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年鑒2011(總第9捲) [Almanac of China's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s]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年鑒2011(總第9捲) [Almanac of China's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s]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年鑒編委會 編
圖書標籤:
  • 證券投資基金
  • 基金年鑒
  • 金融
  • 投資
  • 證券
  • 中國經濟
  • 金融市場
  • 2011年
  • 行業報告
  • 數據分析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經濟齣版社
ISBN:9787513615983
版次:1
商品編碼:11044100
包裝:精裝
外文名稱:Almanac of China's Securities Investment Funds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855
字數:13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年鑒2011(總第9捲)》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行業年度發展特點,對部分篇章進行調整與補充,全書共分為六個部分,包括:第一部分特載,第二部分市場發展綜述,第三部分綜閤數據統計,第四部分基金市場體係,第五部分政策與法規和第六部分附錄。

內頁插圖

目錄

基金公司地區分布圖
基金市場地區分布圖
基金數字
基金日曆
基金圖片
編輯說明
編委會
編委風采
序言

第一部分 特載
第一章 領導講話
深化證券期貨市場改革促進實體經濟科學發展
財富管理領域的立法問題
後危機時期的經濟發展和養老基金管理
第二章 基金專論
資本市場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
2011年中國指數及指數化投資發展報告
130/30策略指數基金海外發展與國內運作框架研究
基金公司核心投研人員變更及其對基金業績影響分析
基於ISO20000的基金行業IT服務管理建設
中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規範發展研究

第二部分 市場發展綜述
2010-2011年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市場發展綜述
2010-2011年中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發展綜述
2010年中國香港地區基金業發展調查報告
2010年全球基金業:從經濟主導到政策驅動

第三部分 綜閤數據統計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市場概貌(2010-2011)
第一章 市場綜閤數據統計
錶1-1 證券投資基金曆年數量、資産淨值與份額規模(1998-2011)
錶1-2 各類型證券投資基金曆年數量發展(1998-2011)
錶1-3 各類型證券投資基金曆年資産淨值增長(1998-2011)
錶1-4 開放式基金數量結構(2001-2011)
錶1-5 開放式基金資産淨值結構(2001-2011)
錶1-6 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基金數量與資産規模(2009-2011)
錶1-7 管理基金資産規模前二十的基金管理公司(2009-2011)
錶1-8 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基金數量情況(2010-2011)
錶1-9 基金管理公司年度管理費收入(2009-2011)
錶1-10 前十大基金管理公司市場集中度(1998-2011)
錶1-11 中資基金公司與閤資基金公司數量發展(1998-2011)
錶1-12 中資基金公司與閤資基金公司管理基金數量對比(2003-2011)
錶1-13 中資基金公司與閤資基金公司管理基金資産規模對比(2003-2011)
錶1-14 閤資基金公司管理基金概況(2010-2011)
錶1-15 托管銀行托管基金資産規模統計(2009-2011)
錶1-16 托管銀行年度基金托管費收入(2009-2011)
錶1-17 證券交易所上市基金交易情況(1998-2011)
錶1-18 基金投資者年度賬戶情況(2009-2011)
錶1-19 基金投資者月度賬戶情況(2010-2011)
錶1-20 證券投資基金年度管理費統計(1998-2011)
錶1-21 證券投資基金年度托管費統計(1998-2011)
錶1-22 證券投資基金年度利潤統計(2007-2011)
錶1-23 證券投資基金年度收益分配統計(1999-2011)
錶1-24 曆年新設立證券投資基金統計(2001-2011)
錶1-25 曆年新設立開放式(股票型)基金(2002-2011)
錶1-26 曆年新設立開放式(混閤型)基金(2001-2011)
錶1-27 曆年新設立開放式(債券型)基金(2002-2011)
……

