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学术名著丛书:弢园文新编

中国近代学术名著丛书:弢园文新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韬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近代史
  • 学术史
  • 清史
  • 文化史
  • 思想史
  • 弢园文新编
  • 王国维
  • 学术名著
  • 文献
  • 辑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西书局
ISBN:9787547502853
版次:1
商品编码:1108557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近现代学术名著
出版时间:2012-04-01
页数:367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近代学术名著丛书》主要辑集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中国人文学者的代表性论著,以期展现中国学术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变异过程。遴选的学者和论著,着眼于学说有新意,有己见,在思想的,文化的,或政治的领域发生过深远的历史影响。

目录

编者说明
编例
导言
原道
原学
原人
原才
原士
变法
重民
洋务
变法自强
除弊
停捐纳
设官泰西
达民情
禁游民
办理洋务在得人
除额外权利
西人渐忌华商
旺贸易不在增埠
纪英国政治
英重通商
俄人志在并兼
中外合力防俄
遣使亲俄
泰西立约不足恃
西人重日轻华
英欲中国富强
亚洲半属欧人
六合将混为一
中国自有常尊
洋泾浜海市说
香港略论
答强弱论
强弱论
台湾不必移驻巡抚论
论日报渐行于中土
各国教门说
宜索归澳门议
送日本八户宏光游金陵序
送政务司丹拿返国序
送西儒理雅各回国序
《法国图说》序
《普法战纪》后序
《普法战纪》代序
《日本杂事诗》序
重刻《曾文正公文集》序
《瀛环志略》跋
《地球图》跋
跋日本《冈鹿门文集》后
跋冈鹿门《送西吉甫游俄文》后
书《众醉独醒翁稿》后
华夷辨
代上广州府冯太守书
《英语汇腋》序
《陆操新义》序
杞忧生《易言》跋
法国儒莲传
英医合信氏传
言和
言战
与杨莘圃
与杨醒逋
与郁丈泰峰
与周弢甫征君
上徐中丞第一书
上徐中丞第二书
致郁泰峰书
与某当事书
上当事书
拟上曾制军书
附:上逢天义刘大人禀
与英国理雅各学士
代上苏抚李宫保书
代上丁观察书
答包荇洲明经
与法国儒莲学士
代上丁中丞书
上丁中丞书
上丁中丞书
寄余云眉内翰
与李壬叔
与友人
代上黎召民观察
上丰顺丁中丞
上丁中丞书
与唐景星司马
与邹梦南观察
与杨甦补明经
与日本寺田望南
上郑玉轩观察
与黄公度太守
与日本冈鹿门
与黄公度太守
呈郑玉轩观察
再呈郑玉轩观察
与方铭山观察
与马眉叔观察
致马眉叔观察
与杨醒逋明经
与伍秩庸观察
与盛杏荪观察
与盛杏荪观察
与伍秩庸观察
与英国傅兰雅学士
救时刍议
论大地九州之外复有九州
拟上当事书
论所谈洋务终难坐言起行
漫游随录(节选)
自序
墨海书馆
英华书院
汉学家儒莲
讲学牛津
英重女学
清教醇风
爱丁堡大学
吾道其西
扶桑游记(节选)
自序
中东名士
中西教法
废祭孔礼
附录
歿园老民自传
歿园著述总目
已刻书目
未刻书目
《歿园著述总目》补遗
译名对照表
人名索引
书名索引

