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上)

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 编
图书标签:
  • 无线通信
  • 移动通信
  • 学术会议
  • 论文集
  • 2012
  • 通信技术
  • 信息技术
  • 电子工程
  • 科技文献
  • 学术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294920
版次:1
商品编码:11101893
包装:平装
开本:大16开
出版时间:2012-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2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上)》涵盖频谱管理与检测、网络优化与规划、应急通信、软件无线电、终端技术与应用、无线网络与基础技术创新等诸多领域,全面反映我国无线及移动通信领域研究、部署、应用、运维、优化等的研究进展,书中有很多运营商一线人员的实验或者试商用的相关资料和经验总结,是一本业界非常少见的、非常好的参考资料。

内容简介

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共分为上下两册。《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上)》是上册,共收录论文106篇,内容涵盖无线网络与基础技术创新、无线频谱资源监管等领域,全面反映我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部署、创新以及应用等最新进展,充分体现我国产业链各方在这些领域的积极创新和深入探索。
本论文集可供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领域的运营人员、科研工作者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目录

无线网络与基础技术创新
一种利用智能移动终端提升网络存储安全性的方案 /雷波 唐亮 王占京
CDMA网络语音业务用户感知度评估新方法探讨 /周文静 张银环
基于LTE的增值业务漫游路由方式探讨 /任华 毕家瑜 仝建刚 王铮 罗俊
LTE数据传送能力分析 /李露文 刘吉雯 刘兆元
HRPD智能网络关键技术之网络负载均衡 /王月珍 尹 珂 梁健生 阮恭勤
LTE-A中ePDCCH技术标准研究进展 /李欣 陈鹏
100G与超100G传输承载关键技术与部署方案研究 /曹畅 张沛 王健全 唐雄燕
基于光纤分布系统的多网融合解决方案研究 /杨军 张力方 吕召彪 王非
面向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新型通信网络架构I-Net /王健全 吕召彪 马彰超 孙雷 胡云 赵婷婷 陈丹
TD-LTE移频组网分析与测试 /姜大洁 曲嘉杰 李新 胡臻平 刘光毅 刘佳
AUE技术在TD-SCDMA Femto系统中的应用 /李钦竹 耿瑄
BCH码的生成方法和编译电路 /韩海 赵成仕
EPC网络演进关键问题探讨 /王少波 冯传奋 李爱娇
IMT-Advanced系统自组织网络切换自优化研究 /冯春杰 邓英
MSC Pool技术在移动核心网的应用 /李明霞 王志猛
OFDM信号自适应调制研究 /杨翠 化国东 于晓龙 徐凌波 刘健
TD-LTE:4G时代的宽带无线接入解决方案 /潘力
TD-LTE网络技术应用探讨 /崔学勇 郭建光
TD-SCDMA/TD-LTE分路独立电调智能天线技术与应用 /马欣 王安娜 曹景阳 王军 程广辉 李宏发
TD-SCDMA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张新超
TD-SCDMA码资源负载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孔志杰 姚克宇 刘波 杨浩 王晶晶 王磊 王明君 马少杰
磁耦合天线在非接触手机支付中的应用 /项凯 李文华 唐春明
多媒体通信OFDM系统仿真 /于厚钢
感知无线电关键技术研究 /何丽华
L2S接口技术研究 /何超 黄丽 盛飞 单鹏斌
AMR编码方式的参数控制研究 /李华琳 陈一凡 孙莉 苏晓冬 赵娜
