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曾国藩文集精粹
:42.00元
作者:陈才俊主编
出版社:海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7月
ISBN:9787515701646
字数:400000
页码:34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标识:22849636
内容提要
曾国藩一生勤于笔墨,死后留下了大量的奏搞、批犊、治兵语录、诗联、日记,书札、家书、家训、杂著等,计约1500万言。其生前既以圣人自居,则无论奏搞、批犊、冶兵语录、诗集、日记、书札、家书、家训、杂著,无不闪烁着“圣人的光芒”,因此颇为后人所注目。曾国藩死后,其晚辈同僚湖广总督李瀚章(李鸿章之兄)将其遗作汇编成册,定名为《曾文正公文集》,于1876年刊行于世。后几经翻刻,便成为我们所见的版本。,曾国藩编著的《曾国藩文集精粹》一书,意在使读者花费少的精力,对“曾圣人”的内心世界作惊鸿一瞥。
目录
家书
修身养性篇
谨守父保身之则
痛改前非自我反省
劝弟不要夜郎自大
勉弟谨记进德修业
不求强记顺其自然
息心忍耐养生之本
早起乃健身之妙方
只问积劳不问成名
治身宜以不药为药
早起务农疏医远巫
治家理财篇
家和乃为福泽之根
勉在孝悌上下工夫家书
修身养性篇
谨守父保身之则
痛改前非自我反省
劝弟不要夜郎自大
勉弟谨记进德修业
不求强记顺其自然
息心忍耐养生之本
早起乃健身之妙方
只问积劳不问成名
治身宜以不药为药
早起务农疏医远巫
治家理财篇
家和乃为福泽之根
勉在孝悌上下工夫
赠人乃保盈泰之道
节俭置田以济贫民
能勤能敬方能兴家
宜教家人勤劳持家
切忌不可积钱买田
望教子侄习劳早起
惜余福仅贵乎勤俭
凡事不可过于奢华
劝学自勉篇
大器晚成不必忧虑
满则招损亢则有悔
居家必须和睦勤奋
盈虚乃为自然之理
宁做君子不做大官
切勿惯于骄奢淫逸
事虽至小所关颇大
宽闲岁月珍惜时光
咬牙砺志奋勇向前
力守悔字硬字两诀
交友处世篇
交友拜师首要专一
良师益友须常近
交友需要勤加往来
切勿占人半点便宜
患难与共勿有遗憾
不可动辄笑人鄙陋
不宜非议讥笑他人
有负朋友勇于改过
与人交际须常省己
与权贵相交要慎重
为政谋事篇
做官须存敬畏之心
以做官发财为可耻
行公事须深谋远虑
规模综理缺一不可
常傲多言乃败之根
适意时当尽心竭力
凡事皆宜有始有终
勤政爱民报答君
爱民必去害民之吏
构怨太多影响仕途书札第二
治身篇
谨守绳墨摒除浮夸
朋友之间互相箴规
依旧持守心中信念
守己之拙不妄悦人
大处着眼小处下手
不宜过早识透世事
稍微寡思以养精神
侧听清议及时改正
以志帅气以静制动
厌恶故作高深之言
于俄顷间较量锱铢
不顾生死不问毁誉
治学篇
明道必须精研文字
小志大志均须坚守
吴南屏真豪杰之士
同列并非就是同等
扫荡旧习赤地新立
敬恒不足百无一成
处世篇
择取笃实践履之士
君子之看待施与报
借朱子谈格物致知
生平为重视友谊
唯有大愚可治大奸
勿因小瑕摒弃才能
荐举贤才弥补过失
依法办事不可勒捐
厘务利弊自当定夺
皆爱英才而恶败类
为政篇
耐得冷清耐得辛劳
内持定见外广延纳
痛恨不黑不白之风
思欲打破陈规陋习
不任实权多受掣肘
非从利者便可从权
是非混淆危害严重
人心日菲吏治日坏
屏去虚文力求实际
减掉冗员裁除浮费
在乎得人而非得地
治军篇
绿营之兵败不相救
对将官的四点要求
用其所长察其不逮
观人切勿贵耳贱目
须知兵勇从众心理
治军应该适当分权
一自救与破敌宜并重
用兵先自治后制敌
联络众志兼取众长日记第三
为学篇
读书须专一经
作文要尽性情
读书贵有心得
写字须立规模
不能小道自域
文章首推韩愈
竭力为义
写诗兼及辞气
书法须重意态
气能扶理以行
交友篇
切忌无礼之言
改过贵有行动
义理为言之要
志日坚学日卓
以友之言自律
交情有天有人
人不可无良友
和诗慰劳友人
交友须能助益
期望诤友相谏
修身篇
言行持之以恒
古乐陶性涉性
..
奏稿第四
军事谋略第五
散文第六
杂感笔记第七
诗词联语第八
作者介绍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生于1811年,卒于1872年。曾国藩6岁读书.28岁中进士。初授翰林院检讨,后升礼部右侍郎、署理兵部左侍郎。咸丰帝即位后,他先后兼任过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一生官运亨通,曾经十年之中连升十级,一度被当时的士大夫视为从政之楷模:他一生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封建士大夫一生追求“立功、立言、立德”的至高追求,因而也被后世许多人誉为“圣人”。
此外,曾国藩也是我国近代史上富争议的人物,既有“中兴名臣”的美誉,又有“屠夫”、“国贼”的骂名。他在清政府大厦将倾之时受命创立湘军,进而成功镇压了“太平天国”。因而被清政府誉为“中兴功臣”,同时也被民间唾为“屠夫”。而在他晚年,处理“天津教案”之时,因慑于法国人的威风。甘愿杀人赔款,因此也被民间唾为“国贼”。
媒体推荐
读书之道,杜元凯称,若江海之侵,膏泽之润;若见闻太寡,蕴蓄太浅,譬犹一勺之水,断无转相灌注、润泽丰美之象。故君子不可以小道自域也。
——《日记·为学篇》
言物行恒,诚身之道也。万化基于此矣。余病根在无恒,故家内琐事,立条例,明日仍散漫。下人无常规可循,将来掖众必不能信,做事必不能成,戒之!