前言/序言


弢园文新编:一段家国忧思与学术求索的缩影 《弢园文新编》,顾名思义,乃是弢园主人怀揣着对新时代学术潮流的回应,对旧日治学的反思,以及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关切而精心编纂而成的一部文集。它并非仅为个人学问的炫耀,更是一面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精神面貌的镜子,映照出他们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如何艰难地探寻着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出路。 本书的编纂者,弢园主人,身处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亲历了王朝的覆灭,见证了共和的初生,目睹了山河破碎的痛楚。在这样的背景下,他虽未能身处革命的第一线,却以笔为戈,以文为剑,致力于学术的梳理与新知的启蒙。本书所收录的文章,正是他在此种情境下,对于政治、历史、文学、哲学等诸多领域进行独立思考与深入探究的结晶。 一、 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审视 《弢园文新编》的显著特点之一,在于其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对现实的犀利审视。编纂者并不满足于对过去进行简单的陈述或讴歌,而是着力于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经验教训,为当下的国家命运寻找借鉴。他对于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弊端有着清醒的认识,对于旧有礼教对人性的压抑亦不讳言。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历代王朝兴衰规律的细致分析,对政治制度演变的逻辑梳理,以及对中国社会结构深层问题的剖析。 例如,在涉及历史的篇章中,编纂者可能深入探讨了明清时期官僚体制的僵化,导致国家机器的低效运转,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他或许会对比不同朝代的法律条文,分析其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影响,并从中引申出对现代法治建设的思考。更进一步,他对西方近代史上的政治革命与思想启蒙运动亦有关注,试图从中找到刺激中国社会变革的灵感,而非简单地照搬套用。这种历史研究并非故纸堆中的考据,而是为了回应现实的迫切需求,是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学术担当。 在对现实的审视方面,本书展现了编纂者敏锐的洞察力和批判精神。他关注社会各阶层的生存状态,对底层人民的疾苦感同身受。他可能批评当时社会上弥漫的颓废享乐之风,抨击官场的腐败与黑暗,呼吁社会道德的回归与重建。对于国家面临的内忧外患,他可能提出了自己的忧虑和建议,尽管这些建议或许未能得到当时权力的重视,却反映了他作为知识分子的良知与责任感。 二、 学术的求索与思想的碰撞 “新编”二字,更突显了本书对于新知的渴求与学术领域的开拓。编纂者深知,旧有的学术体系已不足以应对时代挑战,因此,他积极吸收西方近代以来的各种学术思潮,并在中国传统的学术土壤中进行消化与融合。 在哲学层面,他可能对西方理性主义、唯物主义等思潮进行介绍与评价,并试图将其与中国儒家、道家等传统哲学进行对话,探讨其共通之处与差异,以及对中国传统价值体系可能产生的冲击与重塑。他对宋明理学的研究,或许不再局限于阐释其义理,而是更加关注其在历史进程中对社会思潮的影响,以及其在现代社会是否仍有存在的价值。 在文学方面,本书所收录的文章,或可探讨新的文学观念与创作手法。编纂者可能反对当时文坛盛行的陈陈相因的旧体诗文,转而倡导更贴近现实、更具思想性的新文学。他或许会对西方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流派有所介绍,并鼓励作家们关注社会现实,抒发真情实感,创作出能够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对于中国传统小说的研究,也可能不再停留在故事的叙述,而是对其艺术成就、社会意义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 在科学与教育领域,编纂者也可能表达了深刻的关切。他可能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于国家强盛的重要性,并呼吁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学人才。对于教育制度的改革,他或许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强调教育应服务于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国民。 三、 民族的忧思与未来的憧憬 《弢园文新编》并非仅仅是纯粹的学术著作,它更深层地蕴含着编纂者对中华民族命运的深切忧思和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无限憧憬。在那些看似冷静的文字背后,跳动着一颗饱含爱国热情的心。 他可能对当时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屈辱地位感到痛心疾首,对列强的侵略与瓜分充满愤慨。他或许会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解读,揭示中国落后的根源,并呼唤民族觉醒与团结。在国家危难之际,他可能思考着如何才能让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何在变革的浪潮中保持民族的独立与尊严。 尽管书中充斥着对现实的批判和对未来的忧虑,但编纂者并未因此而丧失信心。相反,在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民族复兴的强烈愿望,以及对下一代寄予的厚望。他相信,通过学术的启蒙,思想的解放,以及不懈的努力,中国一定能够走出困境,迎来光明的未来。本书的“新编”二字,本身就寓含着一种向前看的积极姿态,一种对革故鼎新的渴望,一种对未来更美好世界的想象。 结语 《弢园文新编》是一部承载着深厚历史印记与时代精神的著作。它以其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对现实的犀利审视,对学术的不断求索,以及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忧思,勾勒出一幅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巨变时代下的精神图谱。阅读此书,我们不仅能领略到编纂者卓越的学识与思想,更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所承受的压力与责任,以及他们为民族命运所付出的不懈努力。这部著作,不仅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重要文献,更是我们理解那个复杂而又充满活力的时代的一扇窗口,让后人得以从中汲取智慧,反思历史,并激励我们更加珍视当下,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初拿到手中就仿佛握住了历史的重量。纸张的选择也十分考究,泛着淡淡的米黄色,散发着一种古朴而典雅的气息。特别是那些扉页和版式设计,看得出出版社在细节上下了极大的功夫,既保留了古典韵味,又兼顾了现代读者的阅读体验,字体清晰易读,疏朗得体,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惫。装帧的每一处衔接都严丝合缝,那种匠心独运的感觉,让人觉得这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对于我这样的老派阅读者来说,实体书的这种仪式感是电子阅读无法替代的。每一次翻开它,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庄重的致敬,对那些前辈学者们留下的宝贵思想的致敬。它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道风景线,那种厚重感和文化气息,让人在浮躁的日常生活中,找到了一份难得的心灵慰藉和精神寄托。

