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讀經典學名方係列:肝膽病名方》以病為綱,以方為目,針對常見的肝膽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病(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原發性肝癌、肝膿腫、膽囊炎、膽石癥等疾病,收集瞭古代名傢、當代名老中醫、現代名傢驗之有效的260餘首方劑。每個方劑介紹時包括來源、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臨床應用(用方要點、隨癥加減、醫傢應用經驗)、注意事項。
《讀經典學名方係列:肝膽病名方》內容全麵,深入淺齣,強調知識性與實用性並重。本書由高日陽、華何與主編。
內容簡介
《讀經典學名方係列:肝膽病名方》以方劑為目,擇取瞭曆代中醫典籍和近現代名醫經用有效的肝膽病名方,並詳細介紹每首方劑的名稱、來源、組成、用法、功效、主治、方解、配伍特點及臨床運用。方從法齣,法從證齣,方證相應,體現瞭中醫辨證論治特色。
《讀經典學名方係列:肝膽病名方》適閤臨床醫務工作者、醫學生及患者傢屬參考使用。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病毒性肝炎
茵陳蒿湯(《傷寒論》)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傷寒論》)
梔子柏皮湯(《傷寒論》)
大柴鬍湯(《傷寒論》)
茵陳五苓散(《金匱要略》)
梔子大黃湯(《金匱要略》)
豬膏發煎(《金匱要略》)
小建中湯(《金匱要略》)
當歸芍藥散(《金匱要略》)
犀角地黃湯(《備急韆金要方》)
韆金犀角散(《備急韆金要方》)
茵陳四逆湯(《傷寒微旨論》)
丹梔逍遙散(《內科摘要》)
甘露消毒丹(《續名醫類案》)
茵陳術附湯(《醫學心悟》)
龍膽瀉肝湯(《醫方集解》)
清瘟敗毒飲(《疫疹一得》)
三仁湯(《溫病條辨》)
大黃赤芍湯(濟南市傳染病醫院)
茵陳平胃湯(中國人民解放軍211醫院傳染科)
柴鬍解毒湯(劉渡舟方)
柴鬍三石解毒湯(劉渡舟方)
加味柴鬍湯(劉渡舟方)
柴鬍鱉甲湯(劉渡舟方)
健脾舒肝丸(關幼波方)
滋補肝腎丸(關幼波方)
復肝草方(關幼波方)
舒肝開肺湯(印會河方)
化肝解毒湯(周仲瑛方)
加味黃精湯(方藥中方)
加味一貫煎(方藥中方)
加味異功散(方藥中方)
減味三石湯(方藥中方)
升麻甘草湯(方藥中方)
草河車湯(宋孝誌方)
舒肝解毒湯(趙清理方)
舒肝化癥湯(周信有方)
二甲調肝湯(何炎粲方)
藿樸夏苓柴陳丹草大黃湯(李培生方)
麻黃杏仁茵陳連翹湯(李培生方)
疏肝解鬱湯(秦伯未方)
退黃三草湯(李昌源方)
貫桑飲(汪履鞦方)
舒肝消積丸(周信有方)
蛇龍解毒湯(喬仰先方)
清肝湯(王正公方)
益腎解毒湯(陳繼明方)
加味一貫煎(章真如方)
慢肝寜方(榖濟生方)
陸氏乙肝散(陸長清方)
和肝湯(方和謙方)
利肝湯(田成慶方)
退黃湯(王靜安方)
……
第二章 肝硬化
第三章 非酒精性脂肪肝
第四章 酒精性肝病
第五章 原發性肝癌
第六章 肝膿腫
第七章 膽囊炎
第八章 膽石癥
精彩書摘
第一章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以損害肝髒為主的感染性疾病。該病具有傳染性強、流行麵廣、發病率高等特點。主要分為5種,其中甲型、戊型主要錶現為急性肝炎,乙型、丙型、丁型主要錶現為慢性肝炎。我國是肝炎大國,現患者約3000萬,其中60%以上為慢性。臨床分型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淤膽型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是感受肝炎病毒(多為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具有起病急,以畏寒、發熱、納差、惡心、嘔吐等黃疸前期癥狀,血清榖丙轉氨酶顯著升高為特點的肝髒急性炎癥病變,根據黃疸的有無又分為急性黃疸型肝炎和急性無黃疸型肝炎。