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视听资料分析及检验技术

数字视听资料分析及检验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琦 著
图书标签:
  • 数字视听
  • 视听资料
  • 分析技术
  • 检验技术
  • 音视频处理
  • 质量控制
  • 标准规范
  • 测试方法
  • 媒体技术
  • 数字媒体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ISBN:9787511885494
版次:1
商品编码:1195825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河南警察学院科研拔尖人才支持计划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8
字数:39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视听资料数字化检验与分析技术在打击刑事犯罪中具有重要作用,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中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作为独立证据得到了明确,本书顺应新形势下司法审判与侦查取证工作的需要,深入阐述数字音视频资料的检测及分析技术,为视听资料作为证据使用的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提供技术支持。

作者简介

刘琦,河南警察学院副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先后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十余项,撰写著作三部,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及数字信号处理。

目录

第一章基础知识
第一节概述
1.1.1研究意义及重要性
1.1.2视听资料数字化检验与分析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节音频基础知识
1.2.1音频信息认知机理
1.2.2声波的相关概念
1.2.3音频信号的数字处理及特征表示
第三节数字图像基础知识
1.3.1人眼视觉效应
1.3.2色度学基础与颜色模型
1.3.3图像增强技术基础
1.3.4数字图像篡改
第四节数字视频基础知识
1.4.1视频监控概述
1.4.2视频图像编码
1.4.3视频监控的证据作用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二章音频篡改检测及分析处理技术
第一节数字音频篡改检测概述
第二节常见音频篡改方式
2.2.1音频剪切
2.2.2音频变调
2.2.3复制粘贴
2.2.4重压缩、重采样
第三节音频篡改检测
2.3.1基于子带谱平滑度的音频篡改检测方法
2.3.2对音频信号复制粘贴检测方法
2.3.3音频信号重压缩及重采样检测方法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三章音频隐写分析技术
第一节音频隐写概述
第二节音频隐写方式
3.2.1非压缩域数字音频隐写
3.2.2压缩域数字音频隐写
第三节音频隐写分析技术
3.3.1通用隐写分析
3.3.2专用隐写分析
本章参考文献
第四章说话人识别技术
第一节说话人识别技术概述
4.1.1发展简史
4.1.2说话人识别
4.1.3说话人识别系统的评估手段
4.1.4说话人识别研究的发展趋势
4.1.5说话人识别实用化所面临的问题
第二节说话人分割
第三节说话人识别方法
4.3.1基于模板匹配模型的方法
4.3.2基于概率模型的方法
4.3.3基于判决模型的方法
4.3.4基于混合模型的方法
第四节说话人鉴别过程及语言图谱特征
4.4.1说话人鉴别过程
4.4.2语音图谱
4.4.3图谱特征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五章数字图像复制粘贴篡改检测技术
第一节同幅图像复制粘贴操作检测
5.1.1复制粘贴检测原理
