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孔材料化学:合成与制备(1)

纳米孔材料化学:合成与制备(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于吉红,闫文付 编
图书标签:
  • 纳米材料
  • 纳米孔材料
  • 化学
  • 合成
  • 制备
  • 材料科学
  • 物理化学
  • 催化
  • 吸附
  • 分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68638
版次:1
商品编码:11213748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纳米孔材料化学”汇集了国内科技工作者在纳米孔材料科学领域所取得的优秀研究成果。《纳米孔材料化学:合成与制备(1)》介绍了无机微孔和介孔材料以及多孔有机材料的合成与制备,包括分子筛微孔晶体、含骨架氮、碳杂原子分子筛、有序介孔碳、手性介孔材料、非氧化硅介孔材料、大孔径有序介孔材料以及多孔有机材料。

目录

《纳米科学与技术》丛书序
前言
第1章 分子筛微孔晶体
1.1 引言
1.2 水热及溶剂热合成
1.2.1 硅酸盐分子筛微孔晶体化合物
1.2.2 锗酸盐分子筛微孔晶体化合物
1.2.3 磷酸盐分子筛微孔晶体化合物
1.2.4 亚磷酸盐微孔晶体化合物
1.3 离子热合成
1.3.1 分子筛微孔晶体化合物
1.3.2 其他开放骨架微孔晶体化合物
1.4 组合合成
1.5 绿色合成
1.5.1 无模板合成
1.5.2 母液合成
1.5.3 无溶剂合成
1.6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合成
1.6.1 计算机辅助结构设计
1.6.2 计算机辅助定向合成
1.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2章 含骨架氮/碳杂原子分子筛
2.1 引言
2.2 微孔含氮分子筛
2.2.1 合成
2.2.2 结构表征
2.2.3 表面性质
2.2.4 催化性能
2.2.5 氮取代机理
2.3 微孔含碳分子筛
2.3.1 合成
2.3.2 结构与性质
2.4 介孔含氮分子筛
2.4.1 合成
2.4.2 结构与性质
2.4.3 应用
2.4.4 氮取代机理
参考文献
第3章 有序介孔碳
3.1 嵌段共聚物与碳源前驱物之间的匹配性
3.2 介孔碳材料的形貌控制
3.3 杂化介孔碳(基)材料
3.4 介孔碳材料的大规模生产
3.4.1 纳米浇注法
3.4.2 表面活性剂自组装法
参考文献
第4章 手性介孔材料
4.1 引言
4.2 螺旋结构介孔材料概述
4.3 手性介孔材料的合成
4.3.1 手性介孔材料的合成及其机理
4.3.2 手性介孔材料的功能化
4.3.3 生物分子矿化合成手性介孔材料
4.4 手性介孔材料的介观结构和形貌
4.5 手性介孔材料中的多级螺旋结构
4.6 手性介孔材料中的分子印迹和超分子印迹
4.7 手性介孔材料的光学活性诱导性能
4.8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5章 非氧化硅介孔材料
5.1 引言
5.2 介孔金属氧化物和含氧酸盐
5.2.1 表面活性剂自组装路线
5.2.2 纳米浇注路线
5.3 介孔金属
5.3.1 真液晶模板机理
5.3.2 纳米浇注法
5.4 介孔硅基高温陶瓷
5.4.1 纳米浇注法
5.4.2 基于嵌段共聚物自组装的直接合成法
5.5 介孔非金属氮化物
5.5.1 介孔BN和BCN材料
5.5.2 介孔氮化碳材料
5.6 介孔金属硫化物
5.6.1 真液晶模板
5.6.2 纳米浇注路线
5.7 介孔金属氮化物
5.8 介孔金属碳化物
5.9 介孔金属氟化物
5.10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6章 大孔径有序介孔材料
6.1 引言
6.2 新型两亲性嵌段共聚物模板剂的特点及其设计合成方法
6.3 大孔径介孔二氧化硅材料的合成
6.3.1 合成方法
6.3.2 介孔孔径的调节
6.3.3 可调的介观结构
6.3.4 具有双孔结构的有序介孔二氧化硅材料
6.4 大孔径介孔金属氧化物
6.4.1 介孔二氧化钛(TiO2)
6.4.2 介孔氧化铝(Al2O3)
6.4.3 介孔二氧化铈(CeO2)及二氧化锆(ZrO2)
6.4.4 介孔氧化铌(Nb2O5)、五氧化二钽(Ta2O5))等
6.4.5 介孔二氧化锡(SnO2)
6.4.6 介孔氧化铁(Fe2O3)
6.4.7 介孔氧化钨(WO3)和氧化钼(MoO3)
6.4.8 其他介孔金属氧化物(IrO2、RuO2、HfO2)
6.5 大孔径介孔碳
6.6 大孔径介孔金属
6.7 大孔径介孔材料的应用
缩写
参考文献
第7章 多孔有机材料
7.1 多孔有机材料简介
7.1.1 多孔有机材料的发展历程
7.1.2 多孔有机材料的设计合成
7.1.3 多孔有机材料的表征
7.1.4 多孔有机材料的应用
7.2 多孔有机材料的分类
7.2.1 超交联聚合物(HCPs)
7.2.2 自具微孔聚合物(PlMs)
7.2.3 共轭微孔有机聚合物(CMPs)及其类似物
7.2.4 共价有机框架(COFs)材料
7.2.5 其他多孔有机材料
7.3 多孔有机材料的应用
7.3.1 气体吸附
7.3.2 多相催化
7.3.3 有机光电
7.3.4 其他应用
7.4 结论与展望
缩写
参考文献
彩图

