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能源:我们这一万年

智慧能源:我们这一万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建平,陈少强,刘涛 著
图书标签:
  • 能源转型
  • 智慧能源
  • 可持续发展
  • 未来能源
  • 能源科技
  • 能源政策
  • 能源经济
  • 气候变化
  • 技术创新
  • 能源安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
ISBN:9787512342910
版次:1
商品编码:1126020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6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成思危亲笔作序!

  7位国内顶端能源专家倾情推荐!

  三位分别出生于60、7080年代的中青年作者全新力作!

内容简介

  

  《智慧能源:我们这一万年》用第1人称“我们”作为历史的人类、现实的人类和未来的人类的总代表,以能源形式的改进和更替为基本主线,从大历史、跨学科的宽广视角,在对能源、科技、环境,以及人类文明发展进程进行立体观察,揭示能源更替与文明演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认真思考我们何以陷入又将何以走出现实困局,大胆畅想未来的能源形式与文明形态的辉煌图景。本书可供关注能源、环境、经济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广大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刘建平,男,60后。中国人民大学劳动经济学硕士、产业经济学博士,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后,曾赴英国留学并获电子商务研究硕士学位。先后在财政、工商、电力部门从事人力资源、资产财务、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工作。现任职于国家能源局,兼任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教授。


  陈少强,男,70后。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学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学硕士、日本一桥大学公共政策管理硕士、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经济学博士。现任职于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主要涉及财政金融政策、国有资产管理、社会保障、节能减排等领域,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刘 涛
,男,80后。武汉大学理学学士、长沙理工大学管理学硕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经济学博士。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多项课题研究,在Energy Policy(SSCI)、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World Ecology(SCI)、《生态学报》等期刊发表有关生态补偿、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多篇。现任职于云南省发展改革委。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能源是人类进化、社会发展的基石,能源的清洁、高效、可持续利用是当前面临的较大难题,而科技将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智慧能源》一书如同一艘在科学大海中探寻能源新大陆的航船,与读者一同重温文明与能源的光辉之旅,激发智慧的力量,冲出暗礁的迷障,开启未来的远航。
  ——石定寰(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科学技术部原秘书长)
  
  ★能源利用在推动人类文明前行的同时,也留下了深深的碳足迹,给地球带来了难以弥补的生态灾难。未来的能源,可能有很多种不同的概念、定义,其本质将是可持续发展的能源,那时的地球将会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新绿洲。在思考未来能源时,本书值得一读。
  ——徐锭明(国务院参事,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展改革委原能源局局长)
  
  ★化石能源消费排放累积产生的大气环境问题,威胁到人类的持续生存和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大气环境恶化的态势必须得到遏制和扭转,因为没有“诺亚方舟”可以拯救人类。作者通俗、清晰、系统地介绍并分析了能源和环境相关问题,视角独特、语言犀利,给人以启迪、发人深省。
  ——杨 昆(原国家电监会首席工程师,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智,指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处理事情的能力;慧,上面两个“丰”字分别代表国事和天下事,中间“彐”字代表家事,将家事、国事、天下事都放在心上为慧。用这样一种理念,将信息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成果延伸到能源,让我们的能源充满智慧,成为中华民族复兴和人类文明转型的动力之源,这是本书作者所传递的思想。
  ——韩晓平(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中国企业投资协会金融委员会副秘书长)
  
  ★全球经济要走出金融危机,有待于新的技术突破和产业革命,智慧能源被寄予很高期望。智慧能源包括智慧的能源技术和智慧的能源制度,推动包括能源金融服务在内的能源制度创新,正逐步成为智慧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本书为推动智慧能源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突破打开了一扇大门。
  ——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
  
  ★大能源需要运用大智慧去思考。本书作者的深邃眼光、人文情怀、价值关注,向读者展示了人类对能源开发利用的一幅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和未来图景,对于解决当前的能源危机,走出当前的能源困局,具有相当重要的启迪意义。
  ——曹荣湘(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气候变化与人类发展问题专家)
  
