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佛典丛书:指月录(套装上下册)》全称《水月斋指月录》,三十二卷,明万历阔瞿汝稷编纂。全书记述禅宗世次,上始过去七佛、西天祖师、东土祖师,下至宋大慧宗果止,共禅宗传承法系650人之言行事略,机缘语句。全书具有一般禅宗灯录的特色外,还附载了许多禅宗名宿的拈颂评唱以及作者的辨析论议,收录禅宗公案1700余则,自问世以来十分流行,“甚至斗大茅庵,亦皆供奉,腰包衲子,无不肩携”,广为僧俗两界奉读,是参禅证道、明心开慧不可不读的禅宗名著。
此次整理用《续藏经》本为底本,以云门道人弘礼重刻本参校。
内页插图
目录
指月录原序
刻指月录发愿偈
指月录卷一
七佛
毗婆尸佛
尸弃佛
毗舍浮佛
拘留孙佛
拘那含牟尼佛
迦叶佛
释迦牟尼佛
附:诸师拈颂诸经语句
指月录卷二
应化圣贤
文殊菩萨
天亲菩萨
维摩大士
善财
须菩提尊者
无厌足王紧那罗王附
舍利弗尊者
鸯崛魔罗尊者
宾头卢尊者
障蔽魔王
那咤太子
广额屠儿文殊思业禅师附
秦跋陀禅师
金陵宝志禅师
双林善慧大士
南岳慧思禅师
天台智者禅师
泗州僧伽大圣万回附
天台丰干禅师
天台寒山子
天台拾得子
明州布袋和尚
法华志言大士
扣冰澡先古佛
千岁宝掌和尚
懒残
法顺大师
清凉澄观国师
指月录卷三
……
精彩书摘
金鸡解衔一粒粟,供养十方罗汉僧。复演诸偈,皆预谶佛教隆替事。具《宝林传》及,《圣胄集》。祖恭禀教义,服勤四十年。迨尊者顺世,遂演化本国。时有二师:一名佛大先,二名佛大胜多,本与祖同学佛陀跋陀小乘禅观。佛大先既遇般若波罗尊者,舍小趣大,与祖并化,时号为二甘露门矣。而佛大胜多更分徒而为六宗:第一有相宗,第二无相宗,第三定慧宗,第四戒行宗,第五无得宗,第六寂静宗。各封已解,别展化源。祖喟然叹曰:“彼之一师已陷牛迹,况复支离而分六宗。我若不除,永缠邪见。”言已,微现神力,至有相宗所,问曰:“一切诸法,何名实相?”彼众中有一尊长萨婆罗答曰:“于诸相中,不互诸相,是名实相。”祖曰:“一切诸相而不互者,若名实相,当何定耶?”彼曰:“于诸相中,实无有定。
若定诸相,何名为实?”祖曰:“诸相不定,便名实相。汝今不定,当何得之?”彼曰:“我言不定,不说诸相。当说诸相,其义亦然。”祖曰:“汝言不定,当为实相。定不定故,即非实相。”彼曰:“定既不定,即非实相。知我非故,不定不变。”祖曰:“汝今不变,何名实相?已变已往.其义亦然。”彼曰:“不变当在,在不在故。故变实相,以定其义。”祖曰:“实相不变,变即非实。于有无中,何名实相?”萨婆罗心知圣师悬解潜达,即以手指虚空曰:“此是世间有相,亦能空故,当我此身,得似此否?”祖曰:“若解实相,即见非相。若了非相,其色亦然。当于色中,不失色体。于非相中,不碍有故。若能是解,此名实相。”
彼众闻已,心意朗然,钦礼信受。祖瞥然匿迹,至无相宗所而问曰:“汝言无相,当何证之?”彼众中有波罗提者,答曰:“我明无相,心不现故。”祖曰:“汝心不现,当何明之?”彼曰:“我明无相,心不取舍。当于明时,亦无当者。”祖曰:“于诸有无,心不取舍。又无当者,诸明无故。”彼曰:“人佛三昧,尚无所得。何况无相,而欲知之。”祖曰:“相既不知,谁云有无?尚无所得,何名三昧?”彼曰:“我说不证,证无所证。非三昧故,我说三昧。”祖曰:“非三昧者,何当名之?汝既不证,非证何证?”波罗提闻祖辨析,即悟本心,礼谢于祖,忏悔往谬。祖记曰:“汝当得果,不久证之。此国有魔,非久降之。”
言已,忽然不现。至定慧宗所,问曰:“汝学定慧,为一为二。”彼众中有婆兰陀者,答曰:“我此定慧,非一非二。”祖曰:“既非一二,何名定慧?”彼曰:“在定非定,处慧非慧。一即非一,二亦不二。”祖曰:“当一不一,当二不二。既非定慧,约何定慧?”彼曰:“不一不二,定慧能知。非定非慧,亦复然矣。”祖曰:“慧非定故,然何知哉?不一不二,谁定谁慧?”婆兰陀闻之,疑心冰释。至第四戒行宗所,问曰:“何者名戒,云何名行?当此戒行,为一为二?”彼众中有一贤者,答曰:“一二二一,皆彼所生。依教无染,此名戒行。”祖曰:“汝言依教,即是有染。一二俱破,何言依教?此二违背,不及于行。内外非明,何名为戒?”彼曰:“我有内外,彼已知竟。既得通达,便是戒行。
……
