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為瞭更好地服務於廣東鼕種馬鈴薯産業的發展,本編寫組在多年研究的基礎上,結閤廣東省馬鈴薯生産實際,以鼕種馬鈴薯優質高産栽培實用技術為主綫編寫瞭《廣東鼕種馬鈴薯優質高産栽培實用技術》,同時介紹瞭馬鈴薯的特性、營養價值、種植要求以及部分適閤廣東省鼕季種植的馬鈴薯品種。《廣東鼕種馬鈴薯優質高産栽培實用技術》圖文並茂、通俗易懂,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希望能對廣大馬鈴薯種植農戶和種植企業及基層技術人員起到參考或指導作用。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馬鈴薯概述
第一節 馬鈴薯生物學特性
一、形態特徵
二、生長發育特性
第二節 馬鈴薯生長發育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一、對土壤的要求
二、對溫度的要求
三、對水分的要求
四、對光照的要求
五、對養分的要求
六、馬鈴薯礦質營養失調矯正
第三節 馬鈴薯的價值
一、營養價值
二、經濟價值
三、藥用及保健價值
第二章 馬鈴薯生産概況及發展前景
第一節 馬鈴薯生産概況
一、世界馬鈴薯生産概況
二、我國馬鈴薯生産概況
第二節 馬鈴薯産業發展前景
一、各級政府重視是發展馬鈴薯産業的動力
二、廣東的天然條件和市場優勢是發展馬鈴薯的前提
三、馬鈴薯種植技術的提高為馬鈴薯生産的發展提供瞭保障
四、馬鈴薯用途的多樣化是提高馬鈴薯生産效益的有效途徑
五、廣東馬鈴薯生産效益顯著
第三章 廣東鼕種馬鈴薯優質高産栽培技術
第一節 耕作製度
第二節 閤格脫毒種薯的選用
第三節 品種選擇及種薯處理
一、品種選擇
二、種薯催芽
三、種薯切塊
四、種薯消毒
第四節 耕田準備
一、田塊選擇
二、開溝起壟
第五節 播種
一、播期選擇
二、播種密度
三、播種方式
四、稻草覆蓋
第六節 施肥
一、施肥量確定
二、基肥
三、追肥
第七節 水分管理
第八節 培土與除草
一、定苗培土
二、除草
第九節 主要病蟲害防治
一、青枯病
二、晚疫病
三、早疫病
四、灰黴病
五、枯萎病
六、病毒病
七、蚜蟲
第十節 收獲
一、收獲期的選擇及確定原則
二、收獲注意事項
三、收獲方法
四、收獲後處理
第四章 適閤廣東種植的馬鈴薯品種介紹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五、對養分的要求
肥料是植物的糧食,俗話說“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傢”,馬鈴薯是高産作物,需肥量比較大;如果肥料不足,會導緻植株弱小,結薯量少個小,産量低。馬鈴薯所需的肥料中的營養元素種類與其他作物大緻一樣,主要是氮素、磷素和鉀素,但是,馬鈴薯所吸收的“三大元素”之間的比例與其他作物不大一樣,馬鈴薯吸收的元素以鉀素最多,氮素次之,吸收量最少的是磷素。據研究,每生産1000公斤馬鈴薯塊莖,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氮素(N)4.14公斤、磷素(P2O5)2.34公斤和鉀素(K2O)8.74公斤,N:P2O5:K2O=1:0.57:2.11。
1.氮素
馬鈴薯吸收氮素,主要用於植物莖稈的生長和葉片的擴大。氮素是馬鈴薯植株健壯生長和獲得較高産量不可缺少的肥料之一。如果氮肥不足[見圖1-3(插頁1)],就會使馬鈴薯植株矮小,長勢弱,葉片小,葉色淡綠發灰,分枝少,開花早,下部葉片提早枯萎和凋落,降低産量。但是,如果氮肥過量,則又會引起植株瘋長,營養分配打亂,大量營養被莖葉生長所消耗,匍匐莖“竄箭”,降低塊莖形成數量,延遲結薯時間,造成塊莖晚熟和個小,乾物質含量降低,澱粉含量減少等。氮肥過多的地塊所産生的塊莖不容易貯藏,易染病腐爛。另外,氮肥過多還會導緻枝葉太嫩,容易感染晚疫病,而且一旦齣現氮肥施用過量一般很難采取補救措施。因此,在施用基肥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氮肥不能過量。
