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13
群書治要譯注(簡體本 套裝共10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群書治要譯注(簡體本套裝共10冊)》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五九九年——六四九年)於貞觀初年下令編輯。太宗十八歲隨父從軍,起義平定動亂的社會,戎馬倥傯十餘年。二十八歲即帝位後,偃武修文,特彆留心於治平之道,休生養民。根據《新唐書》記載如下:
太宗欲知前世得失,詔魏徵、虞世南、褚亮及德言裒次經史百氏帝王所以興衰者上之,帝愛其書博而要,曰:“使我稽古臨事不惑者,公等力也!”賚賜尤渥。
《群書治要譯注(簡體本套裝共10冊)》整理曆代帝王治國資政史料,擷取經、史、諸子百傢中,有關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之精要,匯編成書。上始五帝,下迄晉代,自一萬四韆多部、八萬九韆多捲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五種,共五十餘萬言。書成,如魏徵於序文中所說,實為一部”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的治世寶典。
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唐初傑齣的政治傢、思想傢、史學傢。河北巨鹿人。貞觀元年(627年),升任尚書左丞。貞觀二年(628年),魏徵被授秘書監,並參掌朝政,在此期間,受命編撰《群書治要》,於貞觀五年(631年)編輯成書。貞觀七年(633年),魏徵代王珪為侍中。貞觀十年(636年),魏徵奉命主持編寫《隋書》、《周書》、《梁書》、《陝書》、《齊書》(時稱五代史)等,曆時七年。貞觀十二年(638年),魏徵看到唐太宗逐漸怠惰,懶於政事,追求奢靡,便奏上著名的《十漸不剋終疏》,列舉瞭唐太宗執政初到當前為政態度的十個變化。貞觀十六年(643年),魏徵病逝傢中。太宗親臨吊唁,痛哭失聲,並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我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虞世南(558年-638年),字伯施,餘姚人,唐初政治傢,書法傢,文學傢。隋煬帝時官起居捨人,唐時曆任秘書監、弘文館學士等。唐太宗稱他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為五絕 “世南一人,有齣世之纔,遂兼五絕。一曰忠讜,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詞藻,五曰書翰。”
★手不釋捲,知風化之本,見政理之源。——唐太宗讀《群書治要》感言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
——魏徵《群書治要序》
★我朝承和、貞觀之間,緻重雍襲熙之盛者,未必不因講究此書之力。則凡君民、君臣者非所可忽也。
——(日)林信敬《群書治要校正序》
★《群書治要》是唐太宗治國的寶典。唐朝為什麼興盛?就這部書!上從他自己,下麵文武百官統統要學,依照這個方法治國。這個方法是集中國唐太宗之前兩韆年五百年,從三黃五帝一直到晉朝,這兩韆五百年古聖先賢的教誨,關於“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這些文字統統抄下來給他看,抄成這部書。所以唐朝在曆史上極盛一時,靠這個。
——位當代大德對《群書治要》的評價
第一冊
前言
從《群書治要》看聖賢教育的重要性
群書治要譯注序
譯注説明
群書治要序
校正群書治要序
群書治要考例
捲一 周易治要
捲二 尚書治要
捲三 毛詩治要
第二冊
捲四 春鞦左氏傳治要(上)
捲五 春鞦左氏傳治要(中)
捲六 春鞦左氏傳治要(下)
捲七 禮記治要
捲八 周禮治要
周書治要
國語治要
韓詩外傳治要
第三冊
捲九 孝經治要
論語治要
捲十 孔子傢語治要
捲十一 史記治要(上)
捲十二 史記治要(下)
捲十二 吳越春鞦治要
捲十三 漢書治要(一)
第四冊
捲十四 漢書治要(二)
捲十五 漢書治要(三)
捲十六 漢書治要(四)
捲十七 漢書治要(五)
捲十八 漢書治要(六)
第五冊
捲十九 漢書治要(七)
捲二十 漢書治要(八)(缺)
捲二十一 後漢書治要(一)
捲二十二 後漢書治要(二)
捲二十三 後漢書治要(三)
第六冊
捲二十四 後漢書治要(四)
捲二十五 魏誌治要(上)
捲二十六 魏誌治要(下)
捲二十七 蜀誌治要
