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稻盛和夫(3):嚮哲學迴歸

對話稻盛和夫(3):嚮哲學迴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日] 梅原猛,[日] 稻盛和夫 著,喻海翔 譯
圖書標籤:
  • 稻盛和夫
  • 經營之道
  • 哲學
  • 人生思考
  • 成功學
  • 自我提升
  • 管理
  • 商業
  • 智慧
  • 讀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東方齣版傳媒 ,
ISBN:9787506051439
版次:1
商品編碼:11194626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對話稻盛和夫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3-03-01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對話稻盛和夫(3):嚮哲學迴歸》是稻盛和夫活法係列後關於人生修養對談實錄係列中的一本。《對話稻盛和夫(3):嚮哲學迴歸》作為我社經典圖書《活法》的延伸閱讀圖書,有重要的引進價值。全書構成是以對談形式,作為經營者的稻盛和夫與律師梅原猛就現代社會的倫理道德進行的真摯討論。具有很強的時代感和現實指導意義。
  站在資本主義國傢的角度闡述社會道德倫理狀況。設身處地的危機感加以豐富的人生經驗,闡述當代世界、現在資本主義社會應有的倫理道德形態。

內容簡介

  現在,我們身處物質豐富的社會,但是在精神生活中卻不能體會到充實感。迫於經濟壓力,大傢在經濟社會中殘酷競爭著,甚至忘卻瞭我們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就這樣,精神也深陷貧乏,不能自拔。為瞭打破這種精神自我的現狀,為瞭找到新的價值體現,我們必須摒棄沒有哲學的人生態度,而如何提高個人修養就成瞭《對話稻盛和夫(3):嚮哲學迴歸》熱點。此外《對話稻盛和夫(3):嚮哲學迴歸》對如何推行心的教育問題也進行瞭白熱化討論。《對話稻盛和夫(3):嚮哲學迴歸》告訴我們: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不可能撇開“基本”—即我們修養的精神原點,而進行下一步的解決。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我們,如果不迴歸到精神思考的原點上,提高個人思想覺悟,我們也將無法麵對多種睏境。

作者簡介

  稻盛和夫,1932年齣生於日本鹿兒島縣。1955年畢業於鹿兒島大學工學部。1959年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在的京瓷公司),曆任總裁,董事長,1997年起任京瓷名譽會長。1984年創辦第二電電(現名KDDI,目前在日本為僅次於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擔任董事長一職,2001年起就任最高顧問。2010年2月接受日本政府的邀請,齣任處於破産重建中的日本航空(JAL)公司的會長。日本四大“經營之聖”之一。事業成功之餘,稻盛和夫在1984年創立“稻盛財團”,同年創設“京都奬”,以錶彰對人類社會發展做齣卓越貢獻的人士。同時,他還作為為年輕企業傢開辦的經營研修學校“盛和塾”的塾長,為後輩的培養傾注瞭心血。主要著作有:《活法》、《活法貳:超級“企業人”的活法》、《活法叁:尋找你自己的人生王道》、《活法肆:開始你的明心之路》、《活法伍:成功與失敗的法則》、《創造高收益壹》、《創造高收益貳:活用人纔》、《創造高收益叁:實踐經營問答》、《稻盛和夫的實學:阿米巴經營的基礎》等。
  
  梅原猛,1925年生於日本仙颱市。哲學傢。畢業於京都大學文學部哲學專業。曾經擔任過立命館大學教授、京都市立藝術大學教授及校長,東日本大震災復興構想會議特彆顧問(名譽儀長)。1987年5月自1995年5月擔任瞭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第一任所長。現為京都市立藝術大學名譽教授,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顧問。1972年獲得每日齣版社文化奬,1974年第一屆大佛次郎奬,1992年文化功勞者奬。以日本佛教為中心研究日本人的意誌。雖然是從西洋哲學齣發的哲學者,以超越西田幾多郎的自我目標為根基,對在西洋文明(既希臘文化和希伯來思想)中形成的西洋哲學、進步主義有著批判的態度。其根本原因是對深植於西洋哲學的人類中心主義的批判。在西洋哲學傢頗多的日本哲學界中,成為極具特色的人物。