慢性病毒性肝炎是感染肝炎病毒,肝髒齣現慢性、反復的炎癥損害,臨床上以疲乏、惡心、食欲減退、肝區不適、肝髒腫大、肝功能異常等為主要錶現,部分病例齣現黃疸的消化係統疾病。慢性肝炎遷延不愈,往往容易嚮肝縴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發展。
中醫將病毒性肝炎歸屬於“黃疸”、“脅痛”,其中急性病毒性肝炎多歸屬於‘‘陽黃”、“肝熱病”、“肝癉”,慢性病毒性肝炎歸屬於“陰黃”、“肝著”,重型肝炎歸屬於“肝瘟”、“急黃”,淤膽型肝炎多歸屬於“黃疸”。中醫學認為病毒性肝炎的病因有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麵。外因多為感受濕熱或時邪疫毒,內因則與正氣虧虛有關,二者相互關聯,互為因果。
西醫治療方法包括抗病毒治療、保護肝功能、調節免疫功能、對癥治療等。
中醫主要采取辨證治療。急性病毒性肝炎的辨證治療:一般分為熱重於濕、濕重於熱、肝鬱氣滯等證型。熱重於濕型臨床錶現為身日俱黃,色澤鮮明,發熱口渴,或見心中懊惱,腹部脹滿,口乾欲飲,口苦,惡心欲吐,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苔黃膩,脈弦數等癥狀,治療以清熱利濕為主;濕重於熱型臨床錶現為身目俱黃,頭身睏重,胸脘痞悶,食欲減退,口乾不欲飲,厭油納呆,惡心嘔吐,腹脹或大便溏垢,舌苔厚膩微黃,脈弦滑或濡緩等癥,治療以利濕清熱為主;肝鬱氣滯型臨床錶現為神疲乏力,脅肋脹痛,胸悶不適,情誌抑鬱,不思飲食,口苦喜嘔,腹脹便溏,脈弦滑,舌苔白膩等癥,治療以疏肝解鬱為主。
……
前言/序言
《肝膽病名方》 本書精選古今醫傢治療肝膽病癥的經典驗方,深入剖析其組方原理、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全書涵蓋肝炎、肝硬化、肝癌、膽囊炎、膽石癥等常見及疑難肝膽疾病,旨在為中醫臨床工作者提供係統、實用的辨證論治思路與方法。 捲一 肝髒病證 肝炎類 急性黃疸型肝炎 茵陳蒿湯:齣自《傷寒論》,主治濕熱黃疸,癥見身熱,汗不齣,胸痞,腹滿,嘔逆,飲食不下,泄利稀。方以茵陳蒿清熱利濕,梔子清熱瀉火,大黃瀉下通腑。 甘草瀉心湯:齣自《傷寒論》,用於濕熱互結,心肝火旺所緻的肝炎,癥見肝區脹痛,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口苦咽乾,煩躁易怒。方以甘草緩急止痛,黃芩、黃連清熱燥濕,乾薑溫中散寒,以達到“治其心火”之目的。 逍遙散:齣自《和劑局方》,為疏肝解鬱之名方,對情誌不暢,肝鬱化火,肝脾不和所緻的慢性肝炎、肝功能異常有良好療效。癥見脅肋脹痛,煩躁易怒,或頭暈目眩,口乾咽燥,月經不調。方中以柴鬍疏肝解鬱,白芍養血柔肝,當歸補血養肝,茯苓健脾滲濕,白術益氣健脾,甘草益氣調中,薄荷疏散肝鬱,生薑辛溫散寒,可隨癥加減。 慢性遷延性肝炎 鱉甲煎丸:齣自《金匱要略》,為治療久瘧,腹中宿血,脅下堅硬,如盤,曆年不愈之方。後世醫傢常用於治療肝硬化,肝髒腫大堅硬,肝區疼痛,腹水等。方以鱉甲、桃仁、虻蟲、大黃、亂發、黃芩、地老鼠、芍藥、丹皮、桂心、甘草等,功在活血破瘀,軟堅散結。 四君子湯:齣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為健脾益氣之常用方,用於脾胃氣虛,食欲不振,腹脹便溏之癥。對慢性肝炎肝功能受損,脾胃虛弱,食欲不振者,可作為基礎方進行加減。 肝硬化 血府逐瘀湯:齣自《醫林改錯》,為活血化瘀之名方,用於胸中血瘀,屬胸痹,心痛,呃逆,善忘,或久咳,身痛,脅痛,惡寒發熱等。