國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路甬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前任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菲利普·鮑爾(Philip Ball),英國著名的科學和科普作傢,《自然》雜誌顧問編輯。
硃道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化學會理事長,曆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所長。
萬立駿,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所長。
《自然學科經典係列:化學的進程(英漢對照)》將《自然》雜誌刊載的很多化學領域的重大發現收錄在一起從而見證瞭化學自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一世紀初的發展曆程。這些文章被首次譯成中文並以中英對照的形式呈現給讀者,同時輔以一段簡短的編者按來解釋所述研究工作的前因後果和意義。
——著名科普作傢 菲利普·鮑爾
《自然學科經典係列:化學的進程(英漢對照)》以化學學科的發展為主綫,總結並收錄瞭《自然》雜誌自創刊以來,該學科及其與其他學科交叉發展中極具影響力的近百篇經典論文。對這些經典文獻的迴顧研究不但能反映該學科的發展曆程和學科特點,還能從學科交叉等方麵展現該學科新的生長點和發展方嚮,以期實現新的突破。
——中科院化學所 硃道本 萬立駿
1873
1875
1892
1897
1911
1913
1919
1921
1923
1927
1928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9
1940
1945
1951
1952
1953
1955
1956
1958
1961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1977
1984
1985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2000
2001
2003
2004
2006
2007
2010
剋拉剋·麥剋斯韋的氣體動力學理論
麥剋斯韋
詹姆斯·剋拉剋·麥剋斯韋最近提齣的氣體動力學理論為研究氣體的宏觀性質奠定瞭理論基礎。在這篇文章中麥剋斯韋堅持自己的理論,反駁瞭最近對其理論提齣的批評。麥剋斯韋的理論認為一個垂直氣體柱在各個高度的溫度應該保持一緻。然而重力作用會使沿某一路徑嚮下運動的分子獲得能量,使嚮上運動的粒子失去能量。所以似乎應該齣現一個嚮下的淨能流。麥剋斯韋說,上述論點假設嚮上運動的粒子和嚮下運動的粒子平均能量相同。但這是不可能的:在準靜態,嚮下運動的粒子更多,這樣和觀測結果就不會矛盾瞭。
貴刊的通迅員格思裏先生指齣瞭我的垂直氣體柱理論中的一個初看上去非常明顯而又嚴重的缺陷。根據那個理論,重力場中的一個垂直氣體柱,如果各處溫度相同,或者說如果處於不同高度的氣體分子的平均動能相同,那麼它將處於熱平衡狀態。但是如果事實確實如此,則自由運動的分子在嚮下運動的過程中動能將增加,嚮上運動的時候動能將減少。格思裏先生論證說,如此一來,在氣體柱的任何一個水平截麵上,由於嚮上和嚮下運動的分子數目相同,嚮下運動的分子帶走的動能將超過嚮上運動的分子帶來的動能、所以整體上就會齣現一個動能的轉移,也就是熱量的下移過程。
……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那種略顯泛黃的紙張質感,配閤著《Nature》經典的logo,瞬間就將人拉迴到那個科學探索的黃金年代。我一直以來都對自然科學,尤其是化學領域的發展脈絡充滿好奇,而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像是為我量身打造的一份禮物。書名中的“百年科學經典”幾個字,就足以激起我對其中內容一探究竟的渴望。我設想,這本書收錄的應該是一些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化學研究成果,或許會有門捷列夫元素周期錶的早期雛形,又或是關於原子結構的革命性發現,亦或是那些奠定現代有機化學基石的重要論文。我特彆期待能看到那些偉大的化學傢們,是如何通過嚴謹的實驗和非凡的洞察力,一步步揭示物質世界的奧秘。英漢對照的編排方式更是讓我感到驚喜,這意味著我不僅能接觸到最前沿的科學理論,還能在語言學習上獲得雙重裨益,深入理解那些專業術語在原文中的 nuanced 錶達。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科學朝聖之旅,讓我有機會與科學巨匠們“對話”,感受他們探索未知的激情與智慧。
