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盛顿邮报》和《柯克斯评论》力荐本书。 阿瑟·赫尔曼著的《甘地与丘吉尔(抗争与妥协的政治史诗)(精)》一书告诉我们,没有甘地与丘吉尔的抗争和妥协,就没有现代印度和大英帝国的未来。 他们一位是印度“国父”,以坚持印度自治与自我约束原则的一致性为毕生准则;一位是英国*伟大的政治家,认为只有强大的人民才能打造出强大的**。为了各自民族与**的利益,两人进行了几十年的较量,不仅为了大英帝国而战,*是为了人类的未来而战。在时代洪流的推动下,他们为世人留下了一部精彩*伦的历史大剧。
    甘地出生在印度偏远小镇,虔奉宗教,丘吉尔诞 生于英国贵族家庭。两人只有一面之交,却终生都在 为本民族的利益与对方博弈。他们之间的斗争与妥协 塑造了20世纪的历史。《甘地与丘吉尔(抗争与妥协 的政治史诗)(精)》作者阿瑟·赫尔曼以非凡的笔力 精彩呈现了他们交织在一起的生活、事业和殊死较量 。他们领导各自的民族承受了种种痛苦 ,经历两次 世界大战;他们之间意志力的比拼,*终决定了两个 **乃至整个世界的格局。两位巨人获得了巨大的成 功,也同时遭到惨痛的失败。《甘地与丘吉尔》是一 部史诗般的历史巨著,也是一部独特新颖的比较传记 。
    
阿瑟·赫尔曼,美国**历史学家、畅销书作家。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史学博士,曾在苏格兰爱丁堡大学访学。1980年代至1990年代前期他在美国天主教大学、乔治城大学、乔治梅森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现任哈德逊研究所**研究员。2007年至2009年,他作为**个非英籍人士被任命为苏格兰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著作有:《文明衰落论:西方文化悲观主义的形成与演变》《甘地与丘吉尔:对抗与妥协的壮丽史诗》《拼实业:美国是怎样赢得二战的》等多部畅销历史读物。赫尔曼的著作主题宏大、史料翔实、文笔生动,学术性与可读性兼具,畅销不衰,深受各界人士的推崇。
楔子
**章 丘吉尔家族·英国统治印度时期
第二章 伦道夫勋爵掌权
第三章 权力的幻灭:甘地家族·印度·英国的统治
第四章 觉醒(一):甘地在伦敦和南非,1888—1895
第五章 觉醒(二):丘吉尔在印度,1896—1899
第六章 战争中的男人,1899—1900
第七章 殊途同归,1900—1906
第八章 短暂的会晤,1906—1909
第九章 突破点,1909—1910
第十章 分道扬镳,1911—1914
第十一章 远在天边的桥头堡,1914—1915
第十二章 甘地的战争,1915—1918
第十三章 杀戮事件,1919—1920
第十四章 不合作主义,1920—1922
第十五章 命运的逆转,1922—1929
第十六章 战争前夜,1929
第十七章 食盐运动,1930
第十八章 圆桌大会·裸体托钵僧,1930—1931
第十九章 对抗世界,1931—1932
第二十章 *后一道防线,1932—1935
第二十一章 逆流而上,1936—1938
第二十二章 黑暗的边缘,1938—1939
第二十三章 冲突的爆发,1939—1940
第二十四章 从纳尔维克到巴尔多利,1940年4月—1941年12月
第二十五章 惨败,1941—1942
第二十六章 退出印度,1942
第二十七章 摊牌,1943
第二十八章 胜利与悲剧,1943—1945
第二十九章 踽踽独行,1945—1947
第三十章 花园·溘然长辞,1947—1948
第三十一章 雄狮的暮年,1948—1965
尾声胜利与悲剧
大事年纪
术语对照表
致谢
注释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
我对《甘地与丘吉尔——抗争与妥协的政治史诗(精)》这本书充满了期待,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名字所代表的历史重量。甘地,毋庸置疑是印度独立运动的灵魂人物,他所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反抗模式。而丘吉尔,那个二战时期的灵魂人物,他的雄辩和勇气,是那个时代不可或缺的元素。将他们两人放在一起,本身就构成了一个极具张力的叙事框架。 “抗争与妥协的政治史诗”,这个副标题更是直击核心。历史往往不是非黑即白的,伟大的政治家也必然在原则与现实之间摇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他们在各自政治生涯中,是如何平衡“抗争”的坚定与“妥协”的智慧的。甘地是如何在保持非暴力的前提下,一次次地给强大的殖民者施加压力?丘吉尔在面对德国的侵略时,又是如何展现出不屈的抗争精神,同时又在战后的世界秩序构建中,与其他国家进行怎样的妥协?这些细节的展现,将是这本书最大的看点。
