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 系统分析师教程+考试全程指导 张友生编 清华出版社 计算机与软件技术资格水平2本

包邮 系统分析师教程+考试全程指导 张友生编 清华出版社 计算机与软件技术资格水平2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系统分析师
  • 考试教程
  • 张友生
  • 清华出版社
  • 计算机技术
  • 软件技术
  • 资格认证
  • 包邮
  • 教材
  • 全程指导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华文乐章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
ISBN:9787302219743
商品编码:11285322299
出版时间:2015-05-01
页数:1
字数: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sk1414   

9787302219743.A  9787302204084 

系统分析师教程+考试全程指导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参考用书计算机软考图书籍


书名:系统分析师教程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用书***********************点击网络资源可网上购买

作者:张友生、陈志风、邓子云、王勇等

定价:98元

印次:1-3

ISBN:9787302219743

出版日期:2010.02.01

印刷日期:2016.04.22

 

本书由全国计算机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组织编写,是系统分析师考试的。教材。本书围绕系统分析师的工作职责和任务而展开,对系统分析师所必须掌握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做了详细的介绍,重在培养系统分析师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本书内容既符合系统分析师考试总体纲领性的要求,也是系统分析师职业生涯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体系。准备参加考试的人员可通过阅读本书掌握考试大纲规定的知识,把握考试重点和难点。本书可作为系统分析师的工作手册,也可作为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的培训和辅导教材,还可以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参考用书。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信息与信息系统    1