佛典丛书:指月录(套装上下册)—— 历史、传承与智慧的宝库 《指月录》并非仅仅是一部书,它更是一部凝聚了中国佛教千年传承的史诗,一个包罗万象的智慧宝库,以及无数高僧大德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这套《佛典丛书:指月录(套装上下册)》所呈现的,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是与历史对话,与圣贤对话,与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智慧对话。它不仅仅是为佛门弟子而设,更是为所有对中华传统文化、哲学思想、人生智慧抱有求索之心的人们准备的。 何谓《指月录》? 《指月录》的名称本身就蕴含着深邃的禅宗哲理。“指月”二字出自《楞严经》中的一个著名比喻:“譬如有人,指月中,人知月中,而非谓月,是示月者,指非月也。” 意思是,手指指向月亮,是为了让观看者看到月亮本身,而手指本身并非月亮。在禅宗语境下,“指”即是方便法门、语言文字、教导开示,而“月”则是那终极的真理、本自具足的佛性、清净自性。因此,《指月录》所意在指向的,并非是文字上的记述,而是通过这些记述,引导读者去体悟那“不可言说”的般若实相,去认识自己内心本源的清净光明。 《指月录》的编纂者是明末清初的憨山德清禅师,这是一位在中国佛教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伟大高僧。他毕生致力于佛法的阐扬与实践,不仅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佛学大家,更是一位身体力行的修行典范。《指月录》是他集其大成之作,历经多年搜集、整理、编撰而成,其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是中国古代佛教史料中极其珍贵的文献。 《指月录》的宏大格局与重要价值 这套《佛典丛书:指月录(套装上下册)》将《指月录》的精华完整呈现,上下两册的精心编排,不仅在体例上清晰,在内容上也详尽入微,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指月录》阅读体验。 上册:历史脉络与宗师传记的溯源 《指月录》的上册,通常会以更侧重于历史的梳理和人物的传记。它系统地梳理了从佛陀拈花示众,到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西来,再到历代祖师大德的传承脉络。这里面记录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年代更迭和法脉延续,更是中国禅宗如何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中生根发芽,如何与中国哲学、艺术、文学相融合,最终成为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的过程。 源远流长的佛陀与菩提达摩: 从释迦牟尼佛的本生,到他涅槃后的第一次结集,再到传入中国的佛教,特别是禅宗的起源。重点会放在菩提达摩祖师,他如何跨越千山万水,将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禅法带到中国,并与中国本土的玄学、道家思想产生碰撞与融合,为中国禅宗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代祖师的辉煌篇章: 接下来,上册会逐一呈现中国禅宗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祖师大德。从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再到六祖惠能,他们的生平事迹、开悟因缘、弘法方式、重要语录,都会被细致地记录。这些传记不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修行之路的指南。你会看到他们如何面对种种考验,如何体悟大道,如何将佛法融入生活,如何将“佛”这个概念从抽象的神性还原为当下生活中的觉醒。 法脉的流转与分化: 禅宗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五家七宗等不同的宗派。上册也会梳理这些法脉的流转,展示不同宗派在弘法理念和修行方法上的侧重点。尽管形式上有所差异,但其核心都是指向同一轮明月。这部分内容有助于读者理解禅宗在中国历史上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故事与公案的魅力: 《指月录》中的人物传记,往往穿插着生动的故事和精彩的公案。这些故事并非简单的传说,而是充满了智慧的启迪。公案是禅宗特有的教学方式,通过一些出人意表的问答、行为,打破学人的习气和思维定势,直接引导其体悟本来面目。阅读这些故事和公案,仿佛与古德们在现场进行着一场智慧的较量,在看似平凡的叙述中,挖掘出惊人的洞见。 