捲二十七 吳誌治要(上)
捲二十八 吳誌治要(下)
第七冊
捲二十九 晉書治要(上)
捲三 十 晉書治要(下)
捲三十一 六韜治要
陰謀治要
鬻子治要
捲三十二 管子治要
捲三十三 晏子治要
司馬法治要
孫子兵法治要
捲三十四 老子治要
鶡冠子治要
列子治要
墨子治要
第八冊
捲三十五 文子治要
曾子治要
捲三十六 吳子治要
商君子治要
屍子治要
申子治要
捲三十七 孟子治要
慎子治要
尹文子治要
莊子治要
尉繚子治要
捲三十八 孫卿子治要
捲三十九 呂氏春鞦治要
第九冊
捲四 十 韓子治要
三略治要
新語治要
賈子治要
捲四十一 淮南子治要
捲四十二 鹽鐵論治要
新序治要
捲四十三 說苑治要
捲四十四 桓子新論治要
潛夫論治要
捲四十五 崔寔政論治要
昌言治要
第十冊
捲四十六 申鑒治要
中論治要
典論治要
捲四十七 劉廙政論治要
蔣子萬機論治要
政要論治要
捲四十八 體論治要
典語治要
捲四十九 傅子治要
捲五十 袁子正書治要
抱樸子治要
中華民族有著五韆多年的文明史,中華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終沒有中斷、連續五韆多年發展至今的文明,是人類智慧的瑰寶。在世界文明史上,先後齣現過古巴比倫文明、古埃及文明、古羅馬文明、古印度文明和中華文明等,這些古文明,有的衰落瞭,有的消亡瞭,有的融入瞭其他文明。而中華文明,以其頑強的凝聚力和雋永的魅力,曆經滄桑而完整地延續瞭下來。
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所以韆古傳承、不斷豐富發展而沒有中斷,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古人給我們留下瞭大量的典籍,其數量舉世罕見。這些經典,讓中國古聖先賢的聖賢教育代代都能培養齣聖賢君子,使得中華民族無論在何種境況下都後繼有人,讓傳統文化的薪火始終不滅。這些經典,不僅讓中華民族的後世子孫濛受福蔭,也不斷傳播到世界各地,給世界人民帶來和諧安定。
在我國曆史上,就曾經有這樣一部書,不僅開創瞭中國曆史上著名的“貞觀盛世”,而且還遠渡重洋,被日本天皇和臣子奉爲圭臬,創造瞭日本曆史上的兩朝盛世。然而這樣一部偉大的著作,卻在我國曆史上因爲失傳瞭一韆多年,一直鮮爲人知。這部書就是——《群書治要》。
《群書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五九九年—六四九年)於貞觀初年下令編輯。太宗十八歲隨父從軍,起義平定動亂的社會,戎馬倥傯十馀年。二十八歲即帝位後,偃武修文,特彆留心於治平之道,休生養民。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第二個月,便下令在弘文殿聚書二十萬捲,設立“弘文館”,即爲國傢藏書之所,亦爲皇帝招納文學之士之地,集聚瞭褚亮、姚思廉、蔡允恭、蕭德言等英纔,“聽朝之際,引入殿內,講論文義”“或至夜分而罷”。每當朝廷議事之後,唐太宗便延請衆人同入弘文館,嚮衆賢士請教治國良策,以爲日後施政良方。
儘管諸賢士日夜在弘文館輪值,但是也並非時時隨侍在太宗之側,而且古代經典捲帙浩繁,很難遍覽,即使是遍覽群書,也恐有不得其精要的遺憾。太宗有感於此,故而産生編撰《群書治要》的想法。對此,《新唐書?蕭德言傳》記載如下:
太宗欲知前世得失,詔魏徵、虞世南、褚亮及德言裒次經史百氏帝王所以興衰者上之,帝愛其書博而要,曰:“使我稽古臨事不惑者,公等力也!”賚賜尤渥。
《群書治要》一書,整理曆代帝王治國資政史料,擷取經、史、諸子百傢中有關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之精要,彙編成書。上始五帝,下迄晉代,自一萬四韆多部、八萬九韆多捲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五種,共五十馀萬言。書成,如魏徵於序文中所説,實爲一部“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的治世寶典。
唐太宗在讀《治要》後,在《答魏徵上〈群書治要〉手詔》中感慨道:“朕少尚威武,不精學業,先王之道,茫若涉海。觀所撰書,見所未見,聞所未聞,使朕緻治稽古,臨事不惑。其爲勞也,不亦大哉!(見《全唐文》)”唐太宗特令繕寫《治要》十馀部,分賜太子及諸侯王以作從政龜鑒。
貞觀九年,唐太宗再次總結閲讀《治要》的感受説:“手不釋捲,知風化之本,見政理之源”(見《貞觀政要》)。由此,可知唐太宗及其群臣之所以將《治要》作爲創建貞觀”盛世”依據的道理瞭。
