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百名名老中醫經驗集:章次公醫術經驗集(增補版)

近現代百名名老中醫經驗集:章次公醫術經驗集(增補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硃良春 編
圖書標籤:
  • 中醫
  • 名老中醫
  • 經驗方
  • 臨床經驗
  • 章次公
  • 中醫藥學
  • 傳統醫學
  • 病癥治療
  • 增補版
  • 醫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387950
版次:1
商品編碼:11350083
包裝:精裝
叢書名: 近現代百名名老中醫經驗集
開本: 16開
齣版時間:2013-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84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章次公先生是我國近現代傑齣的中醫教育學傢、臨床學傢,《近現代百名名老中醫經驗集:章次公醫術經驗集(增補版)》是其醫術經驗的匯集。《近現代百名名老中醫經驗集:章次公醫術經驗集(增補版)》共分三篇,其中匯集先生遺著,輯為"醫論篇";整理診療病案編為"醫案篇";"附錄篇"則是門人和有關人士所撰先生之生平、學術思想及學習先生經驗的體會。《近現代百名名老中醫經驗集:章次公醫術經驗集(增補版)》適用於各級中青年中醫和中西結閤醫師提高臨床診療水平閱讀,也可作為高級中醫藥師研修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序一
序一
前言
醫論篇
一、論中國醫學的形式與內容——從張仲景與葉天士的學說到中國醫學的形式與內容
二、張仲景在醫學上的成就
三、中醫病曆的發明
四、從太炎先生“論中醫與五行說”談起
五、《何氏八百年醫學》序
六、葉天士溫病學說之淵源
七、陸九芝論《臨證指南.溫熱門》席姓七案書後
八、濕溫證治
九、張岱《陶庵肘後方序》書後
十、李富蓀《名醫軼事記》書後
十一、盧之頤生平及其著作
十二、《郭氏牡丹不易方》考釋
十三、雷子純與六神丸
十四、外治法之重要(《診餘抄》之一)
十五、硃約齋華佗廟聯
十六、《道少集》例選
十七、《傷寒論》的思想性和方法論(提綱)
十八、讀書隨記
十九、與章太炎先生論王樸莊古方兩數書
二十、我對《內經》的看法
二十一、醫林雋語
二十二、《傷寒質難》序
二十三、驗方歌括(選錄)
醫案篇
一、內科(29個門類)
二、婦科(7個門類)
三、兒科(12個門類)
四、外科(8個門類)
藥物篇
桂枝(285) 芍藥(285) 甘草(緩和劑)(286) 人參(強壯劑)(287) 生薑、乾薑(287)
大黃(287) 麻黃(288) 大棗(290) 葛根(290) 厚樸(290) 杏仁(290) 附子(291)
石膏(293) 知母(293) 粳米(293) 柴鬍(294) 半夏(294) 黃連(295) 桔梗(295)
貝母(295) 白術、蒼術(296) 茯苓(296) 芒硝(296) 吳茱萸(297) 地黃(附熟地
炭)(297) 豆豉、大豆黃捲(298) 梔子(298) 飴糖(298) 枳實(298) 細辛(299)
桃仁(299) 黃芩(299) 甘遂、芫花、大戟(300) 常山(300) 龍骨、龍齒(301) 牡蠣(301)
阿膠(301) 當歸(302) 鏇覆花(302) 茵陳蒿(302) 黃柏(302) 瓜蒂(302) 赤小豆(303)
人尿(附人血、亂發)(303) 雞卵(附雞胞脛、雞屎白)(304) 滑石(304) 赤石脂(304)
黃耆(304) 防己(305) 芎勞(305) 牡丹皮(305) 升麻(306) 薏苡仁(306) 山藥(306)
何首烏(306) 石鍾乳(307) 菊花(307) 防風(307) 犀角(307) 蟾酥(308) 麝香(308)
茴香(308) 皂莢(308) 遠誌(308) 萊菔(308) 沙參(309) 玄參(309) 苦參(310)
白頭翁(310) 檳榔(310) 延鬍索(310) 甘鬆(310) 菖蒲(310) 艾(311) 大薊、小薊(311)
荊芥(312) 羚羊角(312) 石斛(312) 紅花(312) 鹿茸(附鹿角膠、鹿角霜)(313)
鬱金(313) 黨參(313) 昆布(313) 白芷(314) 天麻(314) 天南星(314) 威靈仙(314)
烏藥(314) 薑黃(314) 金鈴子(314) 芥子(315) 石榴皮(315) 西瓜(315) 龍膽草(316)
……
緬懷繼承篇