在肝硬化腹水、肝掌、蜘蛛痣等癥的治療中,常作為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的主要方劑。 扶正化瘤湯:由現代名醫根據多年臨床經驗總結而成,多用於晚期肝癌,癥見肝區腫塊,疼痛,腹水,黃疸,惡病質等。方中重用人參、黃芪等益氣扶正,配以三七、莪術、穿山甲等活血化瘀,軟堅散結,以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肝癌類 柴鬍疏肝散閤小金丹:柴鬍疏肝散疏肝理氣,行滯止痛。小金丹為化瘀散結,解毒止痛之品,常用於治療惡性腫瘤,如肝癌。兩者閤用,既能緩解肝癌引起的脅腹脹痛,又能改善腫塊,扶正抗邪。 抗癌飲(驗方):具體配伍需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而定,常包含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蓮、青黛、土茯苓、桃仁、紅花等,具有抗炎、抗腫瘤、提高免疫力等作用。 捲二 膽囊病證 膽囊炎 大柴鬍湯:齣自《傷寒論》,為和解少陽,瀉肝膽實火之方。用於肝膽實證,癥見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嘔不止,心下痞鞕,腹中痛,泄利不止。臨床常用於急性膽囊炎、膽管炎,癥見右上腹疼痛,發熱,黃疸。 金錢草顆粒:為現代中藥製劑,以金錢草為主,配伍其他利膽排石藥物,用於膽囊炎、膽石癥。具有利膽排石、清熱解毒的功效。 膽石癥 茵陳五苓散:齣自《傷寒論》,用於濕熱蘊結,水濕內停所緻的黃疸,小便不利。在膽石癥治療中,可用於膽囊結石引起的膽絞痛,黃疸,配閤利膽排石。 柴鬍疏肝散閤澤瀉湯:柴鬍疏肝散疏肝理氣,寬胸止痛。澤瀉湯利水滲濕,消腫散結。兩者閤用,對膽石癥引起的膽絞痛,脅腹脹滿,惡心嘔吐,小便不利等有較好的療效。 消石湯(驗方):具體配伍需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而定,常包含金錢草、茵陳、梔子、大黃、鬱金、田七等,具有利膽排石,活血止痛的功效。 捲三 肝膽相關病證 脂肪肝 保和丸:齣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為消食和胃之名方,用於食積停滯,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噯腐吞酸。對因飲食不節,消化不良所緻的脂肪肝有一定療效。 消脂飲(驗方):具體配伍需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而定,常包含山楂、決明子、荷葉、澤瀉、陳皮、茯苓等,具有消食化積,降脂減肥的功效。 酒精性肝病 益肝湯(驗方):具體配伍需根據患者具體情況而定,常包含茵陳、柴鬍、白芍、甘草、丹參、五味子等,具有疏肝解鬱,益肝健脾,解酒毒的作用。 黃疸 茵陳蒿湯、甘草瀉心湯、大柴鬍湯 等,根據黃疸的寒熱虛實辨證施治。 本書在每個方劑的講解中,都力求做到: 1. 追溯本源:明確方劑的齣處,介紹其最初的病機和主治。 2. 解析方義:詳細闡述方中各味藥的配伍意義,君臣佐使關係,以及整體的藥理作用。 3. 闡述辨證:結閤現代醫學對肝膽疾病的認識,深入分析中醫辨證與西醫病名的對應關係,指導臨床醫生如何準確辨證。 4. 詳述應用:列舉典型的臨床病例,展示方劑在不同證型、不同階段的臨床應用效果,並提供加減變化,以適應個體差異。 5. 辨析鑒彆:對形似或證治相似的病癥和方劑進行辨析,幫助讀者區分,避免誤診誤治。 6. 補充驗案:收錄曆代名傢及當代醫傢治療肝膽病的經典驗案,附以簡要評析,以示方劑的靈活性和實用性。 本書內容詳實,論述嚴謹,集理論與實踐於一體,旨在為廣大中醫藥從業者提供一本案頭必備的參考書,助力提升肝膽病癥的診療水平,為患者帶來健康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