下册:深入的教理、修行与实践的指南 《指月录》的下册,则更侧重于教理的阐释、修行的实践方法,以及历代高僧的语录和开示。它将带领读者从历史的宏观叙事,深入到对佛法核心义理的理解和个人修行的落实。 般若智慧的精髓: 《指月录》虽然以禅宗为主,但其根基仍然是佛陀的根本教法,特别是般若智慧。《指月录》会从中选取重要的经论,并结合高僧大德的注解和开示,来阐述“空性”、“无我”、“自性清净”、“如来藏”等核心概念。这部分内容有助于读者理解禅宗的理论基础,避免将其误解为一种简单的“顿悟”或“不思考”的哲学。 多样的修行法门: 禅宗虽以“坐禅”为核心,但其修行法门并非单一。《指月录》会记录和介绍各种适合不同根基、不同因缘的修行方法,例如参禅、念佛、持咒、布施、持戒等。它会通过高僧大德的实践经验,展示这些法门如何相互辅助,如何最终指向同一目标。 历代大德的语录与开示: 下册的重要组成部分,便是历代高僧大德的语录和开示。这些文字是他们修行证悟的心得体会,是他们与学人互动、点化迷津的智慧结晶。这些语录可能直接点破生死大事,也可能是在日常生活中引导人如何觉察、如何安住。阅读这些真实的开示,能够直接感受到佛法的生命力,以及古德们慈悲济世的精神。 体悟与实证的引导: 《指月录》的最终目的,是引导读者去“体悟”和“实证”。它提供的不是一套僵化的理论体系,而是一条条充满活力的修行路径。下册中的内容,会不断地启发读者反观自心,在生活中去践行,去体悟佛法的真谛。它鼓励读者不要只停留在文字的理解,而是要通过修行,将佛法融入生命,最终实现自在解脱。 《佛典丛书:指月录(套装上下册)》的阅读体验 这套《佛典丛书:指月录(套装上下册)》在编纂和装帧上,也必然会体现出对经典的尊重与对读者的关怀。 严谨的校勘与注释: 经典的流传,难免会出现传抄的讹误。一套优质的佛典丛书,必定会经过严谨的校勘,力求还原经典的原文面貌。同时,可能会配以适度的注释,对一些古语、术语进行解释,帮助现代读者更好地理解。 精美的装帧与排版: 经典的阅读,也关乎心境。精美的装帧和清晰的排版,能够提升阅读的愉悦感,使读者更容易沉浸在经典的智慧之中。古朴典雅的设计风格,也能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敬意。 套装的完整性: 上下册的套装形式,保证了《指月录》内容的完整性,读者无需再为搜集分开的卷帙而烦恼,可以一站式地获得这部巨著。 谁适合阅读《指月录》? 《指月录》的受众广泛,其价值可以被不同层面的人所汲取: 佛学研究者与修行者: 这是《指月录》最核心的读者群体。对于佛学研究者而言,它是珍贵的一手史料,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佛教史的发展脉络和宗派演变。对于佛门弟子而言,它是修行路上不可或缺的指南,从中可以学习祖师大德的开示,借鉴他们的修行方法。 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佛教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极其深远,渗透到文学、艺术、哲学、伦理等各个领域。《指月录》是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可以帮助读者理解许多传统观念、艺术形式的文化根源。 寻求人生智慧与精神指引的读者: 无论是否皈依佛门,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常常会面临迷茫、焦虑和精神的困境。《指月录》中所蕴含的智慧,能够帮助读者认识生命的本质,培养内心的宁静,找到安顿身心的方法,提升生命的品质。它所提供的,是对人生终极问题的思考,是关于如何活得更明白、更自在的答案。 对历史故事与人物传记感兴趣的读者: 《指月录》中的人物传记,充满了传奇色彩,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历史的片段,更是充满人性光辉和智慧启示的篇章。 结语 《佛典丛书:指月录(套装上下册)》不仅是一套书籍,更是一扇通往智慧殿堂的大门。它以其宏大的叙事、深刻的教理、生动的人物和丰富的实践,为我们展现了中国佛教,特别是禅宗,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阅读《指月录》,是与千古圣贤的对话,是开启内心宝藏的旅程,是点亮人生智慧的明灯。这套丛书,值得所有渴望在生命中有所觉悟、有所提升的读者细细品读,反复研习。它将引导我们拨开迷雾,看到那清净的明月,认识那个本来具足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