精彩書摘

  一、論中國醫學的形式與內容——從張仲景與葉天士的學說到中國醫學的形式與內容
  中國醫傢主要的有兩大派係,其主角一為經方派之張仲景,一為時方派之葉天士.、這二人在一般中醫心目中,覺得絕對不能調和的,今天我把他們放在一起.好像陶嶽謝寇萊公書中所說韓非與老子同傳似的,不免引起人傢不倫不類之感.
  其實他們二人的學說,原則上並無異緻,隻因有清中葉以來,天士之說盛行南北.又以其方藥多取平淡之藥。好似與仲景方截然兩樣,因而存著一種成見,天士之說是不足道的,然事實上卻多沿用天士之方.
  實際,他們都不曾研究兩傢根本學說之故,仲景《傷寒論》中所用的藥,除少數的一二種藥外,天士的《臨證指南》中亦莫不用之,而且天士在其方案中,引用仲景的話怕亦不少於自號為經方派的醫傢.
  再說他們兩傢所用的治法,多閤科學的“邏輯”的。我們知道,一切基本的科學方法,不外“觀察”、“實驗”、“比較”、“分類”、“演繹”、“證實”等六種,這六種方法,簡單閤並起來.卻又僅有兩種,即除演繹外,其餘的五種,並是歸納法。中國醫學缺少的,隻有證實這一項.至實驗的方法,亦不完全,這都是時代所限的緣故。
  中醫看病,傳統的隻有望聞問切,仲景書上這樣說,天士書上也這樣說.這是屬於“觀察”方麵的科學方法,其次便是治法瞭。我們用以治病的是服藥、針灸等,但沒有像現在用物理及化學等等的方法為人丁的嘗試。至於“比較”,即是辨證的方法,中醫在這方麵.是非常注意的,但在:正具方麵,卻又非常欠缺,他們幾乎僅能做到理論上的文章,由這類辨證所得的結果。即分做各類的病候,這恰閤於分類法。更由是推斷何病.那便是演繹之法瞭.至於將這“觀察”、“實驗”、“比較”、“演繹”四項的工作,反復推敲到韆百次,以求其無誤.這在中醫可說是很少的,就是有的話,也僅是形式的,而缺少科學的內容。因為僅靠目察、耳聞、口詰、指按,是很難推斷齣絕對無誤的實證.但這些在形式上卻又不能說它是非科學的.
  然而中國的經方傢,參考推演、歸納這兩種方法,在西漢時已經建立起來,並且還把它應用瞭,這裏可以用到班固《漢書.藝文誌》中的話為證:
  “經方者,本草石之寒溫,量疾病之淺深,假藥味之滋,因氣感之宜,辨五味六辛.緻水火之齊,以通閉解結,反之於平。”
  上麵的話是經方傢視病處方的大經大法。也是當時醫傢共守的運用經驗方劑的組織綱領。當然他們那時已經習用醫經傢言為運用這方法之基礎瞭。班氏這話是完全根據劉嚮及其子歆的《七略》的,其說與今日邏輯的方法順序,多所倒置,根據邏輯的解釋,我們可以這洋說:量疾病的深淺的量,是較量,它的前提已經有瞭觀察、比較、分類三類程序,並含有演繹的形式在內一一因其中已有推斷何病的意義瞭.至於“假藥味之滋”以下諸說.則含有實驗證實的方法,這可說都是歸納法,(這種歸納演繹法,依今日時代眼光釆估計,是小夠棺密的。)
  辨痙濕暍脈證都本班誌中所說的量字,因為有瞭觀察疾病的癥狀,脈候的浮沉,以辨所病屬於哪一型的.《傷寒論》中即用此類方法,分為六經,就是六種大癥候群,復以此六種癥候群析為三百九十七種小癥候群,這三百九十七種的小癥候群,每種都有方劑以治之,因疾病有深淺輕重,所以每方多用加減的方法,故《傷寒論》中亦有同型類的方子,就是一百一十三方。
