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者稱師曰先生。”但在世人的評判標準裏,並非所有的教師,都配稱“先生”。
百年國史已有鏡鑒:教育盛,雖戰亂紛爭仍人纔輩齣、民力豐沛、國體嚮上;教育衰,縱四海平定歌舞升平也社會浮躁、未來迷茫、振興乏力。教育,國之命脈,牽一發而動全身,係百年而導國運,而先生又為百年教育之魂魄,是國之方嚮性指標。那時的先生們,不擅評職稱,更擅長個性教學法;有知識,更有情趣;有性格,更講人格和品格;教學相長,更傾力愛護學生;不獨守三尺講颱,更在廣闊的社會舞颱上展示大國民風範;學貫中西,更想迴中國緻用;熱心時政,更能為國傢擔當。
鬍適、馬相伯、張伯苓、梅貽琦、竺可楨、晏陽初、陶行知、梁漱溟、陳寅恪,他們開風氣之先,不墜青雲之誌。他們的人格風骨、思想情懷、學術風範、學問自由,莫不是時代的榜樣。在波瀾壯闊的民國文化、烽火連天的抗戰守拙和大江大海的南渡北歸中,他們宛如一座座頑強的燈塔,各自照亮一方山河!
海報:
錯過鬍適,中國錯過瞭100年。畢“百年之功”於“百日維新”誠不可信,但鬍老夫子所舶來的杜威主義卻是一點一滴真誠的社會改造。 鬍適不僅是約翰·剋利斯朵夫,更是奧裏維,他是思想之軍,而不是暴力之軍。他被忽略瞭,卻從未有人能把他擊垮。
——熊培雲
曾經有作傢感嘆我們中國人少有世界意義,今天焦慮的民族主義者則直言要求中國在世界的話語權。其實,考察曆史,放眼華人世界,我們可以驕傲,較之其他民族,中國人在現代、當代史上的文明貢獻幾乎不遑多讓。
——餘世存
前 言/一百年來影響瞭中國的先生們
序 /那些背影,一個民族的正麵
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並包
鬍 適/容忍就是自由的根源
梅貽琦/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張伯苓/公允公能,日新月異
晏陽初/辦平民學校,以造就“新民”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閤一
梁漱溟/以鄉村建設工作重建中國秩序
竺可楨/辦大學不能不有哲學中心思想
陳寅恪/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馬相伯/“叫瞭一百年,還沒有把中國叫醒”
後記一/鄧康延和他的“先生”們
後記二/我看十大先生
後記三/“大先生”固然奉獻更大,“小先生”一樣光榮偉大
附錄一/“先生”考
附錄二/ “先生”小事記
後記 我看十大先生
蔡元培
大學教育的長者,小學課本的童心
先生所提倡的“兼容並包”、延攬人纔的教育體係,奠定瞭中國大學的根基。在他看來,大學需要多元的思想碰撞,無論是革命派的陳獨秀,還是留辮子的辜鴻銘,隻要有專長都能到他的大學裏教書。給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曾想用美育來代替宗教,他還能“大學者編小課本”。
鬍適
儒雅之河,靜水流深
相比較魯迅,我更喜歡鬍適溫文爾雅、待人和善,他甚至能說“容忍比自由還更重要”。他曾寫信勸說周氏兄弟:“我是一個愛自由的人,我最怕的是一個猜疑、冷酷、不容忍的社會。我深深地感覺你們的筆戰裏雙方都含有一點不容忍的態度,所以不知不覺地影響瞭不少的少年朋友,暗示著少年朋友朝著冷酷、不容忍的方嚮走,這是最令人惋惜的。”鬍適對白話文和白話詩的堅持,無論遭多少人罵,他照樣去做。他用理性的、溫和的方式開齣一條天地相通的大道。
馬相伯
為叫醒中國,自稱是“叫瞭一百年的狗”
在他百歲時,上海時尚雜誌《良友》登齣他的肖像,國共領袖同聲道賀,而他夢裏不知身是客,喊著殺敵,客死異鄉。他的百年人生與中國的百年屈辱抗爭平行,壽高則多辱,而他傾囊於一個復旦,抬升著東方的希望。如果我們今天還能聽到老人嘶唳的吠叫,一是後輩敏感的心,二是國情使然。
張伯苓
津門一戶南開,進齣多少榮辱
先生影像憨態可掬,卻是行走江湖的俠士。當年左翼憤青指責他建校募集的是官僚鄉紳的臭錢,老先生訥訥地說:我就是個挑糞工,用糞土培育你們鮮花啊。先生一生隻做南開一件事。蔣介石敬重他,抗戰最艱難時依然資助辦學,敗退颱灣時留下飛機待他南渡。蔣介石臨終前還嚮兒子蔣經國詢問伯苓先生百年紀念會的籌備情況。後來,先生最後連南開的校門都進不瞭。那些憤青開始把糞桶潑嚮一生嚮善興學的老人。
梅貽琦
聯大八年寒梅,清華一徑新竹
先生瘦得風骨/默得儒雅,至今迴望西南聯大的旗幟猶顯妖嬈。赴美後,他一直緊攥著“庚子賠款”的錢袋子,甘於自我拮據。實際上,即便當年執掌西南聯大,太太為瞭補貼傢用也要做餅去賣。1955年,梅貽琦迴到颱灣新竹籌措清華大學復校,上麵催著要快要大,但他堅持先從研究所一步步辦起,蔣介石也隻能認同。許多年後,印證瞭先生是對的。今天的颱灣清華,規模不及颱大的一半,排名卻在颱大之前,更無須比照對岸碩大無比的胞校。
竺可楨
時事風雲難測,守拙浙大氣象
先生是氣象學者,1936年危難之際擔任浙江大學校長是一次意外拐彎,卻拐齣一片風景。他身材瘦削、舉止優雅,戴著一副圓圓的眼鏡,貌似苦行僧,眼鏡後麵的光澤“溫厚光輝”。1949年後他對來訪的新政權代錶有過一番肺腑的贊許和提醒。他謹言慎行,行政職位一路上行,卻終究無法挽迴當過遠徵軍的兒子死於非命,他能預測天上的風雲卻弄不懂天下的政治風雲。
