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讓勞動法律之光照耀傢政工人叢書”之3·比較與藉鑒:傢政工人勞動權益法律保障研究》分為四部分共計十一章,主要采取比較分析法,著重討論傢政工人作為勞動法上勞動者地位的理論基礎、典型勞動權利保護和我國立法選擇三大問題。傢政工人典型勞動權利保護部分是基於在理論上將傢政工人納入勞動法律保護的前提而做的法律規則分析。
作者簡介
鬍大武,法學博士,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副教授,武漢大學在站博士後,英國諾丁漢大學訪問學者(2011年)。主要研究方嚮為民商法學、社會法學,對法理學和政治學興趣濃厚。截止目前,已齣版專著《侵害信用權民事責任研究》一部,並先後在《環球法律評論》、《現代法學》、《法律科學》、《社會科學思想在綫》、《南京師範大學學報》、《香港社會科學學報》、《上海金融》、《財經科學》,颱灣《法律評論》、《法學研究》,韓國《土地法學》等期刊上發錶《傢庭來電顯示下個人隱私的法律衝突及保護》、《中國企業逃避銀行債務現象的法律分析》、《信用權保護立法研究》、《信用權的涵義——曆史和比較法研究視角》、《轉軌期中國社會信用危機及其治理研究》、《破産金融機構債務清償順序研究》、《勞動法的實質理性:勞動者易受傷害性》、《傢政工人易受傷害性及其法律規製》、《美國傢政工人工傷保險法律製度研究》、《理性與選擇:勞動法律之光如何照耀傢政工人》等學術論文30多篇,主持國傢級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5項,境外橫嚮項目2項,參與國傢級項目6項。目前從事“傢政工人勞動權益法律保障”和“信用評級失靈法律治理”相關問題的研究。
內頁插圖
目錄
序言
內容摘要
緒論 傢政工人的內涵與外延
一、傢政工人的外延:在狹義與廣義之間
二、傢政工人內涵的錶達:概括與列舉
三、傢政工人內涵、外延的限製
四、我國對傢政工人涵義的法律界定
結論
第一章 傢政服務關係曆史:政治法律秩序之解與構
一、傢政服務關係之曆史層麵:作為終點和起點的
工業革命
二、傢政服務關係之經濟層麵:從非生産性勞動轉變為生産性勞動
三、傢政服務關係之法律層麵: 由主從關係到雇傭關係的演化
四、有關傢政服務關係曆史的幾點結論
五、中國的傢政工人:工業化初期的新生者
結語
第二章 傢政工人“易受傷害”
一、傢政工人“易受傷害性”理論緣起
二、傢政工人“易受傷害”結構解析
三、“易受傷害性”結構對法律製度的訴求
四、多元維度下傢政工人權益保護可行性方案
結語
第三章 傢政工人與勞動關係判斷標準
一、勞動關係與雇傭關係異質還是同質
二、勞動(雇傭)關係標準的比較法考察“從屬性”抑或“控製性”
三、判斷雇傭關係標準世界觀還是方法論
四、我國判斷勞動關係標準應然與實然之間
五、傢政工人納入勞動法保護之路的公共政策
第四章 傢政工人法律地位探究
一、世界各國傢政工人法律地位的比較法考察
二、否定傢政工人勞動法上勞動者資格的理由分析
三、傢政工人被排除於勞動法律之外的公共政策考量
四、勞動法律缺位的負麵影響
五、我國傢政工人勞動權益保護之路上的障礙
六、住傢型傢政工人和非住傢型傢政工人的兩種策略
第五章 傢政工人工資報酬權:以食宿費用為中心
一、傢政工人工資報酬傢庭主婦的替代勞動之社會化
二、住傢型傢政工人低工資的原因
三、威尼斯共和國和英國現代社會初期的傢政工人工資
四、食宿開支規製的比較法分析
五、住傢食宿開支規製的法律建議
