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 勒 柯布西耶全集 第1卷 1910-1929年

[正版] 勒 柯布西耶全集 第1卷 1910-1929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瑞士] W·博奥席耶,O·斯通诺霍著,牛燕芳,程超 著
图书标签:
  • 建筑
  • 设计
  • 勒·柯布西耶
  • 现代主义
  • 建筑史
  • 西方建筑
  • 艺术
  • 建筑理论
  • 20世纪建筑
  • 建筑大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广通建筑科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071135
商品编码:111225980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5-04-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勒 柯布西耶全集 第1卷 1910-1929年

原价:50.00元

作者:(瑞士)W·博奥席耶,O·斯通诺霍著,牛燕芳,程超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4-01

ISBN:9787112071135

字数:450000

页码:20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663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勒·柯布西耶全集--第1卷·1910~1929年 》共8卷,约400万字,由瑞士Birkhauser出版社引进,堪称建筑界有关柯布西耶资料最为详尽的权威著作。全套书囊括了1910~1969年柯布西耶的作品及理论,图样详细、照片丰富,文字生动。
“该如何丰富我们的创造力呢?”这位伟大的建筑大师、哲学大师柯布西耶给我们指引的方向是:“去向那无疆之域,去自然的瑰丽多彩中发现”,“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对事理的探究中来,至于建筑变成了自然而然的结果。”他的设计没有边界,没有桎梏。在他而言,建筑师应该“成为整个社会之最杰出——精神之最富足”,“对任何事情都是开放的。”
“建筑,是一种思维方式,而非一门手艺。柯布西耶教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和方法,更是深入人心的思想和纲领。
柯布西耶的语言是慷慨激昂的,柯布西耶的设计是激情四射的,柯布西耶的理论是历久弥新的。让热爱建筑的莘莘学子捧起这套书,共同聆听大师的演讲吧!

