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方证捷要

伤寒论方证捷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学苑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伤寒论
  • 中医
  • 方剂
  • 中医经典
  • 温病学
  • 辨证论治
  • 张仲景
  • 医学古籍
  • 传统医学
  • 临床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ISBN:9787507739473
版次:1
商品编码:1100969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伤寒论现代研究丛刊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2-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伤寒论方证捷要》以“方证相对”学术理念为编纂原则,将几种代表性著作进行摘引编排,以期为中医习业者及爱好者提供一份学习《伤寒论》的简明参考。内容是各代表性著作的内容,形式则是编者精心编排的形式,从理论到临床,贯通一气。

内容简介

《伤寒论方证捷要》以中医的“方证相对”学术理念为编纂原则,对有关《伤寒论》的几种代表性著作进行摘引编排,以期为中医习业者及爱好者提供一本能简明扼要地学习《伤寒论》的参考书。伤寒论方证捷要》内容全部引自《伤寒论校注》、《本草经集注》、《类聚方、药征及药征续编》、《伤寒论校注》、《伤寒论类方》、《退思集类方歌注》、《类聚方广义》等具有很强代表性的伤寒著作,并按照编著者精心策划的体例予以编排,从理论到临床,贯通一气。

目录

《伤寒论》序
一、《伤寒论》条文
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1~30条,共30条)
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31~127条,共97条)
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28~178条,共5l条)
4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179~262条,共84条)
5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263—272条,共10条)
6辨太阴病脉证并治(第273~280条,共8条)
7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281~325条,共45条)
8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326~381条,共56条)
9辨霍乱病脉证并治(第382~391条,共10条)
10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392~398条,共7条)
二、《伤寒论》用药
三、《伤寒论》经方验案
四、《伤寒论》类方论证
参考书目
编后记

前言/序言


《经方临床实践指南》 本书旨在为中医临床工作者提供一份详尽且实用的经方临床实践指南。本书并非对某一特定古籍的解读或演绎,而是汇集了历代名医以及当代资深医家在临床中对经典方剂的精妙运用经验,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对经方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与阐释。 本书特色与内容: 1. 方证结合,精简实用: 本书的核心在于“方证结合”。我们摒弃了繁琐的理论考据,直击临床实际。每一个方剂的介绍都围绕其核心病机、主治病证、典型症状体征展开,力求让读者能快速、准确地把握方剂的适用范围。我们提炼了每个方剂最具代表性的辨证要点,并配以生动形象的临床案例,帮助读者建立直观的认识。 2. 循证研究,科学佐证: 针对于部分经典的经方,本书引用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其药理、毒理、临床疗效的循证医学研究成果。通过科学的数据和严谨的分析,为经方提供了现代医学的佐证,提升了经方临床应用的科学性和可信度。这不仅有助于消除部分同行对传统方剂的疑虑,也为经方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3. 脉证同参,辨证精准: 强调“脉证同参”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本书在介绍方证的同时,也对与该方证相对应的脉象进行了详细描述。通过对脉象、舌象、症状、体征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引导读者进行更加精准的辨证,避免望文生义,真正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4. 加减化裁,灵活变通: 经方并非一成不变,灵活加减化裁是提升疗效的关键。本书在讲解主方后,会针对常见的证候演变、兼夹证等,提供具体的加减用药思路和药量调整建议。同时,也会介绍一些根据不同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进行的个性化方剂调整方法,帮助读者掌握经方的灵活性,应对复杂多变的临床病情。 5. 病案精选,临证借鉴: 理论来源于实践,也服务于实践。本书精选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优秀中医的真实临床病案,这些病案涵盖了内、妇、儿、外、骨伤等多个学科,充分展示了经方在不同疾病、不同证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每一则病案都包含了详细的病史、辨证施治过程、用药处方以及疗效反馈,为临床提供宝贵的借鉴范例。 6. 现代视角,理论创新: 在传承古法的基础上,本书也尝试用现代医学的语言和理论框架来解读部分经方的作用机制。例如,分析某些方剂在调节免疫、抗炎、促进循环等方面的潜在作用。这种跨学科的融合,有助于拓展经方的应用边界,并为经方的现代化研究奠定基础。 7. 专题探讨,深度解析: 针对部分临床常见但辨治较为复杂的病证,本书设置了专题探讨。例如,针对“寒湿痹证”、“湿热泻痢”、“阳虚寒凝”等,会从病因病机、辨证要点、方药选择、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提供系统性的治疗方案。 本书适读人群: 中医执业医师、助理医师: 为临床实践提供直接的指导和丰富的案例支持。 中医药院校学生: 作为辅助教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经方的临床应用。 中医药爱好者: 了解中医治疗的魅力,学习如何运用经典方剂调理身体。 对经方疗效感兴趣的临床研究者: 提供丰富的临床实践素材和现代研究方向的启示。 《经方临床实践指南》的编写宗旨是,让古老的经方在现代临床中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解决疾病、造福患者的强大武器。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够帮助广大中医工作者提升临床诊疗水平,更有效地运用经方,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我接触《伤寒论方证捷要》之前,我对《伤寒论》的理解,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迷宫里,总是找不到方向。我读了很多注解,学了很多理论,但真正到了实践的时候,却总是觉得力不从心。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为我点亮了一盏明灯,让我看到了走出迷宫的路。《伤寒论方证捷要》最大的亮点,在于它对于“证”的把握。它不像有些书那样,仅仅是把条文和方剂罗列出来,而是真正抓住了“辨证论治”的精髓。它教我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症状中,提炼出最核心的“证”,然后根据这个“证”,来寻找最合适的方剂。书中的“捷要”二字,确实名副其实,它用最精炼的语言,最清晰的逻辑,向我们展示了《伤寒论》的实用价值。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一些“兼证”、“夹杂证”的处理,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指导。很多时候,病人的症状并不是那么“纯粹”,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看到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病机,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判断。而且,它还很注重“学以致用”,书中的案例分析,虽然篇幅不长,但都来自于真实的临床,能够让我看到书本知识是如何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授我《伤寒论》的知识,更是教会我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

