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 NX 8.0数控加工自动编程(第4版)(附DVD-ROM光盘1张)

UG NX 8.0数控加工自动编程(第4版)(附DVD-ROM光盘1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康亚鹏,李小刚,左立浩 编
图书标签:
  • UG NX 8
  • 0
  • 数控加工
  • 自动编程
  • 第4版
  • 机械工程
  • 制造技术
  • CAD/CAM
  • 编程实例
  • 工业软件
  • 光盘资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06808
版次:4
商品编码:11172190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工程软件数控加工自动编程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7
字数:460000
正文语种:中文
附件:DVD-ROM光盘
附件数量: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UG NX 8.0数控加工自动编程(第4版)》以UG NX 8.0为平台,内容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入门到高级应用,通过详细的讲解和实例演示,图文并茂地叙述了UG CAM的特点、操作方法及工作流程,系统地介绍了UG CAM中各加工操作类型的创建、参数设置、机床控制、实例仿真检查。《UG NX 8.0数控加工自动编程(第4版)》特别注重实用性,针对每个应用模块都给出了相应的典型操作实例,最后一章还给出了3个大型综合实例的工艺流程、制作方法。另外,本书还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光盘,对书中讲到的所有实例均制作了多媒体语音视频进行讲解,内容通俗易懂、方便实用,便于读者学习。
  本书面向具备机械加工理论基础、CAD基础知识的初学者,可以作为数控加工计算机编程的培训教材或自学参考资料,也可作为企业、大中专院校、职业培训班的数控培训教材。

内页插图

目录

第4版前言
第1章 UG NX 8.0概述
1.1 UG NX 8.0概述
1.2 UG NX 8.0的主要功能模块
1.3 UG NX 8.0 CAM的特点
1.4 UG NX 8.0 CAM的主要功能模块
1.4.1 UG/CAMBase(基础模块)
1.4.2 UG/Postprocessing(后处理模块)
1.4.3 UG/Lathe(车削模块)
1.4.4 UG/PlanarMilling(平面铣削模块)
1.4.5 UG/Core&CavityMilling;(型芯和型腔铣模块)
1.4.6 UG/Fixed-AxisMilling(固定轴铣模块)
1.4.7 UG/FlowCut(自动清根模块)
1.4.8 UG/VariableAxisMilling(可变轴铣模块)
1.4.9 UG/SequentialMilling(顺序铣模块)
1.4.10 UG/Vericut(切削仿真模块)
1.4.11 UG/WireEDM(线切割模块)
1.4.12 NURBS(轨迹生成器模块)
1.5 UG NX 8.0的新增功能
1.5.1 UG全息3D的新增功能
1.5.2 UG验证的新增功能
1.5.3 UG设计的新增功能
1.5.4 UG CAM的新增功能
1.5.5 NX CMM数控测量编程

第2章 UG NX 8.0 CAM的基础知识
2.1 UG NX 8.0 CAM的基本操作
2.1.1 UG NX 8.0 CAM的界面操作
2.1.2 UG CAM的鼠标操作
2.2 UG NX 8.0的加工环境设置
2.3 UG NX 8.0 CAM的操作导航器
2.3.1 操作导航器的内容
2.3.2 加工操作的状态标记
2.4 UG NX 8.0 CAM的加工操作界面
2.4.1 UG CAM的铣加工操作界面
2.4.2 UG CAM的点位加工操作界面
2.4.3 UG CAM的车削加工操作界面
2.5 UG NX 8.0 CAM的功能术语
2.6 UG NX 8.0的坐标系
2.7 刀轨可视化仿真与机床仿真
2.7.1 刀轨可视化仿真
2.7.2 机床仿真
2.8 后置处理
2.8.1 车间文档
2.8.2 后处理
2.9 UG NX 8.0 CAM的加工流程
2.9.1 创建程序
2.9.2 创建刀具
2.9.3 创建几何体
2.9.4 创建方法
2.9.5 创建工序

第3章 UG NX 8.0 CAM的通用参数设置
3.1 UG CAM非切削移动参数的设置
3.1.1 概述
3.1.2 进刀
3.1.3 退刀
3.1.4 进刀控制点
3.1.5 避让
3.2 UG CAM公用切削参数的设置
3.2.1 拐角
3.2.2 步距
3.3 选项参数设定
3.4 切削进给和速度设定
3.5 机床控制

