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白斋尺牍校释

虚白斋尺牍校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李煦 著,王伟波 校
图书标签:
  • 清代文献
  • 尺牍
  • 书信
  • 校释
  • 虚白斋
  • 民国文献
  • 学术研究
  • 古典文献
  • 文学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32568246
版次:1
商品编码:11306307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4
字数:39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李煦与曹寅身份特殊,不仅长期共事,且有“葭莩之谊”。故李煦不但是研究康熙朝政治、经济史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而且“姑苏李家”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来也逐渐成为《红楼梦》及曹雪芹研究的新领域。但长期以来,对李煦及其家族的研究,主要依靠《李煦奏折》及后来陆续发现的《查抄李煦家产折单》、《查弼纳奏报查抄李煦家产及审讯其家人史料》、《李煦获罪档案补遗》等零星资料,除此之外,这一领域很难再有新的突破。因此,《虚白斋尺牍》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继《李煦奏折》之后发现的最大一宗与李煦及其家族有直接关系的新资料,其意义不言而喻。

作者简介

  李煦(1655~1729),字旭东,又字莱嵩,号竹村,原籍山东省莱州府昌邑县(今昌邑市奎聚街道东隅村),隶汉军正白旗。曾与曹寅长期共事,且有葭莩之谊。是清初政治、经济史及《红楼梦》与曹雪芹及其家族研究的重要人物。“虚白斋”系李煦斋号。《虚白斋尺牍》共收录李煦书启文稿320篇,主要是李煦与亲友及官场人士共140余人的通信,时间从康熙四十四年(1705)至康熙五十五年(1716)十二月。内容涉及家族琐事、亲族事务、两淮盐务、官场应酬等,所涉人物上到督抚大员,中到司道府县官员,下到幕僚、相士等,可见其交游之广。《虚白斋尺牍校释》分校释和影印两部分,另附有李煦参与修纂的《姜氏世谱》、《昌邑姜氏族谱》及《李煦射猎图》、《李煦春游晚归图》、《李煦四季行乐图》等珍贵文献、文物,这无疑是建国以来继《李煦奏折》之后,关于李煦及其家族资料的最大一次集中发现。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校释说明
校释
虚白斋尺牍序
虚白斋尺牍目
卷一
卷二
附录:昌邑所见李煦及其家族史迹与文物
主要参考文献
影印
虚白斋尺牍序
虚白斋尺牍目
卷一
卷二
后记