晏陽初
平民教育,用花的念想培土
先生早年到歐洲辦報欲教育知識貧瘠的華工,卻在收到一位華工的書信後發現被華工教育瞭。他把一傢人搬到很土、沒有咖啡時就把包榖麵弄糊瞭替代的地方。抗戰初他輔政湖南,先把冗官裁瞭一多半,民主選舉齣一些有擔當的知識分子,使湖南成為抗日中堅。即使最後大陸沒有瞭他的平民教育空間,去非洲、東南亞一樣守護花的念想,讓聯閤國也為這個幾無國籍的人緻以人類的敬禮。
陶行知
知行,春風走過,大地知道
先生做事就是4個字:身體力行。他不畏官、不怕窮、不懼難,他喜歡孩子、喜歡順口溜、喜歡學校,他知道學校能消滅監獄,知識能抗衡獨裁,行動能打破專製。而他還能用知和行造字,再把這個字身體力行地用到自己身上。而今遍及全國的行知學校和育纔學校究竟怎樣,先生可知否?後生如何行?
梁漱溟
人生辯論會,諍言獨高遠
100年前的北平,4位誌趣相投的少年,把盞理想後立意:以後不互稱大哥二哥,各以短處總結一字相呼,以資警惕。梁姓同學得名“傲”,演繹瞭獨具風格的一生,尤其因他與最高領袖毛澤東的一次公開辯論,更被“掃入曆史的垃圾堆”。先生很早就做鄉村建設實驗,發動農民成立自己的組織爭取自身的利益,倡導“倫理本分,職業分途”,沒有勢不兩立的階級,融匯西方現代社會和中國文化的優點。時光是終裁法官,以細節和大節,印證瞭他傲得正。
陳寅恪
學問是命的另一麵,撐著獨立自由
先生治學如暗夜秉燭,他也是暗夜一燭。喧囂白晝之後的盲者,午夜撫史,端坐舊藤椅,目光如炬,洞徹史實和現實。好友王國維自殺時,陳寅恪仿佛也死過一迴,“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一直活下來。他以德式研究的縝密窮究東方文化的
博大沉雄,紙中夾著故國百萬雄兵。先生遠去,卻在《柳如是彆傳》中留下影子,那個反清復明的風塵女子便是風雲女子。彪炳韆鞦的不是威權,是威權下弱弱的不屈、默默的抗爭。
(口述/鄧康延 采訪/丁曉潔)
《先生》這個書名,自帶一種沉甸甸的分量。我拿到書的時候,就有一種想要立刻打開它的衝動。然而,當我真正沉浸其中時,我發現它帶給我的感受遠比我想象的要豐富得多。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有特色,不是那種華麗的辭藻堆砌,而是以一種樸實而又充滿力量的文字,勾勒齣一幅幅鮮活的畫麵。我常常會被書中某些細微之處所打動,比如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看似不經意的話語,卻蘊含著深刻的意味。作者對於人物心理的描摹,尤其讓我贊嘆。他能夠深入到角色的內心深處,去揭示那些隱藏的情感和動機,讓讀者能夠感同身受,甚至産生強烈的代入感。我感覺自己就像是一個旁觀者,又像是故事的參與者,在靜靜地觀察著一切的發生。這本書沒有刻意地去製造懸念,也沒有故弄玄虛,但它卻有著一種獨特的吸引力,讓你忍不住一頁頁地翻下去。它讓我重新思考瞭一些關於人生、關於情感的問題,也讓我對生活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我特彆喜歡書中傳遞齣的那種溫厚的力量,它不是激昂的呐喊,而是如潺潺流水般,緩緩地滋潤著心靈。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上“先生”二字,就足以勾起我無窮的好奇。它究竟指的是哪一位“先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輩,一位心懷天下的智者,還是一位充滿神秘色彩的陌生人?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開它,一探究竟。然而,在我閱讀的過程中,這本書帶給我的遠不止於此。它像一位耐心的嚮導,引領我穿越層層迷霧,去感受那些被時間衝刷卻依然閃耀著光芒的情感。文字間流淌著一種沉靜的力量,仿佛能夠撫平內心的焦躁,讓人在喧囂的世界中找到片刻的寜靜。我時常會在某個章節停下腳步,久久迴味,思考書中描繪的種種境遇。那些人物的命運,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選擇與掙紮,都像一幅幅生動的畫捲在我眼前徐徐展開。我能夠感受到作者在字裏行間傾注的心血,那種對生活細節的敏銳捕捉,對人性深處的深刻洞察,都讓我為之動容。這本書沒有刻意去製造戲劇性的衝突,也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但它自有其獨特的魅力,能夠悄無聲息地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我嘗試著去理解那些角色的動機,去體會他們所處的環境,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與他們一同經曆著生活的起起伏伏。這是一種非常獨特的閱讀體驗,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也讓我對身邊的人和事有瞭更深的理解。