2.磷素
馬鈴薯吸收的磷素,在前期主要用於根係的生長發育和匍匐莖的形成,使幼苗健壯,提高抗寒、抗旱能力;在後期主要用於乾物質和澱粉的積纍,促進早熟,增進品質,增加耐貯性。同時,磷肥的施用還能增強氮肥的增産效應。馬鈴薯需要磷肥的數量雖然很少,卻非常重要。缺磷植株比適量施磷肥植株矮小,葉片呈暗綠。嚴重缺磷使植株葉片嚮上捲麯,略帶紫色。通常磷缺乏越嚴重葉片越捲麯[見圖1-4(插頁1)]。缺磷會使塊莖內齣現褐色銹斑,煮熟時銹斑處發脆,影響食用。
馬鈴薯對磷肥的吸收利用率比較低,一般在10%~20%之間,因此,在施肥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利用率,適當增加磷肥施用量。
……
前言/序言
《嶺南春早:早熟蔬菜新品種選育與高效栽培》 內容簡介: 本書聚焦於廣東地區早熟蔬菜的創新與發展,旨在為廣大菜農、科研人員和相關從業者提供一套係統、實用的技術指導。內容涵蓋瞭適閤廣東氣候特點的早熟蔬菜新品種的選育策略、主要的早熟蔬菜品種介紹、關鍵的育苗技術、科學的栽培管理方法、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以及采後商品化處理與市場對接等方麵,力求幫助生産者掌握核心技術,實現早上市、高産量、優質品,提高經濟效益。 第一章 市場需求與早熟蔬菜品種選育 1.1 廣東蔬菜生産的特點與挑戰: 分析廣東作為農業大省,蔬菜種植麵積廣、種類多,但同時也麵臨著季節性強、市場競爭激烈、病蟲害多發等挑戰。著重探討如何在“錯峰上市”中搶占先機,早熟蔬菜的戰略意義。 1.2 早熟蔬菜的市場需求分析: 詳細解讀當前廣東及周邊地區對早熟蔬菜的消費需求、價格走勢、品質偏好以及消費升級帶來的新機遇。例如,對鮮嫩、高營養、無公害早熟蔬菜的持續增長需求。 1.3 早熟蔬菜新品種的選育原則與策略: 1.3.1 遺傳改良的途徑: 介紹傳統育種方法(如雜交育種、輻射誘變育種)在選育早熟品種中的應用,以及如何通過優良品種的引進、選育和推廣,培育齣具有早熟、抗病、高産、優質等綜閤性狀的品種。 1.3.2 分子育種技術的應用前景: 探討利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如分子標記輔助選擇(MAS)、基因編輯等,加速早熟性狀的改良進程,提高育種效率和精度。 1.3.3 適應性與抗逆性育種: 強調選育品種時,必須充分考慮其對廣東地區高溫、高濕、病蟲害多等特殊環境的適應性,以及對乾旱、漬澇、低溫等逆境的抗性。 1.3.4 目標性狀的定位與挖掘: 如何通過種質資源圃的普查與評價,挖掘具有優異早熟性狀的種質材料,並將其引入到育種程序中。 第二章 主要早熟蔬菜品種介紹與特性 2.1 早熟葉菜類: 2.1.1 早生小白菜、上海青等葉菜: 介紹其生育期短、適應性廣、耐寒耐熱性特點,以及在不同季節(尤其是鞦鼕季)作為早熟品種的優勢。 2.1.2 早熟油麥菜、生菜等: 分析其高産、優質、適閤生食的特點,以及如何通過品種選擇和栽培管理來提早上市。 2.2 早熟瓜果類: 2.2.1 早熟黃瓜: 介紹適閤廣東氣候的早熟黃瓜品種,如早熟、高産、耐病性強的類型,分析其在早春保護地栽培中的應用。 2.2.2 早熟番茄: 重點介紹適閤早春露地或保護地栽培的早熟番茄品種,強調其果實發育速度快、産量高、耐裂果等特性。 2.2.3 早熟辣椒、茄子: 分析如何在早春提早播種,通過選用早熟品種,實現辣椒、茄子等果實類蔬菜的提前采收。 2.2.4 早熟豆類(如早熟豆角、豌豆): 介紹生育期短、適閤早春栽培的豆類品種,分析其在搶占市場先機中的作用。 2.3 早熟根莖類: 2.3.1 早熟蘿蔔、櫻桃蘿蔔: 介紹其生育期短、口感脆甜的品種,重點講解如何通過適期播種和精細管理,實現早熟上市。 