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生物学、基础医学相关专业领域专业人员 《生命科学实验指南系列:活细胞成像(第2版)》不仅是一本活细胞成像的实验指南,而且系统地介绍了与活细胞成像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以及较新发展。内容包括荧光蛋白的各种光谱变体,表达载体构建及其注意事项,活细胞成像所用的CCD相机的类型及工作原理,常用显微镜系统(如宽视场、共聚焦和转盘式共聚焦)及新一代超分辨显微镜系统,图像处理方法和软件,各种定量成像等分析分子动力学的方法。同时,以各种不同细胞和生物体为对象给出了具体的成像实例,包括染色质、蛋白质和RNA的标记定位,蛋白质与蛋白质互作检测,金属离子和pH的生物传感器,脂类物质的标记等。另外,每章还列出了相关参考文献、网站和软件。
《生命科学实验指南系列:活细胞成像(第2版)》可以作为活细胞成像的入门读物,也可以作为一线科研人员的理论基础读物和具体实验步骤指南。同时,《生命科学实验指南系列:活细胞成像(第2版)》还可以作为活细胞成像课程的教科书。
内容简介
《生命科学实验指南系列:活细胞成像(第2版)》包括活细胞成像的基础理论、较新发展和实验指南。系统介绍了荧光蛋白的各种光谱变体,表达载体构建,活细胞成像用CCD相机的类型及工作原理,常用显微镜系统(如宽视场、共聚焦和转盘式共聚焦),以及新一代超分辨率显微镜系统,图像处理方法和软件,各种定量成像等分析分子动力学的方法。作为实验指南,《生命科学实验指南系列:活细胞成像(第2版)》以各种不同细胞和生物体为对象给出了具体的成像实例,包括染色质、蛋白质和RNA的标记定位,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检测,金属离子和pH的生物传感器,脂类物质的标记等。
《生命科学实验指南系列:活细胞成像(第2版)》既可以作为活细胞成像领域的入门读物,又可以作为人类、动物、植物、昆虫和微生物等专业科研人员的理论基础读物和具体实验操作指南。
作者简介
作者:(美)R. D. 戈德曼,(英)J. R. 斯瓦罗,(美)D. L. 斯佩克特编著;方玉达等译
精彩书评
★生物科学最终要搞清楚活生物体内所有细胞的动态和功能。近年来,荧光蛋白及其各种光谱变体的开发和荧光显微镜及其相关技术的发展为研究活细胞结构、动态和功能开启了一扇大门。本书不仅是一本活细胞成像的实验指南,而且系统地介绍了与活细胞成像有关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以及较新发展。
——译者 方玉达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各章附加的影像
上篇 活细胞成像的检测和方法
第1章 荧光蛋白的跟踪与检测
第2章 荧光蛋白融合的构建和表达
第3章 用线性聚丙烯酸阻抗细胞与基底黏附的微图案化处理技术
第4章 CCD相机在活细胞荧光成像中的应用
第5章 荧光干扰技术研究活细胞中蛋白质的运动性和分子动态:FRAP、Photoactivation、Photoconversion和FLIP
第6章 细胞中蛋白质状态成像
第7章 用于高分辨率活细胞成像的多功能多色彩全内反射荧光及转盘式共聚焦显微成像系统
第8章 共聚焦显微镜、去卷积和结构照明方法
第9章 生物成像和微观机械性质测量中的原子力显微镜
第10章 OMX,一个多模式多通道宽场成像的新平台
第11章 数字扫描激光光片荧光显微镜
第12章 活体细胞荧光相关光谱初步
第13章 动态移动细胞和粒点的跟踪及定量分析
第14章 测量细胞材料特性的成像技术
第15章 细胞动态的计算图像分析——粒点追踪的案例分析
第16章 显微成像中的软件工具、数据结构及控制界面
第17章 以哺乳动物活细胞为例介绍高通量显微镜
下篇 活细胞和生物体的成像
第18章 哺乳动物细胞的活体成像
第19章 酵母活细胞成像
第20章 线虫的活细胞成像
第21章 植物活细胞成像
第22章 果蝇活细胞成像技术的拓展
第23章 乳腺癌鼠模型肿瘤基质相互作用在转盘式共聚焦显微镜下的动态和长时间活体成像
第24章 活体肿瘤的高分辨多光子成像
第25章 四半胱氨酸标签与双砷染料标记的活细胞光学显微镜与电子显微镜的关联成像
第26章 小鼠正常组织和疾病组织活体成像研究
第27章 活细胞中脂类的成像
第28章 染色体被乳糖操纵基因标记的哺乳动物细胞系的发展
第29章 活细胞中基因表达的成像
第30章 在哺乳动物培养细胞中研究有丝分裂
第31章 中间纤维蛋白在活细胞内的成像
第32章 表达和分析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微管蛋白和微管相关蛋白的方法
第33章 膜系统和膜运输的活细胞成像
第34章 机械应力下的活细胞成像
第35章 基于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的单分子成像
第36章 基于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技术的细胞成像
第37章 活细胞中单个RNA分子的观测与定量分析
附录 注意事项
索引
前言/序言