第四部分 基金市場體係
第五部分 政策與法規
第六部分 附錄

精彩書摘

2.美國資本市場與美國經濟社會的發展
美國的資本市場從誕生第一天起,就與經濟社會的發展密不可分。從國債發行支持戰爭債務重組,到運河和鐵路股票上市促進經濟一體化和農牧業規模化生産,華爾街都扮演瞭重要角色。馬剋思在《資本論》中有一段著名論述:“假如依靠單個資本積纍到能夠修建鐵路的程度,估計直到今天世界上還沒有鐵路。通過股份公司集中資金,轉瞬間就把這件事完成瞭。”
在1861年到1865年的南北戰爭中,戰爭融資能力成為瞭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之一。北方政府依托於華爾街發行戰爭債券,一舉動員瞭全國的金融資源和民眾力量,到戰爭末期,發行國債的速度已經超過瞭軍費開支;而南方依靠大量印鈔籌集軍費,通貨膨脹率上漲瞭90倍,經濟處於徹底崩潰的境地。
19世紀末期,美國的鋼鐵、化工、橡膠、石油、汽車等産業依托在華爾街的融資和並購活動迅速崛起,一舉完成瞭重工業化並超越歐洲列強,誕生瞭通用電氣、通用汽車、美孚石油、杜邦等世界級企業。1901年,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的産量已經超過瞭“日不落帝國”的英國,華爾街的投資銀行傢摩根組織瞭財團,將其和美國其他幾個最大的鋼鐵公司買下,並整閤在一起,形成瞭美國鋼鐵集團,資本金高達當年聯邦政府預算的2.75倍,一舉形成瞭在全球的絕對壟斷地位。
20世紀最後30年,美國的高科技産業依托於華爾街在全球範圍內占領瞭各個製高點。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和資本市場共同推動瞭個人電腦、通訊、互聯網和生物製藥等四大新興産業的齣現,培育瞭微軟、思科、蘋果等一大批世界級公司,並幫助美國成功走齣70年代的“經濟滯脹”,實現轉型。同一時期,美國推動瞭大部分企業和傢庭參與的、以401K計劃為代錶的養老體係與資本市場的協同發展,兩者的相關性超過瞭90%,國傢給予延遲納稅和稅收優惠等政策支持,以共同基金為代錶的機構投資者提供瞭專業理財服務,使得韆傢萬戶的普通傢庭得以分享經濟的成長。
到2000年,華爾街的影響力達到瞭頂峰。美國股市的規模是15萬億美元,相當於GDP的150%;債市規模20萬億美元,相當於GDP的200%。著名美國金融曆史學傢、《偉大的博弈》一書的作者戈登曾評論過,“華爾街已經獨立於美國,成為瞭另一個世界強國”。在不到兩百年的時間裏,美國迅速超越歐洲列強,在包括高科技産業在內的諸多領域雄踞世界首位,是作為虛擬經濟代錶的華爾街和美國的實體經濟協同發展的結果。
達到輝煌頂點的華爾街也埋下瞭由盛而衰的種子。2000年前後,隨著互聯網産業泡沫的破裂,華爾街將房貸證券化産品作為一個新的增長點;與此同時,華爾街本身大量的杠杆化操作、金融創新泛濫和美國社會無節製的信用消費等推波助瀾,造就瞭2008年一場波及全球、影響深遠的金融危機。在某種意義上,目前正在發生的歐美債務危機仍然是2008年危機的延續。
……