——《日记·修身篇》
治世之道,专以致贤养民为本。其风气之正与否,则丝毫皆推本于一己之身与心。一举一动,一语一默,人皆化之以成风气。故为人上者,专重修养;以下之效之者,速而且广也。
——《日记·治道篇》
........
拿到这本《曾国藩文集精粹全书》,我主要看重的是它在“识人用人之道”和“谋略大典启示”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作为一名管理者,识人确实是我工作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如何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内,洞察一个人的真伪、能力和潜力,是至关重要的。曾国藩在这方面的论述,给了我很多启发。他提出的“察言观色”、“以德量才”、“任人唯贤”等原则,虽然听起来不新鲜,但在他的文字里,却有了更深刻的诠释和更具体的指导。例如,他讲到如何通过一个人日常的言谈举止来判断其品行,如何根据职位和职责来匹配合适的人选,如何避免因个人好恶而用人。这些都不仅仅是理论,而是他一生实践的总结。而“谋略大典启示”的部分,更是将这种识人用人的智慧,延伸到了战略层面。在处理复杂局面时,如何权衡利弊、如何制定长远规划、如何灵活应变,曾国藩的许多策略,即使放到今天,也依然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他并不是教你一些“奇技淫巧”,而是教你一种宏观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分我购买这本《曾国藩文集精粹全书》,更多的是被“中国式处事方式”这个主题所吸引。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面临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微妙的社交场合,如何处理得体、进退有度,是一门学问。曾国藩的很多思想,恰恰触及了这一点。他所倡导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待人接物上,既有原则又不失灵活;他讲到的“低调内敛,厚积薄发”,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处世智慧,避免了锋芒毕露带来的不必要麻烦,更注重内在的积累和长远的发展。这本书的“文白对照”形式,让我在阅读这些处世哲理时,更能体会到原文的含蓄和韵味,白话文的解释则帮助我理解其现代含义。我从中学习到,真正的“处事”,并非油滑世故,而是建立在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自身品格的严格要求之上。它是一种平衡,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在面对一些人际交往中的困境时,多了一些思考的角度和处理的韧性。
评分这部《曾国藩文集精粹全书》简直就是一本“人生智慧的宝库”。我之前对曾国藩的印象,大多停留在“中兴名臣”的层面,总觉得他的世界离我太遥远。但这本书,通过“人生哲理绝学智慧”的精粹梳理,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贴近生活、更加 relatable 的曾国藩。他所说的“天道忌巧,天道忌满”,提醒我在追求成功的同时,要保持谦逊和警惕;他关于“行己有耻”、“求诸己”的论述,更是点出了个人品格养成的重要性,强调要从自身做起,不断反省和提升。书中的“文白对照”设计,让这些古老的智慧焕发了新的生命力,我甚至会在某些句子下划线,反复品味。它不是一本速成的“成功学”读物,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引导我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去探寻内心的平静,去培养坚韧不拔的品格。感觉像是和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在对话,他用最朴实却最深刻的语言,为我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评分这本书的“识人用人之道”和“谋略大典启示”部分,对我来说是最大的亮点。作为一名在职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职场人,我深知“用对人”和“看准局”的重要性。曾国藩在这方面的经验总结,绝对是“干货满满”。他对于如何识别一个人的真才实学,如何避免被表象迷惑,有非常独到的见解。他不仅仅是看一个人在顺境中的表现,更看重他在逆境中的坚韧和应变能力。这种“深度”的识人方法,比我之前理解的要深刻得多。而在“谋略大典启示”方面,他关于“知己知彼”、“以退为进”、“顺势而为”的论述,并非停留在纸面上的理论,而是结合了大量战役和政治斗争的案例,使得这些谋略具有了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不是教你投机取巧,而是教你一种深思熟虑、步步为营的思维模式,一种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清醒和理性的能力。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把书中的案例与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联系起来,受益匪浅。
评分终于读完了这本《曾国藩文集精粹全书》,说实话,最开始吸引我的是“文白对照”这个点,我一直觉得古文的魅力在于其精炼和韵味,但现实却是阅读门槛很高,常常望而却步。这本书的对照形式,就像为我架起了一座桥梁,让我在领略原文的深邃意境的同时,也能轻松理解白话文的现代解读,这种方式真的太棒了!而且,它收录的“人生哲理绝学智慧”部分,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曾国藩的文字,并非空洞的说教,而是蕴含着极强的实践性,那些关于修身养性、克制欲望、如何面对顺境逆境的论述,都像是穿越时空而来的金玉良言,字字珠玑,句句实在。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静”的论述,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学会内心的宁静,沉下心来思考,简直是一项比任何技能都重要的能力。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曾国藩,一个真正懂得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在喧嚣世界中寻找内心安宁的智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