1.1.1  信息的基本概念    1

1.1.2  系统及相关理论    3

1.1.3  系统工程方法论    6

1.1.4  信息系统工程    9

1.2  系统分析师    10

1.2.1  系统分析师的角色定位    11

1.2.2  系统分析师的任务    13

1.2.3  系统分析师的知识体系    15

第2章 经济管理与应用数学    19

2.1  会计常识    19

2.2  会计报表    21

2.2.1  资产负债表    21

2.2.2  利润表与利润分配表    22

2.3  现代企业组织结构    23

2.3.1  企业组织结构模式    23

2.3.2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26

2.4  业绩评价    27

2.4.1  成本中心的业绩评价    27

2.4.2  利润中心的业绩评价    28

2.4.3  投资中心的业绩评价    29

2.5  企业文化管理    30

2.5.1  企业文化的内容    31

2.5.2  企业文化管理的作用    32

2.6  IT审计相关常识    33

2.6.1  IT审计概述    33

2.6.2  IT审计程序    35

2.6.3  IT审计的方法与工具    37

2.6.4  IT审计的重点环节    38

2.7  概率统计应用    39

2.7.1  古典概率应用    39

2.7.2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43

2.7.3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44

2.7.4  常用分布    46

2.7.5  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49

2.8  图论应用    53

2.8.1  小生成树    53

2.8.2  短路径    55

2.8.3  网络与大流量    57

2.9  组合分析    60

2.9.1  排列和组合    61

2.9.2  抽屉原理和容斥原理    63

2.10  算法的选择与应用    65

2.10.1  非数值算法    65

2.10.2  数值算法    68

2.11  运筹方法    73

2.11.1  网络计划技术    73

2.11.2  线性规划    79

2.11.3  决策论    82

2.11.4  对策论    87

2.11.5  排队论    90

2.11.6  存贮论    93

2.12  数学建模    95

第3章 操作系统基本原理    97

3.1  操作系统概述    97

3.1.1  操作系统的类型    98

3.1.2  操作系统的结构    99

3.2  进程管理    101

3.2.1  进程的状态    101

3.2.2  信号量与PV操作    103

3.2.3  死锁问题    105

3.2.4  线程管理    108

3.3  内存管理    111

3.3.1  地址变换    111

3.3.2  分区存储管理    112

3.3.3  段页式存储管理    114

3.3.4  虚拟存储管理    116

3.4  文件系统    119

3.4.1  文件的组织结构    119

3.4.2  存储空间管理    121

3.4.3  分布式文件系统    122

第4章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124

4.1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124

4.1.1  信道特性    124

4.1.2  数据传输技术    127

4.1.3  数据编码与调制    128

4.2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131

4.2.1  网络互联模型    131

4.2.2  常见的网络协议    133

4.2.3  网络地址与分配    135

4.3  局域网与广域网    138

4.3.1  局域网基础知识    138

4.3.2  以太网技术    139

4.3.3  无线局域网    141

4.3.4  广域网技术    143

4.3.5  网络接入技术    145

4.4  网络互连与常用设备    147

4.5  网络工程    149

4.5.1  网络规划    149

4.5.2  网络设计    151

4.5.3  网络实施    153

第5章 数据库系统    154

5.1  数据库模式    154

5.2  数据模型    156

5.2.1  数据模型的分类    156

5.2.2  关系模型    157

5.2.3  规范化理论    160

5.3  数据库访问接口    164

5.4  数据库的控制功能    165

5.4.1  并发控制    165

5.4.2  数据库性能优化    168

5.4.3  数据库的完整性    170

5.4.4  数据库的安全性    172

5.4.5  备份与恢复技术    174

5.4.6  数据中心的建设    177

5.5  数据库设计与建模    178

5.5.1  数据库设计阶段    179

5.5.2  实体联系模型    180

5.6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183

5.6.1  分布式数据库概述    183

5.6.2  数据分片    185

5.6.3  分布式数据库查询优化    186

5.7  数据仓库技术    190

5.7.1  联机分析处理    190

5.7.2  数据仓库概述    192

5.7.3  数据仓库的设计方法    194

5.8  数据挖掘技术    195

5.8.1  数据挖掘概述    195

5.8.2  常用技术与方法    197

5.8.3  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200

第6章 系统配置与性能评价    202

6.1  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    202

6.1.1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202

6.1.2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204

6.1.3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    205

6.2  存储器系统    207

6.2.1  主存储器    208

6.2.2  辅助存储器    209

6.2.3  Cache存储器    213

6.2.4  网络存储技术    217

6.2.5  虚拟存储技术    220

6.3  输入输出系统    222

6.3.1  输入输出方式    222

6.3.2  总线    225

6.3.3  接口    227

6.4  指令系统    230

6.4.1  基本指令系统    230

6.4.2  复杂指令系统    232

6.4.3  精简指令系统    233

6.5  流水线技术    236

6.5.1  流水线工作原理    236

6.5.2  流水线的性能分析    238

6.5.3  局部相关与全局相关    241

6.6  多处理机系统    244

6.6.1  多处理机系统概述    244

6.6.2  海量并行处理结构    246

6.6.3  对称多处理机结构    247

6.6.4  互连网络    248

6.7  系统性能设计    250

6.7.1  系统性能指标    251

6.7.2  系统性能调整    253

6.8  系统性能评估    256

6.8.1  评估方法体系    256

6.8.2  经典评估方法    257

6.8.3  基准程序法    259

第7章 企业信息化战略与实施    262

7.1  企业信息化概述    262

7.2  企业信息化规划    264

7.2.1  信息化规划的内容    264

