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字百方(精装版)+配色设计原理+设计师要懂心理学+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第4版)

治字百方(精装版)+配色设计原理+设计师要懂心理学+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第4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设计
  • 书籍
  • 字体
  • 排版
  • 心理学
  • 配色
  • 视觉传达
  • 设计原理
  • 平面设计
  • 实用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蓝墨水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300554
商品编码:11171046436

具体描述



治字百方(精装版)+配色设计原理+设计师要懂心理学+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第4版)

YL0677 9787500690351 9787121300554 9787115404404 9787115313089











内容简介

怕配色理论枯燥冗长么?怕技巧方法不够实用么?《配色设计原理》保证让您学到实用而又系统的配色知识!《配色设计原理》通过简明易懂的示例作品,逐条讲解了,不可背离的配色理论;将具体的设计案例进行修改前后的对比,分析了如何才能使配色更具效果和表现力;根据希望达到的不同表现效果和目的,展现了设计师必须要了解的配色技巧;介绍了在理论无法适用时应对的配色设计方法;讲解了基本的色彩知识和易用的PhotoShop技法;刊载了日本目前活跃、专业的设计师的主题性访谈。

目录

第1章 决定整体配色的理论
看着完成后的作品总觉得有些奇怪!?
根据理论修改之后!
专访SpecialInterview
冈本一宣
决定整体配色的理论说明
带有暖意的活跃印象
寒冷、阴暗的同时体现镇静感和清凉感的色彩
感受成人的色彩和儿童的色彩
传递国家、地域和文化印象的配色
传递华丽、快乐印象的配色
传递沉着、安逸印象的配色
传递流行、繁华印象的配色
传递清新、爽快印象的配色
传递高档感和价廉感的配色
在配色方面具有吸引力的杂志·广告传单!
DESlGN GALLERY
理论不适用时的应对方法

第2章 选择基本色的理论
看着完成后的作品总觉得有些奇怪!?
根据理论修改之后!
专访Special Interview
弘中克典
选择基本色的理论说明
与行业特点相匹配的色彩选择
使食物显得美味诱人的配色
男性青睐的色彩选择
女性青睐的色彩选择
与季节对应的色彩选择
体现都市氛围的色彩选择
体现自然氛围的色彩选择
表现健康形象的色彩选择
在基本色选择方面具有吸引力的杂志!
DESIGN GALLERY
理论不适用时的应对方法

第3章 版面出现多种色彩时的配色理论
看着完成后的作品总觉得有些奇怪!?
根据理论修改之后!
专访Special Interview
古平正义
版面出现多种色彩时的配色理论说明
由相同或相近色相构成的具有统一性的配色
由互补或对比色相构成的具有变化性的配色
调整配色色调,为创作添加表情
左右整体页面风格的背景色选择
表现强烈视觉冲击效果的同类色的配色
通过文字配色表现多彩表情
通过选择不同的基本色,变换杂志版面的效果
在多色配色方面具有吸引力的杂志·广告传单!
DESIGN GALLERY
理论不适用时的应对方法

第4章 登载写真的杂志
版面的配色理论
看着完成后的作品总觉得有些奇怪!?
根据理论修改之后!
专访Special Interview
久住欣也
登载写真的杂志版面的配色理论说明
搭配写真的基本色选择方法
为充分展现写真素材而综合运用各种色彩①
为充分展现写真素材而综合运用各种色彩②
黑白写真的色彩运用
写真画面中文字色彩的选择方法
在写真配色方面具有吸引力的杂志·广告传单!
DESIGN GALLERY
理论不适用时的应对方法

第5章 双色选择理论
看着完成后的作品总觉得有些奇怪!?
根据理论修改之后!
专访Special Interview
Yurio Seki
双色选择的理论说明
用双色表现四色写真的色彩
有针对性地运用双色
通过双色印刷展现独特的视觉效果
运用双色印刷配色,增强视觉冲击效果
体现视觉冲击力的双色印刷配色
双色印刷的色彩选择系列
在双色配色方面具有吸引力的杂志·广告传单!
DESlGN GALLERY
理论不适用时的应对方法