前言/序言


2011年中國證券投資發展脈絡的深度透視與行業前瞻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年鑒2011(總第9捲)》的缺席,為您打開瞭一扇審視同期中國證券投資宏觀圖景的獨特窗口。 本書旨在超越單一的基金産品數據匯編,聚焦於2011年這一特殊年份,中國證券投資領域所經曆的宏觀經濟洗禮、監管環境重塑以及市場結構演變的全景式記錄與深度分析。它不是對既有基金業績的簡單羅列,而是對支撐這些業績的底層邏輯、行業生態變遷以及未來趨勢預判的係統性梳理。 2011年,對於中國資本市場而言,是充滿挑戰與轉摺的一年。全球經濟在後金融危機時代的復蘇步伐蹣跚,歐債危機陰影揮之不去,而國內則麵臨著“穩增長、控通脹、調結構”的復雜宏觀調控任務。在這樣的背景下,證券投資行業,特彆是證券投資基金這一被視為資本市場“晴雨錶”與“穩定器”的部分,其發展軌跡必然呈現齣獨特的復雜性。 第一部分:宏觀經濟環境與資本市場土壤(2011年度特徵) 本捲不包含的具體內容,將由對2011年宏觀經濟大背景的詳細描繪所取代。我們將深入剖析影響全年證券投資決策的幾個關鍵變量: 1. 貨幣政策的周期性轉嚮與流動性閘門: 2011年,我國貨幣政策進入緊縮周期,加息與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直接影響瞭市場的風險偏好和資金成本。本書將詳細梳理央行在這一年間的貨幣政策操作細節,以及這些操作如何通過市場利率傳導至股票和債券市場,進而對各類基金的資産配置策略産生製約或驅動。 2. 結構性通脹壓力與資産保值需求: 盡管GDP增速有所放緩,但結構性物價上漲壓力不減,居民的實際購買力受到挑戰。這種環境下,居民的理財需求並未減弱,反而更加傾嚮於尋找能夠有效抵抗通脹的投資渠道。我們將分析,在這一背景下,哪些類型的投資品種(如大宗商品、特定行業的股票)受到瞭市場資金的青睞,以及基金行業如何響應這種保值增值的訴求。 3. 宏觀經濟“換擋”與行業輪動的主綫: 2011年的經濟增長模式正在從高速轉嚮中高速,這意味著傳統重資産、依賴信貸擴張的行業麵臨調整,而新興産業和消費升級領域則開始嶄露頭角。本書將側重分析,在A股市場中,基於這種結構性變化的行業估值體係是如何重構的,以及不同類型的證券投資基金在把握這一結構性輪動中的錶現差異。 第二部分:監管環境的審慎與創新步伐 證券投資基金作為受嚴格監管的行業,2011年的監管動作對行業發展方嚮起到瞭決定性作用。本捲不包含的具體內容,將重點放在對當年重要監管政策的解讀上: 1. 基金評價體係的深化改革與信息披露: 這一年,監管機構持續推動基金的長期價值投資導嚮,對短期業績排名的過度關注進行瞭引導和規範。我們將探討新的監管框架如何試圖重塑基金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從追求規模轉嚮追求長期穩健迴報。 2. 創新産品的試水與公募基金邊界的拓展: 2011年是中國基金行業創新産品發展中的關鍵節點。一方麵,特定客戶資産管理業務(專戶)的規範化進程加速;另一方麵,對新類型基金産品(如某些特定主題的指數增強或商品相關基金)的審批和市場反應進行瞭細緻觀察。分析監管層在控製風險與鼓勵創新之間尋求的平衡點。 3. 投資者教育與風險提示的加強: 麵對市場波動加劇,投資者教育成為監管重點。我們將分析監管機構在這一年對特定風險産品的警示性措施,以及這些措施對普通投資者的資産配置決策産生的心理影響。 第三部分:證券投資行業生態的微觀觀察 雖然不直接提供基金業績數據,但本書將深入剖析影響這些業績的行業運營細節: 1. 基金公司治理與人纔流動: 考察2011年,在市場震蕩期,基金公司的組織架構、投研體係的穩定性和適應性。哪些公司在逆境中展現齣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和更清晰的投資哲學?基金經理的團隊穩定性和激勵機製如何影響投資決策的質量? 2. 銷售渠道的變革與定價策略: 商業銀行、券商、第三方銷售平颱在2011年的競爭格局發生瞭微妙變化。本書將分析,在傭金收入承壓的背景下,基金公司如何調整其渠道策略,以及銷售渠道的集中度對新基金發行和現有産品的影響。 3. 債券市場對公募基金的挑戰: 2011年,受利率環境變化影響,債券市場的波動性增加。本書將探討公募基金,特彆是偏債型基金,在利率風險管理上麵臨的睏境與應對,以及這如何影響瞭基金組閤的整體風險收益特徵。 總結: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年鑒2011(總第9捲)》所缺失的,恰恰是構建我們理解“2011年中國證券投資行業”所需的宏大敘事和深度分析的基石。本書旨在彌補這一空白,通過對宏觀經濟、監管政策、行業生態的細緻描摹,為專業人士提供一個理解當年市場行為邏輯、預測未來發展方嚮的獨特參考框架。它關注的不是“什麼基金賺瞭錢”,而是“為什麼市場是這個樣子”,以及“行業在壓力下是如何調整自身的”。

用戶評價

評分

對於一個非專業背景但有強烈興趣的普通投資者來說,我更希望看到基金投資的風險教育和投資者行為分析。比如,在2011年那樣的市場波動期,散戶投資者的贖迴行為是否錶現齣明顯的“追漲殺跌”特徵?哪些類型的基金産品遭受瞭最大的資金淨流齣?如果年鑒能用一些生動的案例或圖錶來解釋,比如“某大型指數基金在三季度迴調期間的資金流嚮分析”,並結閤心理學解釋,那將極大地提高普通讀者的金融素養。然而,這本書的語言和數據結構顯得過於“精英化”,充斥著大量專業術語,對於試圖從曆史數據中學習投資紀律的初學者來說,門檻過高。它更像是麵嚮監管層和基金高管的內部參考,而非麵嚮公眾、旨在普及金融知識的普及讀物。這種信息傳遞上的“內嚮性”,使得其潛在的社會教育價值未能完全發揮齣來。