前言/序言


《虚白斋尺牍校释》 卷首语 在中华文明浩如烟海的书卷中,尺牍,作为一种独特的书信载体,承载着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的情感、思想、学识与见闻。它们以其 terse 的篇幅、精炼的语言,勾勒出历史的脉络,还原出时代的风貌,更折射出个体心灵的起伏跌宕。那些曾经在案头伏案、在烛光下写就的字里行间,穿越时空,至今仍散发着温润的光泽,诉说着往昔的温情与智慧。 《虚白斋尺牍校释》一书,正是致力于发掘、整理、解读并呈现这样一批珍贵的历史文献。本书并非仅仅是对零散书信的简单汇编,而是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对一批精选的尺牍进行深入的校勘与注释,力求恢复其本来的面貌,揭示其深层的内涵,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古人交往、思想交流乃至社会生活的窗口。 编纂缘起 “虚白斋”之名,寓意着一种澄澈、宁静、不染尘埃的心境。书信往来,本就是一种个体与个体之间,心与心之间的交流。而尺牍,更是将这种交流浓缩在方寸之间。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或许难以想象古人如何通过数日甚至数月的跋涉,才能将一份关切、一份请托、一份学问传递到远方。然而,正是这种“慢”的交流,赋予了尺牍独特的价值。每一封信,都倾注了写信人的时间和心血,也承载了收信人的期待与回应。 本书的编纂,源于对历史文献保护与传承的责任感,以及对古人精神世界的深切好奇。我们深知,许多珍贵的尺牍文献,由于年代久远、保存不善,或因保管分散,正面临着被遗忘甚至损毁的风险。《虚白斋尺牍校释》的诞生,便是希望通过系统的整理与研究,将这些散落的珍珠串联起来,使其重焕光彩,让更多人能够近距离接触到鲜活的历史。 内容撷英 本书所收录的尺牍,涵盖了明清时期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不同领域的文人雅士。他们或是在朝为官,在政务之余挥洒文采;或是在野隐居,以笔墨为伴,寄情山水;或是在学海遨游,孜孜不倦地探讨学术;或是在艺苑耕耘,与同道切磋技艺。每一封信,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一篇微型的传记,一段历史的剪影。 例如,书中可能包含某位大家致友人的一封书信,信中不仅提及日常的问候,更可能就当时的时事发表看法,或是探讨某部经典著作的理解。这些内容,可以让我们窥见这位大家在公众形象之外的真实生活状态,以及他对时代和社会的思考。又或是,某位青年学者写给老师的请教信,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师长的敬意,其中涉及的学术问题,也为我们研究当时的学术流派和研究方法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我们特别注重尺牍内容的多样性。这里不仅有抒发性情的书信,更有涉及政务、军事、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等多个层面的交流。比如,某位官员与同僚的通信,可能会透露出朝堂之上的尔虞我诈,或是对某个政策的得失进行讨论。某位商人的书信,则可能揭示当时的贸易往来、市场行情,以及商人阶层的生活方式。某位僧人的信函,或许会展现其在宗教修行中的心得体会,或是与俗世的联系。 校释之道 “校释”二字,是本书的核心价值所在。我们深知,古籍文献的阅读与理解,往往面临诸多挑战: 文字的模糊与讹误:古人书写的笔迹,尤其是草书、行书,往往难以辨认。加上年代久远,纸张的损耗、墨迹的晕染,都可能导致文字的模糊不清,甚至出现讹误。本书的校勘工作,便是 painstaking 地比对不同的版本,参照古籍善本,力求还原最准确的文字。 生僻词汇与典故:古人在书信中,常会引用典故、运用生僻词汇,或是涉及特定的历史事件、人物。这些内容,对于现代读者而言,可能难以理解。本书的释义工作,便是 painstaking 地查阅相关文献,解释这些生僻的词语、典故,并对信中涉及的历史背景进行必要的阐释,帮助读者穿越时空的隔阂,理解古人的表达。 地域方言与时代特征: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文人,在语言习惯上可能存在差异。本书在释义过程中,也会兼顾这些时代与地域的特点,力求准确地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 我们的校释团队,汇集了在古籍整理、文学史、历史学等领域具有深厚造诣的专家。他们怀着对历史的敬畏之心,一丝不苟地对待每一处细节。对于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经过反复推敲、考证,力求达到“信、达、雅”的最高境界。我们的注释,不仅是为了解释字面意思,更是为了揭示字里行间的深意,勾勒出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人际关系,以及其思想情感的细微之处。 研究价值与阅读体验 《虚白斋尺牍校释》的出版,对于学术研究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史料价值:本书所收录的尺牍,是研究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思想、艺术等各个领域不可多得的一手史料。它们以其真实性、生动性,填补了某些历史研究的空白,为学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素材。 文学价值:尺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其语言精炼,情感真挚,富有表现力。通过对这些尺牍的校释,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明清时期文人的文学风格、表达方式,以及他们对语言艺术的追求。 思想史价值:尺牍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信息。通过对这些书信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当时文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学术争鸣,以及他们对社会现实的看法,从而为思想史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文献学价值:本书的校勘工作,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文献学研究。通过对不同版本进行比对,能够揭示文献的流传过程,考订其真伪,为古籍整理和版本研究提供宝贵参考。 对于广大读者而言,《虚白斋尺牍校释》亦是一本极具阅读价值的书籍。它并非晦涩难懂的学术专著,而是充满了人情味与生活气息的文化读物。通过阅读这些穿越时空的尺牍,您可以: 感受古人的温情:在那些朴实无华的文字中,您可以看到古人之间真挚的友情、亲情,以及对家人的思念、对朋友的关怀。 领略古人的智慧:书中可能包含许多对人生的感悟、对世事的洞见、对学术的探讨。这些智慧的结晶,至今仍能给我们以启迪。 体验历史的厚重:透过尺牍,您可以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细节,感受到历史的真实与厚重。 提升人文素养:通过阅读优秀的古文,您可以欣赏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展望 《虚白斋尺牍校释》的问世,是我们团队多年心血的结晶。我们深知,学海无涯,古籍浩瀚,还有更多的珍贵文献等待我们去发掘、去整理、去解读。我们希望本书能够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一座桥梁,让更多的人能够跨越时空的限制,与古人对话,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传承他们的智慧与精神。 我们期待,本书能够引发更多人对中国古代书信文化的兴趣,激励更多学者投身于古籍整理与研究的事业。让那些沉睡在历史深处的珍宝,在新的时代焕发出璀璨的光芒,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结语 翻开《虚白斋尺牍校释》,便是翻开了一段段尘封的故事,一次次跨越时空的对话。愿您在阅读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感受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与不朽光辉。

用户评价

评分

文风雅致,意境深远,如品香茗 初读《虚白斋尺牍校释》,便被其独特的文风所吸引。书中的语言,典雅而不失生动,精炼而不失韵味。作者在校释过程中,不仅注重文字的准确性,更注重对原作者文风的还原和解读。读着这些尺牍,仿佛置身于一方雅致的书斋,与古人一同品茗论道。信件内容,或谈论山水风光,或抒发人生感慨,或探讨学问之道,无不展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雅的品味。这种意境的营造,不是刻意为之,而是自然流露,仿佛古人就在我们耳边娓娓道来。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品味出不同的韵味,就像品一杯上好的香茗,初品甘醇,细品则香气四溢,回味无穷。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一些意象的解读,能够巧妙地将抽象的文化符号与具体的文字联系起来,让我对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精神的熏陶,一种对古典美学的高级体验,让人在阅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境界。

