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识别图鉴(第二版)

药用植物识别图鉴(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曾庆钱,蔡岳文 编
图书标签:
  • 药用植物
  • 植物识别
  • 中药
  • 本草
  • 植物图鉴
  • 药材
  • 植物学
  • 自然科学
  • 科普
  • 植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80858
版次:2
商品编码:11331826
包装:平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0-01
页数:323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药用植物识别图鉴(第二版)》适合医药等专业的师生作为野外实习参考用书,也可为医药、园艺、农林、生物专业人士以及广大中草药爱好者提供认知和鉴别南方药草的快捷、直观指引。

内容简介

  《药用植物识别图鉴(第二版)》共收载了华南地区常见药用植物兼民间草药1060种。这些药用植物按照植物分类系统和植物学名顺序编排,每种药用植物均附有色彩斑斓的写真照片。与图对应的包含了植物中文名、拉丁学名、别名、科名、识别要点、药用部位、功能主治七项信息。本图鉴版式新颖、图片清晰、内容精练、图文并茂,同时兼具信息量大、便于携带和查阅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知识性、实用性和科普鉴赏的价值。本书适合医药等专业的师生作为野外实习参考用书,也可为医药、园艺、农林、生物专业人士以及广大中草药爱好者提供认知和鉴别南方药草的快捷、直观指引。

作者简介

  曾庆钱,广东省中药研究所,主管中药师,曾庆钱,主管中药师,广东省中药研究所,在读博士。男,1973年5月生,广东省中药研究南药研究室专职科研人员,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兼职教师。1995年开始在广州市医药工业研究所从事植物资源、作物栽培的技术工作,2001-2004年华南农业大学果树生理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农学硕士学位,2004年至今从事药用植物资源、中药材规范化栽培和中草药有效成分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和参加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0项,总研究经费120多万元,其中主持课题2项,在岭南药用植物资源、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药农药及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到目前为止共撰写和参加撰写各类研究论文、综述10余篇(其中研究论文7篇),公开发表11篇,第一作者论文7篇(其中研究论文5篇),参与高职高专教材《药用植物识别技术》编写,主编了《药用植物野外实习手册》等专著。作为专利研究工作主要完成人之一申请发明专利1项。

目录

第一章 药用植物学基础知识
一、药用植物 
二、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 
三、药用植物的器官形态 


第二章 药用植物识别方法
一、眼看 
二、手摸 
三、鼻闻 
四、口尝 


第三章 各大类药用植物基本概况和一般特征
一、药用蕨类植物 
二、药用裸子植物 
三、药用被子植物 


第四章 药用植物的利用
一、药用部位 
二、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 
三、传统的药材加工制作 
四、药用植物的家庭应用 


第五章 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方法
一、标本采集 
二、蜡叶标本的制作 
三、浸制标本的制作 


第六章 药用植物图谱
蕨类植物
石松科
垂穗石松 
卷柏科
卷柏 
江南卷柏 
翠云草 
木贼科
笔管草 
瓶尔小草科
瓶尔小草 
莲座蕨科
福建莲座蕨 
紫萁科
华南紫萁 
里白科
芒萁 
里白 
海金沙科
海金沙 
蚌壳蕨科
金毛狗 
桫椤科
刺桫椤 
黑桫椤 
鳞始蕨科
乌蕨 
凤尾蕨科
蕨 
傅氏凤尾蕨 
半边旗 
井栏边草 
蜈蚣草 
铁线蕨科
鞭叶铁线蕨 
铁线蕨 
水蕨科
水蕨 
乌毛蕨科
乌毛蕨 
胎生狗脊 
鳞毛蕨科
贯众 
肾蕨科
肾蕨 
骨碎补科
华南骨碎补 
阴石蕨 
圆盖阴石蕨 
水龙骨科
江南星蕨 
星蕨 
槲蕨科
槲蕨 
崖姜蕨 

裸子植物
苏铁科
苏铁 
银杏科
银杏 
松科
雪松 
马尾松 
杉科
杉 
柏科
侧柏 
圆柏 
罗汉松科
鸡毛松 
小叶罗汉松 
竹柏 
红豆杉科
南方红豆杉 
买麻藤科
小叶买麻藤 
买麻藤 