第4章 平面铣
4.1 平面铣概述
4.1.1 平面铣介绍
4.1.2 平面铣的特点
4.2 平面铣的创建方法
4.3 平面铣加工子类型
4.4 平面铣几何体
4.4.1 新建平面铣几何体
4.4.2 平面铣几何体类型
4.4.3 平面铣的边界几何体
4.5 平面铣的参数设置
4.5.1 平面铣的操作参数设置
4.5.2 平面铣的切削参数设置
4.6 平面铣加工实例

第5章 面铣削
第6章 型腔铣
第7章 深度加工轮廓铣
第8章 固定轮廓铣
第9章 UG CAM点位加工
第10章 UG CAM综合加工实例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Unigralhics(简称UG)是目前数控加工行业中应用最广泛的软件之一,它是由全球著名的MCAD供应商Unigraphics Solutions公司(简称UGS)推出的,集CAD/CAM/CAE于一体紧密集成的三维参数化软件,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制造软件之一。

  UG是从CAM发展而来。20世纪70年代,美国麦道飞机公司成立了解决自动编程系统的数控小组,后来发展成为CAD/CAM -体化的UG软件。90年代被EDS公司收并,为通用汽车公司服务。2007年5月正式被西门子收购,因此,UG有着美国航空和汽车两大产业的背景。自UG 19版以后,此产品更名为UG NX,UG NX8.0作为UGS公司为用户提供的最新版本,其功能覆盖了产品的整个开发过程,是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完整解决方案。

  UG NX 8.0通过在建模、模拟、自动化与测试关联性方面整合一流的几何工具和强大的分析技术,实现了模拟与设计的同步、更迅速的设计分析迭代、更出色的产品优化和更快捷的交付速度,重新定义了CAE生产效率。UG NX 8.0 CAM模块以全新工具提升生产效率,包括推出两套新的加工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了特定的编程任务环境),为零件制造赋予了全新的意义。数控测量编程(CMM Inspection Programming)可帮助用户自动利用直观的产品与制造信息(PMI)模型数据。UG NX 8.0 CAM模块为CNC切削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能够完成铣削中的从2.5轴/3轴、高速加工到多轴加工;钻削中的点位中心孔、固定循环孔加工;线切割加工、斜度切割;车削加工中的中心孔、粗车加工、精车加工、螺纹加工等。

