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修女傳:在愛中行走(一世珍藏名人名傳精品典藏)

德蘭修女傳:在愛中行走(一世珍藏名人名傳精品典藏)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華姿 著
圖書標籤:
  • 特蕾莎修女
  • 傳記
  • 宗教
  • 信仰
  • 愛心
  • 慈善
  • 名人傳記
  • 精神成長
  • 一世珍藏
  • 基督教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英典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長江文藝齣版社
ISBN:9787535490506
商品編碼:11067701700
包裝:精裝
齣版時間:2016-1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德蘭修女傳:在愛中行走(一世珍藏名人名傳精品典藏)

:32.00元

作者:華姿

齣版社:長江文藝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535490506

字數:250000

頁碼:264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百年女性經典傳記,大愛一生彰顯高貴靈魂

內容提要


《德蘭修女傳:在愛中行走》是記述德蘭修女生平的傳記。德蘭修女(1910-1997,又譯為特蕾莎修女等),生於奧斯曼帝國的科索沃省,阿爾巴尼亞裔,是世界敬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爾各答的窮人服務。德蘭修女在少女時期因內心的召喚加入天主教修會成為一名修女,後來又立誌為窮苦的人服務而來到印度加爾各答,創辦仁愛修女會,收留、照顧流浪的兒童、無傢可歸者,提供看護和治療。1979年,德蘭修女獲諾貝爾和平奬。她被譽為諾貝爾奬百餘年曆史上受尊崇的3位獲奬者之一。諾貝爾授奬公報稱:“在德蘭修女樸素的裝束下,隱藏著一個高貴的靈魂。她確實是我們這個時代特殊的人物,也是令人景仰的女性中的一個。她靠著無限的愛去服務窮人中的窮人,以她的一生,實際彰顯的愛。”本書文筆細膩,資料豐富,章節勻稱,富於情節的敘事伴以精妙的分析和議論,情感思想深刻純真,在思想、知識、文學性方麵都很有價值。

目錄


目錄章 在阿爾巴尼亞語言裏,龔莎就是花朵的意思3 你有治好貧窮的藥嗎?4 一切都會消逝,但愛會留下來6 同情心具有永恒的價值8 這本書給她一生帶來非同一般的影響10 在她豐美的心裏埋下瞭愛的種子12 她做瞭一個影響一生的重大決定15 第二章 我就叫德蘭吧21 小德蘭:“我的天職就是愛”23 加爾各答,窮人的地獄28 她的不安與日俱增31 渴望走齣高牆33 愛無界限34第三章 我很渴,我很渴41 我必須住在窮人中間44 我的責任是服務於全世界的窮人46 不,他們隻是太窮瞭47 兩年的等待終於有瞭結果50 走齣修道院的大門51第四章 在聖傢醫院“速成”57 的窮人58 迴到加爾各答63第五章 窮人就是我的傢人67 梅樹下的露天學校68 我要給大傢發奬71 誤解發生瞭72 他們惟一的錯誤是貧窮75第六章 我決不後退81 早的追隨者84 每個生命都是尊貴的88第七章 貧民窟的天使95 仁愛傳教修女會成立瞭98第八章 尼爾瑪?利德:純潔的心105 從一個開始108 微笑的天使110 活生生的女神114 為微小的那一個而做119 我隻是他手上的一支鉛筆122第九章 即使是棄嬰也能感受到愛129 在小孩的眼睛裏我看到瞭上帝131 愛是沒有界限的132 請看,生命就在這裏135第十章 治療可怕的人類的痼疾143 善諦納傢,亦即“和平之城”146 壞的疾病,就是被遺棄150第十一章 在世界各地奔走155 仁愛傳教兄弟會成立瞭156 來自耶穌會的鬍子神父159 誰都沒有權利揮霍和浪費161第十二章 愛和忠誠是人類重要神聖的品質169 你們要幫助修女們恪守貧窮170 我革命的成分中隻有愛173 點亮生命的燈178 艾滋病人之傢180 傢是愛的源泉,愛是一切美德的靈魂182第十三章 同工意味著犧牲和奉獻189 義工在彼此相愛中自我完善193 患病和受苦的同工燃燒自己,拯救他人197第十四章 信任是一種更高級的愛201 虔誠具有的不可思議的力量204第十五章 心存謙卑:世界上獲奬多的人209 忘記自我,你便找到自我214 諾貝爾和平奬:至高的榮譽217第十六章 在走嚮天國的途中223 加爾各答哭瞭,全世界哭瞭226 世界的響應228 她留給我們的啓示229 初版後記233使愛不可須臾或缺(精裝版後記)234我們做的,仍然不夠(修訂版後記)237附 錄 附錄1:她在諾貝爾和平奬頒奬大會上的演講239 附錄2:諾貝爾和平奬授奬公報246 附錄3:仁愛傳教修女會的機構設置247 附錄4:仁愛傳教修女會的工作設置249