被子植物
双子叶植物
杨梅科
杨梅 
胡桃科
黄杞 
枫杨 
胡桃 
杨柳科
垂柳 
壳斗科
锥栗 
板栗 
榆科
黑弹树 
假玉桂 
菲律宾朴树 
山黄麻 
朴树 
杜仲科
杜仲 
桑科
见血封喉 
波罗蜜 
面包树 
红桂木 
藤构 
大麻 
构树 
号角树 
穿破石 
高山榕 
柘树 
垂叶榕 
无花果 
水同木 
印度橡胶树 
对叶榕 
榕树 
薜荔 
琴叶榕 
舶梨榕 
菩提树 
斜叶榕 
粗叶榕 
大叶榕 
变叶榕 
桑 
葎草 
荨麻科
苎麻 
楼梯草 
花叶冷水花 
糯米团 
小叶冷水花 
多枝雾水葛 
山龙眼科
银桦 
檀香科
寄生藤 
檀香 
桑寄生科
桑寄生 
蓼科
竹节蓼 
野荞麦 
毛蓼 
火炭母 
金线草 
虎杖 
水蓼 
何首乌 
习见蓼 
贯叶蓼 
掌叶大黄 
皱叶酸模 
紫茉莉科
宝巾 
紫茉莉 
商陆科
商陆 
马齿苋科
松叶牡丹 
土人参 
马齿苋 
落葵科
落葵 
落葵薯 
石竹科
瞿麦 
石竹 
荷莲豆 
繁缕 
藜科
藜 
甜菜 
土荆芥 
苋科
土牛膝 
长叶牛膝 
牛膝 
空心莲子草 
虾钳菜 
刺苋 
红草 
野苋 
青葙 
杯苋 
鸡冠花 
千日红 
血苋 
仙人掌科
仙人掌 
量天尺 
木麒麟 
蟹爪兰 
木兰科
夜 合 
鹅掌楸 
荷花玉兰 
紫玉兰 
凹叶厚朴 
厚朴 
白兰 
黄兰 
醉香含笑 
含笑 
番荔枝科
番荔枝 
鹰爪 
紫玉盘 
假鹰爪 
肉豆蔻科
肉豆蔻 
五味子科
黑老虎 
樟科
毛黄肉楠 
八角茴香科
八角 
樟科
无根藤 
阴香 
肉桂 
樟 
黄樟 
香叶树 
山苍子 
乌药 
潺槁树 
豺皮樟 
楠木 
莲叶桐科
红花青藤 
毛茛科
乌头 
威灵仙 
铁线莲 
甘木通 
黄连 
禺毛茛 
多叶唐松草 
石龙芮 
小檗科
庐山小檗 
八角莲 
阔叶十大功劳 
淫羊藿 
南天竹 
十大功劳 
华南十大功劳 
大血藤科
大血藤 
木通科
木通 
防己科
木防己 
海南地不容 
轮环藤 
粪箕笃 
粉防己 
宽筋藤 
睡莲科
芡实 
莲 
睡莲 
三白草科
三白草 
蕺菜 
胡椒科
草胡椒 
豆瓣绿 
荜拔 
山蒌 
胡椒 
假蒌 
金粟兰科
及己 
金粟兰 
草珊瑚 
海南草珊瑚 
马兜铃科
广防己 
马兜铃 
耳叶马兜铃 
金耳环 
五桠果科
五桠果 
土细辛 
锡叶藤 
芍药科
芍药 
牡丹 
猕猴桃科
中华猕猴桃 
金莲木科
金莲木 
龙脑香科
青梅 
茶科
油茶 
茶花 
茶 
米碎花 
大头茶 
岗柃 
荷树 
厚皮香 
藤黄科
黄牛木 
薄叶红厚壳 
多花山竹子 
藤黄 
大叶藤黄 
岭南山竹子 
地耳草 
金丝桃 
猪笼草科
猪笼草 
罂粟科
小花黄堇 
岩黄连 
血水草 
虞美人 
博落回 
白花菜科
广州山柑 
黄花草 
醉蝶花 
单色鱼木 
十字花科
荠 
菘蓝 
萝卜 
豆瓣菜 
塘葛菜 
辣木科
辣木 
金缕梅科
檵木 
枫香树 
壳菜果 
红花荷 
景天科
伽蓝菜 
落地生根 
洋吊钟 
红景天 
佛甲草 
凹叶景天 
垂盆草 
虎耳草科
常山 
虎耳草 
绣球 
海桐科
台湾海桐花 
海桐 
蔷薇科
贴梗海棠 
龙芽草 
山楂 
蛇莓 
楸子 
枇杷 
苹果 
石楠 
桃 
梅 
李 
火棘 
月季花 
车轮梅 
金樱子 
多花蔷薇 
粗叶悬钩子 
玫瑰 
白花悬钩子 
茅莓 
蔷薇莓 
七爪风 
麻叶绣线菊 