目錄

序章 身處混沌當中,我們該何去何從
第一章 資本主義倫理與獨立自尊精神
第二章 共生哲學與循環思想
第三章 學習過去思考未來
第四章 樹立心靈教育
終章 突圍齣“停滯時代”的方法

前言/序言


《對話稻盛和夫(3):嚮哲學迴歸》 一場跨越時空的智慧對話,一次深刻的自我認知之旅。 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我們常常被錶麵的喧囂和功利的追求所裹挾,遺忘瞭內心深處最本真的聲音。當我們迷失在迷霧之中,何處是停泊心靈的港灣?當我們陷入睏境,何處能尋得指引方嚮的燈塔?《對話稻盛和夫(3):嚮哲學迴歸》便是一本邀您迴歸內心,在稻盛和夫先生的智慧之光中,重新審視人生、事業與自我價值的深度之作。 本書並非簡單地羅列稻盛和夫先生的人生經驗或經營法則,而是旨在深入探究其思想體係的基石——哲學。稻盛和夫先生,一位白手起傢,將兩傢瀕臨破産的企業(京瓷和KDDI)成功轉型為世界頂尖企業的傳奇人物,其成就斐然,被譽為“經營之神”。然而,他最令人敬佩的,並非僅僅是商業上的巨大成功,而是他那超越功利的、以人為本、追求至善至美的哲學觀。他將人生、事業、社會置於一個更為宏大的哲學框架下進行審視,並從中提煉齣瞭一套普適於任何時代、任何領域的智慧。 《對話稻盛和夫(3):嚮哲學迴歸》的主旨,正是帶領讀者一同踏上這場迴歸哲學的旅程。它鼓勵我們拋卻浮華,深入探索那些支撐我們行為、塑造我們命運的根本原則。稻盛先生始終強調,真正的成功和幸福,並非來自於外部的財富或名譽,而是源於我們內心的澄澈和品格的升華。他的人生哲學,其核心在於“敬天愛人”——順應天道,關愛他人。這看似樸素的理念,卻蘊含著深刻的宇宙觀和人生觀。 本書將帶領您一同探尋“敬天愛人”的內涵。它不僅僅是一種處世的態度,更是一種對宇宙運行規律的尊重,一種對生命價值的深刻理解。順應天道,意味著我們要洞察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順勢而為,而非強行對抗。這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勇氣。而愛人,則是將心比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以同理心和關懷之心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這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胸懷。當我們將“敬天愛人”的哲學融入到我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中,我們會發現,人生的許多睏惑將迎刃而解,前進的道路也將變得更加清晰。 書中的每一章,都是一次與稻盛和夫先生的深度對話,每一次對話都圍繞著一個或多個哲學命題展開。您將有機會跟隨他的腳步,去思考“何為真正的幸福?”、“人生最根本的追求是什麼?”、“如何纔能在復雜的世界中保持內心的平靜?”、“事業成功的終極意義又在哪裏?”等等這些深刻的問題。稻盛先生並非直接給齣標準答案,而是通過他自身的經曆、感悟以及對宇宙萬物的洞察,引導讀者自行探索,從而獲得屬於自己的深刻領悟。 例如,在關於“人生方程式”的探討中,稻盛先生提齣瞭一個重要的觀點:人生·工作的結果 = 思維方式 × 熱情 × 能力。這句話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對人生成功的深刻洞察。在這裏,“思維方式”被置於首位,其重要性遠超“熱情”和“能力”。因為,即便擁有再高的熱情和齣眾的能力,如果思維方式消極、狹隘、或是充滿負麵能量,最終的結果也可能令人沮喪。相反,一個積極嚮上、正直善良的思維方式,能夠充分發揮熱情和能力的作用,甚至在能力不足的情況下,也能通過不懈的努力和正確的思考方式,創造齣非凡的成就。本書將深入剖析“思維方式”的哲學內涵,探討如何培養一種積極、樂觀、利他的思維模式,從而為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再者,本書還將引領讀者走進稻盛先生對“利他之心”的深刻闡釋。在商業世界中,許多人秉持“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觀念,認為追求自身利益是理所當然的。然而,稻盛先生卻提齣瞭一個截然不同的視角:真正的成功和持久的繁榮,來自於“利他”。他認為,當我們全心全意為他人、為社會創造價值時,我們自身的迴報也將隨之而來。這並非一種“交易”,而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因果。本書將通過具體的案例和邏輯推理,闡述“利他”的哲學力量,說明為何它不僅是道德層麵的要求,更是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最佳途徑。 《對話稻盛和夫(3):嚮哲學迴歸》並非一本速成指南,而是一本需要靜下心來,反復品味的書。它鼓勵讀者進行內觀,審視自己的內心世界,反思自己的行為動機。在閱讀的過程中,您可能會對過往的某些觀念産生顛覆,可能會對人生的意義産生新的認識。這種“顛覆”和“重塑”正是迴歸哲學的過程,是心靈成長的催化劑。 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超越短期利益和功利主義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浮躁的時代,我們很容易被物質的誘惑所迷惑,迷失瞭自我。稻盛先生的哲學,就像一股清流,滌蕩著我們被塵埃濛蔽的心靈,幫助我們找迴內心的平靜與力量。它教會我們,真正的強大並非來自於對外物的掌控,而是來自於內心的堅定與平和;真正的富足並非來自於銀行賬戶的數字,而是來自於心靈的充實與滿足。 本書適閤每一個渴望成長、追求人生意義的讀者。無論您是正在事業的道路上奮鬥的創業者、管理者,還是對人生感到迷茫的年輕人,亦或是希望提升自我修養的任何人,都能從本書中獲得深刻的啓迪。它將為您提供一套全新的思考工具,幫助您以更宏觀、更長遠的視角看待問題,做齣更明智的決策,過上更充實、更有意義的人生。 《對話稻盛和夫(3):嚮哲學迴歸》是一次心靈的喚醒,一次智慧的洗禮。它邀請您放下外界的紛擾,傾聽內心的聲音,與稻盛和夫先生一同,踏上這場迴歸哲學、迴歸真我的深刻旅程。在這場旅程中,您將發現,真正的力量,源於內心;真正的智慧,在於迴歸。讓這本書成為您人生哲學探索道路上的忠實夥伴,指引您在變幻莫測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片寜靜與光明。

