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 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 当代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系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张维迎 格致出版社

包邮 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 当代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系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张维迎 格致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博弈论
  • 信息经济学
  • 张维迎
  • 格致出版社
  • 教材
  • 教学参考书
  • 当代经济学
  • 包邮
  • 高等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弗洛拉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ISBN:9787543220751
版次:1
商品编码:11101992680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2-04-01
页数:364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 当代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系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定价 45.00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2年04月
开本 16开
作者 张维迎,陈昕 主编
装帧 平装
页数 364
字数
ISBN编码 9787543220751


内容介绍

《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当代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系: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旨在对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作比较全面系统的讨论和分析,引导读者运用书中介绍的理论分析现实的经济现象。
《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当代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系: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不但涵盖了子对政策完美均衡、序贯均衡(贝叶斯完美均衡)这些高深且*适合用来分析中国经济体制的对策模型,而且对委托人—代理人模型、效率工资、各种“逆向选择”模型有深入的介绍。



关联推荐
为了全面地、系统地反映当代经济学的全貌及其进程,总结与挖掘当代经济学已有的和潜在的成果,展示当代经济学新的发展方向,我们决定出版“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致力于推动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和国际标准化,力图在一个不太长的时期内,从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分析技术等方面逐步完成中国经济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轨。本书为《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由张维迎编著。

