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sk1414
9787302219743.A 9787302204084
系统分析师教程+考试全程指导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参考用书计算机软考图书籍
书名:系统分析师教程
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用书***********************点击网络资源可网上购买
作者:张友生、陈志风、邓子云、王勇等
定价:98元
印次:1-3
ISBN:9787302219743
出版日期:2010.02.01
印刷日期:2016.04.22
本书由全国计算机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组织编写,是系统分析师考试的。教材。本书围绕系统分析师的工作职责和任务而展开,对系统分析师所必须掌握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术做了详细的介绍,重在培养系统分析师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本书内容既符合系统分析师考试总体纲领性的要求,也是系统分析师职业生涯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体系。准备参加考试的人员可通过阅读本书掌握考试大纲规定的知识,把握考试重点和难点。本书可作为系统分析师的工作手册,也可作为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的培训和辅导教材,还可以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参考用书。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信息与信息系统 1
1.1.1 信息的基本概念 1
1.1.2 系统及相关理论 3
1.1.3 系统工程方法论 6
1.1.4 信息系统工程 9
1.2 系统分析师 10
1.2.1 系统分析师的角色定位 11
1.2.2 系统分析师的任务 13
1.2.3 系统分析师的知识体系 15
第2章 经济管理与应用数学 19
2.1 会计常识 19
2.2 会计报表 21
2.2.1 资产负债表 21
2.2.2 利润表与利润分配表 22
2.3 现代企业组织结构 23
2.3.1 企业组织结构模式 23
2.3.2 企业组织结构设计 26
2.4 业绩评价 27
2.4.1 成本中心的业绩评价 27
2.4.2 利润中心的业绩评价 28
2.4.3 投资中心的业绩评价 29
2.5 企业文化管理 30
2.5.1 企业文化的内容 31
2.5.2 企业文化管理的作用 32
2.6 IT审计相关常识 33
2.6.1 IT审计概述 33
2.6.2 IT审计程序 35
2.6.3 IT审计的方法与工具 37
2.6.4 IT审计的重点环节 38
2.7 概率统计应用 39
2.7.1 古典概率应用 39
2.7.2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43
2.7.3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44
2.7.4 常用分布 46
2.7.5 常用统计分析方法 49
2.8 图论应用 53
2.8.1 小生成树 53
2.8.2 短路径 55
2.8.3 网络与大流量 57
2.9 组合分析 60
2.9.1 排列和组合 61
2.9.2 抽屉原理和容斥原理 63
2.10 算法的选择与应用 65
2.10.1 非数值算法 65
2.10.2 数值算法 68
2.11 运筹方法 73
2.11.1 网络计划技术 73
2.11.2 线性规划 79
2.11.3 决策论 82
2.11.4 对策论 87
2.11.5 排队论 90
2.11.6 存贮论 93
2.12 数学建模 95
第3章 操作系统基本原理 97
3.1 操作系统概述 97
3.1.1 操作系统的类型 98
3.1.2 操作系统的结构 99
3.2 进程管理 101
3.2.1 进程的状态 101
3.2.2 信号量与PV操作 103
3.2.3 死锁问题 105
3.2.4 线程管理 108
3.3 内存管理 111
3.3.1 地址变换 111
3.3.2 分区存储管理 112
3.3.3 段页式存储管理 114
3.3.4 虚拟存储管理 116
3.4 文件系统 119
3.4.1 文件的组织结构 119
3.4.2 存储空间管理 121
3.4.3 分布式文件系统 122
第4章 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 124
4.1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124
4.1.1 信道特性 124
4.1.2 数据传输技术 127
4.1.3 数据编码与调制 128
4.2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131
4.2.1 网络互联模型 131
4.2.2 常见的网络协议 133
4.2.3 网络地址与分配 135
4.3 局域网与广域网 138
4.3.1 局域网基础知识 138
4.3.2 以太网技术 139
4.3.3 无线局域网 141
4.3.4 广域网技术 143
