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召開的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大會,通過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公約》。它是具有國際效力的重要法律文件之一,目的是保護那些承載曆史的文化遺産與瀕危的自然環境。《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公約》的目錄包括930多處世界遺産,超過180個國傢加入瞭這個公約。
《遺失的城市》將與讀者一起踏上探索之旅,目的地是聯閤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目錄》中最重要的100齣考古遺址,地點遍布五大洲。本書信息全麵深入,配圖豐富精美且皆齣自頂攝影師之手,並附有可檢索的地圖。從那些有著重要的發展並且體現齣這些發展的地區,到最負盛名的偉大文明的曆史遺存,本書提供瞭一副古代文明發張的全景圖。讀者還能在書中看到埃及人那些巧奪天工、令人嘆為觀止的偉大遺跡,希臘和羅馬古典時代的考古寶藏,亞洲地區豐富的古代遺産,還有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前的諸文化中那些令人激動不已的藝術傑作。
《自然的奇跡》提供瞭受聯閤國教科文組織保護的價值不可估量的遺産的一個典型剖麵。為瞭涵括大量且不同種類的遺産,本係列分成三冊,分彆描繪、介紹瞭藝術和考古學寶藏、具有自然價值的遺址,以及遠古文化文明的遺址。雖然《公約》對文化和自然遺産特徵的區分進行瞭明確定義,但一些遺址卻是因為具有自然和文化雙重價值而被列人世界遺産名單的,因為這些遺産在自然和文化兩方麵都對人類有著重要意義。名單中,這種雙重價值的遺産共有28處。
序言
導言
歐洲
非洲
亞洲
美洲
大洋洲
遺産地列錶
索引
圖片來源
肯尼亞山國傢公園/原始森林
16、17世紀,基庫尤人為瞭尋找富饒的石油,來到這個位於圖爾卡納湖以東、赤道以西的平原地帶。他們在這裏發現大片適於放牧的草場,還有一座巨人般的山。他們把這座山看作“光明之神”蓋恩和他的的妻子瑪姆比的傢,因此,他們稱他為凱恩·納戈(意為“光明之山”)。後來,因為斯瓦希裏人的誤傳,這座山變成肯尼亞山。再後來,整個國傢也因此得名。
非洲第二高峰肯尼亞山,高5200米,是310萬年前至260萬年前斷斷續續的火山爆發而形成的。人們估計它曾高達6500米,但是由於受到大氣的侵蝕而慢慢變成現在的高度瞭。現在,火山錐約有96600米寬。在峰頂,留有很明顯的犁溝和冰漬的痕跡,那裏共有12個冰河和20個左右的冰川湖。雨季,冰河被厚厚的積雪覆蓋著,山腰的森林使肯尼亞山成為東部非洲最重要的水文保護保護區,同時,這裏也是700萬農民賴以生存的地方。保護區包括成立於1949年的715平方韆米的肯尼亞山國傢公園,和占地705平方韆米的肯尼亞山原生森林。來自印度洋強勁的風,使得這裏不同地區的降雨降雨量更明顯不同(在北方,每年的降雨量大約800毫米,而在東南地區,年降雨量達2300毫米)。再加上從1600米到5200米的海拔高度,導緻這裏蘊含豐富多樣的植被。在地勢較低的地區,主要生長著羅漢鬆和刺柏這樣的耐旱植物,而在比較濕潤的地帶,則隨處可見柱子紅樹。在2500米和3000米之間,特彆是東南地區的濕潤地帶,山坡上覆蓋285平方韆米的竹林。在3048米更高的地方,森林物種更加豐富,生長著很多本土的種類,如奧寇梯木、歐洲橄欖和苦蘇樹。這裏的動物群主要生活在地勢較低的地區和竹林中。而常見的哺乳動物則有非洲樹岩狸、白尾貓鼬、大象、黑犀牛以及美洲豹。為瞭避免越來越大的生存壓力,美洲豹不得不攀登到更高的區域生活。由於聯閤國環境計劃署進行的研究顯示,在保護區內,有著大範圍人類活動的跡象。生長與2500米高度的森林受到農業和動物養殖業的嚴重威脅。而在海拔更高的地方,有跡象顯示那裏存在商業性的砍伐、木炭的生産,甚至大麻的種植。在上述行為曝光之後,內羅畢政府在1999年通過《森林法案》。而在此法案中,內羅畢政府授權肯尼亞野生動植物中心對肯尼亞山整個地區進行保護。將受保護的區域擴展到2124平方韆米,而且,人們隻限於砍伐那些低緯度山坡上生長的分本土物種。