六、職業化住傢型傢政工人消失的前提
第六章 傢政工人休息權: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規製
一、傢政工人休息權利保障製度立法類型化
二、我國目前傢政工人休息時間製度現狀
三、我國傢政工人休息權利保護製度立法考量
四、傢政工人休息權利保障製度問題的破解
第七章 傢政工人隱私權:同雇主隱私權的平衡
第八章 傢政工人工傷保險權:以傢庭雇傭型為中心
第九章 傢政工人勞動保護:在私密與監察之間
第十章 理念與選擇:勞動法如何照耀傢政工人
參考文獻
緻謝
精彩書摘
(三)傢政行業為主導的行業自治
為瞭化解傢政工人、傢政公司和傢庭之間的矛盾,國內多地傢政行業協會製訂瞭相應的自律性規範。最具代錶性的包括:《中國傢庭服務業協會管理規範》、《北京傢政服務業行業公約》、《江蘇省傢政服務行業管理規定(試行)》。上述規範的共同特徵在於:一是明確瞭傢政法律關係。其中特彆明確瞭傢政服務人員與傢政公司的勞動關係。相較地方性立法,這些行業性規範似乎更符閤現行勞動法律的立法目的,明確強調傢政工人的勞動者地位。二是明確傢政服務需求者的消費者法律地位。但需指齣的是,這些行業性規範仍然是從傢政公司的利益保護角度齣發,而非偏重於從維護傢政服務人員權利角度來實現各方利益的平衡,諸多規製的配置具有明顯的加重傢政服務員義務的傾嚮。
從規範的邏輯分析進路來看,由於關涉傢政工人勞動權益保護的勞動法立法模式的缺失,使得傢政工人這一弱勢群體不享有勞動法範疇內的“勞動者”地位和待遇,實質上是從法律層麵遮蔽和淡化瞭對傢政工人這一社會弱勢群體的保護力度;從製度層麵阻卻和封閉瞭傢政工人作為勞動者應有勞動權的實現和保護;從規則層麵人為地設置和架構瞭傢政個人“孤島結構”與勞動力市場的“二元化分野格局”。以深圳為代錶的三種不同性質的關涉傢政工人勞動權益保護的地方性立法,將傢政工人提供的“傢政服務”界定為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性的“商品消費”,視傢政工人與雇主之間的法律關係為傳統民事契約關係(服務閤同關係),由《閤同法》來規範和調整。盡管這些地方性立法對保護傢政工人之法律權益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由於相關規則製定者未認識到傢政工人的“易受傷害性”特徵,未從傢政工人固有的、特殊的屬性齣發,緻使其立法在理念和精神的設計上齣項瞭嚴重的錯誤和偏差,並引發瞭製度架構上的諸多缺憾和立法文本上的係統性缺陷。
……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根據您的要求撰寫的一份圖書簡介,內容側重於傢政服務行業勞動權益保護的宏觀視角、挑戰與前沿探索,並未提及您提供的具體書名或叢書信息。 --- 書籍簡介:跨越壁壘——全球視野下傢政服務勞動者權益的構建與前瞻 導論:隱形的貢獻與凸顯的睏境 傢政服務業,作為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基礎性産業,承載著數以億計傢庭的日常運轉與福祉。然而,這個龐大而多元的行業長期以來遊離於主流社會保障體係和勞動法律的邊緣。從業者——絕大多數是女性和外來務工人員——以其辛勤付齣支撐著社會的運行效率,卻往往麵臨著身份的模糊化、工作時間的不確定性、低報酬、職業安全風險以及社會歧視等係統性睏境。 本書聚焦於傢政服務勞動者權益保障的全球性圖景與核心挑戰。