评分

这本书,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的,当时正在为一些顽固的病症头疼,中医的书籍我涉猎过不少,但总觉得理论体系庞杂,临证应用时总有些捉襟见肘。直到我翻开这本《伤寒论方证捷要》,才算找到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它没有像一些厚重的专著那样,把《伤寒论》的每一条都抠得特别细致,反而是抓住了最核心、最精要的部分,用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喜欢它开篇就强调了“方证对应”的理念,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说实在是太友好了。很多时候,我们学中医,最怕的就是理论背了一堆,到了病人身上就懵了。这本书的逻辑就是,你看到病人有这样的症状,那么对应的方证就是那个,然后这个方证的代表方剂是什么,以及如何加减变化。这种“授人以渔”的方式,让我觉得学起来不那么费力,而且效果也立竿见影。比如,书里讲到太阳病篇,把桂枝汤证、麻黄汤证、白虎汤证等等,用简明的语言描述了他们的核心症状群,再配上相对应的方剂,看完之后,即便是我这样的中医小白,也能大概辨别出一些基础的太阳病证候了。而且,它还给了很多临证的案例分析,虽然篇幅不长,但每一条都讲得非常到位,能够帮助我理解理论是如何落到实处的。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的“精要”和“实用”,非常适合想要快速掌握《伤寒论》核心精髓,并将其应用于临床的读者。

评分

我一直觉得,中医的经典,尤其是《伤寒论》,就像一座宝藏,里面蕴含着无数精妙的智慧,但要如何去发掘和运用,却是一门大学问。很多时候,我们会被各种繁复的注解和解读搞得眼花缭乱,似乎离《伤寒论》的本来面目越来越远。直到我遇到了《伤寒论方证捷要》,我才发现,原来最核心的智慧,可以用最简洁的方式呈现。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提炼”能力。它没有去罗列《伤寒论》的每一句话,每一条,而是精选了那些最具有代表性、最能体现方证之间关系的条文,并用一种非常现代、非常符合逻辑的方式进行梳理。我尤其欣赏它在解释方证时,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症状,而是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这些症状背后的病机,以及方剂是如何针对这些病机来发挥作用的。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让我对《伤寒论》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台阶。书中的一些配图,虽然简单,但却非常形象地勾勒出了不同证候的特征,让我更容易在脑海中形成直观的印象。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接地气,没有太多晦涩难懂的古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即使是中医基础相对薄弱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一些常见病证的辨析,比如伤风、伤寒的区别,少阳病、阳明病的核心差异等等,都讲得非常透彻,让我茅塞顿开。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用最简练的语言,将他毕生的经验倾囊相授,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坦白说,我一开始对《伤寒论方证捷要》并没有太高的期待,毕竟市面上关于《伤寒论》的书籍实在太多了,大部分要么过于艰深,要么过于浅薄。但当我真正开始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体系化”。它不像很多其他的书籍那样,将《伤寒论》拆解成零散的知识点,而是试图构建一个完整、清晰的方证体系。从基础的六经辨证,到具体的方证归类,再到临证的应用,整个逻辑线非常流畅。我特别喜欢它在介绍每个方证时,不仅仅列出症状,还会给出一些“辨别要点”,这些要点往往是区分相似证候的关键,非常实用。而且,这本书的编排也非常巧妙,每一章的开始都有一个总纲,概括本章的主要内容,结尾则有小结,帮助读者巩固记忆。这种结构化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学习过程更加高效。我还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复杂证候的解读,也力求做到简洁明了,避免了不必要的枝蔓。例如,在讲解一些少阳证、厥阴证时,它能抓住最核心的病机变化,给出最直接的方证对应,让我觉得那些曾经让我望而却步的条文,也变得容易理解了。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习《伤寒论》的书,更像是一份帮助我们构建中医思维框架的指南,让我从“点”的学习,迈向了“面”的理解。

评分

我一直认为,好的中医书籍,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思想的启迪。《伤寒论方证捷要》这本书,恰恰就做到了这一点。它在传承经典的同时,又融入了现代的医学理念,让《伤寒论》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这本书最让我赞赏的一点,是它的“精选”和“优化”。它没有试图涵盖《伤寒论》的所有内容,而是精心挑选了那些最能体现方证关系、最具有临床价值的条文,并用一种更加系统、更加易于理解的方式进行呈现。书中的“要点提示”,往往能够一语道破天机,让我豁然开朗。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独特,既有古风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流畅,读起来一点都不会感到枯燥。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方剂时,不仅仅是简单地给出组成,还会对每一味药的作用进行简要的说明,这样我不仅知道用什么方,还能理解为什么用这个方。这本书还非常注重“辨证要领”的提炼,它能帮助我快速抓住不同证候之间的细微差别,从而避免误诊误治。总的来说,《伤寒论方证捷要》是一本非常值得反复阅读的书籍,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伤寒论》,更能够提升我们的临床思维能力,让我们在面对复杂病情时,能够更加从容和自信。

评分

内容精炼,大家之作,物超所值,值得拥有

评分

非常实用。

评分

非常实用。

评分

收到了,快递很快,一贯的好评

评分

便宜!

评分

不错。还可以 哈哈哈哈哈

评分

非常实用。

评分

出货太慢了。要折单。

评分

不错。还可以 哈哈哈哈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