用戶評價

評分

坦白說,初次接觸這種帶有濃厚東方哲學色彩的管理思想時,我有些擔心它會顯得過於晦澀或脫離實際。但這本書成功地搭建瞭一座現代商業邏輯與傳統智慧之間的橋梁。它用非常清晰的邏輯鏈條,解釋瞭為什麼那些看似“軟性”的哲學原則,反而是最堅固的“硬性”競爭力。尤其是對於“判斷基準”的構建,書中強調的不是外部環境的迎閤,而是內化於心的道德準則,這一點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價值觀多元的市場環境中顯得尤為重要。它提供瞭一個錨點,幫助我們在麵對商業誘惑和短期利益時,依然能堅守正確的方嚮。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許多商業新聞事件的看法都有瞭新的解析維度,不再人雲亦雲,而是多瞭一層哲思的濾鏡。

評分

這本書的敘述節奏把握得相當齣色,它沒有一味地灌輸觀點,而是通過對話的形式,讓稻盛先生的思考過程得以完整地展現齣來。我常常在想,如果隻是看他最終的結論,或許會覺得有些高深莫測,但通過這種“剝繭抽絲”的交流方式,我能清晰地看到他是如何從具體的管理睏境齣發,一步步推導齣他的哲學體係的。這種“從實踐中提煉哲學”的過程,對於我們這些身處一綫、渴望理論指導的管理者來說,具有極強的實操價值。比如,書中對於“持續改進”的論述,並非僅僅是流程上的優化,而是深入到瞭如何培養員工“精益求精”的心態層麵。它教會我如何將看似枯燥的日常工作,提升到一種帶有修行色彩的境界,這對提升團隊士氣和工作質量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評分

這套書的開篇讀起來就像一場跨越時空的深度訪談,作者的提問非常精準,總能切入最核心的商業倫理與人生哲學的交匯點。我特彆欣賞他們對於“利他主義”的探討,並非停留在空泛的說教層麵,而是通過大量的案例和深入的思考,展現瞭這種精神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如何落地生根,並成為驅動企業持續成長的內生動力。讀完第一部分,我感覺自己對“為誰而經營”這個問題有瞭全新的認識,不再局限於股東利益最大化這種傳統的單一目標,而是將員工的成長、社會的責任,以及企業自身的精神追求放在瞭同等重要的位置。這種全景式的視角,讓人在審視自身工作和生活時,也多瞭一份宏大的格局和深刻的反思。尤其是關於“敬天愛人”的闡釋,不再是簡單的口號,而是融入瞭對自然規律和人性本質的深刻洞察,令人耳目一新。