基于13.56MHz贴片不换SIM卡并关联运营商近场支付方案 /杨琳
基于TD-LTE制式的物联网结构 /陈一凡 张越 邹阳 刘杨杨
基于海量用户轨迹再生技术的GSM网络用户移动性建模研究 /孙伟 王刚 毕文通 张帆 李海东 刘婷婷
基于红外传感器的LED智能感应控制 /吴颖铭
基于嵌入式设备的智慧家居物联网系统的开发与研究 /李建元 顾跃宗 苏雷
无线Mesh在BRT接入中的应用探讨 /张国栋 苏雷 李寿鹏
天津移动增值业务"亲情通"的设计与实现 /张晓颖
多网协同助力运营商应对新挑战 /李达华 张小林 廖章君 杨兴伦 王海克
感知无线电中空闲频谱检测算法性能比较研究 /何丽华
基于MSCe Pool技术的CDMA组网研究 /吴敏清 黎明雪
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方案探讨 /张涛 李福昌
LTE室外天馈部署策略分析 /张忠皓 张涛 刘洋
LTE系统中小数据业务对上行控制资源的影响分析 /贺琳
LTE多媒体广播多播业务标准分析 /罗俊 张玉平 邵震
面向M2M的LTE移动网络增强浅析 /周峰 董斌 罗俊
物联网产业链分析与角色定位探讨 /赵勇
物联网行业应用发展趋势分析 /赵勇
LTE家庭基站标准演进分析 /周涛 罗俊 周峰
LTE异构网络下干扰解决方案分析 /韩潇
LTE同频组网干扰协调方案研究 /王东洋 贾川 唐艳超 韩玉楠
PON与IMS互通组网应用研究 /钟秀芳 周晓霞 邵岩 李洁 郭林
LTE室内分布系统改造方案研究 /吕婷 杨军 吕召彪 王常玲
LTE与GSM/UMTS网络间垂直切换技术研究 /胡泽妍 王波 盛煜 吕召彪
城域分组传送网络与MSTP互联互通问题分析 /简伟 邵岩 师严
多数据应用增强技术分析 /宋蒙 范斌
多制式基站应用研究 /王波 盛煜 王蕴实 胡泽妍
分组化OTN技术及应用研究 /师严 张沛 简伟 曹畅
机器类型通信低移动性优化技术研究 /陈豪 贾雪琴
基于FTTx部署的智能ODN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案的研究 /邵岩 郭林 赵怀罡 李洁 钟秀芳
面向移动业务承载的分组传送网络 /赵正一 刘楚
面向智能管道的多网协同技术研究 /郭爱鹏 周光涛
无线智能管道探索与研究 /杨艳 赵婷婷 孙雷 吕召彪
物联网网络架构演进研究 /陈广泉 解冰
小型化天线研究及应用建议 /吕召彪 杨军 李新中 陈新明
移动通信基站节能模型探讨 /王非 杨军 陈新明
移动无线通信网络信令风暴分析 /路玮 盛煜 王波 仪鲁男
MU-CoMP场景下的分布式协作集选择 /裴郁杉 王友祥 马彰超 王健全
基于ANDSF终端智能选择接入网的方法 /张香云 盛煜 王波 胡云 王蕴实
基于LTE的多天线传输模式性能分析 /仪鲁男 盛煜 路玮 王友详
MIMO OTA测试方法 /陈喆 宋旭
Wi-Fi相对位置测量方法及验证 /王可东 陈喆 王强
基于MMSE软干扰抵消的HARQ大迭代接收机 /汪莹 赵春明 姜明
伺机性物联网--探索物联网在社交方面的前景 /刘雪芹
引入信道估计误差的双向中继系统稳健的最大化和速率波束成形算法 /陈宇 勾国璐 李妍妍 戴雨峰 束锋 张一晋 王建新
一种用于混合载波通信系统的PAPR抑制方法 /房宵杰 沙学军 隋丽娟
分布式基站射频拉远单元直流远程供电策略 /关强华 黄凰 谈儒猛
基于用户感知的Wi-Fi网络测试研究 /卢洪涛 刘己未 邓博存
Wi-Fi热点用户体验质量监测系统研究 /卢洪涛 刘己未 邓博存
语音业务网络和语音智能业务演进设想 /雷多萍
LTE-A系统中下行MIMO增强技术研究 /蒋杭州 陈晓冬
LTE系统针对信令风暴的解决方案 /朱红梅 熊尚坤 王庆杨
LTE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孙震强 赵冬 芒戈
PCC技术和标准进展 /毛聪杰
基于压缩感知的超宽带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唐亮 王占京 雷波
基于N6841A的频率占用度自动化测量 /郑娜 陈通海
WLAN与3G的融合分析 /林达宜 邓胜武
全国无线电台站数据库的集中与应用 /周屹
改革收缴无线电频率占用费方法建议 /李彦生
无线电发射设备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林达宜 黄开阳 张莎
物联网发展与图像识别 /林达宜 邱利松 张莎