  ……

好的,以下是一本不包含《UG NX 8.0数控加工自动编程(第4版)(附DVD-ROM光盘1张)》内容的图书简介: --- 《现代机械设计基础教程(第3版)》 作者:[此处填写作者姓名,例如:王建华,李明] 出版社:[此处填写出版社名称,例如:机械工业出版社] 图书概述 本书是为高等院校机械设计专业本科生、专科生以及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领域工作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精心编写的教材。本版在深入剖析机械设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当前工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和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全面更新和完善了原有内容,力求在理论深度和工程应用广度上达到新的平衡。 本教材的编写遵循“基础扎实、原理清晰、知识全面、工程实用”的原则,旨在培养读者扎实的机械设计理论功底、严谨的工程思维以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我们特别注重将经典理论与现代制造技术、先进材料应用相结合,确保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主要内容与特色 本书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共分为十章,详细阐述了机械设计领域的核心知识点: 第一部分:设计基础与材料基础 绪论与设计概述: 明确了现代机械设计的内涵、基本流程、设计准则以及人机工程学在设计中的地位。重点阐述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的初步概念。 机械传动与运动分析: 深入分析了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方法,包括瞬心法和速度多边形法。详细讲解了凸轮机构的设计与校核,强调了凸轮机构的运动规律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机械零件的强度分析与失效预防: 本章系统介绍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工程中的常用结构钢、铸铁及高分子材料。重点讲解了静力强度、疲劳强度、接触强度等核心计算方法。针对疲劳失效,详细剖析了应力集中、表面处理(如渗碳、氮化)对提高零件使用寿命的作用。此外,还引入了可靠性设计的基础概念。 第二部分:主要机械零部件设计 连接技术(静连接与动连接): 螺纹连接: 详细阐述了普通螺纹、传动螺纹的公差与配合,并结合有限元分析初步概念,讨论了螺栓预紧力对连接强度的影响。 键、销与过盈配合连接: 深入分析了平键、花键的强度计算,并着重介绍了不同过盈配合的拆装工艺和应用场景。 轴系设计: 轴的设计不再仅仅是强度校核,本版更侧重于轴的刚度校核和临界转速的计算。结合实际机床和减速箱的设计案例,讨论了轴的材料选择和热处理工艺对疲劳寿命的决定性作用。 滚动轴承与滑动轴承设计: 详细介绍了滚动轴承的疲劳寿命(L10寿命)计算,并结合载荷谱分析,探讨了轴承的选型流程。滑动轴承部分重点讲解了润滑理论(油楔效应),以及在重载、低速场合下的自润滑材料应用。 齿轮传动设计: 作为核心章节之一,本章全面覆盖了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斜齿圆柱齿轮以及锥齿轮的设计计算。特别加强了齿面接触疲劳强度(点蚀)和齿根弯曲疲劳强度的校核方法,并引入了齿形系数、应力集中系数的查表和计算规范。 带传动与链传动: 阐述了V带、同步带、摩擦型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初拉力计算以及使用寿命的评估。链传动部分则重点分析了节距、传动比和链条的承载能力。 第三部分:机构的动态特性与现代设计方法 弹簧设计: 螺旋压缩弹簧、拉伸弹簧、板簧的设计计算,包括疲劳寿命分析和扭转刚度的确定。 离合器、制动器与调速装置: 深入分析了摩擦式离合器和制动器的制动/接合时间、热平衡计算。调速装置部分则概述了液压、气动调速的基本原理。 机械振动基础: 引入了单自由度、双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与强迫振动分析,讲解了系统的固有频率和振动隔离的基本方法,为后续的机械动态优化设计打下基础。 现代设计方法与工具: 简要介绍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基本流程,以及设计优化、有限元分析(FEA)在复杂结构强度分析中的应用,强调了设计迭代的重要性。 本书特色与创新 1. 强化工程实践案例: 每章末均附有贴近实际生产的典型设计例题和习题,部分章节结合了国际标准(如ISO、DIN)对零部件参数的要求。 2. 突出可靠性与寿命设计: 相较于传统教材,本版更侧重于疲劳分析、损伤容限设计理念的引入,培养学生从源头预防失效的意识。 3. 清晰的图表与插图: 全书配有大量高清、标准化的机械图纸和原理图示,帮助读者直观理解复杂的结构和受力状态。 4. 注重知识体系的连贯性: 本书的章节安排遵循从材料到零件,再到系统的设计逻辑,确保学习路径的自然衔接。 适用对象 高等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本科生、专科生。 从事产品设计、设备维护、工艺规划的工程技术人员。 准备考研或考取注册工程师资格的专业人士。 学习目标 学完本书后,读者将能够独立完成中小型机械设备的关键零部件选型、尺寸设计与校核,掌握机械系统可靠性评估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现代设计思想指导工程实践。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纸张质量给人的感觉是中规中矩,没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但也挑不出明显的硬伤,适合长时间阅读而不会太累眼。我特别关注的是它在“数控加工”这个核心环节上是如何展开论述的。理论部分,关于切削参数的计算和几何特征的识别,讲解得比较扎实,对于初学者理解G代码背后的原理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当涉及到UG NX 8.0特有的CAM功能模块时,我发现作者在软件操作步骤的描述上,似乎更倾向于直接给出“点击此处,选择那个选项”的流水账式记录,而缺乏对“为什么选择这个选项”的深入剖析。例如,在精加工刀路的生成中,如何根据不同的材料属性和表面光洁度要求,科学地调整进给速度和步进距离,书中的讨论就显得比较单薄了。这使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操作手册”的文字版,而非一本“工程思维”的培养指南。对于那些真正希望将CAD/CAM软件工具提升到工程决策层面的人来说,这种纯粹的“How-to”指导是远远不够的,缺少了那种“大师带徒弟”般的经验传授的韵味。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划分整体上是清晰的,从草图绘制到三维建模,再到CAM设置,逻辑递进关系明确,这对于刚接触UG软件的学生群体来说是友好的。然而,在案例的选择上,我个人认为存在一些倾向性。绝大多数示例零件都是结构相对规整的、以二维特征拉伸或三维布尔运算为主的简单实体模型。这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学习者的思维定势,让他们习惯于用最直接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回避了在实际生产中经常遇到的、由多个复杂曲面、自由曲面以及薄壁结构组成的“硬骨头”。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个或两个具有挑战性的、需要多道工序协同完成的复杂模具或航空件加工案例,并详细展示如何利用UG NX 8.0的混合编程能力来分步攻克,那这本书的价值无疑会飙升。目前的案例库,更像是给初学者做“热身运动”,而不是让他们直接面对“正式比赛”的强度。