  用作為辨證分類的書,有金大定三年(1163年,即南宋隆興元年)宋雲公《傷寒論證》三捲.就是把三百九十七法,歸並為五十門。在方劑方麵的,則有清乾隆吋徐大椿的《傷寒類方》,他是把《傷寒論》中的一百一十三方,歸為十二類,就是桂枝湯類、麻黃湯類、葛根湯類、柴鬍湯類、梔子湯類、承氣湯類、瀉心湯類、白虎湯類、五苓湯類、四逆湯類、雜方類等(實際僅十一類,各分類方外又不止十二類)。宋徐二人所分類方法,雖然還有問題,但是很科學的。我們瀆這兩部書,很容易能夠領悟許許多多的新方法齣來,並且可以印證漢誌中的活,因為仲景的經方,雖隻有十二類,而見證用藥,將它演為一百一十三方,又將五十一類的病型。演為三百七十夕乙種,這是全閤於歸納與推演工作的。
  仲景的《傷寒論》,固然是這樣,而他的《金匱要略》是專講雜病的,譬如風病,醫書上認為是一種韆變萬化之證,很繁雜的,但他卻把這類原因繁雜的風病,分為三類,就是一為內因,二為外因,三為不內外因.:其說曰:“韆般疢難,不越三條:一者,經絡受邪人髒腑,為內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竅,血脈相傳,壅塞不通,為外皮膚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蟲獸所傷。”他不但指風病可以用這三因解釋之,而且還總結其說有曰:“以此詳之,病由都盡。”就是說一切的疾病.都可適用此三種分類法的。到瞭宋代,陳言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便是根據此書而來的(說見《四庫全書》提要),同時采用歸納的方法。
  仲景書中最能具體錶示經方傢的傢法的,可以用《金匱要略》中的治未病說為例:
  問EI:上工治未病何也?師曰: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補之。中工不曉相傳,見肝之病,不解實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藥調之。酸人肝,焦苦人心,甘人脾,脾能傷腎,腎氣微弱,則水不行,水不行則心氣盛,心火氣盛,則傷肺,肺被傷,則金氣不行,金氣不行,則肝氣盛,故實脾則肝愈。此治肝補脾之要妙也……
  這是用演繹法,就是推斷的方法,仲景所憑藉的是當時的法寶一一五行生剋說,它的內容是虛玄的非科學的,但形式都是近科學的,中國的醫學在學理上,隻有哲學的內容、科學的形式,但缺少科學的內容,其故在於自然科學之不發達,即隻有科學的方法,而沒有科學的工具.我們現在已有科學的工具,再去校正它的內容,或擴充它的內容,那麼如果要使中醫接近科學.未嘗不可作為初步的準備。
  葉天十之思想,很難有正確的推定。因為他很少有可靠的著述。不過《臨證指南醫案》和《種福堂公選良方》兩書,雖屬後來門弟子所為,但這二書不妨視作葉氏的中心思想。《指南》與《公選》兩書,時吋引用仲景的話.當然金元以來的學說,也是他主要的思想來源,因為他也崇拜《內》、《難》諸經,這因為金元以後的經方傢,多尊重《內》、《難》諸經之故。
  ……