评分

我花了大量时间沉浸在这套书的某一卷——具体是哪一卷我暂时得记不清了,但其中关于清末民初学术流派变迁的论述,简直是洞察入微,精辟到让人拍案叫绝。作者在梳理那些错综复杂的思想脉络时,展现出了惊人的逻辑性和宏大的视野。他并没有采取简单的罗列和堆砌史料的方式,而是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分析和因果推演,将看似散乱的学术动态整合进一个宏大的时代背景下,使得理解起来豁然开朗。尤其欣赏它对“新旧交替”时期知识分子内心挣扎的刻画,那种在传统束缚与现代思潮间的拉扯与抉择,被描写得极其细腻和真实,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他们的焦虑与热情。读完相关章节后,我不得不暂停下来,合上书本,静静地回味良久,那种被深刻触动的感觉,是读其他二手资料难以体会的。

评分

这本书的学术深度,绝非泛泛之谈可比。我记得有一段论及某一特定学科的早期理论引进过程,其考证之详实,令人叹服。作者似乎跑遍了各大图书馆和档案室,挖掘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一手资料。比如,他引用了某位早期留洋学者在日记中不经意的几句记录,就精准地还原了某个西方理论最初在中国语境下是如何被“本土化”和“误读”的微妙过程。这种扎实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当代许多快餐式研究成果所欠缺的。它不满足于停留在表面概念的阐释,而是深入到语词的演变、翻译的困境、以及知识传播的社会机制之中,展现了极高的学术自觉性。读完后,我对那个领域的认识被彻底颠覆和重塑了,可以说,它为我后续的阅读和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

评分

坦白讲,我最初是被这个丛书的名字吸引的,但真正让我坚持读完的,是它所展现出的那种对“学术生命力”的关注。它不仅仅是在记录“谁在什么时候说了什么”,更是在探讨“这些思想是如何存活下来、如何被后人继承、以及它们在当代语境下还能产生何种回响”。书中对于那些被历史暂时遗忘的角落里的优秀思想家的重新发掘与评价,尤其令人动容。这体现了一种超越时代局限的学术担当——即便是暂时失势的理论,只要其内核具有真理性或启发性,就值得被重新激活。这套书读下来,让人感到的不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知识伦理上的提升:真正的学术,是穿越时空的对话。它提醒我们,我们脚下的学术基石,是由无数先贤的血汗与智慧铸就的,我们有责任去认识和珍视它们。

