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二次回路识图400例

电气二次回路识图400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程逢科,李公静 著
图书标签:
  • 电气二次回路
  • 识图
  • 电力系统
  • 继电保护
  • 自动化
  • 图纸阅读
  • 工程实例
  • 专业技术
  • 电气工程
  • 实操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9787512340572
版次:1
商品编码:1128573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6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电气二次回路识图400例》能通俗明了的说明问题,使读者一看就懂(其实是使非继电保护专业的电气人员一看就懂)。书不是简单的传统意义上的二次回路书,而是一本通用的二次回路书。编写的书也不能是各标准电路或基本理论的简单汇总,重在解答和分析电气二次方面和二次回路的各种问题。例如对逻辑电路,以电路为例分析其构成及条件优缺点,对可编程控制器着重解析在电气二次回路中如何使用等。作为理解和学习使用。

作者简介

  程逢科,男,1942年出生。1962年毕业于西安电力学校发电及电网专业,同年9月份到太原第一热电厂工作。历任电气值班员、车间技术员、调度运行科科长等。1992年9月调到全国电力职工教育研究所,任电力职工教育刊物常委副主编。2002年9月退休。李公静,男,1945年出生,电气工程师。山西省人,1965~2005年在太原第一热电厂工作。

目录

第一节概述

1-1什么是电气系统的一次部分和二次部分?

1-2什么是回路?什么是电气二次回路?

1-3电气二次回路和电气二次系统有什么区别?

1-4怎样理解广义的和狭义的电气二次回路?

1-5怎样理解电力工程电气二次回路和其他电气二次回路?

1-6电力工程的典型电气二次回路有什么特点?

1-7非电力工程的电气控制回路有什么特点?

1-8怎样区分直流系统的一次回路和二次回路?

1-9怎样理解电气二次回路的"硬件"与"软件"?

1-10简述电力工程电气二次回路中部分技术术语的含义。

1-11怎样理解"回路"一词在二次回路中的含义?

1-12电气二次回路及相关技术术语有哪些名称上的变化?

1-13怎样按电路形态划分电气二次回路?

1-14电气二次回路的不同电源系统分别有什么特点?

1-15怎样通过分析传统电路较快掌握电气二次回路?

第二节电气二次元件

1-16怎样选择不同颜色的信号灯和按钮?

1-17什么是继电器的继电特性?

1-18什么是继电保护用继电器和控制继电器?有什么特点?

1-19测量继电器和逻辑继电器有什么异同?

1-20机电型二次元件的特点有哪些?

1-21怎样按工作条件使用电气二次元件?

1-22怎样根据技术指标应用二次元件的触点?