前言/序言

  餘自1940年隨父徐省三學中醫,1944年夏從未師春廬繼續學醫。兩年後欣喜藉得章次公先生所編寫《藥物學講義》,讀之耳目一新,手不釋捲,認真摘記.章氏論述通順,崇古而不泥,參以近代藥理,結閤實踐經驗,確有獨到之處,頗多創新之見,補本草醫籍之不足,獲益匪淺,印象甚深,雖未見其人而心嚮往之。
  1947年行醫之後,時時參閱筆記。臨證處方,思路拓寬,提高療效。1952年報考衛生部“中醫研究班”錄取赴京學習.由其弟子陸廣爭同學介紹,於某星期日得幸拜謁先生.當時幸先生受衛生部所聘,在京工作,在宿捨區三間平房內,幸先生熱情接待後生學子。先生爽朗、和藹、鳳趣。來熟人診病,認真四診、處方,復診者均述效良.登門數次,均有收獲,畢生難忘。
  1980年,老友未良春同誌編贈《章次公醫案》(江蘇科學技術齣版社1980年版),喜讀是書,更多精髓經驗。以胃病篇為例,案中如養胃一貫煎加山藥、黃精、秫米;溫通胃陽用薤白、菖蒲、蓽茇、甘鬆等;行滯止痛用靈(靈脂)醜(黑且)散;製酸之法據證選加夏枯草、牡蠣、丁香、蠶沙、皂角子;“胃咳”用蘇子、陳皮、川樸根、葶藶、杏仁、半夏、萊菔子等;特彆是創用“擴膜”治法,隨證配以馬勃、鳳凰衣、玉蝴蝶,象牙屑、滑石、琥珀、阿膠珠、柿霜餅、百草霜、赤石脂等,或入煎、或服散劑.對胃黏膜病損有顯著改善作用,已為當今臨床實踐所證實。僅舉點滴,以窺先生善於在繼承中創新,彆具匠心,智慧超人,堪為後學者之楷模。
  值此章先生逝世四十周年之際。未老又編集《章次公醫術經驗集》佳籍,既有係統之醫案,又有精闢之醫論,並附錄門人及後學之學習體會,對當前及今後中醫藥學術之創新,甚有參考價值,足以啓迪後人,拓寬思路,提高治效。緬懷、敬仰之餘。更慶賀是書之刊行,爰書數語,忝為之序。
  徐景藩
  己卯之春
  乾南京中醫藥大學
《近現代百名名老中醫經驗集:章次公醫術經驗集(增補版)》 醫海拾珠,薪火相傳——章次公教授醫術精粹匯編 在中醫藥的長河中,名老中醫如璀璨的星辰,以其畢生精研的智慧和臨床實踐的經驗,為後世留下瞭寶貴的財富。本書《近現代百名名老中醫經驗集:章次公醫術經驗集(增補版)》正是緻力於挖掘和整理這些國之瑰寶,其中,章次公教授的醫術經驗集,更是醫林界翹首以盼的珍品。這本書並非對章次公教授的生平事跡進行流水賬式的記載,也不是泛泛而談的理論闡述,而是將他精湛的醫術、深厚的理論功底、獨特的辨證施治思路以及豐富的臨床經驗,以一種係統、詳實、可學的形式呈現齣來,旨在為廣大中醫藥從業者、愛好者提供一個學習和藉鑒的平颱,共同推動中醫藥事業的傳承與發展。 醫術精湛,辨證析微——章次公教授的臨床智慧 本書的重點在於深入挖掘章次公教授在臨床實踐中的獨特之處。他並非守舊派,而是善於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結閤時代發展和自身感悟,形成瞭獨樹一幟的學術思想和診療體係。在本書中,您將看到章次公教授如何運用其深厚的理論功底,對復雜病癥進行入木三分的分析,如何抓住病機關鍵,做到辨證準確,施治得當。無論是內科雜病,還是外感時疫,抑或是婦兒科疑難,章次公教授的治驗都充滿瞭智慧的光芒。 辨證論治的精髓展現: 書中將詳細解析章次公教授在麵對不同疾病時,是如何進行辨證的。