 
目录

出版前言
前言
0 导论:博弈论与经济学
O.1 博弈论与主流经济学的新发展
O.2 非合作博弈论的一个非技术性概述
O.2-1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纳什均衡
O.2-2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0.2-3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贝叶斯纳什均衡
O.2-4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精炼贝叶斯均衡
0.3 关于本书的说明
1 非合作博弈理论
1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1.1 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及战略式表述
1.1-1 基本概念
1.1-2 博弈的战略式表述
1.2 纳什均衡
1.2-1 占优战略均衡
1.2-2 重复剔除的占优均衡
1.2-3 纳什均衡
1.3 纳什均衡应用举例
1.3-1 库诺特(Cournot)寡头竞争模型
1.3-2 豪泰林(Hotelling)价格竞争模型
1.3-3 公共地的悲剧
1.3-4 公共物品的私人自愿供给
1.3-5 基础设施建设: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
1.4 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1.5 纳什均衡的存在性和多重性的讨论
l.5-1 纳什均衡的存在性
1.5-2 纳什均衡的多重性
1.5-3 相关均衡
进一步阅读
练习题
参考文献
2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2.1 博弈的扩展式表述
2.2 扩展式表述博弈的纳什均衡
2.3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2.3-1 引言
2.3-2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2.3-3 用逆向归纳法求解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2.3-4 承诺行动与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2.3-5 逆向归纳法与子博弈精炼均衡存在的问题
2.4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应用举例
2.4-1 斯坦克尔伯格(Stackelberg)寡头竞争模型
2.4-2 宏观经济政策的动态一致性
2.4-3 中国过去的财政包干制度: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2.4-4 工会与雇主之间的博弈
2.4-5 轮流出价的讨价还价模型
2.5 重复博弈和无名氏定理
2.5-1 有限次重复博弈:连锁店悖论
2.5-2 无限次重复博弈和无名氏定理
2.5-3 参与人不固定时的重复博弈
2.5-4 不确定环境下的重复博弈
进一步阅读
练习题
参考文献
3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3.1 不完全信息博弈和贝叶斯纳什均衡
3.1 l不完全信息博弈
3.1-2 海萨尼(Harsanyi)转换
3.1-3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战略式表述和贝叶斯纳什
均衡
3.2 贝叶斯均衡的应用举例
3.2-1 不完全信息库诺特模型
3.2-2 不完全信息情况下公共产品的提供
3.2-3 一级密封价格拍卖(招标)
3.2-4 双方叫价拍卖
3.3 贝叶斯博弈与混合战略均衡
3.4 机制设计理论与显示原理
3.4-1 贝叶斯博弈和机制设计
3.4-2 拍卖机制设计
3.4-3 机制设计和显示原理
3.4-4 不完全信息与资源配置效率
进一步阅读
练习题
参考文献
4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4.1 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
4.1-1 基本思路
4.1-2 贝叶斯法则
4.1-3 精炼贝叶斯均衡
4.1-4 不完美信息博弈的精炼贝叶斯均衡
4.2 信号传递博弈及其应用举例
4.2-1 米尔格罗姆罗伯茨(Milgrom-Roberts)垄断限价模型
4.2-2 用负债比例显示企业质量
4.3 精炼贝叶斯均衡的再精炼及其他均衡概念
4.3-1 剔除劣战略
4.3-2 直观标准
4.3-3 克瑞普斯一威尔逊(Kreps-wilson)序贯均衡
4.3-4 泽尔腾的颤抖手精炼均衡
4.4 不完全信息重复博弈与声誉
4.4-1 KMRW声誉模型
4.4-2 声誉模型的一个应用:政府的货币政策
4.5 博弈论均衡概念简要总结
进一步阅读
练习题
参考文献
Ⅱ 信息经济学
5 委托一代理理论(I)
5.1 信息经济学引论
5.2 委托一代理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
5.3 对称信息情况下的*优合同
5.3-1 **风险分担合同
5.3-2 **努力水平(激励问题)
5.4 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激励合同
5.4-1 简单模型
5.4-2 一般模型
5.5 委托一代理模型的一个例子
进一步阅读
练习题
参考文献
6 委托一代理理论(Ⅱ)
6.1 多阶段博弈动态模型
6.1-1 代理人市场一声誉模型
6.1-2 棘轮效应(“鞭打快牛”)
6.2 委托人的道德风险与锦标制度
6.3 多项任务委托一代理模型与资产所有权
6.4 效率工资与监督力度
6.4-1 效率工资下的监督问题
6.4-2 激励工资下的监督问题
6.5 团队工作与委托人的作用
6.6 *优的委托权安排
进一步阅读
练习题
参考文献
7 逆向选择与信号传递
7.1 逆向选择:旧车市场
7.1-1 买卖双方有相同的偏好,只有两类卖主
7.1-2 买卖双方偏好相同,但卖主的类型连续分布
7.1-3 买者对车的评价高于卖者
7.1-4 卖者的评价不同
7.2 保险市场上的逆向选择问题
7.3 逆向选择与信贷市场上的配给制
7.4 信号传递:斯宾塞劳动力市场模型
7.4-1 信号传递:教育不影响劳动生产率
7.4-2 信号传递: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
7.4-3 信息甄别:雇主先行
进一步阅读
练习题
参考文献
重要词汇索引
重要人名英汉对照