评分

从一个长期使用过多种编程软件的老工程师的角度来看,我对这本书的系统性和前瞻性寄予了较高的期望。UG NX 8.0的年代背景决定了它在某些先进制造工艺,比如五轴联动加工的路径规划和干涉避让算法优化方面,其介绍必然是基于当时的技术水平。我仔细翻阅了相关的章节,发现对于如何处理复杂曲面之间的过渡区域,书中的算法介绍相对保守,更多使用的是经典的光栅或轮廓铣削策略,而对于后续版本中已得到大幅优化的“等高线跟随”或“流线加工”的精细调优技巧,着墨不多。这让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对那个特定时间点软件功能的忠实记录,而非对未来加工趋势的预测或引导。此外,在软件与外部设备交互(如机器人集成或SPC数据回馈)的接口描述上,内容也明显缺失,这在现代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是一个不小的遗憾。它成功地教会了你如何用8.0版本加工一个零件,但可能没有教会你如何让这个加工过程更“智能”。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确实挺吸引人的,色彩搭配得当,而且标题也相当醒目,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本关于UG NX 8.0数控加工的书籍。我原本是抱着极大的期望去翻阅的,毕竟现在制造业对高级数控编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UG NX作为行业内的主流软件之一,深入学习它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当我真正开始阅读后,那种“相见恨晚”的激动感并没有如期而至。首先,关于UG NX 8.0这个版本的选择,虽然这毕竟是一个经典版本,但相对于目前市场上的最新版本而言,界面和功能上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迭代。书中对新用户可能遇到的基础操作流程讲解得还算细致,但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想深入挖掘8.0版本中一些更高级的模块特性,比如更复杂的曲面加工策略或者后处理器的定制化方面,内容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特别是在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上,深度和广度都稍显不足,很多复杂的刀路生成逻辑和参数优化过程只是浅尝辄止,留给读者的自行摸索空间过大,对于想通过阅读快速提升实战能力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小小的遗憾。光盘的配置虽然提供了,但里面的配套资源是否能跟上时效性,也是一个需要时间检验的问题。总的来说,作为入门级的参考资料尚可,但想指望它成为一本能够应对复杂工业生产挑战的“宝典”,恐怕还需要更多的补充阅读和实践积累。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对错误处理和故障排除方面的指导相对薄弱。在数控编程领域,软件操作顺畅固然重要,但更考验工程师水平的是如何应对突发状况:比如刀具突然磨损导致的表面质量下降、程序模拟中出现但实际加工中难以察觉的微小干涉、或者后处理输出代码与实际机床控制器的兼容性问题等。这本书更多地聚焦于“如何成功地生成程序”,而非“程序生成后可能遇到的陷阱”。对于那些在机床旁遇到实际问题的读者来说,寻找书中的故障排除章节时,常常会感到无功而返。这种“只讲对,不讲错”的编写方式,虽然保持了文本的简洁性,却大大削弱了其作为一本实战参考工具的实用价值。一本优秀的实战指南,应该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在你即将踏错时及时提醒你潜在的危险区域。

评分

三分钟热度!买了又没兴趣了!

评分

书到了 还没有来得急看

评分

孤独感计划经济空间看看白白净净家

评分

不错 教的很仔细 赞个???

评分

快递速度杠杠的!书还没看,感觉还可以。

评分

书很好 不过我只需要车床部分的知识 要是专门点就好了

评分

内容不怎么全面,基本用不到什么!

评分

书还不错,内容也挺实用的

评分

还可以吧,都是基础的东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