评分

史料价值与文学美感的完美结合,令人耳目一新 《虚白斋尺牍校释》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它成功地将严肃的史料价值与精妙的文学美感融为一体,让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艺术的享受。我一直认为,历史的研究不应该是枯燥乏味的,而这本书恰恰证明了这一点。作者在对尺牍进行校释时,并没有拘泥于纯粹的考据,而是巧妙地运用文学性的语言,将历史事件、人物情感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描绘得淋漓尽致。读完一封信,我不仅了解了其中的字词含义,更仿佛亲眼目睹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这种“活”的历史,比任何文字记载都更能触动人心。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原来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也可以如此富有艺术感染力。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部充满人文情怀的文学作品。它让我耳目一新,也让我对未来如何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有了新的认识。它是一本能够同时满足学者和普通读者需求的佳作,其独特的魅力,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

严谨考据下的文脉传承,让人拍案叫绝 我一直对古代书信的文化价值深感好奇,而《虚白斋尺牍校释》恰好满足了我这份求知欲。这本书的严谨程度,用“匠心独运”来形容毫不为过。作者在校释过程中,不仅对字词的读音、字形、用法进行了细致考证,还深入挖掘了信件的写作背景、人物关系以及当时的社会风貌。这种学术性的研究,让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古籍,变得生动而富有层次。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并非仅仅罗列考据,而是将这些考据巧妙地融入到对信件内容的解读中,使得每一条注解都恰到好处,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读性。读到某些段落,我甚至会因为作者找到的蛛丝马迹而感到惊喜,仿佛自己也参与了一场侦探般的寻证过程。这种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是对文脉传承的最好致敬。这本书让我明白,古人写信,绝非随意为之,而是寄托了深厚的情感、精妙的见解,以及对文化精神的坚守。它是一部关于历史的考据之书,更是一部关于智慧和情感的传承之书,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生出由衷的敬意。

评分

书卷气扑面而来,穿越时空的对话 拿到《虚白斋尺牍校释》的瞬间,一股古朴典雅的气息便扑面而来。这本书不仅仅是一堆泛黄的纸张,它更像是一扇窗,引领我穿越回那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代。初翻开,那娟秀的行书,或端庄的楷体,就足以让人沉醉。校释的文字,细致入微,仿佛作者本人就坐在我身旁,耐心地为我讲解每一笔每一划的深意。我仿佛能听到那远去的尺牍声,听到信件主人在纸上倾诉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生活片段、情感交流,都通过这些被小心翼翼守护下来的文字,鲜活地展现在我眼前。这是一种静谧的享受,也是一种深沉的共鸣。我忍不住想象,当年这些信件是如何被小心地折叠、封缄,又如何穿越千山万水,抵达收信人的手中。每一封信,都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种情感的凝结。而这本校释,则为我们打开了通往这些故事的钥匙,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以及他们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阅读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像是一次与古人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次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体悟。

评分

字里行间的温情脉脉,触动心底最柔软之处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能够静下心来读这样一本充满人文关怀的书,实属难得。《虚白斋尺牍校释》最打动我的,是信件中流露出的真挚情感。那些看似平淡的问候,背后蕴含着深深的牵挂;那些简短的叮嘱,透露出的是切切的关爱。无论是亲人间的思念,朋友间的鼓励,还是师生间的教诲,都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注入心田,带来一种温暖而治愈的力量。我常常在阅读中停下来,想象写信人当时的语境,感受他们内心的波澜。有时,一句简单的“勿念”,就能让我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力量;有时,一段对时事的评论,又会引发我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以及那些在文字中才能得以保存和传递的温情。它提醒我,在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或许更应该珍视那些简单却纯粹的情感,用更真诚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它是一本关于情感的书,也是一本关于人心的书,在浮躁的世界里,给予了我片刻的心灵宁静。

评分

简体满意,希望上海古籍出版社多出版些简体的书!

评分

简体横排比较扫兴,内容很有参考作用。

评分

搞活动时用券买很不错啊,多读读书。

评分

好书,快递给力,值得收藏

评分

京东读书节,买了很多书!搞活动烧钱力度大!支持京东!比在书店买节省几百元!自营有保证!感谢京东!

评分

不错。。。。。。。。。。。。。。。。。

评分

还不错的还不错的还不错的

评分

不错。。。。。。。。。。。。。。。。。

评分

京东200-100特价图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