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须承认,我对古代的石刻文字有一种莫名的痴迷,它们是凝固的时间,是历史的沉默证言。我近期正在研究汉代的隶书,那种方拙古朴、气势磅礴的“蚕头燕尾”,总能给我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我手里刚好有一本关于汉碑的选本,里面的内容选择就非常精到。它不像一些通俗读物那样堆砌数量,而是精选了那些在隶书发展脉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碑刻,比如《张迁碑》的险绝雄强,《曹全碑》的秀逸多姿,乃至一些地方性较强、风格独特的碑文。最让我赞叹的是,编者对这些碑刻的摹刻精度极高,即便是风化严重的残泚,也能通过科学的拓印技术最大程度地还原其原貌。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附带的考证文章,对于碑刻的年代认定、文字释读中的争议点都有清晰的梳理,这对于严肃的学者或钻研者来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它不仅仅是一本“字帖”,更像是一部微型的、专注于书法艺术的考古报告。
评分这套《中国碑帖名品》系列,简直是书法爱好者的福音。我最近在淘旧书店时偶然发现了其中几册,尤其是那些专注于某个特定碑刻或法帖的,简直让我爱不释手。比如我之前偶然看到一本专门介绍《兰亭集序》的,里面的拓片高清到令人发指,连墨痕的干湿浓淡都能清晰分辨。它不只是简单地把碑帖复刻出来,而是像一位经验老到的老师傅在跟你娓娓道来,从书家的生平、创作的时代背景,到笔法的微妙变化,甚至是每一笔的提按顿挫,都有详尽的解读。我记得那本书里有一篇专门分析王羲之“之”字的写法,从不同拓本中挑选出几个最具代表性的进行对比,阐述了“一字千金”的含义。对于我们这些想从临摹中进阶的人来说,这种深度剖析太有价值了。它让你明白,你手上的笔触模仿的不仅仅是线条,更是古人创作时那一瞬间的心境和对汉字的理解。读完之后,再拿起笔来,感觉视野都开阔了不少,不再是死板地描摹,而是开始有意识地去体会结构的美感和气韵的连贯。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选择也相当考究,那种微微泛黄、带着历史厚重感的纸张,拿在手里就让人心生敬畏。
评分对于一个痴迷于篆刻和金石学的爱好者来说,能够集齐这套反映中国历代重要石刻文献的系列丛书,无异于收藏了一座微型的碑林。它覆盖的范围极广,从先秦的钟鼎文字,到魏晋的墓志,再到明清的一些重要题刻,构成了一条清晰的汉字演变的时间轴。这种宏大的视野,让我能够跳出具体某一个碑文的局限,去思考整个书法史是如何在不同地域、不同时代,在石头、青铜、以及纸绢上留下的印记。我尤其欣赏其中几册对“异体字”和“古文字形”的专题研究,它们把看似陌生的符号,通过严谨的考证,还原了它们在历史语境中的本义。这套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单纯的书法学习资料,它更像是一部结合了文字学、历史学和艺术史的综合性工具书,是每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追求的人书架上不可或缺的“镇宅之宝”。
评分我一直认为,好的书法书籍,首先要提供的是“视觉享受”,其次才是知识的传授。这套名品系列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它体现了一种对艺术品本身的尊重。我之前买过一些影印本,墨色发灰,字形模糊,简直是浪费时间。但这一套书,不管是唐碑还是宋帖,选用的底本都是历代公认的最佳拓本,比如有些珍贵的宋拓,其细腻程度简直让人叹为观止。我记得有一册关于宋代法帖的选集,里面收录了苏轼的一些信札拓本,那种行笔中流露出的潇洒与豁达,仿佛能穿透纸背直接与你对话。更重要的是,很多篇幅是留白处理的,让观者可以有充分的空间去欣赏单字的结构美,而不是被密密麻麻的文字信息所淹没。这种“留白”的艺术处理,恰恰体现了出版者对书法“气韵”的理解,懂得如何引导读者的目光和心神。
评分说实话,刚开始接触书法时,我总觉得那些古人的笔法深不可测,像是某种失传的秘籍,让人望而却步。直到我开始系统地看这套丛书中的一些技法解析册子,才发现原来“神乎其技”背后,是无数次刻苦的练习和对基本功的极致打磨。比如有一本专门讲楷书笔法的,它把一个简单的“永”字八法拆解成了几十个微小的步骤,图文并茂地解释了“驻”、“绞”、“折”等动作在纸上应如何体现。它摒弃了玄之又玄的术语,用非常接地气、甚至带有现代工程学意味的语言来描述古代的运笔技巧。这种“科学”的解构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初学者的入门门槛。我按照书里的提示,专门练习了其中关于侧锋入笔的段落,效果立竿见影,原先写出来的笔画总是软弱无力,现在至少在“骨力”上有了明显的提升。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编排,让原本枯燥的技法学习变得清晰且有目标感。
评分这一次终于收集全了这一套书,中国碑帖名品,坐拥百家,融古开今!值得拥有!
评分“碑帖”常放在一起合称,其实“碑”主要指汉、魏、唐碑,按照类型来分,则有墓碑、庙碑、造像和摩崖等;“帖”则是指书人的书札或诗稿等。因为古代没有照相技术,只能依靠拓本流传,随着印刷术的提高,碑帖拓本专属收藏,流通渐少,因而所谓的碑帖收藏,实际上是指拓本(或拓片)收藏。
评分字帖本身没问题,除了有一页有个破洞。还是包装的问题,就拿个塑料装随便装,然后书被折得不成样子。你们就长点心吧!
评分上海书画的正版好书,便宜又实惠。
评分非常好 快递快 太好了 真是好
评分花,有点看不清
评分全名《汉鄐君开通褒斜道刻石》,又称《汉中太守巨鹿鄐君褒斜道碑》,俗称《大开通》。东漠永平六年(六三)刻,隶书十六行,行五字至十一字不等。石原在陕西褒城(今勉县)北石门以南溪谷道中崖壁之上,一九六七年因建褒水大坝,故将整块摩崖凿下,一九七一年移至汉中博物馆。碑文记录了东汉永平六年汉中太守巨鹿部君奉诏受广汉蜀郡巴郡刑徒二千六百九十人,动工开通褒斜栈道事迹。宋代时此摩崖石刻为南郑县令晏袤所发现,刻释文于其旁,后被苔藓所掩,到清乾隆间陕西巡抚毕沅复搜访而得之,遂有拓本传世。此刻石用笔以圆笔为主,参以篆意。结体奇崛,字形大小错落有致,古意盎然。
评分字实在太大了,不方便了看了
评分买了一摞书,印刷不错,就是大部分与标注一版一印的不符而已其他问题不大,还是老问题包装保护基本可以忽略了,气泡袋都破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