牛栓藤科
牛栓藤 
豆科
毛相思子 
鸡骨草 
相思子 
儿茶 
南洋楹 
海红豆 
龙须藤 
首冠藤 
刺果苏木 
藤槐 
华南云实 
喙荚云实 
木豆 
苏木 
刀豆 
翅荚决明 
含羞草决明 
腊肠树 
望江南 
黄槐决明 
紫荆 
决明 
蝶豆 
大猪屎豆 
洋金凤 
猪屎豆 
海南黄檀 
降香檀 
凤凰木 
印度黄檀 
鱼藤 
葫芦茶 
小槐花 
毛排钱树 
大叶山蚂蝗 
假地豆 
排钱草 
大叶拿身草 
广金钱草 
扁豆 
格木 
刺桐 
大叶千斤拔 
千斤拔 
野青树 
皂荚 
截叶铁扫帚 
大叶胡枝子 
尖叶铁扫帚 
美丽胡枝子 
银合欢 
山鸡血藤 
牛大力 
昆明鸡血藤 
含羞草 
白花油麻藤 
花榈木 
狗爪豆 
豆薯 
猴耳环 
补骨脂 
亮叶猴耳环 
印度紫檀 
野葛 
鹿藿 
甘葛 
田菁 
苦参 
越南槐 
槐树 
鸡血藤 
酸豆 
非洲山毛豆 
短萼灰叶 
白车轴草 
长穗猫尾草 
赤豆 
蚕豆 
绿豆 
紫藤 
丁葵草 
酢浆草科
杨桃 
红花酢浆草 
酢浆草 
牻牛儿苗科
天竺葵 
香叶天竺葵 
蒺藜科
蒺藜 
亚麻科
石海椒 
大戟科
红桑 
铁苋菜 
红背山麻杆 
石栗 
大沙叶 
五月茶 
秋枫 
重阳木 
土蜜树 
黑面神 
鸡骨香 
毛果巴豆 
黄桐 
巴豆 
火殃勒 
猩猩草 
通奶草 
飞扬草 
甘遂 
续随子 
一品红 
铁海棠 
三角火殃簕 
千根草 
红背桂 
绿玉树 
厚叶算盘子 
毛果算盘子 
算盘子 
大叶算盘子 
香港算盘子 
麻疯树 
佛肚树 
棉叶麻疯树 
中平树 
血桐 
石岩枫 
白背叶 
木薯 
红雀珊瑚 
余甘子 
越南叶下珠 
烂头钵 
叶下珠 
山乌桕 
蓖麻 
圆叶乌桕 
乌桕 
天绿香 
龙脷叶 
白饭树 
交让木科
牛耳枫 
芸香科
东风橘 
降真香 
酸橙 
柠檬 
枸橼 
黎檬 
佛手柑 
柚 
柑橘 
化州柚 
假黄皮 
黄皮 
楝叶吴茱萸 
三叉苦 
吴茱萸 
山橘 
九里香 
山小橘 
黄檗 
枳 
飞龙掌血 
芸香草 
竹叶花椒 
簕欓 
蚬壳花椒 
花椒 
两面针 
大叶臭椒 
胡椒木 
苦木科
鸦胆子 
苦树 
橄榄科
橄榄 
乌榄 
楝科
米仔兰 
大叶山楝 
苦楝 
香椿 
远志科
黄花倒水莲 
漆树科
广枣 
人面子 
杧果 
盐肤木 
漆树 
无患子科
倒地铃 
龙眼 
车桑子 
荔枝 
无患子 
凤仙花科
凤仙花 
冬青科
梅叶冬青 
枸骨 
大叶冬青 
亮叶冬青 
毛冬青 
铁冬青 
卫矛科
青江藤 
南蛇藤 
扶芳藤 
省沽油科
野鸦椿 
山香圆 
黄杨科
黄杨 
匙叶黄杨 
鼠李科
铁包金 
枳椇 
雀梅藤 
马甲子 
翼核果 
枣 
台湾青枣 
葡萄科
蛇葡萄 
粤蛇葡萄 
显齿蛇葡萄 
四方藤 
白粉藤 
乌蔹莓 
爬墙虎 
扁担藤 
葡萄 
火筒树科
大叶火筒树 
杜英科
山杜英 
椴树科
黄麻 
破布叶 
刺蒴麻 
毛刺蒴麻 
锦葵科
咖啡黄葵 
黄蜀葵 
五指山参 
磨盘草 
纹瓣悬铃花 
蜀葵 
草棉 
木芙蓉 
朱槿 
吊灯扶桑 
玫瑰茄 
木槿 
赛葵 
悬铃花 
黄花棯 
地桃花 
梵天花 
木棉科
木棉 
梧桐科
刺果藤 
梧桐 
山芝麻 
半枫荷 
胖大海 
假萍婆 
萍婆 
瑞香科
白木香 
了哥王 
细轴荛花 
胡颓子科
胡颓子 
大风子科
泰国大风子 
长叶柞木 
堇菜科
犁头草 