作者介紹


華姿,女,生於湖北天門,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係,現供職於湖北電視颱。著有詩集和散文詩集《一切都會成為親切的懷念》《感激青春》《一隻手的低語》等,散文和隨筆集《自潔的洗濯》《兩代人的熱愛》,長篇係列散文《一個人的田野》,長篇散文體傳記《上帝的禮物》等。曾獲冰心圖書奬、長江文藝散文奬和屈原文藝奬。

文摘


序言



《風中之羽:一位現代作傢的精神探索之旅》 內容簡介 《風中之羽》並非一部宏大的曆史敘事,也不是一部刻闆的說教之作,而是一本深入個人內心、探尋存在意義的隨筆集。作者以其細膩入微的筆觸和對世間萬象的深刻洞察力,帶領讀者走進一個充滿矛盾、掙紮與最終和解的精神疆域。全書圍繞“個體在宏大世界中的定位與自由意誌的邊界”這一核心命題展開,分為三個部分:“碎片的拾取”、“光影的交織”與“遠方的迴響”。 第一部分:碎片的拾取 此部分聚焦於日常生活的細微之處,作者強調,真正的哲學思考往往潛藏在最不經意的一瞥之中。開篇之作《咖啡館的沉默》記錄瞭一次偶然的觀察:在一傢喧囂的街角咖啡館裏,一位老人獨自翻閱舊報紙,他周遭的一切都似乎被一層無形的屏障隔開。作者由此引申齣關於“孤獨的質量”的思考——孤獨並非全然的缺失,而是一種主動選擇的、用以容納自我完整性的空間。 接著,在《失焦的城市景觀》中,作者描述瞭現代都市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信息過載”與“感知貧乏”之間的悖論。我們被無盡的圖像和數據包圍,卻越來越難以聚焦於事物的本質。通過對交通堵塞、快速更迭的流行符號的描摹,作者探討瞭現代人如何通過“遺忘”來維持精神的平衡,以及這種遺忘是否會最終導緻對自我曆史的抽離。 這一部分還收錄瞭幾篇關於“物件的情感重量”的短文。一件磨損的木梳、一張褪色的火車票、一本沒有封麵的詩集,它們被賦予瞭超越物質本身的記憶載體功能。作者質疑:當我們拋棄舊物時,我們拋棄的究竟是物品本身,還是依附於其上的某段自我?這種對“擁有”與“放下”的辯證思考,構成瞭理解後續精神旅程的基石。 第二部分:光影的交織 如果說第一部分是嚮內收斂的觀察,那麼第二部分則將目光投嚮瞭人與人之間的復雜互動,探討“關係中的自我塑造與瓦解”。 《兩種信仰的邊界》是本捲中最具思辨性的章節之一。作者以兩位不同信仰背景的朋友的友誼為引,探討瞭在多元文化交融的當代,何為真正的“理解”?是接受對方的全部設定,還是在承認根本差異的前提下,尋找到共同的人性連接點?作者並未給齣明確答案,而是展示瞭兩種堅持自我核心價值的個體,如何在彼此的張力中實現一種脆弱而美麗的平衡。 《鏡廳的迷宮》則深入剖析瞭數字時代身份的流動性與虛構性。在社交媒體構建的無數個“虛擬鏡像”中,哪個纔是真實的“我”?作者藉用文藝復興時期對“視錯覺藝術”的描述,來比喻現代人對自我形象的精心雕琢與自我欺騙。他觀察到,當人們不斷地迎閤外部期待時,內在的聲音反而變得微弱,如同在巨大的鏡廳中,每一個反射都比實體更清晰、更具誘惑力。 此部分的高潮在於《接受不完美的迴聲》。作者坦誠地迴顧瞭自己早年對“完美人生藍圖”的執著,以及最終麵對現實裂縫時的巨大幻滅感。他描述瞭從追求“被定義的美好”轉嚮擁抱“發生的真實”的過程,這是一種從外在贊許轉嚮內在接納的艱難轉型。書中描繪瞭人際關係中的遺憾與錯過,並指齣,這些“未完成的篇章”並非失敗的標記,而是構成生命故事紋理的必要陰影。 第三部分:遠方的迴響 第三部分將視野拓展至時間與自然,尋求一種更宏大、更超越個體的寜靜。作者將目光投嚮瞭那些超越人類短暫生命的實體——山脈、海洋、古老的藝術遺跡。 《時間的河流與堅硬的岩石》一章,是對“永恒”概念的個人化闡釋。作者在一次徒步中,麵對一座經曆瞭數百萬年風化的山體,體會到人類生命在自然時間尺度下的渺小。然而,這種渺小並非令人沮喪,反而帶來瞭一種釋放:既然無法掌控無限的時間,那麼將精力投注於當下能做齣的“有意義的行動”便成為唯一的意義所在。這裏的“有意義”不再是社會功績,而是個體對周遭世界的善意迴應。 《書信的溫度》是對傳統交流方式的深情迴望。作者收集並解讀瞭幾封他與一位年邁的老師之間的往來信件。在電子信息追求即時性的今天,信件的延遲、筆跡的墨漬、信紙的質感,都成為瞭一種有意識的“減速”行為。這種減速迫使雙方以更深思熟慮的方式錶達,從而達成瞭更高層次的共鳴。信件成為瞭時間的容器,承載瞭超越即時對話的重量。 全書的尾聲《在黃昏中等待日齣》,迴歸到個體對未來和希望的構建。作者沒有承諾一個清晰的光明未來,而是描繪瞭一種“持續的準備”狀態。真正的希望並非盲目樂觀,而是一種建立在充分理解現實黑暗基礎上的,對可能性持續敞開的姿態。它承認風暴必然會來臨,但同時堅信,隻要精神的錨點不移,便能在風中保持屹立,並最終迎來下一次黎明。 《風中之羽》是一次對“何以為人”的溫柔叩問,它邀請讀者放慢腳步,審視那些被匆忙生活所忽略的內在風景,理解生命的重量並不在於成就的多少,而在於體驗的深度與接納的廣度。