7.2.2  信息化规划与企业战略规划    266

7.3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268

7.3.1  结构化方法    268

7.3.2  面向对象方法    270

7.3.3  面向服务方法    274

7.3.4  原型化方法    277

7.4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    279

7.4.1  企业系统规划法    279

7.4.2  关键成功因素法    285

7.4.3  战略集合转化法    286

7.4.4  战略数据规划法    287

7.4.5  信息工程方法    290

7.4.6  战略栅格法    292

7.4.7  价值链分析法    293

7.4.8  战略一致性模型    294

7.5  企业资源规划和实施    296

7.5.1  ERP概述    296

7.5.2  ERP的开发方法    298

7.5.3  ERP的实施    300

7.6  信息资源管理    302

7.6.1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302

7.6.2  规范与标准    304

7.6.3  信息资源规划    306

7.6.4  信息资源网建设    307

7.7  企业信息系统    309

7.7.1  客户关系管理    309

7.7.2  供应链管理    311

7.7.3  产品数据管理    313

7.7.4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315

7.7.5  知识管理    316

7.7.6  商业智能    318

7.7.7  企业门户    319

7.7.8  电子商务    321

7.7.9  决策支持系统    323

7.8  电子政务    325

7.8.1  政府职能    325

7.8.2  电子政务的模式    327

7.8.3  电子政务的实施    328

7.9  业务流程重组    331

7.9.1  BPR概述    331

7.9.2  BPR的实施    332

7.9.3  基于BPR的信息系统规划    334

7.10  企业应用集成    335

7.10.1  传统企业应用集成    335

7.10.2  事件驱动的企业应用集成    338

7.11  首席信息官    340

第8章 软件工程    342

8.1  软件生命周期    342

8.2  软件开发方法    345

8.2.1  形式化方法    345

8.2.2  逆向工程    347

8.3  软件开发模型    348

8.3.1  软件开发模型概述    348

8.3.2  快速应用开发    351

8.3.3  统一过程    352

8.3.4  敏捷方法    355

8.4  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    357

8.4.1  软件开发环境    357

8.4.2  软件开发工具    359

8.5  软件过程管理    360

8.5.1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360

8.5.2  软件过程评估    363

第9章 系统规划    366

9.1  系统规划概述    366

9.2  项目的提出与选择    368

9.2.1  项目的立项目标和动机    368

9.2.2  项目立项的价值判断    369

9.2.3  项目的选择和确定    370

9.3  初步调查    372

9.4  可行性研究    373

9.4.1  可行性评价准则    374

9.4.2  可行性研究的步骤    376

9.4.3  可行性研究报告    377

9.5  成本效益分析技术    379

9.5.1  成本和收益    379

9.5.2  净现值分析    382

9.5.3  投资回收期与投资回报率    385

9.6  系统方案    386

9.6.1  候选方案的可行性评价    386

9.6.2  系统建议方案报告    388

第10章 系统分析    389

10.1  系统分析概述    389

10.2  详细调查    390

10.2.1  详细调查的原则    391

10.2.2  详细调查的内容    392

10.2.3  详细调查的方法    393

10.3  现有系统分析    395

10.4  组织结构分析    396

10.4.1  组织结构图    396

10.4.2  组织结构调查    397

10.5  系统功能分析    398

10.6  业务流程分析    399

10.6.1  业务流程分析概述    400

10.6.2  业务流程图    401

10.6.3  业务活动图示    403

10.6.4  业务流程建模    405

10.7  数据与数据流程分析    412

 

 

2.

 

书名:系统分析师考试全程指导

作者:张友生、王勇

定价:62元

印次:1-3

ISBN:9787302204084

出版日期:2009.08.01

印刷日期:2016.04.29

 

本书作为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参考用书,着重对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有重点地细化和深化,内容涵盖了新的系统分析师考试大纲(2009年修订版)的所有知识点,分析了近4年的系统分析设计案例考试的试题结构,给出了试题解答方法和实际案例。本书还给出了论文的写作方法、考试法则、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以及论文评分标准和论文范文。

阅读本书,就相当于阅读了一本详细的、带有知识注释的考试大纲。准备考试的人员可通过阅读本书掌握考试大纲规定的知识,掌握考试重点和难点,熟悉考试方法、试题形式,试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内容的分布、解答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迅速提高论文写作水平和质量。

本书可作为软件工程师和网络工程师进一步深造和发展的学习用书,作为系统分析师日常工作的参考手册,也可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和工作参考书。

 

第1章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    1

1.1  计算机组成与分类    1

1.1.1  计算机的组成    1

1.1.2  计算机的分类    2

1.2  多级存储器体系    3

1.2.1  主存储器    3

1.2.2  辅助存储器    4

1.2.3  Cache    7

1.3  输入输出接口    9

1.3.1  输入输出方式    9

1.3.2  总线和接口    10

1.4  各种体系结构    13

1.4.1  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    13

1.4.2  流水线技术    14

1.4.3  并行处理    16

1.4.4  互联网络    18

1.5  例题分析    19

第2章 操作系统    23

2.1  操作系统的类型与结构    23

2.1.1  操作系统的类型    23

2.1.2  操作系统的结构    24

2.2  处理器管理    25

2.2.1  进程的状态    25

2.2.2  信号量与PV操作    28

2.2.3  死锁问题    32

2.2.4  管程与线程    34

2.3  文件管理    35

2.3.1  文件的逻辑组织    35

2.3.2  文件的物理组织    36

2.3.3  树形目录结构    37

2.3.4 存储空间管理    38

2.4  存储管理    39

2.4.1  地址变换    39

2.4.2  存储组织    39

2.4.3  存储管理    41

 