评分这本书我还没来得及细读,但光是书名就足够吸引人了。《甘地与丘吉尔——抗争与妥协的政治史诗(精)》,光是这两个名字放在一起,就充满了戏剧张力。甘地,那个瘦弱却意志如铁的圣雄,代表着非暴力不合作的哲学;而丘吉尔,那个慷慨激昂、捍卫大英帝国的铁腕首相。一个是追求独立解放的精神领袖,一个是维护旧秩序的坚韧守卫者。他们的名字交织在一起,预示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如何描绘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他们是宿敌吗?还是说,在某些时刻,他们之间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相互理解或制约?“抗争与妥协”,这两个词完美地概括了政治的本质,也恰恰是他们人生轨迹中最核心的旋律。甘地的“抗争”是毋庸置疑的,他用非暴力的方式对抗着强大的殖民统治;而丘吉尔,虽然常以强硬形象示人,但作为政治家,他必然也经历过无数次的“妥协”,只不过他的妥协或许更多地体现在战略调整和权衡利弊上。这本书会挖掘出哪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展现他们各自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抉择?我很期待。
评分《甘地与丘吉尔——抗争与妥协的政治史诗(精)》这本书,我还没来得及细细品读,但仅凭书名,就已经让我浮想联翩。甘地,一个精神的图腾,他所代表的非暴力抵抗,是一种深刻的思想革命;丘吉尔,一个政治的巨匠,他的言论和决策,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格局。这两个名字并列,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张力,仿佛预告着一场跨越文化、意识形态乃至历史时空的深刻对话。 “抗争与妥协”这四个字,简直是政治学最精辟的总结。我非常好奇这本书将如何描绘这两个人物在这两个维度上的表现。甘地,他的“抗争”是显而易见的,但他的“妥协”体现在哪里?是为了民族解放的最终目标,而在某些战术上做出调整吗?而丘吉尔,虽然以强硬著称,但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政治家,他必然经历过无数次的“妥协”。这本书是否会揭示他在哪些重大议题上,是寸步不让地“抗争”,又是在哪些方面,为了大局而选择了“妥协”?我对书中所要呈现的,是他们各自的政治智慧,还是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都充满了好奇。
评分拿到《甘地与丘吉尔——抗争与妥协的政治史诗(精)》这本书,我第一眼就被“精”这个字吸引了,这通常意味着内容会更加考究,装帧也会更加精美。甘地和丘吉尔,这两个名字本身就自带了史诗感。一个代表了东方智慧和民族解放的觉醒,另一个则象征着西方力量和帝国余晖的挣扎。他们的政治生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20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变迁的一个缩影。 “抗争与妥协”这几个字,恰恰是政治最迷人的地方,也是最考验智慧的地方。甘地那种“以柔克刚”的抗争方式,无疑是一种颠覆性的政治哲学。而丘吉尔,作为一个传统的政治家,他在面对历史潮流时,是如何在维护自身立场和实现国家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的?这本书可能会详细梳理他们之间每一次的交锋,每一次的博弈,以及在那些决定历史走向的时刻,他们各自展现出的“抗争”的决心和“妥协”的艺术。我非常期待它能带来一些全新的解读和视角。
评分我最近入手了《甘地与丘吉尔——抗争与妥协的政治史诗(精)》,光看封面设计就觉得很有分量,那种厚重感让人忍不住想要翻开。这本书的主题,甘地与丘吉尔,这两个名字在我心中一直represent着截然不同的两种力量。甘地,我一直把他视为一个精神的象征,他所代表的非暴力哲学,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给无数被压迫的人民带来了希望。而丘吉尔,则是那个时代另一个标志性的人物,他的演讲激昂人心,他的决策影响着世界格局。 这本书的副标题“抗争与妥协的政治史诗”,更是点明了它探讨的核心。这不仅仅是两个伟人的传记,更像是对一段复杂政治斗争的深刻剖析。我想,这本书可能会深入挖掘他们各自在面对重大历史事件时,是如何运用“抗争”与“妥协”的策略的。甘地是如何在坚守原则的同时,巧妙地运用非暴力手段来达到政治目的?丘吉尔又是在怎样的压力下,做出了哪些艰难的“妥协”,又在哪些问题上坚持了不容置疑的“抗争”?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也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