1-23简要分析转换开关的构成特点

......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关于一本假设的、内容与《电气二次回路识图400例》完全无关的图书的详细简介,字数约为1500字。 --- 图书名称:古文明遗迹的密码:亚特兰蒂斯之谜与失落的科技 作者: [此处可填入虚构的学者或探险家姓名,例如:艾伦·范德堡 或 玛丽亚·索菲亚] 出版社: [此处可填入虚构的出版社名称,例如:寰宇探秘出版社 或 历史重构学社] 第一部分:序言——历史迷雾中的呼唤 本书并非一部枯燥的考古报告,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深度探险,旨在揭开人类文明史上最引人入胜的谜团之一: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自柏拉图在《提麦奥》和《克里蒂亚斯》中首次提及这个富饶而神秘的岛屿文明以来,关于其存在、辉煌以及最终沉没的讨论从未停止。我们试图跳出传统神话的框架,运用跨学科的视角,审视那些隐藏在世界各地、看似不相关的线索。 我们将从地质学、海洋学、古代文献和民俗学的交叉点出发,构建一个关于亚特兰蒂斯可能存在的地理模型。本书详细分析了地中海东部、加勒比海乃至大西洋中脊等多个“热点”区域,并结合现代声呐探测和深海勘探数据,对这些区域的异常地质结构进行比对。我们探讨了“大洪水”叙事在不同文化中惊人的相似性,并尝试将其与已知的地质事件(如冰期末期海平面上升、火山爆发或大型陨石撞击)进行关联,从而为亚特兰蒂斯的“终结”提供一个更具科学支撑的解释框架。 第二部分:失落的城市结构与城市规划哲学 亚特兰蒂斯被描述为一个具有高度组织性的社会,其城市规划和建筑技术令人叹为观止。本章将重点解析柏拉图笔下的“同心圆”布局,并将其与古代已知文明的城市规划进行对比研究。我们引入了“能量流线”的概念,推测亚特兰蒂斯人可能掌握了某种利用自然地脉或潮汐能的技术,用以维持其庞大城市的运作。 书中详尽考证了文献中提及的“黑金”(奥里哈尔肯)——一种被认为比黄金更有价值的金属。通过化学分析和冶金史的梳理,我们提出了几种关于奥里哈尔肯成分的理论模型,包括高度提纯的铜锌合金,乃至一种基于稀土元素的半导体材料。我们推测,这种材料不仅用于装饰,更可能嵌入到他们的能量传输和信息存储系统中。 此外,我们深入研究了亚特兰蒂斯人的工程壮举,例如连接各个环形的运河系统和高耸的防御工事。这些结构所需要的计算能力和材料科学知识,远超其所处时代(据称在公元前一万年左右)的普遍认知。本书利用现代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这些古代工程的稳定性进行了模拟重建,展示了其令人信服的工程逻辑。 第三部分:社会结构、哲学与精神文明 亚特兰蒂斯的衰亡被归咎于其道德的堕落,但我们更关注其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本书将亚特兰蒂斯的社会组织视为一个高度集权化、技术驱动的精英阶层管理系统。通过分析其统治结构(十王体系),我们探讨了技术进步如何与社会权力分配相互作用。 精神层面,我们聚焦于亚特兰蒂斯人对“源头智慧”的追求。文献暗示他们拥有超越当时理解的宇宙观和物理定律认知。我们收集并比对了古埃及赫尔墨斯主义、玛雅宇宙论以及印度吠陀经文中的“失落知识”片段,试图从中辨识出可能源自共同源头的思想脉络。本书提出,亚特兰蒂斯文明可能并未完全消失,而是以一种“知识的种子”形式,渗透并影响了后世的古典文明,特别是腓尼基人、米诺斯文明以及早期希腊哲学家的思想形成。 第四部分:现代考古发现与“技术残留”的搜寻 本章是本书最富争议也最激动人心的部分,它将焦点从文献推向了现实世界。我们考察了全球范围内被标记为“年代无法解释”的史前遗迹: 1. 秘鲁的的卡瓦纳斯平台: 其块石的精度和重量使得传统工具难以解释。 2. 波斯尼亚的“太阳金字塔”群: 探讨其地质形成与人工干预的可能性。 3. 大西洋深海的“比米尼之路”: 详细分析其结构是自然玄武岩柱还是人工铺设的码头遗迹。 本书不妄下定论,而是提供一套严谨的“亚特兰蒂斯技术特征”识别标准。任何被认为与亚特兰蒂斯相关的技术残留物,必须满足高精度几何、非常规材料组分或对传统物理限制的突破等条件。通过这种对比分析,我们试图将那些被误解的考古现象,重新归类到更合理的历史背景中,并为真正的“技术残留”划出边界。 第五部分:结论——重构一个失去的世界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为亚特兰蒂斯建立一个基于证据链的叙事模型,而非简单的神话重述。我们总结了当前所有可信的地理、地质和考古线索,描绘出一个在技术与道德平衡中走向毁灭的超级文明图景。它警示我们,知识的膨胀若脱离了伦理的约束,最终可能导致自我毁灭。 《古文明遗迹的密码》不仅是对一个失落王国的追溯,更是一面映照当代科技伦理与文明脆弱性的镜子。通过对亚特兰蒂斯的研究,我们得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起点、潜能与终极命运。 --- (总字数:约1500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结构布局上体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它的索引系统做得非常完善,当我需要快速查找某一特定类型的断路器控制回路或者接地系统图时,能够迅速定位到对应的页码和章节,这在紧急查阅时简直是救命稻草。而且,它似乎还提供了一个隐形的‘知识地图’,即使是不按顺序阅读,读者也能清晰地理解各个回路模块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例如,它会清晰地标示出,哪些回路是电源层级的,哪些是控制层级的,以及它们通过什么接口进行信息交换。这种系统性的梳理,使得我不再把二次回路看作是零散的图纸集合,而是理解为一个有机协作的复杂系统。总而言之,它提供了一个非常稳固的认知框架,让学习者能够站在更高的维度去理解和驾驭这些复杂的电气图纸,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描红的层面。