前言/序言


《晶格之谜:微观世界的奇妙结构与性质》 在物质的广阔疆域中,隐藏着一个令人着迷的微观世界——晶格。它们是构成无数物质的基石,其规则而有序的排列方式,决定了材料的独特性质,也孕育了自然界中最令人惊叹的现象。本书《晶格之谜:微观世界的奇妙结构与性质》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索这个由原子、离子或分子构成的三维周期性网络,揭示晶格的奥秘,以及它们如何在化学、物理、材料科学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一章:晶格的基石——周期性与对称性 本章将从最基础的概念入手,阐释晶格的本质。我们将深入理解“周期性”这一核心属性,如同无限延伸的砖墙,晶格的结构在三维空间中不断重复。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学习如何描述和定义晶格的“对称性”,包括各种旋转、反射和反转操作,以及它们如何在晶体结构中得以体现。通过介绍布拉维晶格的概念,我们将理解所有晶体结构都可以由14种布拉维晶格的重复单元来构建,为后续的晶体结构分析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章:描绘晶体世界的语言——晶体学符号与指数 想要理解和描述复杂的晶体结构,一套精确的语言是必不可少的。本章将详细介绍晶体学中常用的符号和指数系统。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密勒指数来标记晶面和晶向,这是理解材料表面性质、生长行为以及衍射现象的关键。此外,我们还将探讨晶胞参数(晶格常数和晶轴夹角)在精确描述晶格尺寸和形状中的重要作用。掌握这些工具,将使我们能够清晰地“看见”并“交流”微观世界的几何信息。 第三章:从理想到现实——晶体缺陷与非晶态物质 尽管理论上晶体拥有完美的周期性结构,但现实中的晶体往往伴随着各种“瑕疵”——晶体缺陷。本章将深入剖析这些缺陷的存在,包括点缺陷(空位、填隙原子、取代原子)、线缺陷(位错)和面缺陷(晶界)。我们将了解这些缺陷并非全然有害,它们往往是材料性质(如强度、导电性、扩散速率)发生改变的关键因素。同时,本章还将介绍与晶体截然不同的“非晶态物质”,例如玻璃,探讨其无序结构,以及它在诸多高科技领域的应用。 第四章:晶格与能量——结合能、熔点与相变 晶格结构与物质的宏观性质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本章将聚焦于能量在晶格中的作用。我们将探讨构成晶格的原子或分子之间的“结合能”,它是维持晶格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也直接影响着材料的熔点和沸点。通过分析不同晶体结构的结合能,我们可以解释为何不同物质具有迥异的物理性质。此外,我们还将初步接触“相变”的概念,了解在温度、压力等条件改变时,物质晶格结构会发生怎样的重排,从而展现出不同的物态。 第五章:物质的“X光”——衍射原理与晶体结构分析 如何“看”到微观的晶格结构?X射线衍射(XRD)便是揭示晶体结构最强大、最常用的手段之一。本章将详细介绍X射线与晶体相互作用的衍射原理,包括布拉格定律的核心思想。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分析衍射图谱,反推出晶体的晶格常数、晶系以及原子在晶格中的位置,从而解析出完整的晶体结构。XRD技术在矿物鉴定、材料成分分析、相变研究等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第六章:晶格的机械性能——强度、硬度与韧性 晶体的有序结构赋予了它们独特的机械性能。本章将从晶格的角度出发,解释材料的强度、硬度与韧性是如何产生的。