相关资料
色彩的相关知识
由色彩唤起的印象
通过配色营造不同的感觉
配色的提示
利用Photoshop CS3进行双色印刷
的数据制作
不同色调的色彩测试图
关于文字可读性的色彩测试图



内容简介

《图灵交互设计丛书:设计师要懂心理学》出自国际知名的设计心理学专家之手,内容实用,示例清晰,以创造直观而又有吸引力的设计为宗旨,讨论了设计师必须知道的100个心理学问题,每个问题短小精悍,片刻即可读完,让人轻松地理解设计背后的心理学动机。
《图灵交互设计丛书:设计师要懂心理学》适用于设计师及喜爱设计的人群。

作者简介

Susan Weinschenk,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心理学博士,行为心理学家,研究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30余年。曾任纽约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现为全球可用性咨询公司HFI的首席用户体验策略专家、咨询和培训公司Weinschenk Institute的总负责人,为《财富》1000强企业、政府机构、创业公司等提供咨询服务,并多次在美国国内以及国际会议上发表演讲。人送雅号“智能女士”(The Brain Lady)。她还写作超人气博客(Whatmakesthemclick.net.),并出版了多本著作,如《网页设计心理学》、《抓住听众心理:演讲者要知道的100件事》和How to Get People to Do Stuff。

目录

第1章 人如何观察
1 眼见非脑见
2 整体认知主要依靠周边视觉而非中央视觉
3 人在识别物体时会寻找规律
4 大脑有专门识别人脸的区域
5 略微侧向俯视是想象物体的标准视角
6 人根据经验和预期浏览屏幕
7 物体会提示人应该如何使用
8 人可能会对变化视而不见
9 人们认为相邻物体必然相关
10 红蓝搭配难以阅读
11 9%的男性和0.5%的女性是色盲
12 色彩含义因文化而异

第2章 人如何阅读
13 大写单词难读之谜
14 阅读与理解是两码事
15 人借助模式识别不同字体的文本
16 字号很重要
17 电子阅读比纸质阅读更难
18 每行字数较多时读得更快,但人们偏好短行

第3章 人如何记忆
19 短期记忆是有限的
20 人一次只能记住四项事物
21 人必须借助信息巩固记忆
22 再认比回忆更容易
23 记忆占用大量脑力资源
24 回忆会重构记忆
25 忘记是好事
26 生动的记忆是错的

第4章 人如何思考
27 人更擅长处理小块信息
28 有些心理活动难度更大
29 30%的时间人会走神
30 人越不确定就越固执己见
31 人会创造心智模型
32 人与概念模型交互
33 故事是人处理信息的佳形式
34 示范是佳教学方式
35 人天生爱分类
36 时间是相对的
37 四种创造力
38 人可以进入心流状态
39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第5章 人如何集中注意力
40 选择性注意
41 人会主动过滤信息
42 熟能生巧无需特别留意
43 对频率的预期会影响注意力
44 注意力只能维持10分钟
45 人只会注意显著线索
46 人无法同时完成多个任务
47 勾人六事:危险、食物、性、移动、人脸和故事
48 巨大噪声会吓人一跳并引起注意
49 人欲关注,必先感知

第6章 人的动机来源
50 人越接近目标越容易被激励
51 变动的奖励很有效
52 多巴胺让人沉迷于找寻信息
53 不可预知性驱动人不断找寻
54 精神奖励比物质奖励更有效
55 进步、掌握和控制感让人更有动力
56 自我克制的能力从小就形成了
57 人天生懒惰
58 快捷方式易用时人们才会用
59 人们归因于你而不是客观情境
60 习惯需要长时间逐步养成
61 竞争者较少时人们更有竞争的动力
62 自助让人更有动力

第7章 人是社会性动物
63 “强关系圈”的人数上限是150人
64 人天生会模仿和同情
65 共同做一件事会把人们联系在一起
66 人们认为线上交往也应遵循线下社交规则
67 说谎程度因媒介不同而不同
68 沟通时说话者与倾听者的大脑同步
69 大脑对熟人反应独特
70 笑把人们连结在一起
71 人更容易从视频中分辨出假笑