4.3.5 网络接入技术 145
4.4 网络互连与常用设备 147
4.5 网络工程 149
4.5.1 网络规划 149
4.5.2 网络设计 151
4.5.3 网络实施 153
第5章 数据库系统 154
5.1 数据库模式 154
5.2 数据模型 156
5.2.1 数据模型的分类 156
5.2.2 关系模型 157
5.2.3 规范化理论 160
5.3 数据库访问接口 164
5.4 数据库的控制功能 165
5.4.1 并发控制 165
5.4.2 数据库性能优化 168
5.4.3 数据库的完整性 170
5.4.4 数据库的安全性 172
5.4.5 备份与恢复技术 174
5.4.6 数据中心的建设 177
5.5 数据库设计与建模 178
5.5.1 数据库设计阶段 179
5.5.2 实体联系模型 180
5.6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183
5.6.1 分布式数据库概述 183
5.6.2 数据分片 185
5.6.3 分布式数据库查询优化 186
5.7 数据仓库技术 190
5.7.1 联机分析处理 190
5.7.2 数据仓库概述 192
5.7.3 数据仓库的设计方法 194
5.8 数据挖掘技术 195
5.8.1 数据挖掘概述 195
5.8.2 常用技术与方法 197
5.8.3 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 200
第6章 系统配置与性能评价 202
6.1 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 202
6.1.1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202
6.1.2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204
6.1.3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 205
6.2 存储器系统 207
6.2.1 主存储器 208
6.2.2 辅助存储器 209
6.2.3 Cache存储器 213
6.2.4 网络存储技术 217
6.2.5 虚拟存储技术 220
6.3 输入输出系统 222
6.3.1 输入输出方式 222
6.3.2 总线 225
6.3.3 接口 227
6.4 指令系统 230
6.4.1 基本指令系统 230
6.4.2 复杂指令系统 232
6.4.3 精简指令系统 233
6.5 流水线技术 236
6.5.1 流水线工作原理 236
6.5.2 流水线的性能分析 238
6.5.3 局部相关与全局相关 241
6.6 多处理机系统 244
6.6.1 多处理机系统概述 244
6.6.2 海量并行处理结构 246
6.6.3 对称多处理机结构 247
6.6.4 互连网络 248
6.7 系统性能设计 250
6.7.1 系统性能指标 251
6.7.2 系统性能调整 253
6.8 系统性能评估 256
6.8.1 评估方法体系 256
6.8.2 经典评估方法 257
6.8.3 基准程序法 259
第7章 企业信息化战略与实施 262
7.1 企业信息化概述 262
7.2 企业信息化规划 264
7.2.1 信息化规划的内容 264
7.2.2 信息化规划与企业战略规划 266
7.3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268
7.3.1 结构化方法 268
7.3.2 面向对象方法 270
7.3.3 面向服务方法 274
7.3.4 原型化方法 277
7.4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 279
7.4.1 企业系统规划法 279
7.4.2 关键成功因素法 285
7.4.3 战略集合转化法 286
7.4.4 战略数据规划法 287
7.4.5 信息工程方法 290
7.4.6 战略栅格法 292
7.4.7 价值链分析法 293
7.4.8 战略一致性模型 294
7.5 企业资源规划和实施 296
7.5.1 ERP概述 296
7.5.2 ERP的开发方法 298
7.5.3 ERP的实施 300
7.6 信息资源管理 302
7.6.1 信息资源管理概述 302
7.6.2 规范与标准 304
7.6.3 信息资源规划 306
7.6.4 信息资源网建设 307
7.7 企业信息系统 309
7.7.1 客户关系管理 309
7.7.2 供应链管理 311
7.7.3 产品数据管理 313
7.7.4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315
7.7.5 知识管理 316
7.7.6 商业智能 318
7.7.7 企业门户 319
7.7.8 电子商务 321
7.7.9 决策支持系统 323
7.8 电子政务 325
7.8.1 政府职能 325
7.8.2 电子政务的模式 327
7.8.3 电子政务的实施 328
7.9 业务流程重组 331
7.9.1 BPR概述 331
7.9.2 BPR的实施 332
7.9.3 基于BPR的信息系统规划 334
7.10 企业应用集成 335
7.10.1 传统企业应用集成 335
7.10.2 事件驱动的企业应用集成 338
7.11 首席信息官 340
第8章 软件工程 342
8.1 软件生命周期 342
8.2 软件开发方法 345
8.2.1 形式化方法 345