我们将探讨位错的运动在材料塑性变形中的作用,以及晶界如何影响材料的整体强度。理解这些微观机制,有助于我们设计和开发具有特定机械性能的新型材料,例如更加坚固耐用的金属合金或更具弹性的高分子材料。 第七章:晶格与电子——导电性、半导体与绝缘体 电子在晶格中的运动状态,决定了材料是否能够导电,以及导电的程度。本章将深入探讨晶格结构对材料电学性质的影响。我们将介绍能带理论的基本概念,解释为何某些晶体能够导电(导体),而另一些则不能(绝缘体)。特别地,我们将重点关注半导体材料,理解其特殊的电子结构,以及掺杂等技术如何调控其导电性,这为现代电子工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八章:晶格的声波——声学性质与晶格振动 晶格不仅仅是静态的结构,原子在其平衡位置周围的振动构成了“晶格振动”或“声子”。本章将介绍晶格振动对材料声学性质的影响。我们将探讨声波在晶体中的传播方式,以及晶格振动如何影响材料的比热容、热导率等性能。理解晶格振动,对于研究材料的隔音、吸音性能以及声学器件的设计至关重要。 第九章:晶格的变奏——同晶型转变与固态反应 在特定条件下,晶体结构并非一成不变,它们可以发生“同晶型转变”,即在相同化学成分下,表现出不同的晶格结构。本章将探讨引起同晶型转变的因素,如温度和压力,并分析不同晶型所带来的性质差异。此外,我们还将介绍“固态反应”,即在不熔化不溶解的情况下,固体反应物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晶格的排列和缺陷在这些反应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第十章:展望——晶格工程与未来材料 《晶格之谜》的最后一章将着眼于未来。我们将讨论“晶格工程”的概念,即通过精确控制晶格结构,设计和制造具有前所未有性能的新型材料。从纳米材料到超材料,从智能材料到生物相容性材料,晶格的精妙设计将是实现这些突破的关键。本章将激发读者对材料科学未来的无限遐想,以及晶格研究在推动人类科技进步中的核心地位。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理解晶格作为微观世界基本构件的重要性。无论您是化学、物理、材料科学领域的学生、研究人员,还是对物质世界充满好奇的探索者,都能从中获得启发,领略晶格的奇妙之处。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材料科学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改变我们生活、解决社会难题的新型材料感到着迷。“纳米孔材料化学:合成与制备(1)”这个书名,虽然听起来有些专业,但“纳米孔”和“合成与制备”这些词汇,勾勒出了一种微观世界的精妙构建。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了解纳米孔材料究竟是什么,它们为什么重要,以及我们是如何“创造”出它们的。我期待这本书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一些复杂的化学概念,比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晶体生长的原理,以及如何利用化学反应在微观尺度上“雕刻”出具有孔隙的结构。我不希望看到过于艰涩的公式和理论,而是希望通过生动的图示和案例,来理解纳米孔材料的构建过程。在“制备”方面,我希望了解一些有趣的实验过程,比如如何在实验室里“种”出这些纳米材料,或者如何利用一些简单的化学试剂来“编织”出复杂的纳米孔结构。即使我不是专业的科学家,我也希望能通过这本书,对这个领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并对那些在微观世界里创造神奇的科学家们产生敬意。