宏观经济学的宏大叙事:穿越周期与理解增长 本书聚焦于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议题,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理解国家经济运行、解释经济波动、并探讨长期增长驱动力的完整知识框架。我们深知,一个复杂经济体的脉动,绝非简单的个体行为叠加,而是由无数变量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宏大叙事。本书将摒弃晦涩难懂的数学模型堆砌,转而深入剖析那些指导政策制定、影响市场预期的核心理论与实践。 第一部分:经济波动的解析——总需求与总供给的交响 本部分将带领读者进入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战场——经济周期的分析。我们将从古典经济学的“看不见的手”的乐观预期出发,逐步引入凯恩斯的革命性思想,解释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与宏观指标的构建。 理解GDP的核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及其内在的局限性,是进行宏观分析的基石。我们不仅会讲解真实GDP与名义GDP的区分,更会探讨通货膨胀(CPI、PCE)的衡量及其对经济福利的真实影响。收入分配不均、基尼系数的动态变化,也将被纳入衡量社会福祉的广阔视野。 第二章:消费、储蓄与投资的决定因素。 消费行为是总需求的火车头。我们将详细分析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以及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假说,考察消费决策如何受到利率、预期寿命和财富效应的制约。在投资方面,本书将区分固定资产投资与存货投资,探讨托宾Q理论、加速数原理在解释企业扩张决策中的作用,并分析融资约束对中小企业投资行为的抑制效应。 第三章:简单的宏观模型:从简单乘数到IS-LM模型。 我们将构建基础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理解乘数效应的传导机制。随后,本书的核心工具——IS-LM模型将得到详尽阐述。IS曲线(商品市场均衡)如何受财政政策影响,LM曲线(货币市场均衡)如何受货币政策调控,利率和国民收入的共同决定过程,将通过图示和案例得到清晰的解析。我们还将探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为理解开放经济下的宏观政策选择打下基础。 第四章:通货膨胀的病理学与治理之道。 通胀不仅仅是物价的上涨,它关乎社会契约的稳定性。本书将深入探讨菲利普斯曲线的演变——从原始的稳定权衡到预期的引入,直至理性预期学派对其的批判。我们将区分需求拉动型通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胀的特征,并分析中央银行在控制通胀预期方面的工具箱: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政策的实际效力与局限。 第二部分:长期增长的引擎——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 经济体要实现持续繁荣,不能仅依赖短期的需求刺激,更需要探寻长期供给侧的动力。本部分将目光投向数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时间跨度,探讨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第五章:古典增长理论与索洛模型的基础。 从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到马尔克斯的边际生产力递减,古典经济学为长期均衡奠定了基础。索洛增长模型作为新古典增长理论的里程碑,清晰地展示了资本积累如何趋向于稳态。本书将着重分析稳态的含义,以及技术进步(外生变量)在维持长期人均收入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六章:内生增长理论的突破:知识与人力资本。 为什么有些国家能够持续超越“稳态”?内生增长理论(如Romer模型、Lucas模型)将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内化为经济决策的结果。我们将探讨研发(R&D)的激励机制、知识溢出的重要性,以及教育投资对国家竞争力的深远影响。知识作为一种非竞争性商品,其产权保护与公共品属性之间的张力,是政策制定者必须面对的难题。 第七章:人口结构、储蓄率与代际公平。 人口学特征对经济增长路径具有关键制约。我们将利用奥林-道格拉斯模型研究人口增长率如何影响人均资本积累。同时,本书会探讨社会保障制度、养老金体系如何影响国民储蓄率,以及代际借贷与公共债务积累对后代福利可能产生的“代际循环论证”。 第三部分:宏观经济政策的实践与选择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本部分将深入探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现代经济管理中的具体操作、相互协调以及政策组合的艺术。 第八章:财政政策的工具箱与有效性。 财政政策的核心在于政府支出和税收的调整。我们将分析扩张性财政政策如何通过挤出效应(Crowding Out)削弱其对总需求的刺激效果。预算赤字的长期后果,包括政府债务的累积与代际转移,是本章的重点讨论对象。此外,自动稳定器在平抑短期波动中的隐性作用不容忽视。 第九章: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操作艺术。 现代货币政策的核心在于央行的信誉和对通胀预期的管理。本书将详细剖析利率工具(如联邦基金利率、基准利率)的操作目标,以及量化宽松(QE)等非常规工具的传导渠道和潜在副作用。央行决策的透明度、目标设定(如通胀挂钩、双重使命)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其政策的可信度。 第十章:宏观政策的协调与冲突:开放经济下的挑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没有一个国家是经济孤岛。我们将回归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考察在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相对有效性。国际资本流动、汇率波动对进出口竞争力的影响,构成了政策制定者在开放条件下必须纳入考量的关键约束。 本书的特色在于: 1. 跨学派对话: 我们不局限于单一学派的教条,而是鼓励读者在古典、凯恩斯、新古典、新凯恩斯乃至宏观审慎监管的理论框架间进行对比和批判性思考。 2. 政策导向: 每一章节的理论分析都紧密联系着现实中的政策案例,旨在培养读者从数据和理论出发评估政策效果的能力。 3. 深度与可读性的平衡: 复杂概念通过直观的图表和历史脉络进行阐释,确保专业读者能获得严谨的分析深度,非专业读者也能顺畅领会宏观经济学的精髓。 阅读本书,你将获得一套观察全球经济脉动、理解国家兴衰逻辑的强有力思维框架。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我来说,选择一本经济学书籍,首要的考量在于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其次才是其可读性。这套“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尤其是“教学参考书系”的字样,让我对其专业性和系统性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不仅仅是一本介绍性读物,而是一套能够深入探讨经济学核心概念,并能引导读者进行独立思考的体系。我对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这一领域尤其感兴趣,因为它在现实世界的应用如此广泛,从商业谈判到国际关系,都离不开这些理论的指导。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严谨的逻辑,清晰的论证,为读者展现这些理论的精髓,并结合丰富的现实案例,帮助我们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是如何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发挥作用的。这本书如果能帮助我建立起对这些领域的坚实基础,并为我进一步的学习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那将是对我的一次巨大的提升。