他會如何審脈、觀舌、問診、切膚,如何從細微之處捕捉病機變化。更重要的是,本書將揭示他如何將辨證的結果,轉化為切實有效的治法方藥。例如,在治療某類肝鬱脾虛證時,他如何巧妙地運用疏肝健脾之法,而不是一味地疏肝解鬱,導緻脾氣更虛;或者在治療濕熱證時,如何根據濕的輕重緩急,配閤不同的清熱利濕藥物,以求療效最佳。 經驗方與特色療法的披露: 章次公教授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必然積纍瞭許多行之有效的經驗方和獨特的治療方法。本書將精心遴選其中最具代錶性和實用性的內容,進行詳細介紹。這些經驗方可能源自古方化裁,也可能是在臨床中獨創,它們往往具有用藥精煉、療效顯著、副作用小的特點。本書將不僅羅列方劑,更會深入闡述其組方原理、配伍意圖、加減變化,以及在不同情況下的應用指導,讓讀者能夠真正理解並掌握這些寶貴的治療手段。 疑難雜癥的破解之道: 許多病癥纏綿難愈,讓不少醫者束手無策。章次公教授憑藉其豐富的經驗和高超的醫術,在攻剋這些疑難雜癥方麵,常常能齣奇製勝。本書將收錄他治療一些典型疑難雜癥的病例,詳細記錄其診療過程,分析其病因病機,揭示其治療思路和用藥特點。通過這些案例,讀者不僅能學到具體的治療方法,更能領略到章次公教授在麵對復雜病情時的沉著冷靜、創新思維和堅韌毅力。 理論升華,融會貫通——章次公教授的學術思想 醫術的根基在於理論,章次公教授的醫術之所以高明,與其深厚的理論修養密不可分。本書將不僅僅是臨床經驗的堆砌,更會深入剖析章次公教授的學術思想。他如何在經典理論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和創新?他對某些重要醫學概念(如“氣”、“血”、“津液”、“髒腑功能”、“病機”等)有著怎樣的獨特見解?他對中醫養生、預防保健又有何獨到之處? 對經典理論的深刻理解與創新: 本書會選取章次公教授關於經典理論的闡述和應用,例如他對《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經典著作的解讀,以及如何在臨床實踐中,將這些理論活學活用。他可能對某些病機産生新的認識,或者對某些治法提齣更精煉的錶述。本書將努力呈現這些理論上的升華,幫助讀者建立更紮實的理論基礎。 對中醫“治未病”思想的實踐: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日益重視,中醫“治未病”的思想也愈發受到關注。章次公教授在長期的行醫過程中,必然對如何預防疾病、如何調理身體以增強免疫力有著深刻的認識。本書將搜集和整理他在這方麵的論述和指導,包括飲食調養、起居作息、情誌養生等,為讀者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健康管理方案。 理論聯係實際的典範: 本書將力求展現章次公教授的學術思想是如何與臨床實踐緊密結閤的。他的理論並非脫離實際的空談,而是指導臨床實踐的有力武器。通過分析他的醫案,讀者將能夠清晰地看到,他的理論是如何在具體的病例中得到驗證和應用的。 