評分

這本厚重的年鑒,光是翻開扉頁,就能感受到一股濃厚的行業氣息撲麵而來。作為一個長期關注資本市場動態的投資者,我深知這類權威性資料的價值。然而,當我試圖從中尋找2011年中國證券投資基金行業在宏觀經濟波動下的具體投資策略演變時,卻感到有些意猶未盡。比如,我特彆想深入瞭解的是,在當時的A股市場經曆瞭震蕩調整的背景下,那些業績排名前列的明星基金經理是如何調整其大類資産配置比例的?是傾嚮於防守型的價值投資,還是捕捉結構性反彈的成長路綫?書中雖然提供瞭大量的年度數據和基金概覽,但對於這種微觀層麵的決策邏輯和底層驅動力的剖析,似乎著墨不多。我期待的是能看到更多針對特定市場環境下,基金經理們在風險控製模型上做齣的細微調整,例如對流動性風險的預判,或者在不同市場風格切換時的持倉集中度變化。這類一手經驗的提煉,遠比單純的數據羅列更具實戰指導意義,能幫助我們這些普通投資者構建更穩健的投資框架。目前的呈現方式更像是行業的一份官方記錄,而非一份深入的戰術復盤報告。

評分

作為一位熱衷於對比研究的金融學者,我通常會利用這類年鑒來構建不同年份的行業基準綫。我關注的重點在於監管環境的變化如何影響瞭産品創新和市場競爭格局。2011年是中國金融監管體係持續深化的關鍵時期,我想知道當年證監會或相關自律組織發布瞭哪些對基金産品設計、費用結構或信息披露有重大影響的政策文件,以及這些政策對不同類型基金(如股票型、混閤型、QDII)的發行規模和業績錶現造成瞭何種量化影響。理想中的內容應該包含一個清晰的“政策-市場反應”的因果鏈條分析。然而,我發現年鑒中對政策的羅列相對分散,缺乏一個集中的、帶有深入分析的專題來解讀特定監管動作如何重塑瞭當年的基金市場生態。這使得我在進行跨年度的製度變遷研究時,需要耗費大量精力去不同章節之間交叉比對,效率大打摺扣。一個好的年鑒應當是研究的起點,而不是需要被拆解和重組的原材料。

評分

說實話,剛拿到手時,我對這份《年鑒》寄予瞭極高的期望,畢竟是“總第9捲”,意味著它承載瞭多年積纍的行業智慧。我本職工作與金融科技相關,對基金行業與新興技術的融閤非常感興趣。我特彆關注的是,在2011年前後,國內基金公司在數字化轉型、客戶關係管理(CRM)係統升級以及量化投資模型引入方麵的進展情況。例如,是否有專門的章節探討公募基金在利用大數據進行客戶畫像和産品定製化方麵的試點案例?或者,當時國內哪些基金公司開始嘗試使用更復雜的濛特卡洛模擬或因子模型進行業績歸因?當我翻閱目錄和內容時,發現重點似乎還是集中在傳統的財務指標、閤規性報告和宏觀經濟背景描述上。盡管這是專業年鑒的傳統優勢所在,但對於行業未來發展方嚮的探索性內容相對缺乏。一個成熟的行業,其活力往往體現在技術革新上,如果年鑒不能反映齣這些前沿動嚮,那麼它對麵嚮未來的專業人士的吸引力就會大打摺扣。它更像是一份定格瞭過去時態的行業快照,而非麵嚮未來的行業指南針。

評分

從純粹的基金銷售和渠道建設的角度來看,我對2011年公募基金直銷與代銷渠道的博弈情況非常好奇。當時,銀行渠道依然占據主導地位,但互聯網銷售的萌芽已經齣現。我希望能看到關於基金公司在不同銷售渠道上的成本效益分析,比如銀行代銷的傭金支齣占管理費的比例變化趨勢,以及直銷部門在當年取得瞭多大的突破。此外,如果年鑒能提供不同銷售機構(如工、農、中、建等大行)代理的基金産品在風險偏好和業績穩定性上的差異對比數據,那將是極具價值的洞察。遺憾的是,我看到的關於渠道的數據往往是匯總的,關於基金公司內部在渠道管理策略上的差異化應對,以及不同渠道的客戶畫像分析,這些更具操作性的信息,在這本厚厚的資料中幾乎沒有體現。它更多展示瞭“我們賣瞭多少”,而不是“我們是如何更聰明地賣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