  ★如何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能源问题,是对人类智慧的重大考验。本书基于对人类智慧的自信和对人类能源历史的反思,深刻揭示了文明演进与能源更替相互伴随、相互促进的历史法则,我们因而对人类破解能源危机,加速文明转型满怀期待。
  ——江 畅(国际价值哲学学会会长,长江学者,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


开篇语 蹒跚走来:我们的这一万年001
1 追问生命的由来002
2 探寻文明的脉络002
3 铸就辉煌的基石003
4 开启未来的引擎004
第一篇 走近能源:我们前行的动力005
1 同源异曲:能、能量与能源006
1.1 能006
专栏:不要小看“小水滴”009
1.2 能量010
专栏:地球—能量之球011
1.3 能源012
专栏:认祖归宗—能源的族谱014
2 变脸之术:能量转换及其规律015
2.1 能量的转换方式015
专栏:迈尔—能量如何转换?017
2.2 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019
专栏:永动机“永不休”?020
3 如影随形:无处不在的能源022
3.1 能源与“我”022
专栏:没有能源的一天023
3.2 能源与“我们”024
专栏:印度大停电影响6亿人026
第二篇 由火而始:我们走过的足迹029
4“ 激情”燃烧:成就伟大的开端030
4.1 火的发现和利用030
专栏:钻木取火的传说032
4.2 烹煮与人类进化032
专栏:黑猩猩也跳“火焰舞”034
5“ 驯化”天赐:拓展农耕的力量035
5.1 “驯化”的起源035
专栏:阿拉斯加驯鹿036
5.2 自然力的“驯化”038
专栏:风车、水车与帆船的历史040
6 煤与蒸汽:工业革命的推手042
6.1 煤的发现与早期利用042
专栏:马可·波罗眼中的黑石头043
6.2 蒸汽机与第一次工业革命044
专栏:蒸汽机改变世界046
7 电磁之光:信息文明的标尺048
7.1 内燃机时代的到来048
专栏:现代工业的血液—石油051
7.2 从磁力到电力的转化052
专栏:迈入“信息时代”055
7.3 争议中发展的核电057
专栏:核废料标记—1万年059
第三篇 困局丛生:我们面临的挑战061
8 气候变暖:正在热议的焦点062
8.1 海平面上升“生死时速”062
专栏:可能被淹没的5个国家064
8.2 季节紊乱搅混生物圈067
专栏:动物的行为混乱和生理失调069
9 环境破坏:并非杞人忧天070
9.1 令人困扰的垃圾070
专栏:垃圾处理的历史072
9.2 令人生畏的地壳074
专栏:中国汶川特大地震076
9.3 令人忧心的河流077
专栏:即将枯竭的七大河流079
10 资源紧张:还可以撑多久?083
10.1 急速耗尽的石油资源083
专栏:北极—最后的石油宝库085
10.2 难孚众望的煤炭资源086
专栏:石油的孪生兄弟—煤炭088
10.3 困难重重的可再生能源089
专栏:“风”性难驯091
11 能源纷争:未来战争的导火索092
11.1 全球的能源问题092
专栏:历史上的三次石油危机094
11.2 能源的政治属性095
专栏:石油左右政治096
11.3 能源与战争的姻缘098
专栏:全球四大能源“火药桶”100
第四篇 永续动力:我们追寻的梦想103
12 技术创新:穿透乌云的阳光104
12.1 传统能源技术的改进104
专栏:建筑节能的智慧107
12.2 新型能源技术的探索109
专栏:智慧城市的兴起与发展114
13 制度变革:铺平前行的道路115
13.1 未雨绸缪的发展规划115
专栏:美国能源安全未来蓝图116
13.2 促进高效的产业组织117
专栏:全球电力市场化改革浪潮118
13.3 不断完善的法律政策120
专栏:美国支持新型能源的政策121
14 国际合作:为共赢而努力122
14.1 危机催生合作122
专栏: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26
14.2 众人拾柴火焰高127
专栏:多国合作围堵臭氧层漏洞128
14.3 机制初显成效130
专栏:上合组织推动地区能源合作130
15 谨慎乐观:希望中还有失望131
15.1 技术总有瓶颈131
专栏: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133
15.2 制度还有缺陷134
专栏:谨慎看待清洁发展机制136
第五篇 智慧能源:我们未来的曙光139
16 文明演进:能源驱动的主线140
16.1 文明形态的演进140
专栏:各具特色的东西方文明143
16.2 能源形式的更替144
专栏:能源形式更替的线索145
16.3 文明与能源的关系146
专栏:“双P”原理148
17 智慧能源:因时而生的奇葩149
17.1 智慧能源的基本内涵149
专栏:新桃花源记152
17.2 智慧能源的重要意义153
专栏:人体能源技术展望155
18 浑然天成:技术和制度的融合156
18.1 智慧能源的技术基础156
专栏:智慧能源技术憧憬无限157
18.2 智慧能源的制度框架160
专栏:智慧能源制度崭露头角162
第六篇 漫漫长路:我们该如何走过165
19 全球使命:任重而道远166
19.1 环球同此凉与热166
专栏:地球熄灯一小时167
19.2 路漫漫其修远兮169
专栏:多哈拒绝“傲慢与偏见”171
19.3 智慧能源总动员172
专栏:全球倡议174
20 中国责任:理性而担当175
20.1 中国的自觉行动175
专栏:科学发展引领智慧能源177
20.2 中国的理性应对178
专栏:中国减排的权利与义务180
20.3 智慧能源中国梦180
专栏:华夏家书182
结束语 携手向前:开创我们的未来185
一、能源奠定我们根本的保障186
二、历史告诉我们未来的方向186
3 三、智慧赋予我们伟大的力量188
参考文献190
后记194


















