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飞跃司考辅导中心编著的《2014国家司法考试历年真题详解(2008-2013)(飞跃版)》收录了2008年至2013年的历年司法考试真题,并对真题及其答案进行详细解析。编排上采取真题、答案及解析、出题陷阱提示、关键标注、考频提示、考点对照、关联索引、对比注释、真题演练、出题点自测的方式进行合理编排。
根据公布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修订。
附赠:2006年、2007年司法考试真题+白金模考题。
内容简介
《2014国家司法考试历年真题详解(2008-2013)(飞跃版)》根据每年司法部公布的司法考试真题和答案,由司法考试一线辅导专家分科合力编写,每一学科的解析都经过仔细推敲,寻找最切合出题思路的解答角度。
《2014国家司法考试历年真题详解(2008-2013)(飞跃版)》逐一解析题干及选项,不仅对选项对错进行解读,还对命题角度和设题陷阱作出分析。
《2014国家司法考试历年真题详解(2008-2013)(飞跃版)》全面收录2008~2013年司法考试真题,这六年的真题最能反映司法考试的出题规律和考查重点信息。
内页插图
目录
2013
国家司法考试试题
试卷一
试卷二
试卷三
试卷四
参考答案及详解
试卷一
试卷二
试卷三
试卷四
2012
国家司法考试试题
试卷一
试卷二
试卷三
试卷四
参考答案及详解
试卷一
试卷二
试卷三
试卷四
2011
国家司法考试试题
试卷一
试卷二
试卷三
试卷四
参考答案及详解
试卷一
试卷二
试卷三
试卷四
2010
国家司法考试试题
试卷一
试卷二
试卷三
试卷四
参考答案及详解
试卷一
试卷二
试卷三
试卷四
2009
国家司法考试试题
试卷一
试卷二
试卷三
试卷四
参考答案及详解
试卷一
试卷二
试卷三
试卷四
2008
国家司法考试试题
试卷一
试卷二
试卷三
试卷四
参考答案及详解
试卷一
试卷二
试卷三
试卷四
答案速查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2008
精彩书摘
19.中国历史上曾进行多次法制变革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关于这些法制变革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秦国商鞅实施变法改革,全面贯彻法家“明法重刑”的主张,加大量刑幅度,对轻罪也施以重刑,以实现富国强兵目标
B.西汉文帝为齐太仓令之女缇萦请求将自己没官为奴、替父赎罪的行为所动,下令废除肉刑
C.唐代废除了宫刑制度,创设了鞭刑和杖刑,以宽减刑罚,缓解社会矛盾
D.《大清新刑律》抛弃了旧律诸法合体的编纂形式,采用了罪刑法定原则,规定刑罚分为主刑、从刑
20.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关于我国宪法与公平正义的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树立与强化宪法权威,必然要求坚定地守持和维护公平正义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公平正义在宪法中的重要体现
C.宪法对妇女、老人、儿童等特殊主体权利的特别保护是实现公平正义的需要
D.禁止一切差别是宪法和公平正义的要求
21.根据《宪法》的规定,关于宪法文本的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宪法》明确规定了宪法与国际条约的关系
B.《宪法》明确规定了宪法的制定、修改制度
C.作为《宪法》的《附则》,《宪法修正案》是我国宪法的组成部分
D.《宪法》规定了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和产生,两者同基层政权的相互关系由法律规定
22.关于宪法规范,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
A.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B.在我国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和宪法判例
C.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宪法主体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最基本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D.权利性规范与义务性规范相互结合为一
体,是我国宪法规范的鲜明特色
23.近代意义宪法产生以来,文化制度便是宪法的内容。关于两者的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了公民广泛的文化权利和国家的文化政策
B.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规定了公民的文化权利
C.我国现行宪法对文化制度的原则、内容等做了比较全面的规定
D.公民的文化教育权、国家机关的文化教育管理职权和文化政策,是宪法文化制度的主要内容
24.根据《宪法》的规定,关于国家结构形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看,我国有民族区域自治和特别行政区两种地方制度
B.县、市、市辖区部分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审批
C.经济特区是我国一种新的地方制度
D.行政区划纠纷或争议的解决是行政区划制度内容的组成部分
25.关于《宪法》对人身自由的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
A.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B.生命权是《宪法》明确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属于广义的人身自由权
C.禁止非法搜查公民身体
D.禁止非法搜查或非法侵入公民住宅
26.根据《宪法》规定,关于全国人大的专门委员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各专门委员会在其职权范围内所作决议,具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所作决定的效力
B.各专门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任命
C.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的任期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任期相同
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领导专门委员会的工作
前言/序言