8.2.2 逆向工程 347
8.3 软件开发模型 348
8.3.1 软件开发模型概述 348
8.3.2 快速应用开发 351
8.3.3 统一过程 352
8.3.4 敏捷方法 355
8.4 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 357
8.4.1 软件开发环境 357
8.4.2 软件开发工具 359
8.5 软件过程管理 360
8.5.1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360
8.5.2 软件过程评估 363
第9章 系统规划 366
9.1 系统规划概述 366
9.2 项目的提出与选择 368
9.2.1 项目的立项目标和动机 368
9.2.2 项目立项的价值判断 369
9.2.3 项目的选择和确定 370
9.3 初步调查 372
9.4 可行性研究 373
9.4.1 可行性评价准则 374
9.4.2 可行性研究的步骤 376
9.4.3 可行性研究报告 377
9.5 成本效益分析技术 379
9.5.1 成本和收益 379
9.5.2 净现值分析 382
9.5.3 投资回收期与投资回报率 385
9.6 系统方案 386
9.6.1 候选方案的可行性评价 386
9.6.2 系统建议方案报告 388
第10章 系统分析 389
10.1 系统分析概述 389
10.2 详细调查 390
10.2.1 详细调查的原则 391
10.2.2 详细调查的内容 392
10.2.3 详细调查的方法 393
10.3 现有系统分析 395
10.4 组织结构分析 396
10.4.1 组织结构图 396
10.4.2 组织结构调查 397
10.5 系统功能分析 398
10.6 业务流程分析 399
10.6.1 业务流程分析概述 400
10.6.2 业务流程图 401
10.6.3 业务活动图示 403
10.6.4 业务流程建模 405
10.7 数据与数据流程分析 412
2.
书名:系统分析师考试全程指导
作者:张友生、王勇
定价:62元
印次:1-3
ISBN:9787302204084
出版日期:2009.08.01
印刷日期:2016.04.29
本书作为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参考用书,着重对考试大纲规定的内容有重点地细化和深化,内容涵盖了新的系统分析师考试大纲(2009年修订版)的所有知识点,分析了近4年的系统分析设计案例考试的试题结构,给出了试题解答方法和实际案例。本书还给出了论文的写作方法、考试法则、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以及论文评分标准和论文范文。
阅读本书,就相当于阅读了一本详细的、带有知识注释的考试大纲。准备考试的人员可通过阅读本书掌握考试大纲规定的知识,掌握考试重点和难点,熟悉考试方法、试题形式,试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内容的分布、解答问题的方法和技巧,迅速提高论文写作水平和质量。
本书可作为软件工程师和网络工程师进一步深造和发展的学习用书,作为系统分析师日常工作的参考手册,也可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教学和工作参考书。
第1章 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 1
1.1 计算机组成与分类 1
1.1.1 计算机的组成 1
1.1.2 计算机的分类 2
1.2 多级存储器体系 3
1.2.1 主存储器 3
1.2.2 辅助存储器 4
1.2.3 Cache 7
1.3 输入输出接口 9
1.3.1 输入输出方式 9
1.3.2 总线和接口 10
1.4 各种体系结构 13
1.4.1 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 13
1.4.2 流水线技术 14
1.4.3 并行处理 16
1.4.4 互联网络 18
1.5 例题分析 19
第2章 操作系统 23
2.1 操作系统的类型与结构 23
2.1.1 操作系统的类型 23
2.1.2 操作系统的结构 24
2.2 处理器管理 25
2.2.1 进程的状态 25
2.2.2 信号量与PV操作 28
2.2.3 死锁问题 32
2.2.4 管程与线程 34
2.3 文件管理 35
2.3.1 文件的逻辑组织 35
2.3.2 文件的物理组织 36
2.3.3 树形目录结构 37
2.3.4 存储空间管理 38
2.4 存储管理 39
2.4.1 地址变换 39
2.4.2 存储组织 39
2.4.3 存储管理 41
这套书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奋斗在IT一线的技术人员量身定制的宝典啊!我记得我刚开始接触系统分析这个领域的时候,市面上的资料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根本无法形成一个系统的认知框架。直到我偶然间发现了这本教程,简直如获至宝。它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种由浅入深的讲解方式,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教科书腔调,而是带着一种实战的温度。