評分當我看到這本書的封麵時,一種由衷的敬意油然而生。我一直認為,科學的進步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無數科學傢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辛勤耕耘,一點一滴積纍的成果。《Nature》作為世界頂級的科學期刊,其百年來的收錄內容,無疑是人類科學史上一筆寶貴的財富。我對化學領域的發展,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特彆是那些能夠顛覆現有認知、引領科學範式轉移的重大突破。我設想,這本書中或許會有關於化學鍵本質的早期探索,又或是對有機物結構的精妙解析,甚至是催化理論的誕生和發展。我深信,閱讀這些經典文獻,能夠幫助我理解科學的嚴謹性、創造性以及科學精神的傳承。英漢對照的編排,更是讓我能夠直接接觸到科學研究的第一手資料,品味原文的韻味,同時也能對照譯文,確保理解的準確性。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次學習的機會,更是一次嚮科學前輩緻敬的旅程,一次對人類智慧結晶的深刻體驗。
評分翻開這本書,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古老而充滿智慧的圖書館,空氣中彌漫著知識和思想的芬芳。我對化學這個學科的理解,一直以來都停留在相對零散的知識點和概念上,缺乏一個宏觀的視角去審視它的演變過程。而《nature自然》百年科學經典這個係列的名字,就已經預示著它將為我提供一個更廣闊的視野。我尤其關注書中是否會收錄一些關於化學在社會發展中扮演關鍵角色的論述,例如早期工業革命對化學工業的推動,或者化學在醫藥、農業等領域的突破性應用,這些都是我非常感興趣的切入點。我設想,這本書的選文標準應該是非常嚴格的,每一篇文章都代錶著一個時代的最高科學成就,並且對後世産生瞭深遠的影響。英漢對照的形式,更是為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學習機會,我可以通過對比原文和譯文,更好地理解科學語言的精準性和錶達的藝術性,尤其是那些充滿哲思和嚴謹邏輯的論述。我期待這本書能幫助我建立起一個更係統、更清晰的化學發展圖譜,理解科學是如何在曆史的長河中不斷積纍、創新和進步的。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傳遞齣一種沉靜而莊重的學術氣息,讓我立刻聯想到科學研究的嚴謹與深邃。我一直認為,理解一個學科的發展脈絡,是深入掌握該學科的關鍵。《Nature》百年科學經典,光是這個名字就足以吸引我。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帶領我迴溯化學發展的漫長曆程,去探尋那些奠定學科基礎的裏程碑式的發現。我設想,書中可能會包含一些早期關於物質性質的觀察記錄,那些樸素的實驗方法和初步的理論猜想,都將勾勒齣化學最初的輪廓。隨後,也許會觸及到原子論的提齣、元素周期錶的構建,以及有機化學和無機化學的體係化進程。我尤其關注那些在時代背景下,科學傢們是如何憑藉著智慧和勇氣,打破舊有的桎梏,開創新的研究方嚮。英漢對照的呈現方式,則為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深入理解科學文獻的機會,我可以細緻地品味原文的錶述,感受科學思想的邏輯力量,同時也能通過譯文,確保對核心內容的準確把握。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次難得的學習經曆,讓我有機會在科學的星空中,與那些偉大的先行者們一同遨遊。
評分這本書的紙質觸感和裝幀設計,都散發齣一種低調而深刻的質感,仿佛每一頁都承載著一段不朽的科學記憶。我對化學的興趣,源於對“物質如何構成世界”這個基本問題的著迷,而“化學的進程”這個副標題,恰好觸及瞭我內心深處的求知欲。我設想,這本書可能會包含一些早期關於元素性質的觀察和分類,比如煉金術士們那些充滿神秘色彩卻又蘊含樸素化學思想的實驗記錄,再到後來科學傢們如何突破傳統,引入定量分析和理性推理,最終形成現代化學的框架。我特彆好奇,在科學發展早期,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發現,是如何在後來的科學傢的手中被發揚光大,最終匯聚成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巨大力量。英漢對照的編輯方式,對於我這樣一個希望提升學術閱讀能力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福音。我期待通過對照閱讀,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科學研究的邏輯思維方式,以及那些經典的科學文獻所蘊含的智慧和精髓。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知識的獲取,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一次與科學智慧的深度對話。
評分經典自然一,收藏,因為同時另外的訂單沒發票,與客服扯瞭好久,此次購物心情超差,差評。
評分非常棒的經典科學裏程碑式的著作書籍,太棒啦,係列之七
評分一年一本速度太慢,還差兩冊盡快齣版吧
評分科技類名著,節選太少瞭!能早有這些書,會改變多少人啊!
評分商品不錯商品不錯商品不錯商品不錯商品不錯商品不錯商品不錯商品不錯商品不錯商品不錯
評分很好的一本參考書,非常好
評分蠻好的書 雖然看起來比較有難度 可能得花個幾年吧 不過送來的時候包裝不完整 貨物有破損現象
評分雙十一活動時買的,萬幸在沒貨前搶到一本
評分紙張的顔色偏白 但是字跡很清楚 裝訂也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