2.3.2 早熟馬鈴薯(僅作對比,非本書核心): 簡要提及馬鈴薯的早熟性狀,但重點不在此,以區分本書主題。 2.4 其他早熟特色蔬菜: 介紹如早熟菠菜、早熟香菜、早熟芹菜等,以及一些新興的特色早熟蔬菜品種,分析其市場潛力。 第三章 高效育苗技術:奠定豐收基礎 3.1 育苗基質的配製與選擇: 詳細介紹適閤廣東氣候特點的育苗基質配方,如泥炭土、珍珠岩、蛭石、椰糠等科學配比,強調基質的透氣性、保水性、肥力及無菌性。 3.2 播種前準備工作: 3.2.1 種子處理: 介紹種子消毒(如藥劑、溫湯、曬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根據不同蔬菜種類進行閤理的種子包衣或浸種催芽,提高發芽率和抗病性。 3.2.2 育苗盤與穴盤的選用: 推薦不同類型蔬菜適用的育苗容器,如育苗盤、育苗穴盤,分析其在保溫、保濕、根係生長方麵的優劣。 3.3 播種技術要點: 3.3.1 播種深度與密度: 強調根據不同種子大小和發芽習性,掌握適宜的播種深度,以及閤理的播種密度,避免幼苗徒長或擁擠。 3.3.2 播後管理: 介紹播種後的覆土、鎮壓、澆水(采用噴霧或滴灌方式)、保溫、保濕等關鍵措施,為種子萌發創造最佳環境。 3.4 幼苗期管理: 3.4.1 溫度管理: 詳細講解育苗期間不同生育階段(如發芽期、苗期)的光照、溫度(晝夜溫差)調控,以及如何利用溫室、大棚、電熱綫等設備進行溫度調節。 3.4.2 濕度與通風: 分析育苗期間濕度控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揭膜、通風等措施,降低濕度,預防病害,促進幼苗生長。 3.4.3 肥水管理: 介紹何時以及如何進行幼苗的第一次施肥,選擇葉麵肥還是根部施肥,以及澆水的原則(見乾見濕),避免爛根。 3.4.4 間苗與移栽: 講解何時進行間苗,如何選擇壯苗,以及移栽前的煉苗措施,提高幼苗移栽成活率。 第四章 科學栽培管理:搶占上市先機 4.1 土地選擇與耕作: 4.1.1 選地標準: 強調選擇光照充足、排水良好、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的地塊。 4.1.2 起壟與深耕: 介紹根據不同蔬菜種類和種植模式(如膜下滴灌),進行閤理的起壟深度和耕作方式,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 4.2 施肥策略: 4.2.1 基肥的施用: 推薦有機肥(如腐熟的農傢肥、商品有機肥)與化肥(如緩釋肥)配閤施用,作為基肥,提供作物生長所需的基礎養分。 4.2.2 追肥管理: 詳細介紹不同生育階段(如苗期、生長期、結果期)的追肥種類、用量、施用方法(如溝施、穴施、滴灌施肥)及頻率,強調氮、磷、鉀肥的平衡施用,以及微量元素的補充。 4.2.3 葉麵肥的應用: 介紹尿素、磷酸二氫鉀、腐殖酸等葉麵肥在補充營養、促進生長、提高産量和品質方麵的作用。 4.3 節水灌溉技術: 4.3.1 滴灌與微噴灌的應用: 詳細介紹滴灌、微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在蔬菜生産中的優勢,如何節約水資源,減少病害傳播,提高肥料利用率。 4.3.2 膜下滴灌技術: 重點介紹膜下滴灌技術,如何結閤地膜覆蓋,實現節水、保墒、增溫、除草等多重功效。 4.3.3 灌溉時機與水量控製: 講解不同生育階段對水分的需求,以及如何根據天氣、土壤濕度等因素,科學確定灌溉時間和水量。 4.4 密度調控與植株調整: 4.4.1 閤理的種植密度: 根據不同品種的生長特性和市場需求,確定科學的種植密度,避免植株密度過大導緻通風不良、光照不足,或密度過小導緻産量低下。 4.4.2 整枝打杈與疏花疏果: 針對部分蔬菜(如番茄、瓜類),介紹閤理的整枝打杈、疏花疏果技術,促進養分集中供應,提高果實品質和産量。 4.5 覆蓋技術: 4.5.1 地膜覆蓋: 介紹不同顔色地膜(如黑色、銀灰色、白色)在保溫、保墒、防草、防病等方麵的作用,以及如何根據不同蔬菜和季節選擇適宜的地膜。 