评分

这套“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尤其是“当代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系”的出版,对于我这样一位对经济学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一直觉得,经济学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学科,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日常的购物决策到宏观的经济政策,无不渗透着经济学的影子。然而,市面上很多经济学入门书籍要么过于浅显,要么过于艰涩,很难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当我看到这套丛书,特别是了解到其中包含“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这样具有前沿性和应用性的主题时,我立刻被吸引住了。我非常期待它能够以一种更易于理解,同时又不失严谨专业的方式,为我们解读复杂的经济现象。我尤其对“教学参考书系”这个定位感到满意,这意味着它很可能在内容组织、逻辑编排以及案例分析上,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能够帮助读者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而不是面对一堆晦涩难懂的理论。我希望这套书能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我走进经济学的世界,让我真正理解“为什么”和“怎么样”,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

评分

我最近一直在关注一些关于市场失灵和信息不对称的讨论,这些话题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无论是网络购物的评论真假难辨,还是金融市场的风险传递,都让我深感信息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因此,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时,几乎毫不犹豫地拿下了。我一直觉得,传统的经济学模型在处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时,似乎有些力不从心。而博弈论,作为研究理性主体之间互动决策的理论,恰好能够为我们理解这些复杂情况提供一套全新的分析工具。我特别好奇,作者将如何运用博弈论的视角来剖析信息经济学中的各种现象,比如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等。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清晰的解释,理解为什么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市场会产生各种意想不到的结果,以及是否存在一些机制可以缓解这些问题。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深入理解现代经济运行的内在逻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评分

我是一名对现代经济理论充满求知欲的学生,一直以来都渴望能有一套能够系统性地梳理当代经济学前沿理论的书籍。这套“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中的“当代经济学教学参考书系”无疑正是我所期待的。“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作为当今经济学研究中非常活跃且重要的分支,其理论框架和应用价值都极其深远。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深入浅出地介绍博弈论的基本模型,例如纳什均衡、重复博弈等,并探讨信息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如信息不对称对市场效率的影响、最优合约的设计等。同时,我更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丰富的案例分析,展示这些理论在现实世界中的具体应用,例如在金融市场、拍卖理论、产业组织等领域的应用。如果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对这一领域的系统性认知,并培养我运用这些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那么它将成为我学习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对经济学总有一种“远观而不可近亵”的感觉,总觉得里面充斥着各种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抽象的概念,离我的生活太远。但最近接触到一些关于“信息不对称”和“市场机制”的讨论,让我意识到经济学原来可以这么有趣,而且它真的能解释很多我生活中遇到的困惑。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套“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特别是《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这本,我眼前一亮。我特别希望这本书能够用一种相对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解释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中的一些核心思想。我不需要它变成一本给小学生看的童话书,但我真的希望能摆脱那些让我望而生畏的学术术语,而是能够找到一个更贴近我认知习惯的解读方式。如果这本书能让我理解为什么有些时候,信息越透明,市场反而越有效,或者为什么在某些情况下,竞争不是越充分越好,那就太棒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