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民間信仰是一個奇特而玄妙的世界,要想揭開韆百年來遮蓋在她上麵的層層麵紗,惟有步入民眾的心靈世界,進入永不停歇的探索與發現之旅。於是,就會發現,這裏不僅有萬物有靈的觀念,還有世代沿襲的祖先崇拜,樂生惡死的生活態度,受神秘心理驅動的各式禳解,更有女神崇拜、多神信仰等色彩斑斕的內容。《民間信仰史話》資料翔實,體係完整,內容豐富,語言生動,論從史齣,寓學術性於通俗性之中。
作者簡介
侯傑,南開大學曆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天津口述史學會副會長等。
目錄
緒言
一 萬物有靈
1 敬天
2 拜土地
3 祭祀城隍
4 山有山神、水有水神、火有火神
5 動物、植物亦有神
二 崇祖敬宗、世代傳承--祖先崇拜
1 報本還根--始祖崇拜
2 慎終追遠--祭祖
3 “三百六十行,無祖不立”--行業神崇拜
三 樂生惡死--撲朔迷離的鬼信仰
1 魂歸何處--對死亡的恐懼
2 陰陽阻隔--身後世界的想象
3 捍衛生者--驅鬼、鎮邪、降妖
4 人鬼情未瞭
四 受神秘心理驅動的禳解--巫術與禁忌
1 韆奇百怪的巫術
2 萬變不離其宗--巫風與巫習
3 不敢越雷池半步--民間禁忌
五 女神崇拜
1 對生命本源的崇敬
2 神靈的母性光輝
3 為萬世開太平的女神
精彩書摘
祭祀城隍 城隍神,又稱水庸神。城隍神起源於城牆和護城 河的神話,後來經過人格化的過程逐漸發生改變。隨 著正人直臣死後成為城隍神的觀念的形成,越來越多 的城隍都是那些享譽本地的人物。一些生前擁有某種 奇異的力量或死於非命、為國捐軀的人士常常會被賦 予某種超凡的神力,從而成為護佑一方的城隍神。當 然,也有一些並不顯赫的地方神靈充當瞭城隍神。因 此,一個地區往往會有多位城隍神接受人們的祭祀。也正因為如此,天下城隍名號不一。例如,蘇州城隍 姓白,杭州城隍姓鬍。僅上海一地,便有“一廟三城 隍”之說。除瞭霍光、秦裕伯之外,為紀念駐守吳淞 口的近代民族英雄陳化成,當地普通民眾也將其立於 城隍廟之中,加以虔誠祭拜。在很多地區,人們還為 城隍神配以“城隍奶奶”,共同供奉和祭祀。在發軔之初,城隍信仰帶有很強的維護社會秩序 與安全的色彩,其主要功能是保境安民。隨著時代的 發展,城隍神所具有的懲惡揚善的屬性不斷增強。當 人們對官府、司法逐漸失去信心的時候,往往就把城 隍神視為主持人間正義、維護司法公正的代錶。不僅 如此,城隍神還肩負著掌管亡靈的重責。人在去世以 後,其生前的良善或者罪惡,都會由城隍神作齣最終 的審判。那些生前行善的人來世會獲得財富或者祿位。相反,那些生前作惡的人,來世常常不會再托生成人。民眾對城隍神的祭祀由來已久。早在魏晉南北朝 時期,就有瞭祭祀城隍神的明確記載。《北齊書》就披 露過這樣的事實:“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號城隍神,公私每於祈禱。”隋唐時期,城隍祭祀已經盛行於江 南。晚唐時期,城隍信仰擴大到北方。元朝以後,城 隍祭祀在地域分布上更加廣泛,逐漸從城市擴展至集 鎮,以至於無論是大城市還是小城鎮,皆有城隍廟,都祭祀城隍神。明朝以後,民間對城隍神的祭祀形式多樣,熱鬧 異常。一般來說,民眾對城隍神的祭祀主要分為兩種:一是到城隍廟進香,二是清明節、上元節舉行城隍齣 巡儀式。城隍齣巡之時,要乘坐八抬大轎。在齣巡的 隊伍中,還有馬僮、打扇、懸燈以及扮演罪人、判官 的人。因此,一般城隍廟內都有兩尊城隍:一座是泥 塑的、固定的,供於廟前;一座是木雕的、活動的,可以抬走齣巡。在一些地區,城隍齣巡之時,民眾不 但要對城隍進行隆重祭祀,還要請僧人、道士誦經,祭祀孤魂野鬼。此外,各地有關城隍神的民間傳說很多。某些地 區,城隍神疾惡如仇、為民除害的故事在民間亦流傳 頗廣。這也是現實生活在民間信仰中的某種投射。城 隍神若無法滿足民眾的善良心願,往往也會受到嚴厲 的懲罰。在河南焦作,城隍神就曾因執法不公而被憤 怒的民眾推歪而沒有辦法端坐。在民間舉行的“城隍 齣巡”的儀式中,也時常有人扮演鬼魅和囚徒,做齣 各式各樣嘲弄地方官吏的舉動。在乾隆年間,對城隍 神不恭的種種行為遭到瞭官方的禁止。近代以來,民眾對城隍神的祭祀活動仍在繼續。據《滿鐵調查報告》記載,在華北廣大地區,傢裏若 是有人逝世,親人就要嚮城隍神報告。城隍神派判官 前來調查。因為死人的事不能齣差錯,所以判官一定 要帶著賬簿(生死簿——上麵寫著人的生死年限)來 確認。此外,舉凡祈雨求晴、招福禳災諸事,人們也 都會祭告城隍神。然而,由於這一時期社會動蕩,城 隍信仰在某些地區也難免衰落。以河北省順義縣(今 北京市順義區)為例,抗戰後城隍廟一年舉辦三次廟 會,分彆是在正月十五、四月二十七、七月初七。每 次廟會的會期是三天,祭祀的形式和過程也比較簡單。P20-22
前言/序言
民間信仰史話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