5.1.2现有同幅图像复制粘贴篡改检测算法
5.1.3一种典型的复制粘贴检测算法
第二节不同图像复制粘贴操作检测
5.2.1图像双谱的幅值和相角
5.2.2估计原图与待测图像双谱的幅值差和相角差
5.2.3图像纹理复杂度
本章参考文献
第六章图像重压缩、重采样检验技术
第一节重压缩简介
6.1.1色彩模型转换
6.1.2分块DCT变换
6.1.3有损量化
6.1.4无损信息熵编码
第二节JPEG重压缩步骤及常见图像重压缩检测方法
6.2.1JPEG重压缩步骤
6.2.2常见图像重压缩检测方法
第三节重采样原理及图像常用重采样检测方法
6.3.1重采样原理
6.3.2常用重采样检测方法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七章数字图像模糊润饰篡改检测技术
第一节人工模糊操作
第二节基于同态滤波的人工模糊检测技术
7.2.1同态滤波放大人工模糊操作的边缘
7.2.2基于同态滤波增强的模糊操作检测
第三节基于灰度异常的图像人工模糊检测
7.3.1算法原理
7.3.2检测流程
第四节基于灰度异常的图像人工模糊检测
7.4.1算法原理
7.4.2检测方法步骤
本章参考文献
第八章数字图像隐写分析技术
第一节隐写技术发展概述
8.1.1相关概念
8.1.2隐写技术的发展
8.1.3数字隐写系统的安全性
8.1.4数字隐写系统分类
第二节数字图像隐写方法
8.2.1空域数字图像隐写方法
8.2.2频域数字图像隐写方法
第三节数字图像隐写分析技术
8.3.1空域隐写检测算法RS方法
8.3.2频域隐写算法JSteg的典型检测算法卡方检测
8.3.3序列隐写的密钥提取
本章参考文献
第九章超分辨率分析技术
第一节超分辨率分析概述
9.1.1超分辨率技术的国内外研究发展历程
9.1.2图像超分辨率技术的应用领域
第二节单幅图像超分辨率
9.2.1单核插值方法
9.2.2其他插值方法
第三节视频和图像序列的超分辨率重建技术
9.3.1频域超分辨率图像重建算法
9.3.2空域超分辨率图像重建算法
9.3.3超分辨率分析源代码及实验结果分析比对
9.3.4图像重建质量评价方法
本章参考文献
第十章视频结构化分析及提取技术
第一节视频结构化分析概述
第二节镜头分割
第三节关键帧提取
第四节视频场景分割
场景分割综述
第五节视频特征提取
10.5.1关键帧特征提取
10.5.2视频特征提取
10.5.3视频时序特征的提取与匹配
10.5.4关键帧特征的提取与匹配
第六节视频语义分析与提取
10.6.1视频语义分析概述
10.6.2特定领域的视频语义分析
本章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图像配准技术
第一节图像配准技术概述
第二节图像配准
11.2.1图像配准定义
11.2.2变换空间
11.2.3图像配准过程
11.2.4基于图像灰度信息的配准方法
11.2.5基于变换域信息的图像配准方法
11.2.6基于特征的图像配准方法
11.2.7几种常用特征提取算法
11.2.8特征提取算法简介
本章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图像融合技术
第一节图像融合规则
12.1.1基于像素的融合规则
12.1.2基于区域的融合规则
第二节基于塔形分解的图像融合方法
基于拉普拉斯塔形分解的图像融合方法
第三节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
12.3.1利用提升方案构造小波变换
12.3.2基于第二代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
第四节基于NSCT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
12.4.1Contourlet变换
12.4.2NSCT变换
本章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数字音视频技术分析及检测技术的应用
第一节数字音频
13.1.1模糊音频分析处理技术
13.1.2语音原始性真实性检验
13.1.3说话人识别
13.1.4语音检测分析实例
第二节数字图像
13.2.1同源图像复制粘贴篡改检测
13.2.2不同源图像复制粘贴篡改检测
13.2.3EXIF信息
13.2.4数字图像检测分析实例
第三节数字视频
13.3.1视频侦查技术
13.3.2视频技术发展展望