评分

我是一位刚进入纳米材料研究领域的研究生,对各种新奇的材料充满向往,而“纳米孔材料化学:合成与制备(1)”这个书名,听起来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入门指南。我平时接触的文献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具有特殊孔隙结构的纳米材料,比如沸石、金属有机框架(MOFs)、共价有机框架(COFs)等等,它们在催化、储能、气体分离等领域展现出了惊人的潜力。然而,我一直对这些材料是如何“长”成这个样子的感到困惑。这本书的名字让我看到希望,它应该会详细地解释各种合成的化学原理,比如通过控制反应物的浓度、温度、pH值,如何引导分子自组装形成有序的孔道结构。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具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机理图示,帮助我理解反应过程的每一步。在制备方面,我希望它能介绍一些常用的实验室设备和操作步骤,让我知道如何一步一步地去实现这些复杂的合成过程。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涵盖一些基础的表征技术,比如XRD、SEM、TEM、BET等,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技术来分析合成产物的结构和性能。作为初学者,我非常需要这样的一个扎实基础,它能帮助我建立起对纳米孔材料合成与制备的整体认知,为我后续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是一名环境科学的研究者,一直关注着如何利用新型材料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纳米孔材料化学:合成与制备(1)”这个书名,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纳米孔材料在吸附、分离和催化领域展现出了极大的潜力,可以用于处理废水、去除空气污染物等。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各种纳米孔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方法,特别是那些能够高效吸附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或温室气体,并且具有高稳定性、易于回收和再生的材料。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如何通过调控纳米孔材料的孔径、比表面积和表面化学性质,来优化其对特定污染物的吸附容量和选择性。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如何对纳米孔材料进行表面功能化改性的策略,例如,如何在孔道内引入具有特定吸附位点或催化活性的官能团,从而增强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此外,我也关注这些材料在实际环境应用中的可行性,比如如何将其制备成易于操作的吸附剂形式(如颗粒、膜),以及如何实现其大规模制备和低成本应用。这本书将是我开发高效环保材料的重要参考。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吸引了我很久,作为一个在材料科学领域摸爬滚打了多年的研究者,我对“纳米孔材料”这个概念一直充满了好奇。我一直觉得,孔洞的尺度、形状和分布,在材料的性能调控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就像建筑物的梁柱结构决定了它的承重能力一样,纳米孔的结构直接影响着材料的吸附、催化、分离、传感等一系列功能。而“化学:合成与制备”,则直接点明了本书的核心内容,它承诺了对于这些令人着迷的纳米孔材料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从原子、分子层面如何精确构建出具有特定纳米尺度孔隙结构的材料。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各种合成方法,无论是经典的溶胶-凝胶法,还是新兴的自组装技术,抑或是模板法等等,都希望能有详细的理论阐述和实际操作的指导。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清晰地阐述不同合成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最终所得纳米孔材料的形貌、孔径分布、比表面积、表面化学性质等关键参数。在制备方面,除了实验室规模的合成,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如何放大生产,如何实现大规模、低成本制备纳米孔材料的讨论,这对于其未来在工业界的广泛应用至关重要。我对这本书抱有极高的期望,希望它能为我打开一扇了解纳米孔材料合成与制备世界的全新大门,提供更系统、更深入的认知,并且激发我进一步探索和创新的灵感。