 

 

 

  
揭秘现代软件工程:从理论基石到实践巅峰 在飞速发展的数字时代,软件系统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们是商业运作的引擎,是信息流通的脉络,更是创新科技的载体。理解和构建复杂、高效、可靠的软件系统,已成为衡量个人及组织竞争力的关键。本书旨在深入剖析现代软件工程的核心理念、方法论与技术实践,为读者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视角,帮助您从零开始,逐步掌握构建强大软件系统的全过程,并为成为一名合格的系统分析师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篇:软件工程的基石——理论与方法 本篇将带领读者穿越软件工程的理论海洋,理解其发展脉络与核心原则。我们将从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入手,探讨软件危机的产生原因及其应对之道,以及软件工程在现代IT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软件工程概览: 软件的本质与特性: 软件不仅仅是代码,更是包含设计、文档、数据等在内的复杂实体。我们将深入分析软件的抽象性、不可见性、易变性以及其独特的生产周期,理解这些特性对软件开发带来的挑战。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DLC): 从需求分析到系统维护,每一个阶段都至关重要。我们将详细讲解经典的SDLC模型,如瀑布模型、迭代模型、敏捷模型等,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理解不同模型如何应对软件开发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软件工程的目标: 高质量、低成本、短周期、易维护。我们将探讨这些目标如何驱动软件工程的发展,以及如何在实际项目中权衡和实现它们。 软件工程的原则与范式: 模块化、抽象、信息隐藏、高内聚、低耦合等基本原则,是构建良好软件架构的基石。我们将阐释这些原则在设计和实现中的具体应用。 需求工程:理解用户与系统的沟通桥梁: 需求的重要性: “需求是软件的灵魂”,任何成功的软件都始于对清晰、准确、完整的需求理解。我们将分析错误需求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以及如何规避这些风险。 需求获取: 访谈、问卷、原型法、用例图、用户故事等多种技术,将教会您如何从不同干系人那里挖掘真实、深层次的需求。重点讲解如何识别显性与隐性需求,以及如何处理需求冲突。 需求分析与建模: 将原始需求转化为结构化的信息。我们将介绍多种建模技术,如数据流图(DFD)、实体关系图(ERD)、状态转换图(STD)、以及面向对象建模语言(UML)中的用例图、类图、序列图等,帮助您将模糊的需求可视化、结构化。 需求规格说明: 如何撰写一份清晰、无歧义、可验证的需求规格说明书(SRS)。我们将提供优秀的SRS范例,并指导读者如何检查SRS的完整性、一致性、可追溯性。 需求管理: 需求变更的不可避免性。我们将讲解如何建立有效的需求变更控制流程,评估变更的影响,并确保所有变更都得到妥善记录和管理。 软件设计:将想法转化为蓝图: 设计的重要性与层次: 从高层体系结构到详细模块设计,设计是连接需求与实现的关键。我们将区分体系结构设计与详细设计,并探讨它们各自的关注点。 体系结构设计: 软件的骨架。我们将介绍常见的软件体系结构模式,如分层架构、微服务架构、事件驱动架构、MVC模式等,并分析它们的适用场景和权衡。 模块化设计: 将大型系统分解为可管理、可重用的小模块。我们将深入探讨模块的划分原则(如功能、职责),以及如何设计接口以实现模块间的有效协作。 面向对象设计(OOD): 封装、继承、多态等面向对象概念在设计中的应用。我们将重点讲解如何进行类设计、对象交互设计,并结合UML中的类图、序列图等工具进行实践。 数据库设计: 关系型数据库设计(范式理论、ER模型到关系模型转换),以及NoSQL数据库的初步介绍。 用户界面(UI)与用户体验(UX)设计: 如何设计直观、易用、美观的用户界面,并创造流畅的用户体验。 软件实现与编码:将设计转化为可执行代码: 编程语言的选择与原则: 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并遵循良好的编码风格。 编码规范与风格: 提高代码可读性、可维护性的重要性。我们将介绍通用的编码规范,如命名约定、注释、代码结构等。 代码重构: 在不改变代码功能的前提下,改进代码的结构和可读性。我们将讲解常见的重构技巧,以及如何通过重构提高代码质量。 单元测试: 验证代码局部功能的正确性。我们将深入讲解单元测试的原则、方法,以及如何编写有效的单元测试用例。 软件测试:确保质量的有力武器: 测试的重要性与目标: 发现缺陷,保证软件质量,降低维护成本。 测试的层次: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我们将详细讲解每个测试层次的目标、方法和关注点。 测试的类型: 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兼容性测试、可用性测试等。 测试设计技术: 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推测法、因果图等。 