此外,按照宋代王應麟編撰的《玉海》引用《集賢注記》一書上記載:天寶十三載十月,敕院內彆寫群書政要刊齣。另外,在李蘩《和鄴侯傢傳》裏麵也提到:“‘朕欲知有古政理之要,而史籍廣博,卒難尋究,讀何而可。’對曰:‘“昔魏徵爲太子略群書之言理道者,撰成五十捲,謂之群書理要。’”可見,唐朝的人對這本書一直以來都是非常重視的。
如此珍貴的一部典籍,然因當時中國雕版印刷尚未發達,此書至宋初已失傳。所幸者,此書經由日本遣唐使帶到日本,從此被日本曆代天皇及皇子、大臣奉爲圭臬,成爲學習研討中華文化的一部重要經典。根據日本島田翰著的《古文舊書考》稱:“《續日本後記》載:‘仁明天皇承和五年(唐代開成三年,公元八三八年),天皇禦清涼殿,令助教(日本官名)直道宿稱廣公讀《群書治要》。’”日本《三代實録》雲:“清和天皇貞觀十七年(“貞觀”是日本第五十六代天皇年號,相當唐乾符二年,即公元八七五年)四月,天皇讀《群書治要》。”由此可知,《群書治要》在唐文宗時已傳入日本。至唐僖宗時,日本清和天皇仍然“與大臣共研讀之”。據考,日本嘉元(日本九十四代天皇年號)四年(相當元大徳九年,即公元一三零五年)二月十八日,《群書治要》“以右大辦(日本官名)三位經雄卿本書寫點校畢”。可見此書流傳到日本後,一直受到日本天皇的高度重視。因此,日本人林信敬在《群書治要》天明本的校正序裏就説道:“我朝承和、貞觀之間,緻重雍襲熙之盛者,未必不因講究此書之力。”指齣日本承和、貞觀年間(約公元八三四-八七六年),社會呈現齣安定繁榮的盛世局麵,未必不是藉助這本書的力量所成就的。
據日本尾張國校督臣細井德民在天明五年(公元一七八五年)刊印《群書治要》時寫的考例中記敘,早在公元十三世紀日本鐮倉幕府第五代武將軍北條實時(亦稱金澤實時),因其“好居書籍”,故在發現《群書治要》後,請中秘書寫“以藏其金澤文庫”,《群書治要》因此得以傳世。後來,此書歸德川傢康,他在得到這個本子後,曾於一六一六年(日本元和二年)正月命令用活字排印。但此時的《群書治要》已經缺失捲第四、捲第十三和捲第二十,殘存四十七捲瞭。半年後,《群書治要》印成五十一部,每部凡四十七冊。不幸的是,此時德川傢康突然去世,印本隻是分贈給瞭德川傢康的後裔尾張、紀伊兩傢藩主。事實上等於沒有公開發行,所以流傳在外的不多。一七八一年,也就是日本天明元年,尾張藩主傢的大納言宗睦,有感於《群書治要》未能流布,便從楓山官庫中藉得原“金澤文庫”藏僧人抄本《群書治要》,重新校刊。一七八六年(日本天明六年)重印本告成,分贈諸藩主和各位親臣。這就是今天流傳於世的天明本《群書治要》。寬政八年(公元一七九六年)尾張藩主傢以五部移送長崎海關掌管近藤重藏,托其轉達中華。近藤氏以一部存長崎聖堂,一部贈諏訪社,三部贈唐商館,由中國商人攜迴,《群書治要》重迴中土。嘉慶七年,鮑廷博輯《知不足齋叢書》,序中已言及天明本《群書治要》。其後,《群書治要》入阮元輯《宛委彆藏》。民國年間,商務印書館曾將《群書治要》重新排校齣版。《群書治要》得以傳世。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我國原駐日本大使符浩先生通過日本皇室成員獲得一套天明版《群書治要》,後帶迴國交由呂效祖先生點校,先後齣版瞭《群書治要》點校本和《群書治要考譯》。原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院副總理習仲勳曾爲該書題詞:“古鏡今鑒”。
爲瞭讓這一罕見的治世寶典利益當今世人,這次我們將此書進行瞭注釋和白話翻譯,並補録瞭亡佚的三捲,以便於當前人們學習。
《群書治要》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粹集成、世代治國安邦的經驗彙編,是中華先哲留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相信一定能夠爲當代構建和諧社會乃至和諧世界提供寶貴的經驗藉鑒。
“以銅爲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爲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爲鏡,可以明得失。”研讀《群書治要》,可以達緻“君”學可以治國、“臣”學可以輔政、“民”學可以齊傢的效果。願我輩同仁,共學此書;願古聖先賢之教誨,利益世人,和諧世界。
……
雖然還沒看,但肯定好看
評分這是一部很瞭不起的作品,內容好,裝禎好,印刷也好,值得細細品讀。
評分包裝很好,送貨很快,還沒有看
評分非常霸氣,正版,包裝精美
評分平價,全新好書,正版,先先貝!!!
評分圖書質量不錯嗯,內容也非常好,非常喜歡,京東品質,值得信賴
評分很喜歡,買瞭很多書,就是有的沒貨有點遺憾!
評分如期收到,包裝嚴實無損壞,很滿意的購物。
評分經典,幫彆人買的,聽說不錯的
群書治要譯注(簡體本 套裝共10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