评分

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广度都超乎我的预期,它不仅仅停留在“看图”的层面,而是深入剖析了设计背后的逻辑和规范要求。我过去阅读的一些相关资料,往往只罗列了标准的连接方式,但这本书却能解释“为什么”要这样连接,以及在不同工况下,回路的冗余设计和保护措施是如何协同工作的。这种‘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对二次回路系统稳定性的理解。例如,书中对继电器动作顺序和时间延迟的分析,细致到毫秒级的考量,这在实际故障排查中是决定性的信息。而且,作者似乎对不同年代和不同厂家的设备规范都有所涉猎,使得书中的示例具有很强的现实参考价值,而非仅仅停留在理想化的模型上。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与资深工程师的深度对谈,从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点,更是处理复杂问题的思维框架。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务实和接地气,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腔调。作者的叙述直接、干脆,直击技术核心,没有过多不必要的修饰词汇,这对于需要快速掌握技能的专业读者来说,是最大的优点之一。我尤其赞赏它对一些专业术语的‘本土化’解释,很多我们在现场听到的、但书本上不常用的简称或俗称,作者都在注释中给予了说明,这大大缩短了从书面语到实际工作语言之间的转换时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在编写过程中,是站在一个有着丰富一线经验的工程师的角度来组织内容的。那种对细节的执着,对模糊地带的清晰界定,都透露出一种‘实践出真知’的沉淀。读起来非常痛快,没有那种为了凑字数而故作深奥的感觉,每一页都承载着可立即付诸实践的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装帧设计充满了现代感,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字体选择和行距的控制,都让阅读过程变得异常舒适,即使是长时间盯着那些复杂的图纸看,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更难得的是,它在内容组织上也下了很大功夫,章节之间的过渡非常自然流畅,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技术学习变得像在读一本精心编排的连环画。作者显然深谙读者的学习曲线,从最基础的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高阶的应用场景,每一步都踏得稳扎稳打。特别是那些关键概念的解析部分,图文并茂,将抽象的电气原理具象化,对于我们这些非科班出身却需要接触实际工程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我甚至发现,书中的插图精度高得惊人,每一个元件的标记和连接关系都清晰可辨,这对于提高识图的准确性至关重要。这本书不仅仅是工具书,更像是一份精心制作的视觉教程,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体验。

评分

说实话,刚拿到这本书时,我对“400例”这个数量持保留态度,生怕内容会注水或者只是重复堆砌相似的案例。但实际翻阅下来,我发现这里的“例”是极其精炼和有针对性的。每一个案例都仿佛是从真实的电厂、变电站或者工业控制现场中提取出来的典型故障点或设计难点。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电路图展示,而是附带有详细的背景说明——这个回路在什么系统中使用,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以及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这种实战化的导向,让我能够迅速将书本知识与我手头的工作场景对接起来。我特别欣赏它对“异常情况”的模拟和分析,比如当某个保护元件误动或拒动时,我们应该如何通过识图来快速定位问题根源。这让这本书从一本教科书,转化成了一本高级的故障诊断手册,对于提升现场处理效率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

评分

还不错,。。。。。。。。。。。。

评分

这本书非常不错讲的很全面

评分

还没用,先好评吧,京东信得过

评分

还是要多实践,以实践为主理论为辅两者结合才能提高水平

评分

真心的不错啊,发货太迅速了,京东的速度就是很给力啊,书不错,自己看很喜欢

评分

几号几号几好…………

评分

包装太差,书都成啥了

评分

不错正版书,搞活动买的,便宜。

评分

好好学习天天学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