测试执行与缺陷管理: 如何有效地执行测试用例,记录和跟踪缺陷,并推动缺陷的修复。 测试自动化: 提高测试效率,保证测试覆盖率。 软件维护:软件生命周期的延续: 维护的类型: 纠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软件维护的挑战: 代码理解困难、缺乏文档、变更风险高等。 提高软件可维护性的策略: 良好的设计、清晰的文档、有效的测试。 第二篇:系统分析师的核心能力——实践与应用 本篇将聚焦于系统分析师的角色与职责,深入讲解在实际项目中如何运用软件工程的理论知识,解决复杂业务问题,设计满足需求的软件系统。 系统分析师的角色与职责: 沟通的桥梁: 作为业务部门与技术团队之间的纽带,理解业务需求,将其转化为技术规范。 问题的侦探: 深入挖掘业务流程中的痛点和瓶颈。 解决方案的设计师: 提出合理的软件解决方案,权衡不同方案的优劣。 团队的协调者: 协调项目成员,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质量的守护者: 关注最终交付系统的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业务流程分析与建模: 识别与理解业务流程: 如何观察、访谈、记录业务流程。 业务流程建模工具: BPMN(业务流程模型与符号)等,将复杂的业务流程可视化。 流程的优化与重构: 识别冗余、低效环节,提出改进建议。 系统需求分析实战: 从业务需求到系统需求: 将业务目标转化为具体、可执行的系统功能需求。 用例驱动的分析方法: 深入讲解如何构建详细的用例模型,并编写高质量的用例规约。 数据建模在需求分析中的应用: 如何识别关键数据实体,设计初步的数据库模型,为后续开发奠定基础。 非功能性需求的识别与定义: 性能、安全、可用性、可靠性等非功能性需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其量化和定义。 系统设计与架构: 选择合适的设计风格与模式: 根据项目特点,选择单体、微服务、SOA等架构风格。 模块划分与接口设计: 如何合理划分系统模块,确保高内聚、低耦合。 数据存储方案设计: 关系型数据库、NoSQL数据库、数据仓库等选择。 系统集成设计: 如何设计不同系统、模块之间的集成接口与机制。 安全性设计考虑: 如何在设计阶段就考虑系统的安全防护。 系统分析师的工具箱: 需求管理工具: Jira, Confluence, Azure DevOps等。 建模工具: Enterprise Architect, Visio, Lucidchart等。 原型设计工具: Figma, Sketch, Axure RP等。 项目管理工具: Trello, Asana, Microsoft Project等。 项目管理与沟通技巧: 项目生命周期与管理: 需求、设计、开发、测试、部署、维护等各个阶段的管理要点。 敏捷开发方法论: Scrum, Kanban等,以及系统分析师在敏捷团队中的作用。 有效的沟通策略: 如何与客户、开发团队、测试团队、管理层进行高效沟通。 冲突管理与问题解决: 在项目中遇到问题时,如何有效地分析和解决。 未来趋势与职业发展: 云计算与云原生: 在云环境下进行系统设计与开发。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如何将大数据分析和AI技术融入系统设计。 DevOps文化与实践: 持续集成/持续交付(CI/CD)在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系统分析师的职业路径: 从初级分析师到高级专家、架构师等发展方向。 本书力求以清晰的逻辑、丰富的案例、实用的方法,引导读者掌握软件工程的精髓,并能在实际工作中独当一面。无论您是初涉IT行业的学生,还是希望提升自身技能的在职人员,本书都将是您通往卓越软件系统构建之路的得力伙伴。让我们一起,用智慧和技术,创造出更美好的数字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奋斗在IT一线的技术人员量身定制的宝典啊!我记得我刚开始接触系统分析这个领域的时候,市面上的资料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根本无法形成一个系统的认知框架。直到我偶然间发现了这本教程,简直如获至宝。它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种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教科书腔调,而是带着一种实战的温度。比如在需求分析这一块,书中详细剖析了各种常用的建模技术,什么用例图、活动图、类图,讲解得清晰透彻,而且还结合了大量的实际案例进行说明,让你能立刻明白这些工具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场景和价值。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如何从纷繁复杂的业务需求中提炼出核心逻辑,构建出合理的系统蓝图,心里一下子就有了底气。更别提后面系统设计和测试阶段的阐述,逻辑严密,步骤清晰,真正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让人感觉每翻一页都是在为自己的职业技能添砖加瓦。对于想要系统掌握系统分析理论并准备应试的朋友来说,这种深度和广度是其他资料难以比拟的。