七星莲 
三色堇 
西番莲科
鸡蛋果 
龙珠果 
红木科
红木 
番木瓜科
番木瓜 
秋海棠科
裂叶秋海棠 
竹节秋海棠 
葫芦科
西瓜 
黄瓜 
绞股蓝 
木鳖 
罗汉果 
栝楼 
马交儿 
千屈菜科
紫薇 
大叶紫薇 
南紫薇 
散沫花 
千屈菜 
桃金娘科
柠檬桉 
水翁 
丁香 
白千层 
桃金娘 
番石榴 
海南蒲桃 
蒲桃 
洋蒲桃 
石榴科
石榴 
野牡丹科
野牡丹 
地稔 
毛稔 
肖野牡丹 
金锦香 
使君子科
使君子 
诃子 
榄仁树 
柳叶菜科
水龙 
草龙 
毛草龙 
八角枫科
八角枫 
珙垌科
喜树 
山茱萸科
山茱萸 
五加科
五加 
白簕 
楤木 
常春藤 
三七 
幌伞枫 
鹅掌藤 
广西鹅掌柴 
通脱木 
鸭脚木 
伞形科
白芷 
旱芹 
蛇床 
积雪草 
鸭儿芹 
刺芫荽 
川芎 
天胡荽 
水芹 
紫花前胡 
前胡 
杜鹃花科
紫花杜鹃 
杜鹃 
紫金牛科
小罗伞 
走马胎 
朱砂根 
紫金牛 
东方紫金牛 
白花酸藤子 
酸藤子 
鲫鱼胆 
报春花科
过路黄 
星宿菜 
蓝雪科
红花丹 
白花丹 
山榄科
人心果 
神秘果 
蛋黄果 
柿树科
柿 
罗浮柿 
安息香科
安息香 
白花龙 
山矾科
华山矾 
白檀 
木犀科
连翘 
白蜡树 
扭肚藤 
野迎春 
厚叶茉莉 
素馨花 
茉莉花 
女贞 
桂花 
山指甲 
牛矢果 
马钱科
醉鱼草 
牛眼马钱 
钩吻 
马钱 
龙胆科
滇龙胆草 
夹竹桃科
糖胶树 
软枝黄蝉 
长春花 
海杧果 
单瓣狗牙花 
狗牙花 
山橙 
夹竹桃 
红鸡蛋花 
鸡蛋花 
催吐萝芙木 
萝芙木 
黄花夹竹桃 
羊角拗 
络石 
蔓长春花 
倒吊笔 
盆架树 
萝藦科
马利筋 
白叶藤 
柳叶白前 
徐长卿 
瓜子金 
气球花 
球兰 
匙羹藤 
通光散 
夜来香 
茜草科
水杨梅 
猪肚木 
咖啡 
猪殃殃 
耳草 
栀子 
伞房花耳草 
白花蛇舌草 
龙船花 
牛白藤 
海滨木巴戟 
巴戟天 
大叶白纸扇 
百眼藤 
玉叶金花 
乌檀 
鸡屎藤 
广东大沙叶 
九节 
蔓九节 
茜草 
白马骨 
毛钩藤 
钩藤 
水锦树 
旋花科
心萼薯 
菟丝子 
金灯藤 
马蹄金 
丁公藤 
蕹菜 
五爪金龙 
厚藤 
篱栏网 
裂叶牵牛 
茑萝松 
白鹤藤 
紫草科
基及树 
大尾摇 
马鞭草科
短柄紫珠 
杜虹花 
白棠子树 
枇杷叶紫珠 
尖尾枫 
大叶紫珠 
裸花紫珠 
红紫珠 
大青 
鬼灯笼 
苦郎树 
赪桐 
尖齿臭茉莉 
毛赪桐 
重瓣臭茉莉 
烟火树 
龙吐珠 
马缨丹 
玉龙鞭 
柚木 
马鞭草 
黄荆 
牡荆 
蔓荆 
单叶蔓荆 
唇形科
筋骨草 
藿香 
香根异唇花 
肾茶 
细风轮菜 
风轮菜 
香青兰 
广防风 
山香 
活血丹 
羽叶薰衣草 
益母草 
地瓜儿苗 
白花益母草 
毛叶地瓜儿苗 
蜜蜂花 
凉粉草 
薄荷 
香花菜 
石荠苎 
毛罗勒 
罗勒 
丁香罗勒 
白苏 
鸡冠紫苏 
紫苏 
水珍珠菜 
广藿香 
内折香茶菜 
夏枯草 
线纹香茶菜 
狭基线纹香茶菜 
溪黄草 
细花线纹香茶菜 
长叶香茶菜 
迷迭香 
朱唇 
南丹参 
丹参 
一串红 
黄芩 
半枝莲 
韩信草 
地蚕 
血见愁 
荔枝草 
茄科
鸳鸯茉莉 
辣椒 
木本曼陀罗 
夜香树 
毛曼陀罗 
白花曼陀罗 
枸杞 
曼陀罗 
烟草 
苦蘵 