前言/序言


智慧能源:我们这一万年 一、 导论:文明的脉搏与能源的演进 纵观人类历史长河,从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到信息爆炸的现代文明,一条隐秘却至关重要的脉络贯穿始终——能源的获取、利用与革新。它不仅仅是驱动社会运转的动力,更是塑造人类思维方式、社会结构乃至文明走向的根本力量。我们的祖先,凭借着对自然的敬畏与不懈的探索,逐步解锁了蕴藏在火、水、风、地中的能量,从最初的生火取暖、狩猎采集,到农耕文明的水力灌溉、风力磨坊,再到工业革命蒸汽机的轰鸣,直至如今核能的裂变与可再生能源的勃兴,每一次能源技术的突破,都如同一声文明的呐喊,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迈进。 “智慧能源:我们这一万年”旨在勾勒出人类与能源之间漫长而深刻的互动史。它不是一本简单的科技史,也不是枯燥的经济学论述,而是试图从更宏观、更人性化的视角,审视能源在人类文明演进中的多重角色。我们将一同回顾那些决定性的历史时刻,那些伟大的发明创造,那些改变了亿万人生计的能源革命。同时,我们也会深入探讨能源的获取方式如何影响了社会组织形态,资源的分配格局如何催生了权力与冲突,以及能源的利用效率如何塑造了我们的生活品质与生态环境。 这本书相信,理解能源,就是理解人类自身;洞察能源的未来,就是预见文明的走向。我们即将踏上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去探寻“智慧”二字在能源领域的深层含义——它不仅指代着科学技术的精妙,更蕴含着人类在面对资源有限性、环境压力以及社会公平时的智慧抉择。 二、 史前时代:火的恩赐与石器时代的黎明 在人类文明的黎明,能源的获取是生存的首要课题。火,作为人类最早掌握的“智慧能源”,彻底改变了我们的命运。它不仅带来了温暖,驱散了黑暗与野兽的威胁,更重要的是,它开启了烹饪食物的时代。熟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食物的营养吸收率,解放了消化系统,为大脑的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是人类体能与智力进化的关键一步。火的掌握,也意味着人类开始主动地“改造”自然,而非被动地适应。 石器时代,人类的能源利用主要集中在对自然能量的直接汲取。木材是主要的燃料,支撑着火的燃烧,也用于制造工具。狩猎则直接消耗着生物能量,动物的肉、骨、皮等都被充分利用。简单的弓箭、石矛等工具,是人类智慧与体能结合的体现,它们能够更有效地获取所需能量。河流与风,虽然尚未被大规模地利用,但它们的存在,为人类提供了食物来源(渔猎)与早期活动的空间。这一时期,能源的获取主要依靠体力与对环境的细致观察,人类的“智慧”体现在对自然规律的初步认知与工具的不断改进上。 三、 农业革命:水、风与土地的馈赠 距今约一万年前,农业的兴起,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又一次飞跃,其核心驱动力之一便是对能源更系统、更高效的利用。定居的生活方式,使得人类能够集中精力于土地的耕作,而水,则成为了农业革命最关键的能源。河流水系的灌溉系统,如美索不达米亚的运河、古埃及的尼罗河泛滥利用,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力,支撑了更大规模的人口增长与社会集结。水车等早期水力机械的出现,虽然简单,但已经体现了人类将自然力转化为劳动力的初步智慧。 风,在农业时代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风力磨坊,用于磨碎谷物,节省了大量人力,尤其是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成为重要的能源补充。帆船技术的成熟,使得长距离的贸易与迁徙成为可能,风成为了连接不同文明的纽带。 土地本身,作为承载植物生长与动物繁衍的载体,是能量的最终来源。农业的智慧,在于如何通过耕作、施肥、选种等手段,最大化地从土地中汲取能量,并将之转化为可供人类消费的食物。这一时期的能源利用,从“索取”逐渐转向“培育”,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但也开始显露出对土地资源的依赖与有限性的挑战。 四、 古典文明的能量哲学与工程实践 在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古中国等古典文明时期,能源的利用与发展呈现出新的面貌。一方面,哲学家们开始思考能源的本质与宇宙的秩序,如古希腊的“四元素说”,虽然带有朴素的唯物色彩,但也是对构成世界基本物质与能量的早期探索。另一方面,工程师们则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水力技术得到了显著发展,罗马帝国的引水渠系统,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它不仅解决了城市供水问题,也为城市的水力机械提供了动力。希腊人发明的风箱,用于冶金,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效率。中国古代的造纸术、冶铁术,都离不开对能源的精细控制与利用。马匹、牛等畜力,依然是重要的动力来源,在农业、运输、战争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这一时期的能源利用,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简单机械与人力、畜力。