无线频谱资源监管
1.9GHz和2.3GHz频段室内视距传播特性研究 /李小玉 楚佩斯 赵培 吴兴耀
CMMB与移动通信系统共址建设干扰分析 /张海涛 张绍伟
F频段TD-LTE与其他系统间共存干扰分析 /潘峮 李男 王大鹏 张俪
LTE典型频段室外传播特性研究 /楚佩斯 李小玉 赵培 吴兴耀
车载UWB雷达与固定业务系统干扰共存分析 /赵延安 谭海峰 王大鹏 丁鲜花
基于HHT的UWB信号抗窄带干扰的研究 /鲁俊
GSM上行干扰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钱诚慎
GSM无线互调干扰的分析和处理 /郝丽贤 樊庆利
高速电路中转角对串扰的影响研究  /李丽
建筑物穿透损耗的一种遍历测试方法 /张华 谢宁 尧文彬 郭晓鹏
TD-LTE传播特性对比分析 /尧文彬 赵旭凇 白承灏
一种多频段传播特性差异的验证方法 /谢宁 尧文彬 郭晓鹏
24GHz汽车短程雷达与射电天文站之间的共存研究 /丁鲜花 刘贝 谭海峰
超短波频段无线电测向系统开场测试有关问题研究 /王敬焘 王爱举
高速铁路对沿线广播电视频段电磁环境影响的测试与评估 /杨洋 潘颖
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浅析 /李冰琪
卫星电话上行信号的监测与定位 /黄伟宁 宋柯平
卫星通信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 /陈旭彬 刘海洋
基于E型双模谐振器的双陷波超宽带带通滤波器 /刘贝 丁鲜花
基于W61PC的短波频段数字信号的识别与解码研究 /刘宝生

前言/序言


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上) 本书概览 《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上)》收录了2012年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的精选学术论文。大会汇聚了国内在无线通信、移动通信、下一代通信技术等领域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以及产业界的精英,共同探讨无线及移动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前沿研究成果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本论文集作为大会的重要文献资料,全面而深入地展现了当年无线及移动通信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技术创新。 大会背景与意义 2012年,正值全球通信技术快速迭代的关键时期。3G网络已趋于成熟,4G LTE的部署正在加速,而面向未来的5G研究也已悄然兴起。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崛起,都对无线及移动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更复杂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举办全国性的学术大会,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交流思想、分享成果、碰撞火花的平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次大会旨在: 梳理前沿研究: 集中展示国内外在无线通信原理、编码理论、信号处理、信道估计、多天线技术、协同通信等基础理论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聚焦关键技术: 深入探讨LTE/LTE-Advanced、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架构、移动互联网应用、频谱利用效率提升、功耗优化、安全可靠性等热点和难点技术。 推动技术创新: 鼓励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激发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创新,为解决当前和未来通信领域面临的挑战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促进产学研结合: 搭建高校、科研院所与通信设备制造商、运营商、终端厂商之间的沟通桥梁,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 展望未来发展: 研判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如更高的数据速率、更低的延迟、海量连接、智能化网络等,为国家通信技术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上)》作为大会的首批论文集,集中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为理解和把握当年无线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脉络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内容亮点与结构解析 本论文集(上册)涵盖了无线及移动通信领域的多个重要方向,其内容结构经过精心组织,旨在清晰地呈现各个研究分支的最新进展。尽管具体目录会因大会分组和收录论文而异,但其核心内容普遍围绕以下几个关键领域展开: 1. 无线通信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 信道建模与估计: 随着通信环境日益复杂,对信道特性的精确理解和有效估计变得至关重要。论文集收录的研究可能涉及新型信道模型(如考虑移动性、多径效应、衰落特性等),以及更高效、更鲁棒的信道估计算法,这对于提升系统性能、降低误码率具有基础性作用。 编码与解码技术: 在高密度、高速率通信环境下,纠错编码是保障数据可靠传输的关键。本部分可能包含对LDPC码、Turbo码、极化码等先进编码方案的理论分析、性能评估以及在特定应用场景下的优化设计。 信号处理与调制解调: 高级调制技术(如QAM、PSK的变种)和先进信号处理算法(如均衡、检测)是提高频谱效率和数据速率的核心。研究可能聚焦于这些算法在复杂无线环境下的性能提升,以及新的信号处理技术在异构网络中的应用。 多天线技术(MIMO)与协同通信: MIMO技术通过增加发射和接收天线的数量来提升系统容量和可靠性。协同通信(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则通过多用户协作来克服信道衰落和扩大覆盖范围。本部分论文可能深入探讨MIMO的预编码、分层解码、信道容量分析,以及协同通信的协议设计、性能增益研究。 2. 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与网络: LTE/LTE-Advanced系统研究: 作为当时最先进的移动通信标准,LTE及其演进技术是大会关注的重点。论文可能深入研究LTE系统的关键技术,如OFDMA、SC-FDMA的优化,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以提升数据速率,以及在网络部署、干扰管理、功耗优化等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网络架构与协议: 移动通信网络架构的演进,如从Circuit-switched向Packet-switched的演进,以及向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等新范式的探索,是提升网络灵活性、可扩展性和效率的关键。本部分可能包含对移动IP、移动管理协议、以及未来网络架构的理论研究和原型验证。 移动互联网与应用: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论文可能探讨无线通信技术如何支持海量连接、超高带宽、低延迟的应用需求,例如高清视频流、实时游戏、云服务等,以及这些应用对网络性能提出的挑战。 3. 无线通信新兴技术与交叉领域: 认知无线电与频谱共享: 频谱资源日益紧张,认知无线电技术通过动态感知和智能利用频谱,为解决频谱短缺问题提供了新思路。论文可能研究认知无线电的频谱感知算法、动态频谱接入策略以及安全性问题。 物联网(IoT)通信: 物联网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对低功耗、低成本、海量连接通信技术的需求。论文可能涉及为物联网设计的专用通信协议、低功耗通信技术(如LPWAN)的研究,以及物联网与现有移动通信网络的融合。 无线安全与隐私: 随着通信的普及,网络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变得尤为重要。论文可能研究无线通信的加密算法、身份认证、入侵检测、以及数据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技术。 学术价值与行业影响 《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上)》不仅是学术界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也对无线及移动通信行业的持续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推动学术进步: 论文集中的前沿研究为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理论基础,促进了学科的深入发展。 指导技术研发: 论文集展示的技术创新和解决方案,能够为通信设备制造商、运营商等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指导其产品研发和技术路线选择。 促进标准化进程: 大会交流的成果有助于推动相关技术的标准化进程,为下一代通信标准的制定奠定基础。 培养青年人才: 论文集中包含的大量研究成果,为相关专业的学生和青年研究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料,有助于培养下一代的通信技术人才。 洞察市场趋势: 通过对论文内容的分析,可以洞察当时无线及移动通信领域的技术热点和市场发展趋势,为行业决策者提供战略性参考。 总结 《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上)》是一部极具价值的学术文献。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2012年我国在无线及移动通信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又如同一本厚重的教科书,为我们深入理解该领域的原理、技术、应用和发展趋势提供了翔实的内容。对于任何关注无线及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人士,无论是学术研究者、工程师、还是行业决策者,本书都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资料。它所汇聚的智慧和创新,为推动我国乃至全球通信技术的进步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上)》,第一感觉是它承载了一段重要的历史。2012年,那正是4G技术逐步推广,5G的种子开始萌芽的时期。在那个年代,无线和移动通信领域无疑是风起云涌,技术的迭代和理论的突破都在加速。翻看目录(虽然我没有看到具体内容,但仅凭名称想象),可以预见到里面一定汇聚了当时最顶尖的研究成果和最前沿的学术思想。对于当年参与会议的学者、研究人员,甚至是学生而言,这本论文集无疑是珍贵的记录,也是一次重要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评分

