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TG/T F72-2011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施工技术规范 ** | ||
| 定价 | 35.00 | |
| 出版社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1年12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重庆市交通委员会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76 | |
| 字数 | 112000 | |
| ISBN编码 | 9787114095092 | |
为进一步提高公路隧道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施工质量,交通运输部(原交通部)以《关于下达2005年度公路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交公路发354号),下达了《公路隧道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施工技术规范》的编制任务,由重庆市交通委员会为主编单位,负责该规范的编制工作。
规范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对全国已建和在建的公路隧道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进行了广泛的技术调研,收集并分析了大量设计文件、施工文件、工程报告以及运营管理资料,充分借鉴并总结了国内外公路隧道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建设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与附属设施施工技术规范》共分为14章,主要内容有:标志、标线,照明与照明控制设施,通风与通风控制设施,交通监控设施,紧急呼叫设施,火灾报警设施,消防与避难设施,供配电设施,中央控制管理设施,接地与防雷设施,缆线及相关设施、设备基础等。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符号
3 基本规定
4 标志、标线
4.1 一般规定
4.2 设备材料检验
4.3 隧道内标志
4.4 隧道外标志
4.5 标线
5 照明与照明控制设施
5.1 一般规定
5.2 设备材料检验
5.3 隧道内照明灯具、照明接线箱
5.4 隧道洞口照明灯具
5.5 照明检测与控制设备
5.6 调试与检查
6 通风与通风控制设施
6.1 一般规定
6.2 设备材料检验
6.3 风机安装的基本要求
6.4 射流风机
6.5 轴流风机
6.6 通风环境检测与控制设备
6.7 调试与检查
7 交通监控设施.
7.1 一般规定
7.2 设备材料检验
7.3 车辆检测器
7.4 摄像机
7.5 交通控制与诱导信息发布设备
7.6 区域控制单元
7.7 调试与检查
8 紧急呼叫设施
8.1 一般规定
8.2 设备材料检验
8.3 紧急电话
8.4 有线广播
8.5 调试与检查
9 火灾报警设施
9.1 一般规定
9.2 设备材料检验
9.3 点型火灾探测器
9.4 线型火灾探测器
9.5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9.6 火灾报警控制器
9.7 调试与检查
10 消防与避难设施
10.1 一般规定
10.2 设备材料检验
10.3 消火栓及附件
10.4 固定式水成膜泡沫灭火装置
10.5 消防水泵
10.6 消防水池
10.7 管网
10.8 系统试压和冲洗
10.9 避难设施
10.10调试与检查
11 供配电设施
11.1 一般规定
11.2 设备材料检验
11.3 高低压配电柜(盘、箱)
11.4 母线
11.5 变压器
11.6 柴油发电机组
11.7 不间断电源(UPS)和应急电源装置(EPS)
11.8 箱式变电站
……
12 中央控制管理设施
13 接地与防雷设施
14 缆线及相关设施、设备基础
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
我一直认为,一项伟大的工程,其核心在于对“人”的关怀。这本书恰恰将这一点体现得淋漓尽致。我曾多次在媒体上看到关于隧道施工事故的新闻,心中总会泛起一丝不安。然而,翻阅此书,我才真正了解到,在规范的指导下,施工人员是如何通过一系列严谨的程序和严格的措施,将潜在的风险降到最低。 书中关于施工安全管理的章节,让我看到了工程师们对每一个细节的精益求精。从材料的选择、设备的调试,到现场的监督、人员的培训,每一个环节都经过周密的考虑和严格的执行。这让我明白,我们今天能够安全、便捷地穿越一座座隧道,并非理所当然,而是无数工程师和一线工人辛勤汗水和专业素养的结晶。这种对生命安全的尊重和保障,是这本书最动人的篇章。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公路隧道工程领域的一本宝藏!我一直对隧道这种隐藏在山体或水下的宏伟建筑充满好奇,但从未想过它们的背后竟然有着如此繁复精密的工程技术。翻开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从最初的勘察设计,到主体结构的施工,再到最后的交通组织和附属设施的安装,每一个环节都描绘得详详细细,让我深刻理解了修建一条安全、高效的公路隧道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严谨态度。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隧道通风、照明和消防系统的内容。在书中,作者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规范,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为什么需要这些系统,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在不同工况下如何进行优化设计。例如,关于通风系统,我了解到它不仅仅是为了保证驾乘人员的呼吸顺畅,更是为了应对隧道内可能发生的火灾,及时排出有毒气体,为救援争取宝贵时间。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对安全的极致追求,让我对中国公路隧道工程的水平肃然起敬。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超越技术本身的沉浸式体验。它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做”,更是关于“为什么这样做”。例如,在讲解隧道衬砌施工时,书中不仅给出了具体的工艺流程,更阐述了不同衬砌材料的力学性能、耐久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让我对工程决策背后的科学依据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新技术应用的介绍。它让我看到了公路隧道工程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从传统的施工方法到如今的智能化、绿色化施工,每一项新技术的应用都凝聚着科研人员的智慧和实践者的探索。这种面向未来的视野,让我对接下来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充满了期待。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工程”这两个字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是冰冷的技术堆砌,而是充满智慧、人文和对未来负责的创造过程。
评分对于那些身处一线,直接参与公路隧道建设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他们手中不可或缺的“圣经”。我并非专业人士,但即使是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也能从中感受到其内容的权威性和实用性。书中涉及的各项技术标准、施工流程、质量控制要点,都经过了反复的验证和实践检验。 我尤其注意到书中对于常见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案和案例分析。这些内容非常贴近实际施工中的挑战,为一线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它不仅仅是理论的阐述,更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技术规范是如何转化为具体的工程实践,并最终保障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实实在在地帮助建设者们少走弯路,提高效率,确保工程的圆满完成。
评分作为一名对城市规划略有涉猎的普通读者,我最近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颇为关注,而本书的视角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切入点。虽然书中内容聚焦于公路隧道,但其背后蕴含的对交通流量、安全保障以及长远规划的考量,与城市交通的宏观治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惊喜地发现,修建一条隧道,其影响远不止于打通一条通道,更是对区域经济、人员流动乃至城市形态的深远重塑。 本书中关于隧道交通组织和运营管理的部分,让我对“智慧交通”有了更具象化的认识。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智能监控、信息发布等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隧道通行效率,减少拥堵,保障行车安全。这让我联想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交通管理措施,突然觉得这些措施背后都有着一套严谨的技术支撑和科学的逻辑。书中传递出的那种“一切为了顺畅与安全”的设计理念,即使在非专业领域,也能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