前言/序言


好的,根据您的要求,我将为您撰写一本不包含《数字视听资料分析及检验技术》内容的图书简介。为了确保简介的详实和自然,我将聚焦于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例如古代文明与哲学思想。 --- 《失落的巴别塔: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兴衰与神话体系重构》 ISBN: 978-7-5327-6890-3 出版时间: 2024年春季 页数: 680页 (精装典藏版) 开本: 16开 导言:当泥板上的文字开始呼吸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尼罗河畔的法老和多瑙河边的罗马固然光芒万丈,但真正孕育了最早城市、法律、文字和数学的摇篮,却是在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那片被称为“两河流域”的冲积平原上——美索不达米亚。然而,随着时间的无情冲刷,这座宏伟的文明金字塔渐渐被黄沙掩埋,只剩下沉默的泥板和破碎的城墙,供后人凭吊。 本书《失落的巴别塔》并非一部简单的考古编年史,而是一次深入的文明心理学与社会结构解码之旅。我们试图穿透数千年的尘埃,重新激活那些被遗忘的声音,探究苏美尔人如何构建了第一个复杂的城邦政治,阿卡德人如何统一了纷争的部落,以及巴比伦人如何在法律的刻痕中确立秩序。本书的核心在于,通过对楔形文字文献的深度文本分析,重构一个鲜活、多维且充满矛盾的美索不达米亚精神世界。 第一部分:混沌初开——苏美尔城邦的诞生与宇宙观 本部分聚焦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起源阶段,即苏美尔城邦的勃兴。我们首先解析了从乌鲁克到拉格什的权力结构演变,探讨了“恩西”(地方统治者)和“卢伽尔”(国王)角色的功能性差异,以及神庙经济在早期社会中的核心地位。 重点章节包括: 《泥板上的契约:早期土地分配与水权纠纷》:通过对早期泥板文书的翻译与比对,揭示了早期国家机器如何通过记录和仲裁来巩固统治,而非单纯依赖武力。 《创世叙事与世界秩序:埃里都的七层宇宙观》:深入分析了苏美尔创世神话,特别是关于“天、地、水”三元论的构建,阐明了他们如何在一个多灾多变的自然环境中,建立起一套内在的、可预测的宇宙秩序感。这套秩序感是他们社会稳定的基石。 《书吏的秘密:文字对社会阶层的固化作用》:文字的发明是文明的飞跃,但我们探讨了它如何同时成为一种精英工具,限制了知识的流动,从而加剧了社会分化。 第二部分:帝国的阴影——阿卡德、古巴比伦与法律的基石 随着区域霸权的更迭,文明从松散的城邦联盟走向了统一的帝国时代。本部分重点研究了萨尔贡大帝的军事扩张与其带来的文化融合,以及汉谟拉比时期法律体系的成熟。 不同于仅仅罗列法典条文,本书致力于挖掘法律背后的伦理观: 《“以眼还眼”的社会经济学解读》:我们不将汉谟拉比法典视为单纯的刑罚手册,而是将其视为一套精密的社会风险管理工具。法典中对于不同阶层(贵族、自由民、奴隶)的差异化惩罚,精确映射了当时的财富分配和生命价值体系。 《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英雄与凡人界限》:史诗不仅仅是冒险故事,它是两河流域知识分子群体对“死亡”这一终极命题的哲学叩问。我们分析了恩基杜之死对吉尔伽美什心性的转变,揭示了早期人类对永恒的渴望与最终的妥协。 《雨水与瘟疫:祭祀体系在帝国危机中的转向》:当帝国扩张,地方神祇的地位如何受到中央神祇(如马尔杜克)的挑战?我们考察了在自然灾害频发期,宗教仪式如何从地域性转向普世性,以维系庞大帝国的精神凝聚力。 第三部分:黄昏之歌——亚述的铁血与新巴比伦的辉煌再现 亚述帝国的崛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军事化和信息控制体系,而新巴比伦(迦勒底)王朝则在短暂的复兴中,将数学和天文学推向了高峰。 本部分的深入研究侧重于信息管理和知识的精英化: 《亚述王宫的档案管理:信息战的雏形》:亚述通过其庞大的图书馆和信使网络,实现了对征服地区的实时信息监控。我们研究了尼尼微图书馆的分类系统,它远超于简单的文献收藏,是一种高效的统治工具。 《星辰的轨迹与王权的合法性》:探讨了新巴比伦的祭司阶层如何利用占星术预测日食、月食,并将这些天文事件与王室的吉凶紧密联系起来,以此巩固王权的“神授”地位。这部分详尽分析了如《埃努玛·安努·恩利尔》等占星文本的数学基础。 《巴别塔的终结:亡国之痛与流亡文学的反思》:犹太人被掳至巴比伦期间,产生了深刻的文化反思。本书引用了相关的楔形文字记录,对比了巴比伦人对战败者的记录与被掳者自身的文学创作,解析了文明被征服后的心理创伤与文化韧性。 结语:来自泥土的永恒回响 《失落的巴别塔》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立体、有机的古代世界。它不是对历史事件的简单罗列,而是对古人思维模式、信仰体系和生存智慧的深度还原。两河流域的文明,其制度和思想的创新,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希腊、罗马乃至现代法律与城市规划。通过对泥板上每一笔刻痕的细致解读,我们得以瞥见人类文明最初的激情、恐惧与不朽的追求。 本书适合对古代史、考古学、比较宗教学以及早期社会结构感兴趣的读者和专业研究人员阅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一本厚重的书,封面设计得非常朴实,没有那些花哨的插图,就几个醒目的黑体字,直接点明了主题。“数字视听资料分析及检验技术”。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内容一定很扎实。我本来是想着随便翻翻,了解一下大概,结果这一看就停不下来了。书的前半部分,它讲了很多关于数字视听资料的来源和采集方法。从最原始的胶片时代,到现在的数字摄像机、手机、甚至无人机,各种介质的特点、优缺点,以及在不同环境下如何保证采集质量,都讲得非常透彻。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不同编码格式的讲解印象深刻,以前只知道有MP4、AVI这些,但具体到H.264、H.265这些编码的原理,以及它们对文件大小、画质的影响,书里都有详细的图示和公式推导,虽然有些公式我看得有些吃力,但整体上是能理解其逻辑的。而且,它还列举了很多实际案例,比如在新闻报道、影视制作、甚至是司法取证中,如何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采集和编码方案,这部分内容对我启发很大。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觉得视频文件“模糊”或者“卡顿”,其实根源可能就在于采集和编码的环节没有做好,这本书就像一个隐形的“老师”,把这些隐藏的细节都掰开了揉碎了讲解清楚了。