第8章 人如何感知
72 七情六欲人皆有之
73 情感与肌肉运动相关联
74 故事比数据更有说服力
75 气味能激发情感和唤起回忆
76 人天生喜欢惊喜
77 人在忙碌时更加愉悦
78 田园风光令人愉悦
79 观感是信任的首要指标
80 听音乐会释放大脑中的多巴胺
81 事情越难实现,人们就越喜欢
82 人会高估对未来事件的反应
83 人在事前和事后的感觉更好
84 人在悲伤或恐惧时会想念熟悉的事物

第9章 人会犯错
85 人总会犯错,没有完全的容错产品
86 人在压力下会犯错
87 犯错不一定是坏事
88 人常犯可预见的错误
89 人使用不同的纠错方法

第10章 人如何决策
90 多数决定都是在潜意识中做出的
91 潜意识先感知
92 人希望拥有超出能力范围的选择和信息
93 人将选择等同于控制
94 相比于金钱人可能更在意时间
95 情绪影响决策过程
96 群体决策可能会犯错
97 人为强势者所影响
98 人在不确定时会让他人做决定
99 人们认为他人比自己更易受影响
100 人认为眼前的实物更有价值



内容简介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第4版)》出自设计师Robin Williams 之手。复杂的设计原理在本书中凝炼为亲密性、对齐、重复和对比4 个基本原则。作者以其简洁明快的风格,将设计所必须遵循的这4 个基本原则及其背后的原理,通俗易懂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本书包含大量的示例,让你了解怎样才能按照自己的方式设计出美观且内容丰富的产品。

作者简介

Robin Williams,世界设计师、技术专家和,书作家。通过写书和授课,她已经影响了整整一代数字设计师。同时,作为Adobe和Mac技术社区内的偶像级专家,她拥有大批拥戴者。她是Publish Magazine、Adobe Magazine等杂志的专栏作家,是MacWorld Expo等业界重要活动和组织的顾问委员会成员,还创办了Santa Fe电影艺术学院。除本书外,她还著有几十部,图书和获奖著作,包括《写给大家看的Web设计书》等,有的书已经被翻译为十几种文字,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图灵社区对她做过访谈,收录在本书内,感兴趣的读者看看被豆瓣网友评为“J.K.罗琳似的艰苦奋斗代表”的Robin是如何自我定位的。访谈电子版地址:ituring.cn/article/41065。