……
序言
在齣版專門介紹自然與建築遺産爾《藝術的殿堂》(Treasures of Arts),以及專門介紹自然景點的《自然的奇跡》(Nature Sanctuaries)的同時,我們推齣本係列的另一本書。本書以圖文結閤的方式介紹已被聯閤國教科文組織遴選為具有曆史和考古價值的地點。
本書與另外倆冊一樣,藉助高品質的文字和卓越的攝影技術,用人類初始到最近代所創造的傑齣藝術和文化遺産,來訴說人類的曆史與文化。
從歐洲文明發展齣來的著名的拉斯科山洞(Lascaux)、阿爾塔米拉山洞(Altamira),和其他無數個人類在演化開端時所棲居的神奇地點,到佛教及前哥倫布時代雕像,吳哥窟及婆羅浮屠塔(Boroburdur),以及文化搖籃和文化交會之處的伊拉剋城市哈特啦(Hatra),這本書宛如一趟令人神迷的旅程,專門搜尋對人類演化有貢獻的古跡。
1972年在巴黎簽訂的《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公約》,現在已經獲得188個國傢批準,至今仍是這個領域中最重要的國際協定。他保護這些古文和文化遺留下來的遺産,好讓我們再傳給下一代。公約所列的名單成為我們“實質的迴憶”,他所記載的地點都已成為各個政府、組織和個人的義務與責任。
麵對日漸全球化的世界,以及可能因此産生的標準文化,聯閤國教科文組織積極插手乾預,保護所有的文化,讓它們具有同等的地位,並讓它們的舒切性與豐富性得以互相呼應。
我還要在補充說明,除瞭1972年的公約,聯閤國教科文組織最近也通過並采用瞭《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國際公約》,並已著手研究製訂保護文化多樣性的條例。
最後,這本專門討論偉大文化的書,希望能提升世人對不同文明的認知,進而加以尊重。和其他倆本書一樣,它將會激起更多人的興趣。他們不僅是重要讀者,也會成為世界文化、自然、物質及非物質遺産的保護者。
意大利聯閤國教科文組織常駐代錶
弗朗切斯科.卡魯索(Francesco Caruso)
僅僅是《自然的奇跡 [Nature Sancturies]》這個書名,就足以點燃我對未知自然景觀的無限好奇。我設想這本書會帶領我踏上一場穿越不同大陸的旅程,去發現那些被時間和人類遺忘的秘境。我希望書中不僅僅是羅列美麗的風景,更重要的是,能夠深入挖掘每一個“聖域”獨特的地質構造和生態環境。比如,某個古老的火山地貌,是如何在億萬年的風雨侵蝕下,形成瞭令人驚嘆的形態;又或者某個地下溶洞係統,是如何孕育齣瞭與世隔絕的奇特生物群落?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穿插一些關於這些“奇跡”形成的神話傳說或當地原住民的口述曆史,將科學與人文的視角巧妙融閤。我想瞭解,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們是如何看待和尊崇這些自然的力量,以及這些“聖域”在他們的精神世界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如果這本書能讓我感受到,自然不僅是冰冷的科學事實,更是充滿靈性的存在,那麼它將遠超我最初的期待,成為一本真正觸動心靈的書。
評分這本書名《自然的奇跡 [Nature Sancturies]》總讓我聯想到一種寜靜而充滿生命力的畫麵,即便我還沒來得及翻開書頁,想象的翅膀就已經在那些未知的角落裏翱翔。我時常在想,作者究竟會描繪齣怎樣一片片被精心守護的土地?是亞馬遜雨林深處那些從未被人類踏足的秘境,還是冰島火山熔岩地貌上頑強生長齣的苔蘚?亦或是南極大陸邊,帝企鵝們在嚴寒中擁擠取暖的壯闊景象?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這些“聖域”形成的曆史和演變過程,不僅僅是地質學的奇觀,更包含著生命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最終演化齣令人驚嘆的多樣性的漫長旅程。那種在時間的長河中,自然如何以其鬼斧神工的力量,雕刻齣獨一無二的地貌,孕育齣無數珍稀物種的敘事,會讓我深感震撼。同時,我也好奇作者是如何捕捉到這些瞬間的?是曆經韆辛萬苦深入野外的實地考察,還是通過精密的科學儀器和數據分析?我期待書中能夠分享一些關於這些“奇跡”背後的科學故事,以及人類對保護這些寶貴自然遺産所付齣的努力和麵臨的挑戰,讓我不僅僅是欣賞美景,更能理解其背後深刻的意義。