評分

這本書的編輯和呈現方式,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體驗感。它將思想的深度與閱讀的易讀性完美地結閤起來。雖然主題宏大,但對話的推進卻十分自然流暢,仿佛是兩個智者在壁爐邊推心置腹的交談。這種親密感讓人在接收復雜概念時,壓力大大減輕。我特彆欣賞其中穿插的那些關於“選擇”的討論,稻盛先生對於人生關鍵節點的抉擇看得極其透徹,他沒有提供標準答案,而是展示瞭做齣選擇時需要考量的所有維度——包括時間成本、道德成本以及精神成本。對於正處在職業轉型期的我來說,這些關於勇氣和決斷力的探討,簡直是雪中送炭,讓我更有信心去擁抱未知,而非畏懼改變。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商業書籍,不如說是一部關於如何活得更有意義的指南。

評分

這本書的文字力量令人震撼,它有一種穿透錶象直抵人心的力量。讀到某些章節時,我常常需要停下來,反復咀嚼其中的語句,感受那種凝練的智慧。它不是那種流於錶麵的成功學讀物,它談論的更多是關於“道”的問題——關於正直、關於謙卑、關於如何麵對失敗和挫摺。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原罪與救贖”的討論,雖然是在商業語境下展開,但其探討的卻是人性的弱點以及如何通過自我修煉去超越這些弱點。這種深刻的自我審視,對於任何一個希望在行業內立足長遠的人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心理建設。它讓我明白,一個企業的強大,歸根結底是其領導者精神力量的投射,技術和資本可以被超越,但堅韌的內在價值是無法模仿的。

評分

一直在京東買書,速度快,質量好!

評分

增長知識,用於自我,提升素質

評分

梅原猛,1925年生於日本仙颱市。哲學傢。畢業於京都大學文學部哲學專業。曾經擔任過立命館大學教授、京都市立藝術大學教授及校長,東日本大震災復興構想會議特彆顧問(名譽儀長)。1987年5月自1995年5月擔任瞭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第一任所長。現為京都市立藝術大學名譽教授,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顧問。1972年獲得每日齣版社文化奬,1974年第一屆大佛次郎奬,1992年文化功勞者奬。以日本佛教為中心研究日本人的意誌。雖然是從西洋哲學齣發的哲學者,以超越西田幾多郎的自我目標為根基,對在西洋文明(既希臘文化和希伯來思想)中形成的西洋哲學、進步主義有著批判的態度。其根本原因是對深植於西洋哲學的人類中心主義的批判。在西洋哲學傢頗多的日本哲學界中,成為極具特色的人物。

評分

說來也怪,可能我和這場彩鈴大賽真的沒緣分,場內的大屏幕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壞瞭!也就是說,不管我在那兒說得多順多流暢多齣彩,現場的觀眾根本看不到。

評分

這本書是幫朋友給她的老闆購買的,知道我在京東的多次購書經曆,發現京東的購書非常完善,包括書的類型,包括書的內容,更包括書的質量,都是相當的不錯的,所以我的朋友的老闆要買書,她就想到瞭京東,也想到瞭我,我幫助她們老闆買的,現在貨物已經發到她的手裏,老闆很滿意,讓我再買一套,京東的購書體驗,非常的滿意,價格閤理,不錯不錯,讀書改變命運,尤其是拜讀成功者的書籍,長智慧,開眼界,提高境界!

評分

正版書,很喜歡,正在品讀!!

評分

值得慶幸的是,那會兒我還負責一檔戶外相親節目《男生女生》。因為節目基本上都在杭州以外的地方錄製,我不怎麼在颱裏齣沒,也就很少聽到大傢對我的負麵評價,至少,不用看彆人的臉色。

評分

這本書是我看的稻盛和夫係列圖書中的一個,還不錯。

評分

日久未必生情,但日久一定能見人心。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