评分

看到“纳米孔材料化学:合成与制备(1)”这个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各种具有独特三维网络结构的材料,它们就像精密的分子筛,能够实现精准的分子识别和分离。我一直对这些材料在环境修复、能源储存和催化领域的应用充满热情。这本书的名字,直接指向了实现这些应用的“钥匙”——也就是如何精确地合成和制备出这些具有特定孔隙结构的材料。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系统地介绍各种合成策略,从最基础的化学反应到更复杂的自组装过程,都能够有详细的阐述。我希望它能深入讲解不同合成方法的原理,比如模板法的选择和去除,溶剂热/水热法的优化条件,以及如何通过调控反应参数来控制孔径大小、孔道连通性和表面化学性质。在制备方面,除了强调结构的精确构建,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关注材料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以及如何在实际应用中提高其性能。比如,如何增强材料的耐水解性、耐热性,如何实现材料的再生利用,以及如何将其制备成适合特定应用的形态,如粉末、薄膜、珠状颗粒等。我对这本书的期望是,它能为我提供一套完整的工具箱,让我能够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合成方法,并制备出高性能的纳米孔材料。

评分

作为一个化学工程领域的博士生,我一直对新型功能材料在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前景非常感兴趣。“纳米孔材料化学:合成与制备(1)”这个书名,听起来非常有技术深度,而且“制备”这个词,让我联想到规模化生产的可能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实验室小规模的合成方法介绍,而是能够深入探讨一些工业上可行的合成技术,比如连续流合成、微反应器技术在纳米孔材料制备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控制成本,实现绿色和可持续的生产。我尤其关心那些能够大规模制备、成本较低的纳米孔材料,比如一些基于廉价易得原料的无机纳米孔材料,或者一些可以通过高效聚合反应制备的有机纳米孔材料。此外,我还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如何将合成的纳米孔材料集成到实际应用器件中的案例研究,比如如何将它们作为催化剂负载到催化床中,如何将它们作为吸附剂用于大型分离设备,或者如何将它们作为传感膜集成到传感器系统中。我对这本书的期望是,它不仅能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方法,更能指明纳米孔材料在工业界的应用潜力,并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克服规模化生产障碍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评分

我是一名材料学的本科生,对各种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非常感兴趣。“纳米孔材料化学:合成与制备(1)”这个书名,让我对构建微观世界的精妙结构充满了好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我一个清晰的指引,让我了解纳米孔材料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在纳米尺度上构建孔隙,以及这些孔隙是如何影响材料的整体性能的。我期待书中能够用清晰的逻辑,从最基本的化学原理讲起,解释各种不同的合成方法,比如如何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条件来“生长”出具有特定大小和形状的孔。我也希望能看到一些实际的例子,比如某些具有代表性的纳米孔材料,它们是如何被合成出来的,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或者高科技领域有哪些应用。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制备”的具体步骤和技巧,即使是简单的实验,也能让我了解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创造性。这本书将是我探索纳米孔材料世界的起点,希望它能够点燃我对这个领域的兴趣,并为我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评分

我是一名从事催化剂研发的工程师,一直在寻找能够提高催化效率和选择性的新型载体材料。“纳米孔材料化学:合成与制备(1)”这个书名,直接击中了我的需求点。我深知,催化剂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载体的结构和表面性质,而纳米孔材料,凭借其高比表面积、可调控的孔道结构以及丰富的表面化学活性位点,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各种纳米孔材料作为催化剂载体的优势,并深入探讨它们的合成与制备方法,特别是那些能够实现高分散性、高稳定性且易于后修饰的材料。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关于如何通过精确控制孔径和孔壁化学来优化催化剂的选择性,例如,如何设计能够选择性吸附反应物而排斥产物的孔道,或者如何在其表面引入特定的官能团来提高催化活性。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关于如何将纳米孔材料与活性催化物种(如金属纳米颗粒、氧化物簇)复合的策略,以及如何通过原位合成或后处理技术来提高催化剂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这本书将是我在开发下一代高效催化剂道路上的重要参考。

