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4-01
象征之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象征主义重新回到以抒写个人感情为重点的老路。但它抒写个人情怀和浪漫主义的抒情大异其趣。它抒写的是不可捉摸的内心隐秘;或者如马拉梅所说,表现隐藏在普通事物背后的“唯一的真理”。为此,象征主义对于诗的语言进行了很大的改造。对于日常用的字和词加以特殊的、出人意外的安排和组合,使之发生新的含义。象征主义不满足于描绘事物的明确的线条和固定的轮廓,它所追求的艺术效果,并不是要使读者理解诗人究竟要说什么,而是要使读者似懂非懂,恍惚若有所悟;使读者体会到此中有深意。象征主义不追求单纯的明朗,也不故意追求晦涩;它所追求的是半明半暗,明暗配合,扑朔迷离。象征主义诗歌十分强调音乐效果,可是诗句的音乐性不是单纯通过机械的协韵表现出来,而在于诗句内在的节奏和旋律。散文诗的音乐感并不亚于格律诗,有时反而胜过格律诗,因此许多象征派诗人的散文诗都写得有特色。象征主义者反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者如实地描写客观现实。他们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是虚幻而痛苦的,只有隐匿在背后的内在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作品中运用大量的暗示和象征来隐喻表现人的内心世界。1886~1891年是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昌盛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马拉梅的《诗与散文》、拉弗格的《善意之花》和昂利德·雷尼耶的《插曲》等。象征主义的三位主将是马拉梅、魏尔伦和兰波。《恶之花》的作者波德莱尔被认为是象征主义的先驱(鼻祖)。1891年,莫雷亚斯首先宣布脱离象征派,许多象征派诗人也纷纷向自己选择的方向发展,不再遵循共同的象征主义艺术标准,象征主义流派从此解体。但是,象征主义作为文学思潮和艺术风格,影响却非常深远。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产生于法国的文学艺术运动,在巴黎的知识界影响很大,并对20世纪美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该运动主要在法国,欧洲的其他文化中心也有一些追随者,如德国,比利时等。
评分象征主义分为前象征主义,和后象征主义。前象征主义︰19世纪后半叶产生于法国的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是:波德莱尔、魏尔伦、兰波和马拉美。波德莱尔的十四行诗《应和》首次提出著名的象征主义“应和”论。后象征主义出现于一次大战后的世界性文学潮流,20年代达到高潮,40年代接近尾,其创作手法延续到后来的各种写作中。它的主要特点是︰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增加冥想效应。
评分内容很好,值得一读,推荐
评分意义与浓缩 人类学著作中早就提到,仪式象征符号是情感的催化剂。也许持这个立场的最引人注目的言论,来自爱德华?萨丕尔(Edward Sapir)的《社会科学大百科》(xiv,492—493)。萨丕尔辨析了两类主要的象征符号,这让我们想到荣格的区分。萨丕尔把第一类称之为"指涉性的"(referential)象征符号。它包括诸如口头演说、书面作品、国旗、旗语等样式以及其他的符号组织,人们一致认可它们是表明意义的简练手法。如荣格所说的"符号"一样,这类指涉性的象征符号主要是认知性的,它们指向已知事实。但大多数的仪式象征符号属于第二类,它由"浓缩的"象征符号组成,萨丕尔将之定义为"代替直接表述的、高度浓缩的形式,它使情感紧张以有意识的或潜意识的形式得以迅速释放"。浓缩象征符号"充满着情感特质"。在萨丕尔看来,这两种象征意义在发展上的主要区别是:"指涉性象征符号的意义随着意识层面的正式认知而拓展,浓缩的象征符号的意义触及潜意识的越来越深的根处,并将其情感特质散播至远离了象征符号原义的各类行为和情景中。" 萨丕尔的明确表达很富于启发意义。他清楚地强调了仪式象征符号的四个主要特征:(1)许多种意义浓缩在一个单一的形式里;(2)所指的简约性;(3)情感或欲望的品质占主导;(4)与无意识区域的联结。不过,他低估了我称之为意义的意识形态(或者,我将补上,规范性)一极的重要性。仪式象征符号同时既是指涉性的,又是浓缩的,虽然每一个象征符号都是多重指涉的而非单一指涉的。它们的本质特点存在于粗野的物质性和结构化的规范性的并置之中、有机体的和社会的并置之中。这些象征符号是相对立的品质的协调一致,是"高"和"低"的统一。我们无需熟知任何现代精神分析学,就可以猜测到象征两极的这种并置甚至是相互渗透,是和它的社会功能相联系的。涂尔干曾着迷于探寻,为什么许多社会规范和责任被人们感到既是"应该做的"又是"想要做的"。现在学者们正逐渐看到,仪式正是这么一个机制,它将这种应尽的规范和责任周期性地转换成想要做的规范和责任。仪式的基本单位,即支配性象征符号,压缩了带来这种变化的整个仪式过程的主要特点。
评分正好活动购买经典图书
评分象征主义分为前象征主义,和后象征主义。前象征主义︰19世纪后半叶产生于法国的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是:波德莱尔、魏尔伦、兰波和马拉美。波德莱尔的十四行诗《应和》首次提出著名的象征主义“应和”论。后象征主义出现于一次大战后的世界性文学潮流,20年代达到高潮,40年代接近尾,其创作手法延续到后来的各种写作中。它的主要特点是︰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增加冥想效应。
评分粗略翻下,感觉蛮适合本人的。
评分好书,一直在京东买,正版,我喜欢收藏...哈哈
评分作者简介 · · · · · ·
象征之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