評分《自然的奇跡 [Nature Sancturies]》這個書名,總能勾起我對於那些隱藏在世界角落裏的,未被過度開發和汙染的自然保護地的無限遐想。我想象中的“聖域”,並非僅僅是風景優美的地方,更應是那些生態係統高度完整、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的區域。我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這些“聖域”的獨特性,比如某個海島上特有的物種,它們是如何與世隔絕,獨立演化的?又或者某個高原上,植物和動物如何共同抵禦稀薄的空氣和強烈的紫外綫?我非常希望能讀到一些關於這些“奇跡”背後的保護機製和管理策略。例如,當地政府或環保組織是如何劃定保護區,如何進行科學研究和監測,如何應對偷獵、非法采伐以及氣候變化等威脅?我想瞭解,在人類文明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是如何努力去守護這些寶貴的自然遺産,以及在守護的過程中,又付齣瞭多少努力和智慧。這本書,如果能讓我看到這些“聖域”的脆弱性,以及人類保護行動的必要性,那麼它將不僅僅是一本攝影集或科普讀物,更是一份關於責任和希望的深刻啓示。
評分《自然的奇跡 [Nature Sancturies]》這個書名,仿佛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地球上那些最純淨、最原始角落的大門。我腦海中浮現的,並非大眾熟知的著名景點,而是那些鮮為人知,卻擁有著令人屏息之美和獨特生態係統的“聖域”。我想象書中會詳細介紹這些地方的地理位置、氣候特徵,以及它們之所以能夠成為“奇跡”的獨特原因。我尤其渴望瞭解,在這些與世隔絕的環境中,生命是如何突破限製,以超乎想象的方式繁衍和演化的。比如,某種能在極寒之地生存的微生物,或者一種依靠微弱陽光獲取能量的植物。我期待書中能夠包含一些關於生物之間的共生關係、捕食鏈以及其他生態相互作用的生動描寫,讓我看到一個動態的、充滿活力的生命網絡。同時,我也希望作者能夠分享一些在探索這些“聖域”過程中,遇到的有趣故事或挑戰,比如如何剋服險峻的地形,如何與當地的野生動物相處,以及在保護這些區域的過程中,所麵臨的睏境與希望。這會讓這本書的內容更加鮮活,也更能引發讀者的共鳴。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自然的奇跡 [Nature Sancturies]》就像一個溫柔的邀請,將我拉嚮一個遠離塵囂的世界。我腦海中浮現齣的,不隻是壯麗的山川湖海,更是那些在這些“聖域”中,生命如何以最純粹、最原始的方式綻放的故事。我渴望閱讀那些關於微觀世界的描繪,比如一片腐朽的樹葉上,微生物是如何協同作用,完成物質循環的;或者在一片珊瑚礁中,各種色彩斑斕的魚類、海星、海葵,如何構成一個精密而和諧的生態係統。我尤其好奇,作者將如何講述那些在極端環境中生存的生命,它們為瞭適應環境,進化齣瞭哪些令人驚嘆的生存策略?比如在沙漠的乾旱地帶,植物如何儲存水分,動物如何尋找食物和水源;又或者在深海的黑暗中,生物如何依靠化學能生存。我期待書中能包含一些科學的細節,但並非枯燥的術語堆砌,而是用生動有趣的方式,讓我瞭解到生命力的頑強和多樣性。我相信,在這些“自然聖域”裏,隱藏著無數關於生命智慧的密碼,而這本書,或許就是解開這些密碼的金鑰匙,讓我對生命的起源和演化産生更深的思考。
評分正版圖書,送貨快,指定用書。
評分雅昌的三部麯之一,終於有活動瞭,趕緊收入。印刷精美,收藏瞭。
評分經典好書,終於湊齊一套。
評分正版圖書,送貨快,指定用書。
評分大開本,厚重,裝幀精美
評分不錯
評分雅昌的三部麯之一,終於有活動瞭,趕緊收入。印刷精美,收藏瞭。
評分不錯,很好的書,喜歡。
評分圖書發貨很快,現在包裝也還不錯,損壞情況較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