煤炭等化石燃料的利用也开始零星出现,但尚未形成规模。奴隶制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也掩盖了能源瓶颈的严峻性,大量廉价劳动力的投入,使得一些国家在短期内能够维持庞大的工程与军事力量,但从长远来看,这种依赖于非再生性人力资源的模式,终究是不可持续的。 五、 工业革命:煤炭的火焰与蒸汽的轰鸣 17世纪末至19世纪,工业革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其核心就是对能源利用方式的颠覆性变革。煤炭,这种在地壳中储存了亿万年能量的化石燃料,成为了工业革命的“心脏”。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进,将煤炭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彻底解放了生产力。纺织业、冶金业、交通运输业等各个领域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厂的烟囱喷吐着滚滚浓烟,火车在铁轨上呼啸而过,蒸汽轮船劈波斩浪,这一切都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的时代。煤炭的开采与使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催生了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改变了人类的居住模式与生活节奏。 然而,工业革命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大规模的煤炭燃烧,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空气质量急剧下降。对煤炭资源的过度依赖,也使得经济发展与能源供给紧密相连,能源的短缺或价格波动,能够引发巨大的经济危机。更重要的是,工业革命所释放出的巨大能量,也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力,战争的规模与残酷性大大提升。 六、 石油时代:流动的黄金与全球化的加速 进入20世纪,石油逐渐取代煤炭,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能源。石油的高能量密度、易于运输与储存的特性,使其在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农业以及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内燃机的普及,催生了汽车、飞机等现代交通工具,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缩短了世界的距离。 石油的开采与贸易,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新的经济格局,石油输出国与消费国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而微妙。石油资源的稀缺性与战略重要性,也使得其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焦点。 “石油时代”也带来了“石化工业”的繁荣,塑料、合成纤维等新材料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然而,石油的燃烧同样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以及石油泄漏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已经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七、 核能与新能源的探索:黎明前的曙光 20世纪中叶,核能的发现与利用,为人类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能量密度极高的能源。核裂变技术的应用,一方面为电力生产提供了新的途径,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核武器的威胁,成为悬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核聚变技术的研发,更是人类对清洁、几乎无限能源的终极追求。 与此同时,人类也开始反思对化石燃料的过度依赖,并积极探索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这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能源,正逐渐成为能源结构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光伏发电技术的进步,风力涡轮机的效率提升,使得可再生能源的成本不断下降,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八、 智慧能源的未来:可持续、智能与共享 “智慧能源:我们这一万年”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展望未来。