龙葵 
白英 
少花龙葵 
颠茄 
假烟叶 
水茄 
玄参科
毛麝香 
毛地黄 
旱田草 
母草 
地黄 
爆仗竹 
玄参 
野甘草 
独脚金 
蓝猪耳 
腹水草 
爬岩红 
紫葳科
凌霄花 
羽叶吊瓜树 
猫尾木 
木蝴蝶 
炮仗花 
蒜香藤 
黄钟花 
菜豆树 
硬骨凌霄 
爵床科
鸭嘴花 
宽叶十万错 
穿心莲 
假杜鹃 
花叶假杜鹃 
狗肝菜 
扭序花 
华南可爱花 
直立山牵牛 
大驳骨 
小驳骨 
水蓑衣 
糯米香草 
红丝线 
白鹤灵芝草 
中华孩儿草 
马蓝 
大花老鸦嘴 
桂叶山牵牛 
车前草科
车前草 
大车前草 
忍冬科
华南忍冬 
灰毡毛忍冬 
忍冬 
蒴藿 
南方荚蒾 
珊瑚树 
蝴蝶戏珠花 
常绿荚蒾 
败酱科
败酱 
白花败酱 
桔梗科
大花金钱豹 
同瓣草 
半边莲 
桔梗 
铜锤玉带草 
菊科
胜红蓟 
黄花蒿 
艾蒿 
南牡蒿 
白苞蒿 
芦蒿 
三叶鬼针草 
艾纳香 
石胡荽 
野菊 
芙蓉菊 
鱼眼草 
川木香 
地胆草 
墨旱莲 
白花地胆草 
一点红 
华泽兰 
短莚飞蓬 
佩兰 
飞机草 
鼠曲草 
紫背菜 
三七草 
剪刀股 
多头苦荬 
马兰 
雪莲果 
除虫菊 
千里光 
豨莶草 
水飞蓟 
裸柱菊 
天文草 
苦苣菜 
甜叶菊 
金腰箭 
蒲公英 
蒜叶婆罗门参 
毒根斑鸠菊 
夜香牛 
黄鹌菜 
苍耳 
单子叶植物
泽泻科
泽泻 
百合科
韭菜 
木立芦荟 
芦荟 
天门冬 
羊齿天冬 
石刁柏 
文竹 
蜘蛛抱蛋 
小花蜘蛛抱蛋 
开口箭 
吊兰 
山菅兰 
万寿竹 
黄花菜 
萱草 
野百合 
阔叶山麦冬 
山麦冬 
麦冬 
七叶一枝花 
滇重楼 
卷叶黄精 
玉竹 
黄精 
吉祥草 
万年青 
菝葜 
土茯苓 
牛尾菜 
油点草 
丫蕊花 
百部科
百部 
对叶百部 
龙舌兰科
剑麻 
朱蕉 
剑叶铁树 
龙血树 
金边虎尾兰 
虎尾兰 
石蒜科
君子兰 
文殊兰 
仙茅 
大叶仙茅 
网球花 
朱顶兰 
水鬼蕉 
忽地笑 
石蒜 
水仙 
风雨花 
葱莲 
箭根薯科
箭根薯 
裂果薯 
薯蓣科
黄独 
参薯 
薯莨 
白薯莨 
薯蓣 
雨久花科
凤眼蓝 
鸢尾科
射干 
番红花 
红葱 
蝴蝶花 
鸢尾 
肖鸢尾 
灯心草科
灯心草 
凤梨科
凤梨 
水塔花 
鸭跖草科
鸭跖草 
紫万年青 
痰火草 
紫背鸭跖草 
谷精草科
华南谷精草 
禾本科
薏苡 
香茅 
牛筋草 
白茅 
淡竹叶 
芦苇 
金丝草 
棕榈科
假槟榔 
槟榔 
三药槟榔 
黄藤 
散尾葵 
蒲葵 
棕竹 
天南星科
水菖蒲 
石菖蒲 
粤万年青 
尖尾芋 
海芋 
魔芋 
天南星 
五彩芋 
花叶万年青 
绿萝 
麒麟叶 
千年健 
刺芋 
龟背竹 
水半夏 
掌叶半夏 
半夏 
大薸 
石柑子 
蜈蚣藤 
狮子尾 
犁头尖 
露兜树科
露兜 
红刺露兜 
香蒲科
香蒲 
风车草 
莎草 
荸荠 
水蜈蚣 
姜科
爪哇白豆蔻 
大高良姜 
草豆蔻 
假益智 
高良姜 
益智 
艳山姜 
海南砂 
九翅豆蔻 
阳春砂 
闭鞘姜 
郁金 
姜黄 
莪术 
姜花 
紫花山柰 
山柰 
海南三七 
土田七 
姜 
球姜 
美人蕉科
蕉芋 
美人蕉 
兰科
花叶开唇兰 
竹叶兰 
白及 
密花石斛 
铁皮石斛 
霍山石斛 
高斑叶兰 
石斛 
血叶兰 
毛唇芋兰 
鹤顶兰 
石仙桃 
独蒜兰 