评分

我对“纳米孔材料化学:合成与制备(1)”这个书名,更多的是一种学术上的期待,尤其是在材料的可控合成和性能优化方面。在我的研究领域,我们经常需要设计和制备具有特定孔道结构和表面功能的纳米材料,以满足苛刻的应用需求,比如高效的催化剂载体、选择性的吸附剂、高性能的传感器件等等。这本书的名字恰恰触及了我的痛点,即如何精确地控制纳米孔材料的合成过程,以获得我们想要的结构和性能。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不仅仅是介绍几种已有的合成路线,而是能深入剖析影响纳米孔结构形成的各种因素,例如前驱体的选择、溶剂效应、反应动力学、成核与生长机制等。我也希望书中能够讨论一些先进的合成策略,比如“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思路的结合,以及如何利用外部刺激(如电场、磁场、光场)来调控纳米孔的形成。在制备方面,除了实验室规模的合成,我更关注如何实现材料的功能化修饰,如何在已有的纳米孔结构表面引入特定的活性基团,或者如何通过后处理技术来改善材料的稳定性和分散性。对于一个资深研究者而言,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前沿”的视角,能够启发我思考新的合成思路和研究方向,能够帮助我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获得新的突破。

评分

我是一名对材料科学历史和发展趋势感兴趣的学者,一直致力于追踪前沿的材料技术。“纳米孔材料化学:合成与制备(1)”这个书名,让我联想到材料科学领域近年来的一大亮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介绍具体的合成方法,而是能够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回顾纳米孔材料从概念提出到研究热点的演变过程。我期待书中能够梳理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纳米孔材料的发现和发展历程,以及它们背后所涉及的科学原理和技术突破。我希望它能够阐述“化学:合成与制备”在纳米孔材料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比如,是哪些化学创新推动了这些复杂结构的精确构建,又是哪些制备技术的进步使得这些材料能够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我也希望能从书中了解到,随着纳米孔材料研究的深入,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和潜在的应用领域,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化学和材料科学如何协同发展,共同塑造材料的未来。

评分

“纳米孔材料化学”汇集了国内科技工作者在纳米孔材料科学领域所取得的优秀研究成果。《纳米孔材料化学:合成与制备(I)》介绍了无机微孔和介孔材料以及多孔有机材料的合成与制备,包括分子筛微孔晶体、含骨架氮、碳杂原子分子筛、有序介孔碳、手性介孔材料、非氧化硅介孔材料、大孔径有序介孔材料以及多孔有机材料。

评分

“纳米孔材料化学”汇集了国内科技工作者在纳米孔材料科学领域所取得的优秀研究成果。《纳米孔材料化学:合成与制备(I)》介绍了无机微孔和介孔材料以及多孔有机材料的合成与制备,包括分子筛微孔晶体、含骨架氮、碳杂原子分子筛、有序介孔碳、手性介孔材料、非氧化硅介孔材料、大孔径有序介孔材料以及多孔有机材料。

评分

“纳米孔材料化学”汇集了国内科技工作者在纳米孔材料科学领域所取得的优秀研究成果。《纳米孔材料化学:合成与制备(I)》介绍了无机微孔和介孔材料以及多孔有机材料的合成与制备,包括分子筛微孔晶体、含骨架氮、碳杂原子分子筛、有序介孔碳、手性介孔材料、非氧化硅介孔材料、大孔径有序介孔材料以及多孔有机材料。

评分

“纳米孔材料化学”汇集了国内科技工作者在纳米孔材料科学领域所取得的优秀研究成果。《纳米孔材料化学:合成与制备(I)》介绍了无机微孔和介孔材料以及多孔有机材料的合成与制备,包括分子筛微孔晶体、含骨架氮、碳杂原子分子筛、有序介孔碳、手性介孔材料、非氧化硅介孔材料、大孔径有序介孔材料以及多孔有机材料。

评分

知识是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的成果。它可能包括事实,信息,描述或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它可能是关于理论的,也可能是关于实践的。在哲学中,关于知识的研究叫做认识论。知识的获取涉及到许多复杂的过程:感觉,交流,推理。知识也可以看成构成人类智慧的最根本的因素。

评分

知识是人类在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的成果。它可能包括事实,信息,描述或在教育和实践中获得的技能。它可能是关于理论的,也可能是关于实践的。在哲学中,关于知识的研究叫做认识论。知识的获取涉及到许多复杂的过程:感觉,交流,推理。知识也可以看成构成人类智慧的最根本的因素。

评分

应该是正版,指导性书,比较实用

评分

教材用书,准备好好看看

评分

还行,就是服务需要提高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