我们正站在一个能源变革的关键节点上。我们已经认识到,传统的能源发展模式,已无法支撑人类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未来的能源,将是智慧的,它意味着: 可持续性: 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清洁能源体系。 智能化: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实现能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与智能调度。例如,智能电网能够实时监测供需,削峰填谷,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共享性: 构建更加开放、公平的能源市场,鼓励分布式能源的接入,让更多人能够参与到能源的生产与消费中来,实现能源的民主化。 互联互通: 构建全球性的能源网络,实现能源的跨区域、跨国界流动,应对区域性能源短缺问题。 回顾过去的一万年,人类在能源的探索之路上,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与韧性。从火的驯服,到水的利用,风的驾驭,再到对原子核能量的掌握,以及对太阳与风的拥抱,每一步都凝聚着人类的经验与教训。 “智慧能源:我们这一万年”希望能够激发读者对能源问题的深入思考,理解能源与我们每个人、与我们所处的世界之间的深刻联系。它不仅是一段回顾,更是一次前瞻,一次对人类未来能源之路的探索与启迪。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创新与合作,人类终将能够构建一个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未来,为我们自己,也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铺就一条更加光明与智慧的发展之路。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智慧能源:我们这一万年》绝对是一次颠覆性的阅读体验,让我对“能源”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我过去常常把能源简单地等同于电、油、气这些具体物质,但这本书却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能源背后更广阔历史和更深邃文明的大门。从人类史前时代对火的驯服,到古代文明对水能、风能的巧妙利用,再到近代工业革命以煤炭为核心的动力飞跃,以及20世纪电力革命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作者以极其宏大的叙事,将这万年的能源演进史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尤其赞赏书中对不同能源时代社会影响的细致分析,它让我清晰地看到,每一次能源的突破,都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社会组织形式、经济模式,甚至是全球力量格局的深刻重塑。书中对于古代农业文明如何依赖水利,以及早期航海文明如何驾驭风力,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我感受到了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它让我明白,我们今天所享受的便捷生活,其根基都深深地扎在过去千百年能源的探索与创新之中,也让我对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这本《智慧能源:我们这一万年》对我来说,绝对是一次“烧脑”却又充满启发的阅读体验。它以一种极其宏大的视角,审视了人类文明长达万年的能源发展历程,让我看到了能源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共生”关系。我之前对能源的理解大多停留在现代科技层面,而这本书则将我的视野拉回到最遥远的过去,从火的发现开始,逐步展现了人类如何从最基础的生物质能,到利用水力、风力,再到发掘矿物能源,最后进入电气化时代,乃至迈向我们今天的智慧能源时代。作者在描述古代能源利用方式时,运用了大量的考古学和历史学证据,让我对那些古老文明的智慧感到由衷的赞叹。比如,书中对古代灌溉系统的解析,以及对早期航海技术中风力利用的描述,都让我看到了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共处的智慧。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技术的演进,更是在探讨能源的每一次飞跃如何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甚至是思维模式。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分析不同能源时代特征时的对比,让我能清晰地看到文明演进的脉络。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今天所享受的物质文明,其根基都深深地埋藏在过去千百年能源的探索与革命之中。

