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讳言,在没有见到可靠的第一手材料以前,我是不相信在明末农民战争中曾经有过李岩这个人物的。(《李岩质疑》)
清政府总是把迁海说成是一项关心民瘼的德政……这完全是一派谎言。迁海自始至终都是以极其野蛮的方式摧残沿海居民的一场骇人听闻的暴行。……迁徙的时间规定得非常短促,一般是三天……为了断绝迁民后顾之心,界外的房屋全部焚毁一空。(《清初的迁海》)
仔细研究明清之际的史事,可以看出各主要派别势力都有可胜之机。问题是谁掌握了这种机遇,谁就能战而胜之。……复明运动逐渐化作泡影是在什么时候呢?我认为是在1654年以后。或者说1654年(清顺治十一年,明永历八年)是关键性的一年。(《顺治十一年——明清相争关键的一年》)
《李岩质疑:明清易代史事探微》收入历史学家顾诚先生在明清易代史事研究的文章,共计19篇。其中代表作《李岩质疑》发表于1977年,用力颇深,奠定了他在明清史学界的地位,并受到海外学界的关注。其他文章还有《再谈李岩问题》《李自成起事考》《李自成牺牲的前前后后》《清初的迁海》《孙可望评传》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论文集可以看作是《南明史》和《明末农民战争史》的补充。
李岩质疑
一、旧案重提
二、李岩的传说是怎样混入史籍的?
三、有关李岩事迹的若干考证
再谈李岩问题
一、李岩问题的提出
二、关于《甲申日记》
三、关于李公子的传说
四、关于天才宣传家李岩
五、大顺军在北京期间的两位姓李的将领究竟是谁
六、关于李岩被杀问题
李自成起义军究竟从何处入豫?
——同姚雪垠同志商榷
一、关于“深山息马说”
二、李自成起义军何时从何处入豫?
三、李自成入豫为什么取道陕西?
李自成起事考
一、几种不同的说法
二、李自成参加起义以前是银川驿驿卒
三、李自成同甘肃兵变毫无关系
论大顺农民革命政权
一、大顺农民政权建立的过程
二、大顺政权实行的政策是农民革命政策
三、大顺政权的组成成分
四、阶级斗争形势证明大顺政权是农民革命政权
五、大顺农民政权的局限性
论罗汝才
一、罗汝才起义军在推翻明王朝过程中的作用
二、关于罗汝才的受抚
三、关于罗汝才被杀问题
山海关战役前夕的吴三桂
——关于吴三桂一度投降大顺政权问题的考察
一、史籍记载的混乱
二、明朝廷调吴三桂入关的决策过程
三、吴三桂降、叛大顺政权的经过
四、关于大顺政权处理吴三桂问题的检讨
如何正确评价《甲申三百年祭》
——与姚雪垠同志商榷
关于李自成“流寇主义”的商榷
一、李自成起义军的长期流动作战应当肯定
二、大顺政权在各地部署的卫戍力量
三、大顺军胜利进军时期为固守地方所作的努力
四、撤离北京以后为稳定地方政权而采取的措施
五、有关李自成“流寇主义”的其他指责
李自成牺牲的前前后后
——兼评石门县为僧说
一、李自成牺牲于通山无可怀疑
二、驳潜隐夹山寺为僧说
大顺政权赋税政策初探
一、明王朝饮鸩止渴的加派
二、李自成起义军赋税政策的演变
清初的迁海
论大顺政权失败的主要原因
论清初社会矛盾
——兼论农民军的联明抗清
一、明朝末年和清兵进关初期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
二、清廷加紧推行民族压迫政策和民族矛盾的上升
三、抗清联合阵营的形成
四、满汉地主阶级合流和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关于夔东十三家的抗清斗争
一、夔东抗清基地的形成
二、夔东抗清基地的覆灭
李自成襄阳政权若干史实考辨
一、关于李自成称“新顺王”
二、关于张国绅为上相国
三、关于右弼来仪
四、关于李振声任兵政府侍郎
孙可望评传
一、早期经历
二、经营云南
三、联明中的纠葛
四、出滇抗清
五、从骄横跋扈到仓皇出逃
六、降清之后
从会师广东之役看郑成功同永历朝廷的关系
顺治十一年——明清相争关键的一年
一、张名振等三入长江之役
二、钱谦益等联络东西的密谋
三、“秦藩”之师为什么没有按时东下?