4.5.2 農事操作與地膜配套: 結閤膜下滴灌等技術,講解地膜覆蓋下的農事操作要點。 第五章 病蟲害綠色防控:保障優質與安全 5.1 常見病害的識彆與防治: 5.1.1 土傳病害(如枯萎病、黃萎病): 介紹其發生原因,如何通過輪作、選用抗病品種、土壤消毒等措施進行預防。 5.1.2 苗期病害(如猝倒病): 講解其發生條件,如何通過改善通風、控製濕度、藥劑拌種等方法進行防治。 5.1.3 常見葉部病害(如葉斑病、白粉病): 介紹其發病規律,以及如何通過加強栽培管理、葉麵噴施保護性殺菌劑等進行防治。 5.1.4 常見果實病害(如臍腐病、軟腐病): 講解其發生原因,以及如何通過調整肥水、加強通風等進行防治。 5.2 常見蟲害的識彆與防治: 5.2.1 刺吸式口器害蟲(如蚜蟲、白粉虱): 介紹其危害特點,如何通過釋放天敵、黃闆誘殺、選用高效低毒農藥等進行防治。 5.2.2 咀嚼式口器害蟲(如菜青蟲、斜紋夜蛾): 講解其危害方式,如何通過人工捕捉、生物農藥、物理防治等進行防治。 5.2.3 蟎蟲類害蟲: 介紹其繁殖特點,以及如何通過噴施專用殺蟎劑、加強通風等進行防治。 5.3 綠色防控技術集成: 5.3.1 生物防治: 介紹生物農藥(如Bt、白僵菌、綠僵菌)、天敵昆蟲(如瓢蟲、草蛉)在蔬菜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 5.3.2 物理防治: 推廣使用防蟲網、黃闆、藍闆、殺蟲燈等物理防治措施。 5.3.3 農事操作與農業防治: 強調通過輪作、清潔田園、調整播種期、加強通風等農業措施,降低病蟲害發生幾率。 5.3.4 科學用藥原則: 講解如何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遵循“對癥下藥”、“適時用藥”、“對路用藥”的原則,避免濫用農藥,保障農産品質量安全。 5.3.5 病蟲害監測預警: 介紹如何建立病蟲害監測點,定期巡查,及時掌握病蟲害發生動態,科學指導防治工作。 第六章 采後商品化處理與市場對接 6.1 適時采收: 講解如何根據不同蔬菜的成熟標準、市場需求和運輸條件,確定最佳的采收時間和方式,避免采收過早或過遲影響品質。 6.2 采後初處理: 6.2.1 清潔與去雜: 介紹如何去除蔬菜錶麵的泥土、雜草、病葉等,保持蔬菜的清潔度。 6.2.2 分級與包裝: 講解根據蔬菜的大小、形狀、色澤、成熟度等進行分級,並選用適宜的包裝材料(如保鮮袋、塑料筐、紙箱),保護蔬菜在運輸和銷售過程中的品質。 6.3 預冷與保鮮技術: 介紹如何通過預冷(如冷風預冷、水冷預冷)等技術,快速降低蔬菜采後的呼吸速率,延緩衰老,延長保鮮期。 6.4 市場營銷策略: 6.4.1 品牌建設: 探討如何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品質保證的早熟蔬菜品牌。 6.4.2 渠道拓展: 分析與超市、農貿市場、電商平颱、餐飲企業等建立閤作關係,拓寬銷售渠道。 6.4.3 産銷信息對接: 強調如何通過展會、信息平颱等方式,及時瞭解市場需求,調整生産計劃,實現産銷精準對接。 本書特色: 立足廣東: 所有技術與案例均緊密結閤廣東地區的氣候、土壤、市場特點,具有極強的地域針對性。 技術實用: 內容聚焦於一綫生産實踐,操作性強,易於掌握,真正做到“拿來即用”。 新品種導嚮: 重點介紹當前適宜廣東早熟生産的優良品種,為生産者提供品種選擇的依據。 綠色健康: 強調病蟲害綠色防控和科學用藥,保障農産品質量安全。 圖文並茂: 配以大量實景照片和圖錶,直觀展示技術要點,提高閱讀和學習效果。 本書的齣版,將為廣東地區早熟蔬菜産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助力廣大菜農實現增收緻富,為滿足消費者對新鮮、優質、安全蔬菜的需求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