我們旨在突破傳統地域或法律框架的限製,以一種更具穿透力的視角,審視這一“隱形勞動”在法律、社會和經濟層麵所麵臨的結構性障礙,並探索實現更公平、更具尊嚴的勞動環境的路徑。 第一部分:勞動關係認定與法律地位的重塑 傢政服務領域最核心的難題在於“雇傭關係”的界定模糊。是純粹的私人契約,還是受勞動法保護的雇傭關係?本書係統梳理瞭不同司法管轄區(包括發達經濟體與新興市場)在處理傢庭傭工、臨時工、平颱化傢政服務提供者之間的法律張力。 我們深入分析瞭“雙重雇主製”(如平颱公司與傢庭用戶共同構成雇主責任)在實踐中的適用性與挑戰,探討瞭如何通過法律工具,如推定雇傭關係原則、工作時間記錄的強製性,來打破雇主對工作內容的隱蔽性控製。此外,本書還對“獨立承包商”模式在傢政領域的濫用現象進行瞭批判性考察,強調瞭確保勞動者享有法定社會保障的必要性。 第二部分:工作時間、薪酬與職業安全的立體保障 傢政工作往往是“全天候待命”的,工作與生活的界限極其模糊。本書詳細剖析瞭如何在外人難以監管的傢庭環境中,有效地實施《國際勞工組織第189號公約》(C189)的精神,確立閤理的“最長工時限製”和“休息權”。我們對比瞭不同國傢在設定標準工時、加班補償機製以及夜間或周末工作的特彆津貼方麵的實踐案例,力求為製定更具操作性的法律規範提供參考。 在薪酬方麵,本書不僅關注最低工資標準在傢庭服務業的執行力度,更著眼於“同工同酬”原則的落實,特彆是針對跨文化服務提供者之間的薪酬差異問題。同時,職業安全與健康(OSH)在傢政領域常被忽視。我們探討瞭廚房操作、清潔劑使用、照護高齡或殘障人士等特殊風險,並論述瞭雇主在提供安全工作環境和必要培訓方麵的法律責任。 第三部分:社會保障、工會組織與集體談判的力量 社會保障體係的缺失是傢政工人麵臨的最大風險。本書跨越國界,比較瞭將傢政工人納入國傢養老、醫療和失業保險體係的“強製性納入模式”(如某些歐盟國傢)與“特殊彈性繳費模式”(如一些亞洲國傢為靈活就業者設計的方案)。我們評估瞭這些模式在提高覆蓋率方麵的成效,以及如何解決傢庭雇主參與度低、繳費意願弱的難題。 此外,工會組織與集體談判是保障弱勢群體權益的關鍵武器。本書特彆關注傢政工人的“組織化挑戰”——由於工作環境的私密性和人員流動性,傳統的工會組織模式難以奏效。我們研究瞭社區驅動型組織、在綫平颱互助網絡如何創新其組織形式,並以新興的集體談判模式(如行業性集體協議)來彌補個體談判的無力感。 第四部分:麵嚮未來的挑戰:技術賦能與跨境流動 隨著“智能傢居”和“照護科技”的普及,傢政服務的未來圖景正在被重塑。本書探討瞭技術進步如何影響傢政工人的工作內容、技能需求,以及潛在的“算法歧視”風險。當工作任務被算法分配和評估時,如何確保算法的透明性和公平性,保障勞動者的申訴權? 最後,本書深入分析瞭跨境傢政勞工流動帶來的復雜法律和人權問題。涉及跨國中介機構的監管、閤同的可攜帶性、簽證限製下的勞工剝削,以及如何構建更有效力的“國傢間閤作機製”,確保流齣地與輸入地的法律保護能夠有效銜接,保障這些全球“移動的勞動力”的基本尊嚴與權利。 --- 結論:從邊緣到中心——邁嚮包容性的勞動法治 本書的最終目標是呼籲一種更具人文關懷和前瞻性的勞動法治理念。傢政服務業不再是一個可以被法律遺忘的角落,而是衡量一個社會對最脆弱勞動者尊重程度的重要標尺。通過對全球經驗的批判性吸收與藉鑒,本書為政策製定者、法律從業者、行業組織以及廣大傢庭雇主,提供瞭構建一個公平、安全、可持續的傢政服務生態係統的理論基礎與實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