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软件适航标准DO-178B/C研究 [Research on Airborne Software Airworthiness Standards DO-178B/C]

机载软件适航标准DO-178B/C研究 [Research on Airborne Software Airworthiness Standards DO-178B/C]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蔡喁,郑征,蔡开元 等 著
图书标签:
  • DO-178B
  • DO-178C
  • 机载软件
  • 航空软件
  • 适航标准
  • 软件工程
  • 航空安全
  • 嵌入式系统
  • 软件验证
  • 软件测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13094698
版次:1
商品编码:11379416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大飞机出版工程
外文名称:Research on Airborne Software Airworthiness Standards DO-178B/C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0-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机载软件适航标准DO-178B/C研究》综合了国外著名航空厂商机载软件研制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航空工业的实际特点,应用国际国内软件适航标准的要求,经过分析、研究和归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严格的、规范的、易操作的A级软件研制流程的最佳实践指南。本指南从团队角色、研制过程、研制活动、研制任务、研制流程、研制数据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并综合分析了应用该实践指南与适航标准符合性之间的关系。本指南对软件适航标准要求的实施及适航审定都具有良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内容简介

  《机载软件适航标准DO-178B/C研究》深入解读了民用飞机机载软件最具代表性的适航符合性方法RTCADO-178B/C标准。在对该标准的相关知识和基本内容介绍的基础上,结合目标、活动和符合性数据,从过程和目标两个方面对RTCADO-178B/C标准进行详细地解读,并对其附加考虑、应用准则和对标准的偏离等进行分析。进一步,通过对与之相关的民机系统研制标准的介绍,系统地解读整套民机机载软件适航符合性方法及项目经验,详细分析DO-178B/C标准各过程阶段的研制要求。最后,通过与其他行业安全相关软件常用研制标准的对比,为研制单位在现有基础上快速建立满足DO-178B/C要求的软件研制体系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蔡喁,中国民用航空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电子电气室高级工程师,中国民航C919型号合格审定委员会委员,软件和航空电子硬件审查组长,国际局方软件组织(CAST)成员,全面参与近年来国际主要适航审定局方的政策研究和讨论。曾就职于霍尼韦尔中国研发中心,先后参加了A380、A340、B787等多个型号机载系统的软件研制项目。参加过中国民用航空局对庞巴迪、波音等多个型号的认可审查活动。曾作为编委参加了机载软件D0-178C系列标准的编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机载软硬件适航审定、机载综合模块化航电系统、机载网络安保等专题。郑征,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曾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重庆市优秀硕士论文奖,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基金等项目资助,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软件可靠性与测试,可靠飞行控制等。蔡开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曾获“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中创软件人才奖”,并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曾应聘于Centre for Soltware Reliability,City University,London任Research Fellow。曾为美国Purdue University的Visiting Scholar,澳大利亚University of Wollongong的Visiting Professorial Fellow。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软件可靠性与测试,可靠飞行控制,软件控制论等。

目录

1 绪论
1.1 机载计算机及机载软件
1.1.1 机载计算机
1.1.2 机载软件的重要
1.1.3 机载软件体系结构
1.2 RTCA DO-178B/C标准发展概述

2 相关知识概述
2.1 适航及民用航空器安全性
2.1.1 适航标准
2.1.2 适航管理
2.1.3 适航技术和符合性方法
2.2 机载设备的技术标准
2.3 机载设备的适航管理
2.4 相关技术发展趋势
2.4.1 软件安全性
2.4.2 软件可靠性

3 基本内容
3.1 基本理念
3.2 软件生命周期过程
3.3 失效条件和软件级别
3.4 目标概述
3.5 DO-178B标准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3.6 DO-178C标准的新变化

4 过程分析
4.1 过程的含义
4.1.1 软件计划过程
4.1.2 软件开发过程
4.1.3 软件综合过程
4.2 过程的结构
4.3 过程间的交互
4.4 本章小结

5 目标分析
5.1 目标的含义
5.1.1 目标的详细描述
5.1.2 DO-178C新增目标描述
5.1.3 目标间的关系
5.2 目标的分布与差异
5.3 目标和过程之间的关系
5.4 本章小结

6 DO-178B/C标准的附加考虑
6.1 先前开发的软件
6.1.1 相关考虑
6.1.2 适航影响
6.2 使用自动化工具进行软件的开发和验证
6.2.1 工具鉴定
6.2.2 开发和验证工具的鉴定要求
6.2.3 工具操作需求
6.2.4 DO-178C中的工具鉴定
6.3 使用可实现对DO-178B替代的其他方法
6.3.1 形式化方法
6.3.2 穷举测试
6.3.3 多版本非相似软件
6.3.4 服务历史记录
6.4 本章小结

7 DO-178B/C标准的应用
7.1 应用准则
7.1.1 系统和软件研制单位的研制准则
7.1.2 取证试验
7.1.3 整机研制单位的研制准则
7.1.4 审查部门的审定方式
7.2 对标准的偏离
7.2.1 软件级别的确定
7.2.2 非激活代码
7.2.3 验证试验前软件成熟度
7.2.4 单一需求级别
7.2.5 商用货架成品软件
7.2.6 参数化数据项
7.2.7 面向对象技术
7.2.8 基于模型的研制和验证
7.3 本章小结