四、郑成功与“三入长江”之役的关系
五、清统治区内复明志士和三入长江战役的关系
跋
我必须指出,这本书在细节考证上的深度令人叹为观止。作者似乎查阅了海量的档案、私人信件以及地方志,那些被主流史书往往一笔带过的“边角料”信息,在这里被赋予了重大的意义。通过对这些“非主流”材料的精妙运用,作者成功地填补了许多历史叙事中的空白地带,使得整个历史图景显得更加立体和可信。特别是对于某些次要人物命运的追踪,那种执着的挖掘精神,简直让人肃然起敬。它传递出一个信息:历史的真相往往隐藏在那些最不引人注目之处,而要接近真相,就必须有这种近乎偏执的细致与不倦的探索精神。这本书真正做到了,用扎实的考据,支撑起了宏大的历史解读。
评分这本厚重的著作,光是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沉甸甸的历史分量。我得说,作者在梳理那些错综复杂的历史脉络时,展现出了惊人的耐心和细致。读完后,脑海中浮现的不再是教科书上那些扁平化的年代节点,而是鲜活的人物群像和波诡云谲的权力博弈。特别是关于某一关键事件的论述,作者似乎有着独到的视角,不仅仅停留在“谁赢了谁输了”的表层叙事,而是深入挖掘了背后深层次的社会结构性矛盾是如何被这一代人所激化的。我尤其欣赏他处理史料的态度,那种既不盲目崇拜也不轻易否定的审慎,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考古学家,小心翼翼地擦拭着每一块出土的碎片,试图还原出更接近真实的图景。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感到十分信服,仿佛他带领我们一起走进了那个时代的核心,亲历了那些决定历史走向的瞬间。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有一种古典的庄重感,但同时又充满了现代史学研究的锐利。它不像那些过于学术化、堆砌术语的著作那样拒人于千里之外,作者在铺陈宏大叙事的同时,非常擅长穿插一些极富画面感的场景描写。例如,在描述某一权力核心圈的紧张气氛时,那种微妙的肢体语言、眼神的交流,都被捕捉得淋漓尽致,仿佛能闻到那个年代特有的气味。这种文学性的笔触,极大地丰富了历史的质感,让冰冷的史实鲜活了起来,赋予了那些遥远的人物以血肉和情感。对于我这样的非专业读者来说,这简直是莫大的福音,它在保持学术深度的同时,确保了阅读体验的流畅与吸引力。
评分最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的,是作者对某些传统史观的“解构”过程。很多我们从小听到大的历史定论,在书中被放置在了显微镜下,作者用冷静甚至有些近乎冷酷的笔触,揭示了这些定论背后可能隐藏的政治需要或时代局限性。这种“打碎重塑”的过程,起初让我有些不适应,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体会到这种颠覆性思考的价值。它迫使我跳出既有的框架,用一种更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历史事件的复杂性与多面性。这种勇于挑战权威叙事的精神,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历史的简单复述,更像是一次对历史解释权力的积极争夺与重新定义,读完后,感觉自己的历史观都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升级。
评分坦白讲,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充满挑战,但也极其酣畅淋漓的。它绝不是那种可以轻松翻阅的通俗读物,它要求读者有一定的历史基础和对细节的耐心。每一次深入到一个章节的分析,都像是经历了一次思维的攀登,需要不断地与作者的逻辑线索进行“对话”。我常常需要在阅读间隙停下来,合上书本,去回味那些看似不起眼却可能引发连锁反应的细节描述。作者在构建其论证体系时,那种环环相扣的严密性令人印象深刻,仿佛在搭建一座精密的钟表,每一个齿轮的位置和咬合度都至关重要。这种层层递进、步步为营的写作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智力参与感,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接收信息,而是在参与一场深刻的智力探险。
评分宝贝不错,非常喜欢。
评分非常不错的一本书,值得推荐
评分求广电总局不封杀,日本推理,棒呆,么么哒,明史研究必备
评分这一系列的书是没的说,很好,而且书的印刷纸张都不错
评分书破了,希望京东能在仓库储存和物流方面做得完善点
评分老先生治学的严谨不是盖的,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写的文字我们不是读历史的人也看得懂,看起来不累,好过现如今的一些卖弄术语的专家学者。
评分《李岩质疑:明清易代史事探微》收入历史学家顾诚先生在明清易代史事研究的文章,共计19篇。其中代表作《李岩质疑》发表于1977年,用力颇深,奠定了他在明清史学界的地位,并受到海外学界的关注。其他文章还有《再谈李岩问题》《李自成起事考》《李自成牺牲的前前后后》《清初的迁海》《孙可望评传》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论文集可以看作是《南明史》和《明末农民战争史》的补充。
评分顾诚所著,必属于精品
评分顾老的书,照例是不错的,他的治学态度很是钦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