评分

天呐,《智慧能源:我们这一万年》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像穿越了时空,亲眼见证了人类文明与能源共生的宏大画卷。我原以为能源就是发电厂、石油、天然气这些冰冷的词汇,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能源背后鲜活的故事,以及它如何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每一次进步。从那些原始部落小心翼翼地学会用火,到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水的灌溉系统,再到古希腊人对风力帆船的早期探索,作者用生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人类与自然界能源互动的美妙图景。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关于中世纪时期水力磨坊和风力磨坊的详细介绍,它们在当时是多么重要的生产力工具,是如何解放了人力,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而当读到工业革命时期,煤炭如何成为驱动一切的“黑金”,蒸汽机如何改变了世界的运转方式时,我更是感到一股强大的力量在书中涌动。作者并没有回避能源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环境污染和资源掠夺,反而以一种客观而审慎的态度进行了探讨,让我看到了智慧能源背后复杂的人性与社会议题。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每一次能源的革命,都伴随着社会的重塑和思想的革新。我仿佛能听到齿轮转动的声音,看到蒸汽弥漫的天空,感受到科技进步的澎湃激情。

评分

我得说,《智慧能源:我们这一万年》这本书,彻底刷新了我对“能源”这个词的认知。我之前总觉得能源就是那些发电厂、管道里的东西,是现代工业的基石,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能源贯穿人类万年文明的宏大脉络。从最早的火种,到利用水力、风力,再到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以及我们如今所处的电气化、信息化时代,作者用一种极其宏大的视角,将人类与能源的关系娓娓道来。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古代能源利用方式的细致描写,比如,古代文明如何巧妙地利用河流的力量来灌溉农田,又如何利用风力来驱动帆船进行贸易和探索,这些都让我看到了古人对自然深刻的理解和利用智慧。更让我震撼的是,书中深入分析了能源的每一次飞跃如何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社会形态、经济模式,甚至政治格局。它让我意识到,能源的获取和利用,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与人类的生存、发展、竞争,甚至文明的兴衰息息相关。这本书让我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未来能源的发展充满了期待。

评分

《智慧能源:我们这一万年》这本书,绝对算得上是我近期读过的最让我“大开眼界”的读物了。它以一种极其宏大的历史视角,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能源”这个概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能源演进史诗。我之前对能源的理解,大多停留在现代科学技术层面,而这本书则将我的视野拉回到了远古时代,从人类最初学会利用火开始,逐步展现了水力、风力、生物质能,乃至后来的煤炭、石油、电力,以及我们现在所处的清洁能源时代。作者在描述古代能源利用方式时,运用了大量的史料和考古证据,让我对那些看似原始的技术背后所蕴含的智慧感到无比惊叹。比如,书中对古代水力利用的精细化描述,以及对早期农业文明如何巧妙利用自然能源的分析,都让我看到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理想状态。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能源技术的进步,更是在深入探讨能源的每一次飞跃如何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结构、经济模式、生活方式,甚至是权力分配。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能源,是驱动文明前进的真正引擎。

评分

《智慧能源:我们这一万年》这本书,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宏伟的时间长廊,亲眼见证了人类文明与能源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一直认为能源是一种相对静态的技术概念,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能源发展的动态演进,以及它如何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塑造了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作者从人类学会利用火的史前时代讲起,一步步梳理了水力、风力、生物质能,再到煤炭、石油、电力,以及当今蓬勃发展的可再生能源的漫长历程。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古代能源利用的描述,那种在有限条件下迸发出的惊人智慧,让我由衷地感到钦佩。例如,书中关于古人如何利用水力驱动各种机械,以及如何利用风力进行航海和研磨的细节,都让我看到了人类与自然巧妙互动的美妙篇章。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能源技术的演进,更是在深入探讨能源的每一次重大变革如何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社会结构、经济形态,乃至文化价值观。它让我意识到,能源,是人类文明不断前进的永恒动力。