评分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对“分析”这个环节的深入探讨。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去看视频,更重要的是教会你如何“读懂”视频。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讲解了各种分析的技术和工具。比如说,对于音频部分,它详细介绍了声纹的识别原理,如何通过分析声音的频谱特征来判断说话人的身份,甚至还能分析出声音的细微变化,比如情绪的波动。这一点让我觉得非常神奇,以前只觉得听声辨人是小说里的情节,没想到在科学上真的有这么成熟的技术。再比如视频分析,它不仅仅讲了画面的清晰度、色彩的还原度,还涉及到了更深层次的内容,比如运动轨迹的分析,人脸识别的技术原理,甚至是通过画面细节推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书中穿插了大量的技术流程图和案例分析,一步一步地引导读者理解这些复杂的分析过程。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时间戳”的讲解,书中详细阐述了不同时间戳的生成方式、精度以及它们在音频视频同步性检验中的重要作用。有时候看视频会感觉画面和声音对不上,看完这部分我才明白,很多时候是因为时间戳的错误或者缺失导致的,而书中给出的校验方法,简直是“侦探”的必备技能。

评分

我一直对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数字视听资料分析及检验技术》时,立刻就被它所吸引了。这本书的内容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关于技术,更像是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书中对数字信号的转换、采样、量化等基础概念做了非常清晰的解释,这让我对视听资料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接着,它深入探讨了各种常见的视听资料格式,并详细分析了它们的编码原理和压缩算法。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元数据”的讲解,它解释了如何从各种隐藏在文件中的信息来获取关于资料来源、拍摄时间、设备型号等关键线索,这对于进行深入分析至关重要。书中的图表和示意图都非常直观,即使是复杂的概念,也能通过它们变得易于理解。我甚至在书中发现了一些关于视听资料的“指纹”技术,通过分析资料的独特特征来识别其真实性和防止复制,这让我对数字版权保护有了新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让我能够从更专业的角度去理解和处理视听资料。

评分

这本书的“检验技术”部分,可以说是整本书的精华所在,也是最让我惊叹的部分。它把前面讲解的分析技术,上升到了一个更严谨、更科学的层面。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对数字视听资料进行真伪鉴别、完整性校验以及质量评估的方法。比如说,如何通过分析视频的帧率稳定性、编码器的痕迹,甚至像素级别的异常来判断视频是否被篡改过。书中还提到了数字水印技术,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来溯源和保护视听资料的版权。我之前对“伪造视频”的认知还停留在简单的剪辑拼接,但看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现在的技术手段已经可以做到“以假乱真”,而相应的,我们鉴别这些伪造的手段也必须更加精细化和专业化。书中列举了很多实际的案例,比如在电影鉴赏中如何辨别特效的真假,在法庭上如何证明一段录像的真实性,甚至是在网络信息辨别中如何识别虚假新闻的视频。这些案例让我深刻体会到,掌握这些检验技术,不仅是专业人士的必备技能,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提高辨别能力的关键。

评分

这本书就像一本“解剖学”的指南,但解剖的对象是看不见的数字视听资料。我一直对视听资料的“幕后”工作充满好奇,想知道我们看到的精彩画面和听到的优美声音,背后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的这种好奇心。它从最基本的数字原理讲起,就像一个侦探,一步步地揭示了数字视听资料的“DNA”。书中详细讲解了各种视听资料的“生命周期”,从采集、编码、存储,到传输、播放,每一个环节都包含了大量的技术细节。我特别对书中关于“比特流”的分析方法感兴趣,它展示了如何通过解读这些看似混乱的二进制数据,来还原出原始的音视频信息,并从中发现隐藏的“蛛丝马迹”。书中的案例也非常贴近实际,比如在处理损坏的音视频文件时,书中提供的修复思路和方法,对于解决实际问题非常有帮助。我还注意到书中提到了关于“人工智能”在视听资料分析中的应用,这让我看到了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也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的动力。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对数字视听资料的理解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