评分

这本书的厚度和内容广度一开始让我有些望而却步,但当我真正沉浸其中后,才发现每一页的密度都非常高,信息量巨大但组织得井井有条。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它对软件质量保证和系统集成部分的论述。很多教程在强调功能实现后就戛然而止,但这本书却花了大量的篇幅讨论性能、安全、可维护性等非功能性需求。书中对如何量化和追踪这些质量指标,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框架和量度方法。这让我开始反思以往项目交付中对质量的片面理解。它教会了我如何从一开始就将质量要求嵌入到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而不是事后补救。这种前瞻性的指导,极大地提升了我对整个系统生命周期的掌控力。对于任何希望将自己的技术视野从“完成功能”提升到“交付卓越产品”层面的同行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

我不得不提一下这本书在处理“理论与实践的桥接”方面的出色表现。系统分析工作,说到底,就是要在抽象的业务需求和具体的系统实现之间架起一座坚固的桥梁。这本书在讲解各种方法论时,总是能巧妙地引用行业内的最佳实践。比如说,在介绍软件工程的知识体系时,它不会只是罗列瀑布模型、迭代模型等,而是会对比不同模型在不同类型项目(比如需求稳定型和需求多变型)中的适用性,并分析了引入敏捷方法时,系统分析师角色需要做出的相应转变。这对我这样需要在不同项目环境间快速切换角色的专业人士来说,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它让我明白,工具和方法都不是死的教条,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的智慧结晶。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仿佛在提醒我,一个优秀的系统分析师,首先是一个深刻理解业务和懂得变通的架构师。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技术爱好者,我通常对那种“全程指导”类的书籍持保留态度,因为很多都只是徒有其表,内容空泛。但这本书的“全程指导”做到了名副其实。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应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做”以及“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书中对不同项目生命周期阶段的权衡与取舍,讨论得非常深入。比如,在描述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OOAD)时,它没有陷入纯粹的UML语法讨论,而是深入剖析了如何将业务流程转化为健壮的对象模型,这对于我们日常进行架构决策至关重要。而且,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专业又不失亲切感,像是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手把手地带你入门。读起来丝毫没有枯燥感,反而有一种不断攻克难关、豁然开朗的愉悦感。这种将复杂概念以清晰逻辑层层剥开的能力,是区分一本普通教材和一本优秀参考书的关键所在。

评分

说实话,在拿起这本书之前,我对“系统分析师”这个职称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模糊的阶段,觉得它离我很遥远。我之前主要关注的是代码实现和技术细节,对顶层设计和业务梳理总有些力不从心。然而,这套书的考点梳理和知识体系构建能力实在是太强悍了。它没有仅仅停留在技术规范层面,而是着重强调了系统分析师在项目管理、风险控制、沟通协调等软技能上的要求。我特别喜欢它对“软考”的应对策略,不仅仅是知识点的罗列,更是对历年真题的精妙解析,让你能洞察出出题人的思维定势和侧重点。每一次做完模拟题,再回头对照书中的讲解,都能发现自己思维盲区所在。这种紧密结合考试大纲的编排,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让我明白哪些是必须牢牢掌握的核心,哪些是锦上添花的拓展内容。对于我这种时间紧张的在职人员来说,这种高效的学习路径设计简直是救星。

评分

很好,还送了电子资料,赞一个

评分

东西不错,是正品,重点不是考试,是通过过程学习知识。

评分

质量不错

评分

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

书比较厚,够看一段时间的了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很好是正版

评分

是正版,就是包装很糟糕

评分

很好的书籍,值得购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