《中国法律制度导论与前沿课题研究》 本书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法律专业学生、法律实务工作者以及对中国法律体系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知识框架。全书共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基础理论与历史沿革、现行法律制度详解、以及法律前沿热点与改革展望。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与历史沿革 本部分致力于构建读者对中国法律体系的宏观认识。 第一章:中国法律思想的源流与演变 本章追溯了中国法律思想的根源,从先秦时期的法家、儒家、道家思想的碰撞与融合讲起,探讨了它们对后世法律精神和制度设计的深刻影响。重点分析了秦律的集权化特征及其历史地位,以及汉代“独尊儒术”后法律中“德主刑辅”思想的形成。随后,章节深入剖析了唐律的完备性与影响,及其在宋明清三代法律的继承与僵化过程。最后,本章简要概述了近代以来受西方法律思想冲击下,中国法律现代化转型的艰难历程,为理解当代中国法律的独特性奠定基础。 第二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体系的形成与结构 本章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法律体系的重建与发展脉络。重点解析了不同历史阶段(如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前夜、以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时期)的法律制定重点和指导思想。详细阐述了当代中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宪法法律、民商法、刑法、行政法、诉讼程序法等主要部门法的地位、作用以及相互关系。本章特别强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在法律体系构建中的指导作用。 第二部分:现行法律制度详解 本部分是全书的核心,对中国当前正在实施的主要法律部门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和分析。 第三章:宪法与根本大法 本章首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地位、基本原则和核心条款进行逐条解读。内容涵盖了国家机构的组织与职权、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特别是近年来新增和修改的权利保障条款)。同时,本章还涉及了宪法实施监督的机制和理论探索,以及宪法性规范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问题。 第四章:民事法律制度的最新发展 本章全面覆盖了《民法典》的结构、总则、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和继承编的主要制度。重点关注了《民法典》生效后对传统民事法律关系带来的颠覆性变革,例如绿色债权、高空抛物责任、离婚冷静期制度的适用、以及大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保护等前沿领域的具体规定和司法解释。 第五章:商事主体与交易规范 本章深入研究了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以及破产法的核心内容。详细解析了不同类型企业主体的设立、治理结构(特别是股东权利保护与中小股东权益平衡)、以及公司僵局的解决机制。在交易规范方面,本书分析了票据法和证券法的基础框架,并重点探讨了近年来在金融创新背景下,如何界定和规制新型商事合同的法律效力。 第六章:刑法分则的重点罪名与适用疑难 本章对《刑法》分则中的重点犯罪类型进行深入剖析,包括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侵犯财产罪、以及近年来立法关注度极高的经济金融犯罪和职务犯罪。讲解时侧重于犯罪构成要件的精准把握,并结合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典型案例,分析了罪与非罪的界限、主观恶性与社会危害性的衡量标准,以及量刑情节的复杂考量。 第七章:行政法体系的重构与行政争议解决 本章聚焦于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与救济。详细阐述了《行政处罚法》、《行政强制法》和《行政复议法》的最新修订内容,特别是对“红顶中介”等现象背后的行政权力滥用问题的规制。重点分析了《行政诉讼法》框架下,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的衔接机制,以及当前司法实践中对抽象行政行为审查的审慎态度。 第八章:诉讼程序法的司法能动性与效率平衡 本部分系统比较了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的程序特征。在民事诉讼方面,深入分析了当事人主义的深化、证据开示制度的实践困境、以及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范围。在刑事诉讼方面,本书探讨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全面推行及其对侦查、起诉、审判的系统性影响,并对庭审实质化改革的推进情况进行了客观评估。 第三部分:法律前沿热点与改革展望 本部分着眼于未来,探讨影响中国法治进程的关键领域和未来发展方向。 第九章:数字法治与新兴法律挑战 本章专门探讨了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对传统法律体系提出的挑战。内容涵盖了数据权属的界定、算法歧视的法律规制、网络名誉侵权的地域管辖问题,以及电子证据的采信标准。本章还讨论了平台经济背景下,垄断行为的界定和规制思路的调整。 第十章:环境资源法治与可持续发展 本章阐述了新《环境保护法》确立的严格责任制度,分析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运作机制,以及公益诉讼在环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中国在气候变化应对和碳交易市场构建中的法律保障进行了前瞻性研究。 第十一章:涉外法治建设与国际条约义务 本章分析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涉外法治建设的紧迫性。内容包括《民法典》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规则的更新、境外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特别是“纽约公约”的实践应用),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合作中反垄断与投资审查的法律要件。 结语:依法治国战略的深化与未来图景 本部分总结了当前中国法治建设所处的历史方位,分析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核心任务,并对未来五年内,立法、司法和守法领域可能出现的重大变革进行了审慎的预测和展望,旨在引导读者以更宽广的视野和批判性的思维去认识和参与到中国法治的进程之中。 本书结构严谨,论述详实,不仅提供了对现行法律的准确解读,更注重揭示法律背后的原理和未来的改革方向,是法律学习者和从业者不可多得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