参考文献 

中文名索引 

拉丁名索引 

前言/序言


探索植物的奥秘:一部全面而实用的工具书简介 书名:植物分类学基础与应用 作者:张伟、李明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0月 --- 内容提要 《植物分类学基础与应用》是一部深度聚焦于植物界结构、演化历史、以及现代分类学方法的权威著作。本书旨在为植物学专业学生、科研人员、生态学家以及对自然世界充满好奇的爱好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且深入的学习框架。它不仅是理解植物生命复杂性的理论基石,更是一部指导实践、连接宏观演化与微观形态的实用手册。 本书突破了传统分类学教材中偏重于描述和鉴定的局限,深度整合了分子生物学、生物地理学和系统发育学的前沿成果,构建了一个既符合最新科学共识,又易于学习和理解的知识体系。全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内容涵盖了从植物生命起源的早期探索到被子植物的最新系统重建的完整历程。 第一部分:分类学原理与历史回顾 本部分奠定了全书的理论基础,详尽阐述了分类学的核心概念、目的和方法论。 1. 分类学的基石:命名法与阶元 我们首先深入探讨了林奈分类系统的演进,重点讲解了《国际藻类、真菌和植物命名法规》(ICN)的最新规则,确保读者掌握科学、规范的植物命名技能。从界、门、纲、目、科、属、种的层级划分(阶元),到种内变异的处理,本书提供了大量实例,清晰界定了物种概念在不同生物群中的适用性。 2. 历史的脉络:从经验到科学 本书追溯了植物分类学的发展历程,从早期朴素的形态观察法,到林奈的二名法确立,再到十九世纪基于生殖器官的系统性分类尝试(如洪堡-邦德兰分类系统)。重点分析了恩格勒-普朗特系统(Engler and Prantl system)及其局限性,并详细介绍了克朗奎斯特系统(Cronquist system)在二十世纪中叶的统治地位及其对传统植物学的贡献。 3. 现代的转型:系统发育学导论 这是本书最具前瞻性的章节之一。我们详细阐述了如何利用系统发育学(Phylogenetics)重建植物的“生命之树”。内容包括如何构建系统发育树(如邻接法、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推断),如何解释树状图的拓扑结构,以及如何将系统发育信息转化为现代分类群的定义。这一部分强调了“单系群”原则在构建科学分类系统中的核心地位。 第二部分:植物系统发育与主要类群深度解析 本部分是全书的骨架,按照最新的APG系统(被子植物系统发育组)和主要的系统发育关系,对植物界的主要类群进行了逐一的、深入的剖析。 1. 非维管植物与早期维管植物 我们从藻类(重点讨论红藻和绿藻在植物起源中的地位)开始,系统介绍了苔藓植物门、角苔植物门和藓类植物门。对于这些古老的分支,本书特别关注了它们的世代交替现象、配子体与孢子体的形态特征及其在演化树上的位置。紧接着,详细描绘了石松类和蕨类植物的复杂生活史和多样的叶片结构。 2. 裸子植物的结构与多样性 本章聚焦于进化出种子的关键一步。我们详细对比了苏铁、银杏、松柏和买麻藤等主要类群的生殖器官结构,特别是球果的发育过程。通过形态学和分子证据的结合,揭示了裸子植物如何适应更干燥的环境,并占据了重要的生态位。 3. 被子植物(开花植物)的宏伟系统 这是本书篇幅最长、内容最精细的部分。我们完全遵循APG IV系统,将现存的约30万种被子植物划分为基部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核心真双子叶植物以及其他真双子叶植物等主要分支。 基部被子植物: 讨论了睡莲目、木兰目等古老谱系的关键特征及其在系统树中的基部地位。 单子叶植物: 覆盖了禾本科、兰科、莎草科等重要经济类群,深入分析了其花部结构的简化与适应性演化。 核心真双子叶植物: 详细区分了蔷薇类和菊类等核心演化分支。对于每一个目,本书不仅提供了关键的形态特征(如花被、胚珠的排列),还结合了地理分布和传粉生态学信息进行阐述。 对于关键的科(如豆科、菊科、禾本科),本书提供了详细的属级或关键种的识别要点,内容远超一般教材的广度。 第三部分:分类学技术与应用前沿 本部分着眼于当代植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方法论,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1. 分子系统学的实践 详细介绍了从植物样品采集、DNA提取、PCR扩增到测序的完整流程。重点讲解了常用的分子标记(如核糖体DNA片段ITS、叶绿体基因matK, rbcL等)的选择标准,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构建可靠的系统发育分析(使用MEGA, BEAST等软件的原理性介绍)。 2. 形态学与胚学的综合运用 尽管分子技术飞速发展,形态学和胚学依然是分类学的基石。