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2SG535:实腹钢梁混凝土柱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2SG535:实腹钢梁混凝土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编
图书标签:
  • 建筑设计
  • 结构设计
  • 钢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建筑标准图集
  • 实腹钢梁
  • 混凝土柱
  • SG535
  • 建筑工程
  • 结构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787802428225
版次:1
商品编码:1118402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2-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31
字数: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2SG535:实腹钢梁混凝土柱》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不大于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g,基本风压 ≤0.7kN/m2地区的单层单跨实腹钢梁混凝土柱厂房。图集主要包括柱距为6m(跨度9m、12m、15m、18m、21m)、7.5m(跨度12m、15m、18m、21m)单跨实腹钢梁混凝土柱厂房中混凝土柱、人字形实腹钢梁、屋面支撑体系的构件选用图及节点详图。设计人员可直接选用图集中构件及构造,配合柱间支撑、抗风柱等国标图集可形成一套完整的单层单跨实腹钢梁混凝土柱厂房施工图,施工单位可按图施工。

内页插图

目录

柱及钢梁选用表
结构布置示意图
柱模板及配筋图
支撑及系杆详图
钢梁详图
附录一
钢结构设计与施工实践:结构工程师与设计院的必备手册 本书聚焦于现代建筑工程中应用极为广泛的钢结构体系,深度剖析了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理论到施工安装的全过程。它不是特定图集或规范的复述,而是一部立足于工程实践、旨在提升专业人员设计与施工能力的综合性参考书。 --- 第一部分:钢结构设计理论与基础 本部分内容旨在巩固读者对钢结构设计基本原理的理解,为后续复杂构件的设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 钢材的力学性能与选择 材料特性细分: 详细阐述不同等级钢材(如Q235、Q345、Q390等)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韧性及焊接性能差异。重点分析高强度钢材在结构应用中的优势与限制,特别是疲劳性能的考量。 温度对性能的影响: 探讨低温环境对钢材脆性的影响,介绍抗低温钢材的选择标准及设计修正系数。分析高温环境(如火灾)下钢材力学性能的衰减曲线,为防火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材料的疲劳与损伤: 深入探讨钢结构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发生的疲劳累积损伤机理。内容涵盖S-N曲线的建立、应力循环次数的统计分析,以及如何通过提高构件的刚度和减小应力集中来提高结构的疲劳寿命。 2. 结构分析与稳定性设计 经典与现代分析方法: 对比经典的解析法(如桁架法、矩阵分析法)与现代有限元分析(FEA)在钢结构分析中的应用。讲解如何使用商业软件(如ABAQUS, ANSYS, SAP2000)进行几何非线性分析、材料非线性分析。 整体稳定性控制: 详细介绍钢结构(特别是高层建筑和长跨度结构)的侧向刚度设计。内容涵盖抗弯系统的布置原则、剪力墙与核心筒的相互作用、连梁的设计与配筋,以及考虑偶然荷载(如地震、风荷载)下的二阶效应(P-Δ效应)分析。 构件的局部稳定性: 针对受压和受弯构件,深入剖析腹板和翼缘的局部屈曲问题。提供针对细长、中厚度、和宽厚比受控构件的容许长细比校核方法和截面分类标准。 --- 第二部分:关键钢结构节点与连接技术 节点是钢结构设计中的薄弱环节,本部分将详尽讨论各类连接的设计、详图绘制与施工控制要点。 3. 螺栓连接的深化设计 高强度螺栓的安装与检验: 区别摩擦型连接与承压型连接的设计计算方法。详细描述扭矩法、转角法、拉伸预拉力检测的方法和标准。强调现场施工中预拉力的准确施加与检验记录的重要性。 焊缝的分类与设计: 涵盖对接焊缝、角焊缝、T型焊缝的强度校核。讨论焊缝的无损检测(NDT)技术,如超声波探伤(UT)和射线探伤(RT)的应用范围与合格标准。分析焊缝残余应力对结构性能的影响。 特殊连接节点的构造: 针对大型节点(如桁架节点、柱顶牛腿节点、梁柱刚性连接)的设计,提供多种构造选择和对比分析。重点讲解如何通过增加节点板、加强肋板来有效传递力和力矩,并优化节点域的应力分布。 4. 梁柱连接与框架节点 刚性连接(刚接)详图设计: 深入研究外接刚接(Extended End-Plate)和内接刚接的设计细节,包括螺栓排数、翼缘连接板的厚度计算,以及如何处理焊接变形对连接性能的影响。 偏心连接的设计: 针对梁与柱发生偏心荷载传递的连接(如悬臂梁、偏心支撑节点),讲解载荷分解、螺栓群的应力集中分析,并给出具体的详图构造要求,避免拉拔和剪切破坏的发生。 桁架节点的设计规范: 讨论梁与梁、梁与柱之间采用螺栓或焊接的桁架节点设计。分析弦杆与腹杆交汇处节点的受力特点,并提供节点板的优化设计方案,以最小化材料用量同时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 --- 第三部分:特殊结构应用与施工控制 本部分将视角从单一构件扩展到复杂结构体系,并关注设计成果如何转化为高质量的工程实体。 5. 复杂钢结构的构造与施工 大跨度结构与空间桁架: 探讨空间网架结构、拱结构、悬索结构的受力特性。重点讲解预应力施加技术在提升大跨度结构整体稳定性和刚度方面的应用。 轻钢结构的设计要点: 区别于重钢结构,轻钢体系(如冷弯薄壁型钢)的设计需要重点关注防风吸力、振动控制以及薄壁构件的局部屈曲问题。介绍轻钢结构中自攻螺钉连接的承载力计算方法。 钢结构安装的精度控制: 详细论述钢结构安装的放线定位、高精度对中技术。分析吊装过程中临时支撑的设计与拆除顺序,以及对已安装结构可能产生的倾覆和扭转风险的预防措施。 6. 防腐、防火与耐久性设计 钢结构防腐蚀体系: 介绍不同环境(大气、水下、沿海)对钢结构防腐的要求。对比热浸镀锌、富锌涂料、环氧富锌底漆等涂层体系的适用性、寿命评估及维护周期。强调节点区和焊缝区的涂层保护细节。 钢结构的耐火设计: 阐述基于构件耐火极限(如1.5小时、2.0小时)的防火设计思路。对比外涂型防火涂料、包覆型防火材料(如防火板、水泥砂浆)的施工工艺、厚度计算与质量验收标准。 施工缺陷的修正与验收: 总结工程中常见的施工偏差(如构件长度偏差、轴线位移、螺栓孔位偏差)对结构整体性能的影响。提供超差构件的现场校正方法(如加热矫正、更换、增加支撑)的技术流程和安全评估标准。 --- 本书适合以下专业人士参考: 结构工程师、建筑设计院从事钢结构设计及校核工作的技术人员。 钢结构制造厂的技术负责人、工艺工程师。 工程监理、项目管理人员,用于掌握钢结构施工的关键质量控制点。 从事土木工程、结构工程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从理论深度和实践广度上,全面提升钢结构的设计优化能力和施工质量控制水平。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开本相当实用,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是经过精心编排、内容翔实的工程参考手册。翻开目录,我立刻被那份严谨的结构化设计所吸引。虽然我不是建筑领域的专家,但从目录的细致划分,如“结构概论”、“材料性能”、“荷载计算”、“构件设计”、“节点构造”、“施工要点”等等,就能感受到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特别是“节点构造”这一章节,通常是连接不同构件的关键,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如果这一部分内容详尽,并配有清晰的图例,那么对于实际操作的指导意义将是巨大的。此外,书中对不同荷载组合下的应力分析和变形控制的论述,更是体现了其科学性和专业性。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钢梁与混凝土柱连接方式的介绍,这涉及到两种不同材料的协同工作,如何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是设计中的一大挑战,期待书中能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和详细的计算依据。整体而言,这本书给我一种“工具书”的厚重感,相信它能为建筑工程师们提供可靠的设计依据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符合我的审美,封面简洁大气,没有过多的装饰,直接点出了书名和核心内容,给人一种专业、可靠的感觉。我个人对建筑结构方面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关注那些能够提升建筑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创新技术。读这本书,我主要想了解的是在实腹钢梁与混凝土柱的组合结构中,是如何实现最优化的配比和连接的。比如,在承受较大荷载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合理的设计来减小构件的尺寸,从而节省材料成本,同时又不牺牲结构的稳定性。书中对各种可能出现的荷载情况,如风荷载、地震荷载、活荷载等,在实腹钢梁和混凝土柱上的具体传导和影响分析,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部分。另外,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探讨一些关于结构整体性的问题,例如,当梁和柱的材料属性不同时,如何确保它们之间能够有效地协同工作,共同抵抗外力,避免出现局部应力集中或者连接破坏的情况。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实际工程案例的分析,那将是锦上添花。