目录


第二版引言
第一版引言
学习和旅行速写,1907年
艺匠作坊,1910年
“多米诺”住宅,1914-1915年
罗讷河上的Butin桥,毗邻日内瓦,1915年
滨海别墅,1916年
Troyes现浇混凝土住宅,1919年
整体“Monol”住宅,1920年
雪铁龙住宅,1920年
《新精神》,1920年
300万人口的当代城市,1922年
“别墅公寓”,1922年
雪铁龙住宅,1922年
艺术家住宅,1922年
批量生产的工匠住宅,1922年
画家奥赞方住宅,巴黎,1922年
欧特伊的双宅,1922年
秋季沙龙:朗布耶的周末住宅,1924年
欧特伊的双宅,1923-1924年
标准化住宅,1923-1924年
里普希茨-米斯查尼诺夫住宅,塞纳河畔的布洛涅区,1924年
大学城学生公寓,1925年
莱芒湖畔小别墅,1925年
花园城的“蜂房”居住区,1925年
《呼吁工业家》,1925年
佩萨克,1925年
迈耶别墅,巴黎,1925年
“别墅公寓”,1925年
“新精神馆”巴黎,1925年
巴黎“瓦赞规划”,1925年
布洛涅的艺术家小住宅,1926年
巴黎救世军“人民宫”宿舍,1926年
“最小”住宅方案,1926年
《新建筑五点》,1926年
库克住宅,塞纳河畔的布洛涅区,1926年
Guiette住宅,安特卫普,1926年
加歇别墅,1927年
魏森霍夫居住区的两柜住宅,斯图加特,1927年
家具,1927年
巴黎Plainex住宅,1927年
日内瓦国际聪明宫方案,1927-1929年
雀巢亭,1928年
CIAM萨尔茨堡首届年会,1928年
迦太基别墅,1928年
日内瓦“别墅公寓”,1928-1929年
出租公寓,1928-1929年
艺术家公寓,1928-1929年
萨伏伊别墅,普瓦西,1929年
Mundaneum方案,1929年
世界城方案,1929年
卢舍尔住宅,1929年
Avray城的别墅扩建,1928-1929年
M.X.别墅,布鲁塞尔,1929年
莫斯科中央局大厦,1928年
“世界城”全景,1929年
勒·柯布西耶全集 8卷总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现代主义建筑的奠基石:[正版] 勒·柯布西耶全集 第2卷 1930-1939年 前言:时代的转折与建筑的革新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总有那么一些至关重要的十年,它们定义了一个时代的精神与面貌。对于二十世纪的建筑史而言,1930年至1939年无疑是这样一个关键时期。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这位始终站在时代前沿的先驱者,在经历了“光辉的五年”(Cinq Points de l'Architecture Moderne,即现代建筑五点)的理论构建与早期实践的探索后,迎来了其创作生涯中至为重要的一段黄金时期。 本卷《勒·柯布西耶全集 第2卷 1930-1939年》所收录的文献、图纸与图像,清晰地勾勒出柯布西耶如何将他的革命性理念,从纸面上的构想,转化为深刻影响全球城市肌理与居住形态的实体建筑。这一时期的作品,不仅是对未来主义的忠诚实践,更是对现实世界复杂挑战(包括经济大萧条的余波、社会结构的变化以及对功能主义的深刻反思)的有力回应。 第一部分:从“机器美学”到“新的人居环境” 1930年代初,柯布西耶对现代城市病症的批判愈发尖锐,其解决方案也从早期的“光辉城市”(Ville Radieuse)构想的宏大蓝图,转向了更具人文关怀和地域适应性的具体项目。本卷重点展示了柯布西耶如何深化和拓展他的“居住机器”理论,使其更贴近人体的尺度与精神需求。 1. 塔式住宅与社会住房的探索: 这一时期的标志性项目,如克莱尔街(Rue Claire)的实验性公寓,展现了柯布西耶对标准化的极致追求,同时融入了对光照、通风和邻里关系的精妙考量。通过对预制构件的持续研究,他试图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同时,实现大规模、经济化的社会住宅供应。对这些早期高密度、多功能垂直社区的详尽记录,揭示了柯布西耶如何试图以建筑手段解决社会阶级固化与居住环境恶劣的问题。 2. 城市规划的深化与冲突: 柯布西耶在这一时期参与了多个重要的国际城市规划竞赛,其中不乏充满争议和雄心壮志的方案。他对传统网格城市模式的颠覆性思维,体现在对垂直交通、绿色空间和功能分区的激进划分上。本卷收录的资料,尤其是他与国际现代建筑师协会(CIAM)的密切合作成果,展示了如何将现代主义的抽象原则,试图嫁接到具有复杂历史背景的欧洲城市之上,同时也记录了这些方案在政治与文化阻力面前所遭遇的巨大张力。 3. 地方主义与气候适应性: 随着国际旅行的深入,柯布西耶开始意识到纯粹的国际风格(International Style)在不同气候带和文化背景下可能产生的局限性。本卷中的手稿和速写表明,他开始探索如何通过材料的选择(如对粗野混凝土的初步尝试)、遮阳结构的优化,以及对当地光影特性的尊重,来赋予现代建筑以“地方精神”。这一时期的作品不再是冰冷的几何体,而是开始与大地和气候进行对话。 第二部分:建筑实践的里程碑——从法国到北非 1930年代是柯布西耶从理论家转变为全球性实践者的关键十年。本卷详细收录了几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建筑落成或在建项目,它们是其建筑哲学的物质化证明。 1. 萨伏伊别墅的后续影响与发展: 虽然萨伏伊别墅(1929年落成)通常被视为前一个十年的终结,但本卷记录了其持续的影响力以及柯布西耶对此理念的后续应用和修正。对结构框架的精细分析、对“可开启的幕墙”的不断完善,都体现在这一时期的小型住宅或改造项目中。 2. 印度昌迪加尔的序曲——阿尔及尔的尝试: 本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柯布西耶在法属殖民地阿尔及尔(Algiers)的规划与建筑实践。面对北非炎热的气候和独特的社会结构,柯布西耶提出了“穿堂式公寓”(Unité d'Habitation prototype)的早期变体,旨在解决城市高密度居住与通风采光之间的矛盾。这些关于遮阳、空气对流和材料耐候性的设计记录,预示着他未来在印度等地的伟大成就。对阿尔及尔项目中失败与成功的深入剖析,展现了建筑师在跨文化语境下进行大规模干预的复杂性。 3. 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建筑的内在肌理: 在这一阶段,柯布西耶对建筑的“内在美学”进行了深刻反思。不再仅仅依赖纯粹的几何比例,他对“光影的雕塑性”的关注达到了新的高度。本卷中的照片和立面图清晰地展示了如何通过混凝土表面的纹理、窗洞的深浅处理,来捕捉和引导自然光,使建筑成为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艺术作品。他对色彩的运用也开始展现出更成熟的层次感,服务于空间的功能划分和情感引导。 第三部分:文字与思想的交锋 《全集》的文字部分,是理解柯布西耶思想脉络的钥匙。1930年代,他的笔耕不辍,出版了多篇关键文章,并持续编辑《L'Architecture Vivante》等刊物。 本卷收录的文稿揭示了柯布西耶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对“技术官僚主义美学”的辩护,以及他对现代社会“休闲”与“生产”关系的重新定义。他着重探讨了“人机关系”的新哲学,即机器不仅是生产工具,更是生活质量的提升器。 通过对这些一手文献的梳理,读者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柯布西耶在面对社会变革时的焦虑、自信与坚定的信念。他对建筑的社会责任的强调,超越了纯粹的美学追求,使其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改革家。 结语:通往成熟的过渡期 1930年代的十年,是勒·柯布西耶思想从理论的锐利走向实践的丰厚过渡期。本卷所记录的,是一个建筑大师如何不断地自我修正、自我挑战,将激进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具有生命力的具体空间。这些项目和文字,不仅是现代主义建筑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页,更是我们理解当代城市化进程和人居环境设计理念的基石。通过细致入微的研究这些图纸和文件,我们得以窥见一位巨匠在最富创造力的十年中所付出的心血与洞见。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伟大的思想家和创造者充满好奇,勒·柯布西耶无疑是其中一位。这本《勒·柯布西耶全集》的第一卷,让我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他的早期思想是如何孕育和生长的。1910-1929年,这十年间的探索,足以窥见他从一个初露锋芒的设计师,蜕变为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建筑大师的全过程。书中丰富的图文资料,包括大量的模型照片、建筑剖面图、以及他对社会、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思考,都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视野。我特别被他早期关于城市规划的设想所吸引,虽然有些设想在今天看来可能过于理想化,但那种对未来城市生活的大胆构想,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他对于“垂直城市”的探索,对于交通、绿化、居住功能的整合,都展现了他超越时代的洞察力。而且,书中并非只有建筑本身,还包含了柯布西耶对哲学、文学、绘画的涉猎,这些多元的知识背景,无疑为他的建筑思想注入了更深的文化底蕴。读这本书,不单单是了解建筑,更是理解一个伟大的灵魂是如何在时代浪潮中,留下深刻印记的。