目录

,部分 设计原则

第1章 引言 3

约书亚树 3

4大基本原则 5

第2章 亲密性 7

把问题说出来 22

亲密性小结 24

根本目的 24

如何实现 24

要避免的问题 24

第3章 对齐 25

到处看看 44

对齐小结 46

根本目的 46

如何实现 46

要避免的问题 46

第4章 重复 47

重复小结 60

根本目的 60

如何实现 60

要避免的问题 60

第5章 对比 61

对比小结 76

根本目的 76

如何实现 76

要避免的问题 76

第6章 4大基本原则复习 77

亲密性 78

对齐 79

重复 80

对比 81

小测验#1:设计原则 82

小测验#2:重新设计广告 83

小结 86

第7章 颜色运用 87

不同凡响的色轮 88

颜色关系 89

互补 90

三色组 91

分裂互补三色组 92

类似色 93

暗色和亮色 94

建立你自己的暗色和亮色 95

单色 96

暗色和亮色的组合 97

注意色质 98

暖色与冷色 99

如何取舍 100

CMYK与RGB,印刷与Web 102

印刷与Web 颜色模型 104

小测验#3:颜色 104

第8章 更多提示与技巧 105

创建包装或品牌 106

企业名片 109

关于设计企业名片的提示 112

信笺和信封 113

关于设计信笺和信封的提示 116

传单 117

关于设计传单的提示 120

新闻简报 121

关于设计新闻简报的提示 124

宣传册 125

关于设计宣传册的提示 128

明信片 129

关于设计明信片的提示 132

报纸广告 133

关于设计报纸广告的提示 136

简历 137

关于设计简历的提示 140

第二部分 字体设计

第9章 字体的基本规则 143

标点后面一个空格 144

引号 145

撇号 146

小测验#4:撇号 147

连接号 148

特殊符号 150

重音符号 152

大写字母 153

下划线 154

字距调整 155

寡妇和孤儿 156

其他 157

第10章 字体(与人生) 159

协调 160

冲突 162

对比 164

小结 166

第11章 字体类别 167

Oldstyle(旧式体) 168

Modern(现代体) 169

Slab serif(粗衬线体) 170

Sans serif(无衬线体) 171

Script(手写体) 173

Decorative(花体) 174

有意识地去做 175

小测验#5:字体类别 175

小测验#6:粗/细过渡 176

小测验#7:截线 177

小结 178

第12章 字体对比 179

大小 180

粗细 184

结构 188

形状 192

方向 196

颜色 200

结合多种对比 206

小结 207

小测验#8:对比还是冲突 208

小测验#9:可做与不可做 209

结合多种对比的练习 210

第三部分 其他

第13章 你掌握了吗 213

过程 214

练习 215

好的——重新设计! 216

第14章 测验答案和建议 217

测试答案 217

设计师之眼建议 220

第15章 本书所用字体 225

附录A:迷你术语表和资源 231

附录B:我永远是一名教师 232

附录C:生活就要设计 237

索引 238



《光影塑形:现代建筑设计中的材料与构造探索》 一本深入剖析建筑物质性与空间表达的权威指南 --- 前言:回归物质的本质 在当代建筑语境下,设计已不再仅仅是形式的堆砌或概念的炫耀。真正的建筑深度,往往蕴藏于材料的选择、构造的精妙以及光线与之互动产生的物质感之中。本书旨在带领读者,穿越纯粹的理论和抽象的图纸,深入到建筑的“骨骼”与“皮肤”——即材料与构造的真实世界。我们相信,对材料的深刻理解是建筑师实现设计意图、确保空间耐久性与美学深度的基石。 本书汇集了建筑史中经典的构造智慧与前沿的材料科学进展,通过大量详尽的图解、案例分析和技术剖析,系统梳理了现代建筑设计中从基础到表皮的完整构造逻辑。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部关于如何通过物质性来叙述空间故事的宣言。 --- 第一部分:基础的逻辑——结构与基础的物质哲学 本部分着重探讨建筑的承载系统,阐释结构如何定义建筑的形态潜力与空间自由度。 第一章:大地之锚——现代基础工程的演变与选型 地质勘察与基础力学基础: 深入解析土壤类型与荷载传递机制。不再是冰冷的计算公式,而是探讨如何根据场地特性,选择最恰当的“大地之锚”。 浅基础与深基础的构造细节: 详细对比条形基础、筏板基础、桩基础(摩擦桩与端承桩)的施工工艺、配筋原则及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适用性。重点分析超高层建筑中巨型深基坑的止水与支护技术。 抗震与地基处理: 探讨地基加固技术(如高压旋喷注浆、深层搅拌法)在应对软弱土层时的关键构造节点,以及基础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控制策略。 第二章:骨骼的艺术——现代结构体系的构造解析 钢筋混凝土的韧性表达: 剖析现浇、预制构件的连接技术。