生物学研究前沿:探索细胞动态与分子机制的工具箱 图书简介 本书聚焦于现代生物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领域——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前沿技术,旨在为广大科研工作者、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提供一套系统、深入且实用的实验指南。本书并非围绕特定的成像技术展开,而是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工具箱,涵盖了从样本制备到数据解析的多个关键步骤,着重强调在生物学问题驱动下,如何选择、优化和应用各种经典与新兴的技术平台。 第一部分:实验设计与基础准备 本部分是进行任何复杂实验的基石,强调了严谨的科学思维和精细的操作规范。 第一章:生物学问题的界定与实验模型的选择 成功的实验始于明确的问题。本章深入探讨如何将宏大的生物学疑问(如疾病机理、发育过程、药物作用靶点)转化为可验证的、具体的实验假设。我们将详细讨论不同实验模型(原代细胞、稳定细胞株、特定基因敲除/敲入模型、类器官培养等)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研究尺度下的适用性。重点解析如何设计对照组和阳性/阴性对照,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第二章:细胞培养环境的优化与质量控制 细胞实验的成败高度依赖于培养环境。本章细致阐述了无菌操作的黄金法则,涵盖了生物安全柜的使用、培养基的配制与过滤、血清批次筛选与标准化等内容。此外,对培养环境中的关键参数——pH值、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波动控制进行深入讨论,并提供了一套系统的细胞污染(细菌、支原体、真菌)的快速检测与清除流程。 第三章:关键分子与组分的标准化制备 本章侧重于实验所需的关键“原材料”的制备。内容包括:高纯度重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流程(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的优化参数);定制寡核苷酸的合成与质量验证;以及用于转染或转导的高效载体的制备与滴度测定。特别辟出章节讨论内毒素的去除策略,这对后续涉及动物实验或敏感信号通路研究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蛋白质组学与信号传导分析 本部分深入解析用于分析蛋白质丰度、修饰状态和相互作用的网络技术。 第四章:高效的蛋白质提取与分离技术 详细介绍不同细胞裂解缓冲液(RIPA、NP-40、尿素裂解液等)的配方设计原则,以及针对特定细胞器(如线粒体、核膜、膜蛋白)的亚细胞组分分离方案。在分离技术方面,系统梳理了垂直电泳(SDS-PAGE)的分离原理、胶的制作优化,以及等电聚焦技术(IEF)在蛋白质等电点分析中的应用。 第五章:免疫学实验的精细化操作与问题排查 本章是抗体应用的技术宝典。内容覆盖:免疫沉淀(IP)的抗体选择、交联技术(Chemical Crosslinking)的应用以稳定瞬时蛋白复合物;Western Blotting(蛋白质印迹)中的膜转移效率优化、抗体孵育条件的筛选,以及针对低丰度目标蛋白的增强显影技术。同时,提供了识别“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的系统方法论。 第六章:高通量蛋白质组学初步:质谱前处理 本章介绍如何将免疫学检测升级至定量蛋白质组学。重点介绍酶解(胰蛋白酶、赖氨酸-C)的优化,标记策略的选择(如TMT/iTRAQ标记流程),以及样品纯化技术(如SCX、C18柱纯化)以最大程度减少质谱干扰物,确保肽段的有效进样。 第三部分:基因调控与核酸功能研究 本部分关注于基因表达、表观遗传调控及基因编辑技术的实用指南。 第七章:核酸提取与质量评估 从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组织到新鲜组织,再到低起始丰度的细胞样本,本章提供了多种RNA和DNA的提取方案,特别强调对高盐、酚氯仿萃取过程中可能残留的杂质进行有效去除。核酸质量的评估标准(A260/280, A260/230比值)及其对下游RT-qPCR或文库构建的影响进行详尽分析。 第八章:实时定量PCR (RT-qPCR) 的精确性保障 本章不仅介绍标准曲线的建立,更深入探讨引物设计的生物学特异性问题,以及内参基因(Housekeeping Genes)的稳定性验证(如GeNorm, NormFinder方法)。内容包括反应体系的优化,以及如何利用Ct值的差异准确计算基因表达的相对变化,规避扩增效率不一致带来的误差。 第九章:基因编辑与细胞命运重编程技术 系统介绍CRISPR/Cas9系统的设计原则,包括gRNA的设计、脱靶效应的评估与最小化策略。详细描述了如何高效地将编辑元件递送至目标细胞(脂质体、电穿孔、病毒载体),并阐述了阳性克隆筛选、基因组编辑验证(Sanger测序、T7E1酶分析)的标准化流程。 第四部分:细胞功能分析与体内外关联 本部分着眼于如何将分子水平的发现转化为对细胞整体功能和体内生理状态的理解。 第十章:细胞毒性、增殖与凋亡的定量测定 涵盖多种经典的体外功能检测方法。MTT/CCK-8法在不同细胞密度下的局限性;流式细胞术在细胞周期分析、凋亡(Annexin V/PI)和活性氧(ROS)检测中的标准染色流程;以及更具时效性的细胞活力实时监测技术。 第十一章:跨物种与跨组织的关键技术应用 本章探讨如何将实验室的发现外推至更复杂的系统。内容包括:原代神经元/肝细胞的分离与培养、3D球体培养技术(Spheroids)的搭建与灌注优化;以及用于体内功能验证的慢病毒/腺病毒载体的构建与滴度控制,为后续的动物模型研究奠定技术基础。 第十二章:实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与可视化 强调生物学数据分析的严谨性。本章讲解了数据的正态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并指导读者如何恰当地选用t检验、单因素或多因素方差分析(ANOVA)以及非参数检验。数据可视化方面,侧重于如何选择最能体现生物学意义的图表类型(箱线图、小提琴图、误差棒的含义),并介绍常用的统计软件操作。 本书的编写风格力求实用、详尽且注重细节,每一章节都包含了“常见问题与故障排除”环节,旨在帮助研究人员快速识别并解决实验中遇到的技术瓶颈,从而加速研究进程,提升实验结果的科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