这次无意间翻到一本老书,书名叫做《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上)》,虽然不是我常看的类型,但名字听起来挺有分量的,就顺手翻了翻。封面设计是那种比较典型的学术会议论文集的风格,一眼就能看出其专业性。虽然我并不是直接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但作为一个对科技发展稍有关心的人,对这些前沿领域的探索总是充满好奇。书的厚度看起来还可以,感觉里面应该收录了不少内容。

评分

我一直对通信技术的发展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感到着迷。想想2012年,智能手机刚刚普及不久,移动互联网的速度和用户体验与现在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那时候,人们可能还在为下载一个稍大的文件而焦急等待,而如今,高清视频流媒体、实时在线游戏早已成为常态。这本《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就好像是一扇窗,让我们能够窥探到支撑这一切技术进步的那些基础研究和早期探索。每一篇论文,都可能是一个小小石子,但它们共同构成了推动整个行业向前发展的巨大浪潮。

评分

想象一下,在2012年的某个学术会议现场,汇聚了全国的顶尖专家,他们围绕着无线和移动通信的各种前沿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和深入的交流。这本《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上)》正是那场盛会的结晶。它不仅仅是一堆技术报告的集合,更可能蕴含着无数次思维碰撞的火花,以及对未来通信模式的畅想。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那个时期无线及移动通信领域发展的人来说,这本论文集无疑是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能够帮助我们搭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理解技术演进的逻辑。

评分

虽然我不是通信领域的专家,但“无线及移动通信”这几个字,总能勾起我对技术背后原理的好奇心。例如,当年大家是如何思考频谱利用效率的问题?面对日益增长的数据流量,研究人员是如何设计更高效的编码和调制方案的?又或者,在移动通信的安全性方面,有哪些当时被认为是突破性的研究?《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上)》的出现,就仿佛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参考,能够帮助我理解这些问题的演进脉络,以及那些奠定当下技术基础的早期思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