评分

这本书的版式设计非常清晰,图文并茂,阅读起来十分顺畅。作为一个对建筑工程质量有较高要求的从业者,我一直关注那些能够提高建筑结构可靠性和耐久性的设计方法。实腹钢梁混凝土柱的组合结构,在我看来,是一种在传统结构基础上进行的优化。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这种组合结构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性能表现,例如,在多层高层建筑、工业厂房或者特殊结构的工程中,这种组合结构的优势和局限性分别体现在哪里。我尤其关心书中对连接节点的设计,因为节点的可靠性直接关系到整个结构的安全性。书中能否提供不同连接方式的详细图示和技术参数,比如焊接、螺栓连接等,以及在不同受力情况下,何种连接方式更为适用,并辅以相关的计算说明,这将对我非常有帮助。此外,如果书中能够提及一些关于防腐、防火等方面的设计要求,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构造措施来提高构件的耐久性,那就更好了。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其严谨的学术风格和高度的实用性。我是一名对建筑结构设计充满好奇的学生,一直想深入了解不同结构形式的优势和应用场景。实腹钢梁混凝土柱的组合结构,在我看来,是兼具了钢结构的强度和混凝土结构的刚度,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结构体系。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详细阐述这两种材料在组合结构中的优势互补的。例如,钢梁在跨度较大的情况下能够提供优异的承载能力,而混凝土柱则能提供良好的抗压性能和整体稳定性。书中对于如何进行精确的结构计算,以确定最佳的梁柱配比和连接形式,是我最为期待的部分。我相信,一本优秀的设计图集,不仅仅是提供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指导实际操作,解决设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难题。因此,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包含一些关于施工细节和质量控制的指导,让读者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如何在实际工程中实现设计意图,并确保工程质量。

评分

这本书的纸张质量很好,印刷清晰,整体感觉十分专业。我是一位对建筑工程的经济性非常重视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我一直在寻找能够优化工程造价,同时又不牺牲工程质量的设计方案。实腹钢梁混凝土柱的组合结构,在我看来,是一种很有潜力实现经济效益的设计。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分析,在同等承载能力下,采用实腹钢梁混凝土柱组合结构相比于纯钢结构或者纯混凝土结构,在材料用量、施工工期以及后期维护成本方面,能带来哪些优势。书中对于各种构件的尺寸优化、节点连接的简化设计,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来降低人工成本,是我最为关注的内容。此外,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性能化设计方面的指导,例如,如何通过优化设计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从而减少地震造成的损失,以及如何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实现结构的绿色节能设计。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