比如在需求分析这一块,书中详细剖析了各种常用的建模技术,什么用例图、活动图、类图,讲解得清晰透彻,而且还结合了大量的实际案例进行说明,让你能立刻明白这些工具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场景和价值。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如何从纷繁复杂的业务需求中提炼出核心逻辑,构建出合理的系统蓝图,心里一下子就有了底气。更别提后面系统设计和测试阶段的阐述,逻辑严密,步骤清晰,真正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让人感觉每翻一页都是在为自己的职业技能添砖加瓦。对于想要系统掌握系统分析理论并准备应试的朋友来说,这种深度和广度是其他资料难以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的厚度和内容广度一开始让我有些望而却步,但当我真正沉浸其中后,才发现每一页的密度都非常高,信息量巨大但组织得井井有条。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它对软件质量保证和系统集成部分的论述。很多教程在强调功能实现后就戛然而止,但这本书却花了大量的篇幅讨论性能、安全、可维护性等非功能性需求。书中对如何量化和追踪这些质量指标,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框架和量度方法。这让我开始反思以往项目交付中对质量的片面理解。它教会了我如何从一开始就将质量要求嵌入到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而不是事后补救。这种前瞻性的指导,极大地提升了我对整个系统生命周期的掌控力。对于任何希望将自己的技术视野从“完成功能”提升到“交付卓越产品”层面的同行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我不得不提一下这本书在处理“理论与实践的桥接”方面的出色表现。系统分析工作,说到底,就是要在抽象的业务需求和具体的系统实现之间架起一座坚固的桥梁。这本书在讲解各种方法论时,总是能巧妙地引用行业内的最佳实践。比如说,在介绍软件工程的知识体系时,它不会只是罗列瀑布模型、迭代模型等,而是会对比不同模型在不同类型项目(比如需求稳定型和需求多变型)中的适用性,并分析了引入敏捷方法时,系统分析师角色需要做出的相应转变。这对我这样需要在不同项目环境间快速切换角色的专业人士来说,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它让我明白,工具和方法都不是死的教条,而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境灵活运用的智慧结晶。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仿佛在提醒我,一个优秀的系统分析师,首先是一个深刻理解业务和懂得变通的架构师。
评分作为一名资深的技术爱好者,我通常对那种“全程指导”类的书籍持保留态度,因为很多都只是徒有其表,内容空泛。但这本书的“全程指导”做到了名副其实。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应该做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做”以及“怎样才能做得更好”。书中对不同项目生命周期阶段的权衡与取舍,讨论得非常深入。比如,在描述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OOAD)时,它没有陷入纯粹的UML语法讨论,而是深入剖析了如何将业务流程转化为健壮的对象模型,这对于我们日常进行架构决策至关重要。而且,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专业又不失亲切感,像是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手把手地带你入门。读起来丝毫没有枯燥感,反而有一种不断攻克难关、豁然开朗的愉悦感。这种将复杂概念以清晰逻辑层层剥开的能力,是区分一本普通教材和一本优秀参考书的关键所在。
评分说实话,在拿起这本书之前,我对“系统分析师”这个职称的理解还停留在比较模糊的阶段,觉得它离我很遥远。我之前主要关注的是代码实现和技术细节,对顶层设计和业务梳理总有些力不从心。然而,这套书的考点梳理和知识体系构建能力实在是太强悍了。它没有仅仅停留在技术规范层面,而是着重强调了系统分析师在项目管理、风险控制、沟通协调等软技能上的要求。我特别喜欢它对“软考”的应对策略,不仅仅是知识点的罗列,更是对历年真题的精妙解析,让你能洞察出出题人的思维定势和侧重点。每一次做完模拟题,再回头对照书中的讲解,都能发现自己思维盲区所在。这种紧密结合考试大纲的编排,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让我明白哪些是必须牢牢掌握的核心,哪些是锦上添花的拓展内容。对于我这种时间紧张的在职人员来说,这种高效的学习路径设计简直是救星。
评分很好,还送了电子资料,赞一个
评分东西不错,是正品,重点不是考试,是通过过程学习知识。
评分质量不错
评分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书比较厚,够看一段时间的了
评分还可以
评分很好是正版
评分是正版,就是包装很糟糕
评分很好的书籍,值得购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