重点研究梁柱节点、剪力墙与框架的构造细节,如何实现有效约束和塑性铰区的布置。 钢结构的时代表现: 探索不同焊接与螺栓连接的构造要求。从H型钢到箱型梁,详细解析其抗剪键、抗弯连接板的设计与施工公差控制。特别关注大跨度空间中桁架与拱结构的受力剖面设计。 混合结构与新型体系: 聚焦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如组合梁、压型钢板楼盖)的构造连接件设计,以及预应力与后张预应力体系在结构减小自重、扩大跨越中的应用实例。 --- 第二部分:表皮的叙事——围护系统与界面技术 建筑的外皮是其与环境对话的界面,承担着热工、防水、声学和美学的多重功能。本部分致力于解构现代建筑的“皮肤”构造。 第三章:防水的圣殿——渗透与阻隔的构造对抗 刚性防水与柔性防水的结合: 深入探讨地下室的“外防水”与“内防水”策略。重点剖析材料体系:聚合物改性沥青卷材、PVC/TPO/HDPE膜材的搭接与锚固技术。 转角与穿透点的细节处理: 建筑中最薄弱的环节——管线穿墙、伸缩缝、沉降缝的处理方法。使用膨胀止水带、金属板搭接、密封胶的正确选型与施工顺序,确保体系的整体性。 屋面系统的层级构造: 从传统坡屋面到现代平屋面。详细解析种植屋面、倒置式屋面、金属屋面(直立锁边系统)的排水组织、找坡层、隔汽层与保温层的构造顺序,强调水气的控制。 第四章:热工边界——围护墙体的保温与气密性 外墙外保温系统(EIFS)的深度剖析: 不仅仅是粘贴保温板,而是探讨粘锚结合的可靠性、界面砂浆的抗开裂能力、耐候面层的收缩应力控制。聚焦于保温系统在窗洞口、女儿墙等复杂节点处的构造断点处理。 幕墙构造的精细化: 玻璃幕墙、石材幕墙、金属板幕墙的单元划分、框架结构(竖杆、横梁)的连接节点设计。分析隐框、半隐框与明框幕墙在风荷载、地震作用下的传力路径与次级支撑设计。 气密性与自然通风的平衡: 探讨如何通过精准的构造节点(如门窗框与主体结构交接处、设备穿墙套管)实现被动式建筑所需的超低空气渗透率,并结合通风口设计实现热工性能的最优化。 --- 第三部分:空间的塑造——室内构造与精装集成 室内设计是将抽象的功能需求转化为可感知的物质体验的过程。本部分关注材料与构造在内部空间中的应用及其对居住体验的影响。 第五章:地面与天花的构造层次 地板系统的弹性与耐久: 解析实木复合地板、人造板、石材地板的安装构造。重点研究龙骨铺设的平整度要求、防潮处理、以及地暖系统下的热膨胀适应性构造。 吊顶系统的消能与整合: 从基础的金属龙骨架设,到不同饰面(石膏板、矿棉板、金属格栅)的安装工艺。探讨集成声学处理(如穿孔板背后的吸音材料的填充深度与密度)的构造要求。 楼地面构造的减振降噪: 针对高层和对噪声敏感的空间,深入分析浮筑楼板的构造原理,如弹性垫层、质量块的设置,以及楼板的开槽与管线敷设对结构整体性的影响。 第六章:室内墙体的干式与湿式构造 轻质隔墙的性能优化: 详细对比传统的砖墙砌筑与现代轻钢龙骨石膏板隔墙的构造。重点分析其防火、隔音性能的构造实现路径,以及表面饰面(如瓷砖、涂料)对轻质墙体的附加荷载适应性。 湿区构造的防水层叠: 卫生间、厨房等高风险区域的防水构造。分析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的应用,以及防水涂料、刚性保护层、饰面砖铺贴的施工顺序和关键交叉点的防水增强处理。 饰面材料的收缩与连接: 探讨大面积石材、木饰面板的背衬、预埋件设计与安装。分析材料自身的热胀冷缩对饰面平整度的影响,以及如何设计合理的留缝与伸缩间隙。 --- 结语:构造即设计 本书通过对材料和构造的细致入微的探索,旨在培养建筑师的“物质敏感性”。真正的设计深度,在于对每一个连接点、每一个剖面、每一个材料交接处的深刻理解和精确控制。掌握了这些构造的底层逻辑,才能让创意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能够稳固地矗立于大地之上,并经受时间考验的坚实作品。 本书适合建筑设计专业学生、结构工程师、施工技术人员,以及所有对建筑本体语言感兴趣的实践者深入研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那本《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第4版)》,我只能用“教科书级别”来形容,而且是那种最平易近人的教科书。我记得我刚入行那会儿,谁手里要是拿着这书,那就是行家标配。这第四版的内容更新得非常及时,它并没有沉溺于过去经典的原则,而是把这些原则用当代数字媒体的语境重新阐释了一遍。它最棒的地方在于,它用最朴实的语言,把“好设计”拆解成了最基本的元素:对比、对齐、重复、亲密性。我最喜欢它对“亲密性”的讲解,很多新手设计师会把不相关的元素放得很远,这本书用实际例子告诉你,元素之间的空间关系比你想象的要重要得多,一个小的间距调整,就能让整个页面的逻辑清晰度发生质变。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你面前摊开一个设计稿,然后耐心地指出:“你看,这里可以再拉近一点,那边应该保持一致……”没有太多花哨的理论堆砌,全都是实打实的、能立刻应用到日常工作中的黄金法则。对于需要快速建立设计基本功的初学者来说,它简直是不可替代的入门砖。