本书强调如何系统地采集和保存植物标本(标本制作流程与数字化归档),并详细阐述了胚发育成型、花器官发育等传统观察技术如何为系统发育假说提供独立证据。 3. 生物地理学与分类的交互作用 探讨了物种的地理分布格局(如区系成分)如何反映其历史演化路径。通过维管植物的区域性案例分析,展示了板块漂移、气候变迁如何塑造了当前的植物区系,以及分类学家如何将这些信息整合到物种的界定和分类群的划分中。 4. 植物分类的保护与信息管理 最后,本书讨论了植物分类学在当代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核心作用,包括红皮书物种的科学鉴定、保护区规划中的分类学基础支持。同时,介绍了全球性的植物信息数据库(如 Kew’s WCVP, Tropicos)的使用方法,培养读者利用数字资源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 本书特色 系统性与时效性并重: 完全基于最新的APG系统和分子系统学共识,确保内容的前沿性和权威性。 图文并茂,解析精细: 包含数百幅高质量的结构图、演化树和模式图,对于复杂的形态特征和系统发育关系进行可视化解释。 理论指导实践: 每一部分都结合了实际的野外考察和实验室操作建议,是教学和科研的得力助手。 《植物分类学基础与应用》不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部深入探索地球上生命之树复杂结构和演化历史的综合指南。它将带领读者超越表面的形态识别,真正理解植物生命的多样性和它们之间深邃的亲缘关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得说,这本书的出版绝对是给对中草药有追求的每一个人的福音。作为一名在药学领域摸爬滚打了多年的从业者,我深知准确识别药材的重要性,任何微小的误差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市面上不乏各种药材图谱,但真正能做到科学、严谨、详尽的却屈指可数。《药用植物识别图鉴(第二版)》的出现,无疑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它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是一本集学术性、实用性、权威性于一身的百科全书。第二版的更新,让我看到了编者们精益求精的态度,许多植物的描述和图片都进行了优化,一些新近发现的药用植物也被收录其中,这对于我们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非常有帮助。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植物形态学特征的细致描绘,比如叶序、叶形、花序、果实等,这些都是最直观、最可靠的识别依据。而且,书中对药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也都有所涉及,这对于我进行更深入的研究非常有启发。我还会经常参考书中关于炮制方法的部分,这对于保证药材的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价格,是我案头必备的参考资料,也是我向同行们强烈推荐的佳作。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都让人眼前一亮,简直是视觉上的享受。我之前买过一些药用植物的书,图片大多是扫描件,模糊不清,实在影响辨识。但《药用植物识别图鉴(第二版)》在这方面做得太出色了!每一页都充满了精心挑选的高清彩色照片,光线充足,色彩还原度高,植物的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仿佛触手可及。不仅仅是植物本身,连它们的生长环境、开花时的样子,甚至药材炮制后的形态,都有非常生动的图片展示。这对于我这样的“视觉型学习者”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做的。而且,文字部分也写得非常生动有趣,不像一些专业书籍那样枯燥乏味。编者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生动的比喻,将复杂的植物特征描述得栩栩如生。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植物“故事”的部分,有时候会穿插一些关于植物的民间传说或者历史典故,读起来非常引人入胜。这本书不仅仅是用来查阅的工具,更像是一本可以反复品读的植物画册,让我每次翻阅都能有新的发现和乐趣。我经常把它放在客厅的茶几上,有空就翻翻,既能增长知识,又能陶冶情操,感觉生活都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了。