傳承有道,惠及後學——本書的價值與意義 《近現代百名名老中醫經驗集:章次公醫術經驗集(增補版)》的編纂,絕非僅僅是對一位名醫的紀念,更是對中醫藥寶貴經驗的係統梳理和傳承。本書的價值體現在多個層麵: 學術價值: 對於中醫藥研究者而言,本書提供瞭寶貴的原始資料,有助於深入理解近現代中醫的發展脈絡,挖掘和總結新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 臨床價值: 對於廣大中醫藥從業者,尤其是年輕一代的醫者,本書是學習和提高臨床診療水平的絕佳教材。通過學習章次公教授的診療思路和用藥經驗,可以拓寬思路,提升療效。 教育價值: 本書可以作為中醫藥院校的教學參考資料,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瞭解名老中醫的臨床實踐,將書本知識與實際應用相結閤。 文化價值: 中醫藥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名老中醫的經驗,也是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 本書的“增補版”更是意味著,在原有基礎上,又進行瞭進一步的挖掘和充實,力求全麵、深入、準確地呈現章次公教授的醫術精髓。每一個字、每一個方、每一個案,都凝聚著章次公教授的心血和智慧,也寄托著編者希望將這份寶貴財富傳承下去的願望。 本書並非一本簡單的醫書,它更是一座連接過去與現在、理論與實踐、智慧與經驗的橋梁。它將引領讀者走進章次公教授的醫林世界,感受中醫的博大精深,領略名醫的風采,並從中汲取養分,在自己的中醫道路上不斷前行。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齣版,無疑是中醫界的一件盛事。對於我這樣的中醫愛好者來說,能夠一窺章次公老中醫的精湛醫術和寶貴經驗,簡直是如獲至寶。雖然我尚未有機會深入研讀,但從書名以及過往對章老中醫的瞭解,便足以想象其內容的厚重與精深。我尤其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章老中醫在辨證論治方麵的獨到見解,他是如何深刻理解病機,並由此精準施治的?其用藥的配伍之道,是否有其獨特的理論指導,或是長年纍月臨床實踐中總結齣的經驗?我深信,每一味藥的選用,每一個方的加減,都蘊含著智慧的光芒。書中如果能有具體的醫案,那將是極好的,通過真實的病案,我更能直觀地感受到章老中醫的臨床思維過程,學習他對復雜病情的分析能力,以及如何根據個體差異調整治療方案。增補版更是讓人充滿期待,這意味著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又加入瞭新的內容,或許是晚年的一些經驗,或是對某些經典醫案的再解讀,總而言之,這些新增的篇章定會為我們理解章老中醫的醫學思想提供更全麵的視角。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開這本書,仿佛已經看到瞭那些充滿智慧的文字,即將為我打開一扇認識中醫寶庫的窗戶。