评分

这套书,咳,说实话,我入手的时候是冲着《治字百方(精装版)》去的,想着能把书法和设计结合一下,毕竟字体设计这块儿一直是我比较头疼的。拿到手沉甸甸的,精装本的质感确实没得说,拿在手里感觉特别踏实。我本以为它会像一本厚厚的字帖那样,教你一笔一划地摹写,但实际内容远比我想象的要深奥和系统得多。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写好看”,更是在探讨“为什么这么写好看”的逻辑和文化内涵。里面拆解了很多经典碑帖的结构和笔法精髓,配图的清晰度高得惊人,很多细节放大后,连墨色的晕染都能看清楚。对于我这种偏向现代平面设计,但又想在细节处提升“人文气息”的设计师来说,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武功秘籍。光是研究里面的笔画过渡和结构平衡,我就花了好几天时间,感觉自己的审美层次一下子被拔高了不止一个Level。它不是那种速成的工具书,更像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反复咀嚼的艺术论著,每次翻阅都会有新的感悟,那种对汉字结构美的敬畏感油然而生。

评分

将这一系列书籍放在一起看,我不得不佩服当初把我引荐入坑的朋友的眼光。这四本书,虽然主题各异,但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从“技艺的深度”到“认知的广度”的完整知识光谱。《治字百方》教会我对细节和传统的敬畏,《配色原理》是我的色彩算法,《设计师要懂心理学》是我的用户心智地图,而《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则是我的设计语法基础。我发现,过去我总是在单个领域打转,比如光钻研字体,但却不知道如何用心理学去引导用户点击,也不知道如何用色彩去烘托字体传达的情绪。现在,我能将这四者融会贯通——一个带着文化底蕴的结构(字体),用符合情境的色彩(原理)和布局(基础),去触动用户心底的预期(心理学)。这种系统性的提升,让我完成了一个从“制图匠”到“问题解决者”的蜕变。它们不是孤立的知识点,而是一个相互印证、相互强化的设计认知体系,让我的作品不再是零散的尝试,而是一套有逻辑、有深度的解决方案。

评分

老实讲,《设计师要懂心理学》这本书,一开始我差点把它当成一本纯粹的“成功学”读物给扔到一边去了。我总觉得,设计就是把东西摆好看,跟研究人的大脑活动有什么关系?结果呢,我错了,大错特错!这本书简直是给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我意识到我们做的每一个界面、每一个排版,都在和用户的大脑进行无声的对话。它里面讲的“格式塔原理”我早就知道,但这本书把它和“用户体验的即时反馈机制”结合起来讲,就变得特别生动。比如,为什么某些按钮要设计成凸起的样子,那是因为它利用了人类对手感和物理世界的固有认知;再比如,为什么信息流要用“F”型扫描,而不是平均分配注意力,这都是基于视觉注意力的底层逻辑。读完之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过去那些“我觉得好看”的设计,很多时候,用户其实根本没接收到我想传达的信息,只是因为我的设计违背了人性的某些基本直觉。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你从“造物主”的角度,转变为“理解使用者”的角度去看待设计,极大地提升了设计的有效性和用户满意度。

评分

至于那本《配色设计原理》,说实话,我之前对色彩理论一直停留在“经验派”,哪个颜色搭哪个好看全凭感觉,结果就是做出来的东西总是差那么点意思,总感觉少了点高级感。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色卡或者告诉你“红配绿不行”,而是从物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去剖析色彩的构成、对比和和谐关系。我特别喜欢里面关于“色彩心理学联想”的部分,比如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同一种颜色会引发截然不同的情绪反应。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它教会我如何根据项目需求,有目的地去调动色彩的能量。比如给一个科技公司做VI,我学会了如何通过控制高饱和度的冷色调来营造未来的、理性的感觉;而为一家烘焙店设计菜单时,我则利用了暖色调的柔和对比来激发食欲。这本书的图示清晰明了,公式推导也并不晦涩,即便是非科班出身的设计师也能迅速上手,并且真正理解“为什么我要选择这个色号”。它帮我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色彩决策框架,让我的配色不再是碰运气,而是有理有据的专业输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