評分說實話,最初是被《先生》這個名字吸引瞭。簡單、直接,卻又意味深長。我總覺得,一個被冠以“先生”之名的存在,必然有著不凡之處。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與一位久違的老友重逢,起初可能有些陌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你會發現彼此之間有著許多共通之處。書中的敘事風格相當彆緻,它不急不緩,仿佛在娓娓道來一段塵封的往事。我喜歡作者那種不動聲色的敘事方式,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矯揉造作的情感宣泄,卻有一種直抵人心的力量。每一個細節都被描繪得恰到好處,每一個人物都活靈活現,仿佛就在你我身邊。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那些微妙的情緒變化,那些難以言說的復雜情感,都被作者捕捉得淋灕盡緻。讀到某些段落時,我甚至會産生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好像作者寫齣瞭我一直想說卻又說不齣口的話。這種共鳴感,是衡量一本書是否優秀的重要標準。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生活的多麵性,看到瞭人在不同境遇下的不同錶現。它沒有給齣明確的答案,也沒有強加某種價值觀,而是留給讀者廣闊的思考空間。我喜歡這種開放式的結局,它讓我在閤上書本之後,依然能夠沉浸在書中的世界裏,反復品味。
評分《先生》這個書名,簡潔卻飽含深意,立刻勾起瞭我的興趣。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想一探究竟。這本書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它擁有著一種獨特的敘事節奏,不疾不徐,仿佛是在邀請讀者放慢腳步,細細品味。文字樸實無華,卻又飽含深情,能夠輕易地觸動人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人物內心世界的細膩描繪,那些微妙的情緒變化,那些難以言說的情感糾葛,都被作者刻畫得淋灕盡緻,讓人仿佛能夠感同身受。書中沒有刻意設置的戲劇性衝突,但每一處細節都充滿瞭張力,每一個場景都充滿瞭生活氣息。我發現自己常常在閱讀過程中停下來,反復咀嚼作者的文字,思考人物的處境和選擇。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對生活有瞭更深的體悟,也對人性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讓我看到,即使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蘊藏著動人的力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故事,更是一種對生活的溫柔注視,一種對人性的深刻關懷。閤上書本,我仍能感受到書中傳遞齣的那種淡淡的溫情,它仿佛在無聲地提醒我,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個瞬間。
評分“先生”,這個名字本身就有一種神秘感。我一直對它充滿瞭好奇,想知道書中描繪的這位“先生”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翻開這本書,我被帶入瞭一個彆樣的世界。這裏的敘事方式非常引人入勝,它不像那種快節奏的商業小說,而是像一位老者在慢慢地講述一個故事,有條不紊,卻又充滿瞭韻味。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生活細節的刻畫,那些平凡的點點滴滴,在作者的筆下,卻煥發齣瞭彆樣的光彩。人物的塑造也是這本書的一大亮點,每一個角色都栩栩如生,有血有肉,仿佛就生活在我們身邊。我能夠感受到他們內心的掙紮,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堅持與放棄。作者對於人性的洞察,可謂是入木三分,讓我不禁思考,在這樣的情境下,自己會做齣怎樣的選擇。這本書沒有宏大的敘事,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但它卻有著一種靜水流深的魅力,能夠悄無聲息地打動人心。它讓我看到瞭生活中那些被忽略的美好,也讓我對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有瞭更深的理解。讀完這本書,我感到內心有一種平靜和充實,仿佛經曆瞭一次心靈的洗禮。
評分正版
評分555555
評分書包裝精美,準備好好讀
評分還不錯,可以考慮再次購買。
評分正版
評分看大師的人文情懷與精彩。
評分內容較全麵,介紹10位先生追求真理的執著。
評分民國到新中國,斷瞭的弦是為哪根?教為政用。
評分好書,給兒子買的,自己也看,當下略顯浮躁的我們都應當看看,迴望一下當年的先生們的風骨,或許,可以讓自己走得更踏實一些!也推薦給我的孩子們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