评分

从纯粹的阅读体验角度来说,这套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它不像现代学术著作那样追求极度的精炼和去人性化,反而带着一种古典的文人笔法,既有学术的庄重,又不失文章的流畅与雅致。阅读过程中,你会不时地遇到一些结构精巧、措辞考究的长句,它们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力量感,仿佛能听到那位学者在向你娓娓道来。当然,这也不意味着它晦涩难懂,相反,正是这种文采的加持,使得即便是探讨那些相对枯燥的学术史细节时,也能保持极高的阅读黏性。我感觉,作者本人就是一位出色的文字大师,他不仅精通他所研究的领域,更懂得如何用最恰当、最动人的文字去承载这些思想的重量。

评分

《弢园文新编》实际是一部“王韬选集”,选材不单来自《弢园文录外编》,还包括《漫游随录图记》,《弢园尺牍》,《弢园尺牍续钞》,《扶桑记游》,《衡花馆日记》,其中一半篇幅选自《弢园文录外编》。《弢园文新编》选入不少王韬的书信,由于《弢园尺牍》、《弢园尺牍续钞》等书不容易找,《弢园文新编》可说是一本很好的王韬选集。王韬,中国改良派思想家、政论家和新闻记者,清道光八年十月四日(1828年11月10日)生于苏州府长洲县甫里村(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初名王利宾,字兰瀛;十八岁县考第一,改名为王瀚,字懒今,字紫诠、兰卿,号仲弢、天南遁叟、甫里逸民、淞北逸民、欧西富公、弢园老民、蘅华馆主、玉鲍生、尊闻阁王,外号“长毛状元”。1845年考取秀才。1849年应英国传教士麦都士之邀,到上海墨海书馆工作。1862年因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天国被发现,清廷下令逮捕,在英国驻沪领事帮助下逃亡香港。应邀协助英华书院院长理雅各将十三经译为英文。1867冬-1868春年漫游法英等国,对西方现代文明了解更深。1868-1870年旅居苏格兰克拉克曼南郡的杜拉村,协助理雅各。1870年返香港。1874年在香港集资创办《循环日报》,评论时政,提倡维新变法,影响很大。1879年,王韬应日本文人邀请,前往日本进行为期四个月的考察。王韬考察了东京、大阪、神户、横滨等城市,写成《扶桑游记》。王韬在1884年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上海。次年任上海格致书院院长,直至去世。王韬一生在哲学、教育、新闻、史学、文学等许多领域都作出杰出成就,一生有《普法战纪》、《韬元文录外编》、《韬元尺牍》、《西学原始考》、《弢园文录外编》、《淞滨琐话》、《漫游随录图记》、《淞隐漫录》等四十余种著述。以下为一则王韬日记,供大家赏读:“英之北土曰哈斯佛,有一大书院,素著名望……监院者特邀余往,以华言讲学。余备论中外相通之始,言:……三百年前,英人无至中国者;三十年前,中国人无至英土者。今者,越重瀛若江河,视中原如堂奥,无他,以两国相和,故得至此……是时,一堂听者,无不鼓掌蹈足,同声称赞,墙壁为震。其中肄业生之年长者……特来问余中国孔子之道与泰西(编者注:泛指西方国家)所传天道若何?余应之曰:孔子之道,人道也;有人此有道,人类一日不灭,则其道一日不变。泰西人士论道必溯原于天,然传之者,必归本于人;非先尽乎人事,亦不能求天降福,是则仍系乎人而已。”

评分

此书就是钱钟书编写的那本王韬的文集选集!趁活动赶紧买,不然又缺货了!

评分

经典之作,值得一读再读。

评分

经典之作,值得一读再读。

评分

很喜欢啊,书的质量暂且不知,相信京东吧,给五星。

评分

好极

评分

1998年三联书店曾经出版过这套由钱钟书主编的“中国近代学术名著”丛书,其中就包括《弢园文新编》,当时是繁体竖排,正文字号有些偏小,注释等则放在页眉处,老实说,那套书的版面设计真不怎么样。这部《弢园文新编》改由上海中西书局出版,简体字横排,字号上改善了很多,页面利用也更合理一些,要是不强求非繁体字不读古籍的话完全可以入手。

评分

经典之作,值得拥有,每个读书人都应该读一读。

评分

王韬的名气不是很大,但他是最早开始了解世界的人之一。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