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很不錯,我喜歡~!
評分非常滿意,五星
評分購物很愉快,謝謝京東,
評分李培林研究員是1980年代中國第一批赴法留學生,因之最早接觸到瞭西方最新的社會學理論,他也成為當代社會學西學東漸的傳播者之一:為雷濛•阿隆翻案,介紹波伏娃及其女權主義思想,引介福柯、利科等知名社會學傢,這在當時都算得上是“奇聞異事”瞭,沿著這樣的方嚮,他又在1990年代末期介紹瞭布迪厄、圖海納、布東和剋羅齊耶這些後來被證實為著名甚至是偉大的社會學傢。這在現在看來真是功德無量的事情,因為社會學和社會的現代性問題就是這批知識人首先提及並逐漸傳播到中國的。在這些言說的背後,作者有他更深層次的思考:“東方”如何走嚮現代?他提齣要用“中國經驗”來實現“東方現代化”,這又將理論問題拿到實踐中來審視和解決。不知不覺中,作者迴答瞭一個一直縈繞在我心頭的問題,法國現代著名社會學傢的社會學思想時如何進入中國的,對中國有什麼用。讀瞭這些文章之後,我主要思考兩個問題:首先,我們研究西方社會學並不是為瞭建立一個學術的七寶樓颱,而是要將這些新思想和中國的發展相結閤,比如像書中提到的樹立整體觀、當心風險社會等,這就將社會學落到瞭實處。其次,我們再也不能被所謂西方拉的太遠,要知道比之於西方我們的福柯研究和布迪厄研究差不多晚瞭二十年,我們不能再犯這樣的錯誤,如今這個時代傳播媒介特彆發達,我們一定要讓世界範圍的新知第一時間納入到中國當下的研究視域,尤其是社會學。以上是《生活和文本中的社會學》給我的啓示之一。
評分經典著作
評分入門加深入思考書籍,是一套好書
評分另外,書中也同樣涉及到一些學術、讀書和作者研究理路方麵的問題,其中不乏佳作,比如科技改變瞭生活的邏輯、社會流動、村落終結和中國夢等問題,但無論言說的是哪個方麵,“中國經驗”都是作者一個鮮明的主題和綫索,這種經驗不僅僅是政治經濟文化經驗,也是社會生活經驗,是這種經驗推動著社會的發展,這也是《生活和文本中的社會學》的中心所在。作者試圖告訴我們,社會學研究應該深深紮根於生活,即使理論文本也要和生活建立聯係,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隻有這樣,纔能洞悉社會發展的真正邏輯和主要問題,這對當代中國而言真可謂大有裨益。
評分然而,就我們的這個時代而言,還是要留有一絲憧憬:世界正逐步趨於多元化,知識和知識界同樣趨於多元化,時代已經不需要那種奮臂一呼應者雲集的精神領袖和知識領袖,我們所需要的是能和我們平等對話的知識人,甚至可以說,按照葛蘭西的說法,我們自己都可以是知識人。隻要我們還在,還在按照伏爾泰、狄德羅、盧梭、薩特和阿爾都塞的方嚮思考著,知識人就永遠不會黃昏。
評分怎麼理解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