评分

能拥有《勒·柯布西耶全集》的第一卷,对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幸。1910-1929年,这段涵盖了他早期创作与思想萌芽的时期,对我有着特殊的意义。我特别欣赏书中那些关于早期住宅设计的研究,它们展现了柯布西耶是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探索创新的可能性。那些手绘的平面图和立面图,虽然简洁,却充满了生命力。我被他对于“居住机器”的构思所深深吸引,那种将功能性、经济性和美学完美结合的理念,至今仍具有前瞻性。书中对“新精神”的阐述,以及他对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让我对他的思想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喜欢书中那种严谨的学术态度,每一个观点都有扎实的论据支撑,每一次创新都有深远的思考。阅读这本书,就像是与一位智者对话,每一次翻页都能获得新的启迪。它不仅是一本关于建筑的书,更是一部关于思想、关于创造、关于人生的史诗。

评分

收到这套《勒·柯布西耶全集》的第一卷,我怀着一种朝圣般的心情翻开了它。1910-1929年,这段漫长的时光,见证了柯布西耶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如何一步步确立自己在建筑界的地位。这本书的内容之丰富,超出了我的预期。我花了大量时间研究那些早期项目的设计图纸,试图理解他对于空间、光线、材料的独特运用。尤其是他对于“模度”系统的早期探索,那种理性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让我叹为观止。书中对“新精神”的阐述,以及他对机器时代美学的解读,为我理解现代建筑的起源提供了清晰的脉络。我喜欢他那种不拘泥于形式,而是从功能出发,追求简洁、高效的设计理念。虽然我不是专业的建筑师,但读着这些文字,看着这些图纸,我仿佛也能感受到他对建筑的热情和执着。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积,更是智慧的传承。它让我对“建筑”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对“美”有了新的定义。

评分

终于下定决心入手这套勒·柯布西耶的全集,实在是垂涎已久。当我拿到手,翻开这第一卷,瞬间就被那种厚重感和精美的印刷所打动。虽然我并非建筑科班出身,但对柯布西耶的名字和他的“机器美学”早已耳熟能详。这次能亲手触摸到他早期思想的源泉,感觉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看着那些手稿、速写,以及不同时期的设计草图,仿佛能穿越时空,直接感受到大师创作时的思绪涌动。那些早期的住宅设计,虽然在今天看来或许有些朴素,但其前瞻性却令人惊叹。尤其是他对功能主义的早期探索,以及对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都为后来的现代建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模度”的讨论,那种数学上的严谨与艺术上的自由结合,简直就是智慧的结晶。虽然有些文字内容需要反复琢磨,但每多看一遍,都能从中挖掘出新的理解和感悟。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建筑书籍,更是一次思想的启迪,一次精神的洗礼。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家”的定义,重新思考了人与空间的关系,也让我对“美”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的建筑爱好者,能拥有这套《勒·柯布西耶全集》简直是一种幸运。第一卷所涵盖的1910-1929年这段时期,正是柯布西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对我来说,这就像是他的“少年时代”全记录。我最着迷的是那些早期未曾实现或者鲜为人知的项目,它们展现了柯布西耶是如何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逐渐形成他独特的建筑语言。那些手绘的设计图纸,虽然线条简单,却蕴含着无穷的能量和创造力。我尤其注意到他在早期对“住宅机器”概念的阐述,那种将建筑视为高效、功能化的生活工具的理念,在当时绝对是革命性的。读着他关于材料、结构、空间划分的论述,我仿佛能看到他如何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又一个理想的居住空间。这本书的翻译也很到位,即使是晦涩的哲学思考,也能被清晰地传达出来。我反复阅读其中关于“五点”的论述,试图去理解它们为何能够成为现代建筑的经典原则。每一页都充满了智慧的光芒,每一次翻阅都能带来新的启发。对于任何对现代建筑史感兴趣的人来说,这第一卷都是不可或缺的入门指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