评分

《智慧能源:我们这一万年》这本书,真的让我对“能源”这两个字有了全新的理解。我以前总觉得能源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比如电、汽油,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能源背后更深层的含义,以及它如何贯穿了人类文明的始终。从最原始的生火取暖、狩猎采集,到后来利用水车、风车进行生产,再到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直至今天我们谈论的可再生能源和智能电网,作者都进行了极其详尽的梳理。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古代能源利用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微观”视角,比如古代人们如何巧妙地利用地势和水流来建造水磨,或者如何观察风向来操控帆船。这些细节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古老而深刻的智慧。书中对不同能源发展阶段的社会影响分析也极其到位,它让我明白,能源的变革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社会结构、经济模式、乃至全球格局的深刻调整。比如,石油的发现和大规模开采,是如何重塑了20世纪的世界秩序,又如何引发了无数的冲突与合作。这本书让我看到,能源就像一条无形的河流,它滋养着人类文明,也塑造着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评分

这本《智慧能源:我们这一万年》简直颠覆了我对能源的认知!读完它,我才意识到,我们人类的文明进程,竟然如此紧密地与能源的每一次飞跃息息相关。从最初的火,到蒸汽机的轰鸣,再到如今我们习以为常的电,每一项重大能源技术的突破,都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社会发展的新篇章。书里详尽地描绘了人类如何从依赖自然、简单利用,逐步发展到对能源的精细控制和高效利用。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早期农业文明对水能、风能的巧妙运用,那份古老智慧在今天看来依然闪耀着光芒。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能源的获取、分配和使用如何塑造了社会结构、经济模式,甚至是政治格局。比如说,书中分析了煤炭在工业革命中的核心作用,是如何催生了资本主义的勃兴,又如何改变了城乡面貌,加速了人口的聚集。它让我重新审视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微小的能源消耗,原来背后都承载着如此漫长而曲折的演进史。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不同能源时代交替时那种史诗般的叙事感,仿佛能亲身经历那些激动人心的变革。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能源的书,更是一部浓缩的人类文明史,让我受益匪浅,也对我们未来如何驾驭能源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评分

这本《智慧能源:我们这一万年》,绝对是一本能让你的大脑“飞速运转”的巨著!它以一种令人惊叹的广度,将人类文明的漫长画卷与“能源”这一核心要素紧密相连,勾勒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史诗图景。我之前对能源的理解,更多的是停留在现代科技层面,比如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这些具象化的事物。但这本书,则将我的视野拉回到了人类最原始的起点——火的利用,然后一路讲述了水力、风力、生物质能,再到煤炭、石油、电力,乃至如今我们正在大力发展的清洁能源。作者在描述古代能源利用方式时,那种细腻的笔触和翔实的史料,让我仿佛亲眼见证了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古代水利工程和航海技术中风力利用的描述所吸引,那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顺势而为的智慧,让我深受启发。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描绘能源技术的演进,更是在深刻地剖析每一次能源革命如何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了人类的社会结构、经济模式、生活方式,甚至是思想观念。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能源,是驱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最根本动力。

评分

阅读《智慧能源:我们这一万年》,感觉就像是在一场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畅游,而“能源”就是那条贯穿始终的河流,滋养着人类文明的生长。我之前对能源的认识,大多是孤立的、技术性的,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能源发展的宏观图景,以及它与人类社会演进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作者以一种极为宏大的视角,从人类学会利用火的时代开始,一路讲述了水力、风力、煤炭、石油、电力,直至今天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漫长演进过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古代文明能源利用的描述,那些看似简单的技术,却蕴含着古人对自然深刻的理解和智慧,比如古埃及人对尼罗河水位的精准预测和利用,就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而当读到工业革命时期,煤炭和蒸汽机的出现如何颠覆了整个世界,我更是被那种变革的力量所震撼。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能源技术本身,更是在探讨能源的每一次进步如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力、生活方式,甚至思想观念。它让我意识到,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与过去千百年来人类在能源领域的探索与创新息息相关。

评分

貌似很好!貌似很好!貌似很好!貌似很好!貌似很好!

评分

不郑宽的江博疯狂的看那珂宁风景 好书 慢慢读 写的不错啊啦

评分

不错

评分

非常不错的书,值得看看!

评分

评分

很好,公司集体采购给员工读的,反响很热烈。

评分

这破书也好意思出版,还卖这么贵?骗钱呢

评分

不错、包装也很好、快递也给力、很喜欢

评分

东西是正品,送货也很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