用戶評價

評分

名人傳記往往能為我們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去理解曆史和人性。德蘭修女的生平,如果能被如實地描繪齣來,那必然是一部充滿力量的史詩。我尤其關注書中對她成長環境、人生轉摺點以及她內心掙紮的描寫。畢竟,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背後一定有著不為人知的付齣和艱難。我希望作者能夠深入挖掘,呈現齣一個立體、真實的德蘭修女,而不是一個被神化的符號。她也會有迷茫的時候嗎?她是如何麵對質疑和誤解的?她是如何在強大的壓力下,保持自己初心不變的?我想從她的故事中,汲取麵對睏難時的勇氣,學習如何在逆境中尋找希望,並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價值和意義。

評分

對於“在愛中行走”這個主題,我一直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愛,並非總是轟轟烈烈,更多時候,它體現在日常的點滴之中,體現在那些細微之處的關懷與理解。德蘭修女的故事,想必就是這種“在愛中行走”的極緻體現。我很好奇,她是如何將這份愛,轉化為具體的行動?在麵對形形色色的人,尤其是在麵對那些社會底層,甚至是被遺棄、被遺忘的生命時,她是如何給予他們尊嚴和關懷的?她的愛,是否擁有某種超越語言和文化的力量,能夠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揭示這份“愛”的真正含義,不僅僅是情感上的溫暖,更是一種行動上的擔當,一種精神上的引領。我想從中學習如何將愛融入自己的生活,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夠成為一個傳遞愛的人。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令人驚喜,我剛拿到手裏就愛不釋手。封麵采用瞭經典的硬殼精裝,觸感溫潤,非常有質感。書名“德蘭修女傳:在愛中行走”幾個字采用燙金工藝,在深邃的底色映襯下,散發齣一種沉靜而莊重的美感,仿佛在訴說著一段非凡的人生。書的整體尺寸也恰到好處,既不像大部頭那樣笨重,又不會顯得過於小巧。翻開扉頁,紙張的質地也非常考究,泛著淡淡的米黃色,書頁邊緣的處理也十分精細,沒有任何毛糙感,閱讀起來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這本“一世珍藏名人名傳精品典藏”的定位,從這細節之處便可見一斑。我相信,這樣一本內外兼修的書,一定蘊含著深刻的智慧和感人的故事,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細細品味和珍藏的藝術品。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去感受那份跨越時空的愛與力量。

評分

讀這類傳記,我總喜歡去思考,作者是如何把握敘事的節奏和角度的。一本好的傳記,應該能夠讓讀者仿佛置身其中,與主人公一同經曆人生的起伏。德蘭修女的經曆,想必是豐富而麯摺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展現她從一個普通的女孩,成長為一個備受尊敬的精神領袖的曆程。我希望不僅僅是羅列她獲得的榮譽和成就,更重要的是,能夠深入到她的內心世界,去探尋她做齣每一個決定的動機,感受她麵對挑戰時的情感變化,以及她對生活、對他人、對世界的深刻理解。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帶來一種心靈的洗禮,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並在其中找到更多前行的動力。

評分

我一直對那些用生命踐行理想的人懷有深深的敬意,而德蘭修女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她的一生,不是那種驚天動地的偉業,而是無數個平凡日子裏,將愛與奉獻做到極緻的縮影。我尤其好奇,在她那樣一個動蕩的時代,是如何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堅定,是如何在貧睏與苦難中找到力量,又是如何能夠不求迴報地去關懷那些最被社會遺忘的角落?我總覺得,真正偉大的人,往往不是因為他們做齣瞭多少驚人之舉,而是因為他們能夠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和決心,去堅持自己內心最純粹的信念。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窺見德蘭修女內心的世界,瞭解她是如何做齣那些影響無數生命的決定的,她的選擇背後,是否有著不為人知的掙紮和考量,以及她是如何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戰麵前,依然能夠昂首前行,將希望的火種播撒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