评分

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百科全书式”的药用植物图鉴,它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赞叹。作为一名研究民间医药的学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性地梳理和呈现药用植物知识的权威著作。《药用植物识别图鉴(第二版)》无疑达到了我的预期,甚至超出了我的想象。书中对每一种植物的描述,都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了植物的分类学、植物化学、药理学等多个层面。编者们引用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将科学研究的成果和传统的民间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严谨而全面的知识体系。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植物的变异性”和“地方性差异”的讨论,这恰恰是很多图鉴所忽略的,但对于实际应用却非常重要。第二版的更新,还包括了对一些古老药方和传统用法的新解读,这为我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此外,书中还对一些濒危药用植物的保护提出了建议,这体现了编者们的社会责任感。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是一份对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珍贵记录和传承,它为我深入探索和研究民间医药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我对其价值的认可,已经无法用言语来充分表达。

评分

这本《药用植物识别图鉴(第二版)》对于我这样一个希望在自家小院里种点药材,自己动手养生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份无价的宝藏。我一直对“药食同源”的概念很感兴趣,希望能够利用身边的植物来调理身体,但苦于缺乏专业的知识,总是害怕弄混淆,甚至误食有毒植物。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它不仅详细介绍了每种植物的辨识方法,还特别强调了其安全性,对于有毒的植物会进行明确的标注和警告,这一点我非常看重。书中对于每种植物的生长习性、土壤需求、光照条件等都有详细的说明,这对我规划我的小花园至关重要。我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哪些植物适合我的环境,哪些需要特别的照料。更让我欣喜的是,书中还提供了一些简单的药用方法和食谱建议,比如如何用某种叶子泡茶,或者如何将某种根茎添加到汤里。这些都是非常实用、可操作的,让我能够真正将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我感觉,有了这本书,我的养生之路就有了坚实的后盾,我不再是一个盲目尝试的“小白”,而是可以更加自信、有条理地进行我的健康实践了。

评分

这本《药用植物识别图鉴(第二版)》简直是我近年来看过的最实用的工具书了!作为一个对草药有点兴趣的爱好者,我一直希望能有一本既权威又贴近实际的书来指导我。以前也翻过一些图鉴,但要么图片模糊不清,要么描述过于专业晦涩,让我望而却步。这次拿到这本,第一感觉就是“惊艳”。它的大小适中,方便携带,可以随时带到野外或者农贸市场参考。翻开目录,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涵盖的植物种类非常丰富,从我们身边常见的野草,到一些比较珍稀的药材,应有尽有。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图文搭配,每一株植物都有清晰、高质量的彩色照片,甚至能看到叶片的纹理、花朵的细节,这对于野外识别至关重要。而且,每一种植物的介绍都非常详尽,不仅仅是名称,还包括了它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采集时机、炮制方法,以及最重要的——它的药用价值和功效。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功效时,会非常谨慎地说明其传统用法和现代研究进展,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非常放心。即使是对于一些我完全不了解的植物,也能通过这本书的详细描述,慢慢摸索出它们的特点,就像有位经验丰富的老药师在我身边手把手教学一样。我迫不及待地想拿着它去户外实践一下,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我一直想认识却不得其法的植物。

评分

有点意思,没事翻一翻

评分

买了很多关于中草药图片书,认识很多植物。

评分

图片有些不是很好。马虎了。书的纸张不错

评分

太全面

评分

种类挺多,上千了,不过图就小了,讲解也偏少,想鉴别的话还是需要别的辅助资料。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书的质量不错是正版,快递速度很快,下次再来.

评分

正版书,但比淘宝要贵一些。与新华书店的比还是便宜点。

评分

书很不错的!慢慢学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