評分

當我得知《近現代百名名老中醫經驗集:章次公醫術經驗集(增補版)》齣版的消息時,內心是無比激動和期待的。作為一名多年在中醫領域耕耘的學者,我深知章次公老中醫在中國近現代醫學史上的重要地位。我最想看到的,是書中能否深入剖析章老中醫的學術體係和臨床特色。他所秉持的醫理是什麼?在復雜的病情麵前,他是如何做到辨證精準、用藥如神的?我尤其關注他對於某些復雜疾病,例如腫瘤、免疫係統疾病等,是否有獨特的治療策略和成功的經驗。這對於當前中醫在重大疾病治療領域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此外,我希望書中能夠呈現章老中醫在醫學教育和人纔培養方麵的貢獻。他是否有哪些傳授醫術的獨到方法?他的弟子們是否有哪些繼承和發展他學術思想的優秀案例?增補版讓我對內容的豐富性和深度有瞭更高的期待,我希望其中能夠包含一些未曾披露的珍貴文獻資料,或是章老中醫晚年對中醫發展趨勢的深刻見解。這樣的內容,不僅是對他醫學成就的補充,更是對後學者的寶貴啓迪。

評分

說實話,一開始我對這本書的期待值並沒有那麼高,畢竟市麵上的中醫書籍琳琅滿目,質量參差不齊。然而,當我在書店偶然翻開《近現代百名名老中醫經驗集:章次公醫術經驗集(增補版)》的目錄時,被其中條理清晰的編排和那些熟悉的醫學術語吸引瞭。雖然我不是科班齣身,但齣於對中醫的濃厚興趣,我還是決定將其收入囊中。我最想看到的是,書中能否提供一些簡單易懂的養生保健方法,能夠指導我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自我調理。畢竟,與其等到生病瞭再求醫,不如平時就懂得如何預防。章老中醫作為一位名老中醫,想必在日常保健方麵也有獨到的心得體會。其次,我希望能瞭解一些常見病的治療經驗,例如感冒、咳嗽、腸胃不適等,這些都是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如果書中能夠像老師傅帶徒弟一樣,將一些實用的、可操作的治療方法介紹齣來,那對我這樣的初學者來說,無疑是莫大的幫助。增補版意味著內容的更新和擴充,我希望這部分內容能夠涵蓋一些現代醫學背景下的中醫應用,或者是一些針對當下流行疾病的治療思路,這樣能夠讓這本書更具時效性,更好地服務於當代的讀者。

評分

對於我而言,閱讀中醫書籍就像是在探索一座古老的寶藏,而《近現代百名名老中醫經驗集:章次公醫術經驗集(增補版)》無疑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我並非專業人士,更多的是抱著一顆好奇心和對中醫的敬畏之心去瞭解。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相對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章次公老中醫的醫學成就,讓我能夠初步瞭解他是一位怎樣的中醫大傢。我特彆感興趣的是,他是否有什麼特彆的“獨門絕技”或者在某個病種上有著特彆突齣的療效?比如,在治療一些慢性疾病方麵,他是否有著不同於常人的方法?我喜歡從故事和案例中學習,所以,如果書中能夠穿插一些生動有趣的醫案故事,那會讓我更容易理解和記住。同時,我也希望能夠從中學習到一些簡單的中醫養生之道,例如如何通過飲食、起居來調理身體,如何預防一些小毛病。增補版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更加豐富,或許能夠讓我接觸到更多關於章老中醫的醫學思想,甚至是他晚年的一些心路曆程。總而言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讓我感受到中醫的魅力,並從中獲得一些實用的知識,讓我對健康有更深的認識。

評分

作為一個長期從事中醫臨床工作的中醫師,我深知學習名老中醫經驗的重要性。章次公老中醫的名字,在我心中一直是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代名詞。拿到這本《近現代百名名老中醫經驗集:章次公醫術經驗集(增補版)》,我更多的是從專業角度去審視。我最關注的是書中關於章老中醫對疑難雜癥的診療思路。我們都知道,很多疑難雜癥的突破,往往源於老一輩中醫的臨床智慧和創新。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記載章老中醫是如何通過細緻的望聞問切,洞察病機,並運用其獨特的辨證方法,對癥下藥,最終取得療效的。其次,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對章老中醫的學術思想進行係統性的梳理和闡述。他的理論基礎是什麼?他的用藥風格有何特點?他的臨證經驗是如何形成的?這些都是我希望能夠從書中找到答案的。增補版意味著資料的豐富和完善,我希望其中能夠包含一些章老中醫未曾公開過的珍貴手稿,或者是一些其學生的臨床心得體會,甚至是對一些經典醫案的更深層次的解讀。這樣的內容,對於我們這些在臨床一綫工作的同行來說,無疑是寶貴的財富,能夠極大地開闊我們的學術視野,提升我們的臨床水平。

評分

買瞭4本醫學類書,隻有這本有包裝,其它3本都沒有包裝!再買瞭兩本還是沒有包裝,有一本看起來有點舊,都是退貨書嗎?第一次買的書全部都有包裝!如是舊的退貨書能這樣做生意嗎?差評!!!

評分

倒是內容非常實用,可以看看的,畢竟是大師的經驗

評分

前半冊子是章次公自己的,後半部分是各界人士寫他的

評分

前半冊子是章次公自己的,後半部分是各界人士寫他的

評分

正品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

買瞭4本醫學類書,隻有這本有包裝,其它3本都沒有包裝!再買瞭兩本還是沒有包裝,有一本看起來有點舊,都是退貨書嗎?第一次買的書全部都有包裝!如是舊的退貨書能這樣做生意嗎?差評!!!

評分

包裝包得還可以

評分

包裝包得還可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