8 DO-178B标准与相关工业标准关系分析
8.1 ARP 4754(关于高度综合或复杂飞机系统的合格审定考虑)
8.1.1 标准简介
8.1.2 与DO-178B的关系
8.2 ARP 4761(民用机载系统和设备安全性评估过程的指南和方法)
8.2.1 标准简介
8.2.2 与D0-178B的关系
8.3 DO-254(机载电子硬件的设计保证指南)
8.3.1 标准简介
8.3.2 与DO-178B的关系
8.4 DO-248B/C(D0178的FAQ)
8.4.1 标准简介
8.4.2 与D0-178B/C的关系
8.5 D0-278(地面和空中交通管制软件标准)
8.5.1 标准简介
8.5.2 与DO-178B的关系
8.6 DO-330(工具鉴定)
8.6.1 标准简介
8.6.2 与DO-178B的关系
8.7 本章小结

9 DO-178B标准与相关软件标准比较分析
9.1 与GJB 5000A-2008对比分析
9.1.1 标准简介
9.1.2 与DO-178B的比较
9.2 与IEC 61508-3对比分析
9.2.1 标准简介
9.2.2 与DO-178B的比较
9.3 与EN 50128对比分析
9.3.1 标准简介
9.3.2 与DO-178B的比较
9.4 与IEEE-EIA 12207.0对比分析
9.4.1 标准简介
9.4.2 与DO-178B的比较
9.5 与ESA PSS-05-0对比分析
9.5.1 标准简介
9.5.2 与DO-178B的比较
9.6 与FDA指南对比分析
9.6.1 标准简介
9.6.2 与D0-178B的比较
9.7 本章小结

10 总结与展望
附录A DO-178C及其补充文件的目标矩阵表
A-1 Do-178C目标矩阵表
A-2 D0-331目标矩阵表
A-3 DO-332目标矩阵表
A-4 DO-333目标矩阵表
附录B 软件审定计划案例
参考文献
缩略语
索引

前言/序言


《机载软件适航标准DO-178B/C研究》深入探讨了航空电子系统中至关重要的适航标准,特别是DO-178B和其最新版本DO-178C。本书旨在为航空航天领域的工程师、项目经理、质量保证人员以及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指南,帮助他们理解并有效遵循这些复杂而严格的软件开发和验证要求。 本书首先从航空适航的根本概念出发,阐释了保障飞行安全的首要地位,以及软件在现代飞机功能实现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随后,详细介绍了DO-178B标准的演变历程及其核心目标,即为机载软件提供一套可重复、可验证且可追溯的开发和验证流程,以确保软件在其预定运行环境下达到所需的安全性水平。 接着,本书会逐章解析DO-178B的关键要素,包括但不限于: 软件级别(Software Levels): 详细阐述了从Level A(最严格)到Level E(最低要求)的软件级别划分,以及不同级别对开发过程、文档要求和验证活动强度产生的深远影响。分析了如何根据软件故障对飞机造成的影响来确定合适的软件级别。 软件开发生命周期(Software Development Lifecycle): 深入剖析了DO-178B所倡导的规范化开发流程,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集成和测试等各个阶段。强调了过程方法论的重要性,以及在每个阶段如何确保准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 验证(Verification): 这是本书的重中之重。本书将详细介绍DO-178B所定义的各种验证活动,包括评审(reviews)、分析(analyses)和测试(tests)。将深入探讨如何进行结构覆盖分析(structural coverage analysis),例如语句覆盖(statement coverage)、判定覆盖(decision coverage)和条件覆盖(condition coverage),以及它们在不同软件级别下的具体要求。同时,也会涵盖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不同层级的测试策略。 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强调了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对所有工件(包括源代码、需求、设计文档、测试用例等)进行严格控制和追踪的重要性,以确保版本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 阐述了QA在整个开发和验证过程中的独立监督作用,确保所有流程和活动都符合DO-178B的要求,并为适航批准提供证据。 文档(Documentation): 详细列举了DO-178B所需的各种关键文档,包括软件需求规范(SRS)、软件设计描述(SDD)、软件单元验证程序(SUVP)、软件集成验证程序(SIVP)等,并强调了文档的清晰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适航审查的重要性。 在对DO-178B进行深入剖析后,本书将重点转向DO-178C。本书将清晰地解释DO-178C作为DO-178B的演进版本,是如何在保留核心原则的基础上,引入了新的内容和更新,以应对航空电子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模型基础设计(Model-Based Design, MBD)和形式化方法(Formal Methods)等新技术的应用。 对于DO-178C,本书会特别关注以下新增或更新的内容: 模型基础设计(Model-Based Design, MBD): 详细介绍DO-178C中关于使用模型(如Simulink/Stateflow)进行软件开发和验证的指南。分析如何对模型本身进行验证,以及如何从模型生成满足DO-178C要求的代码,并进行相应的覆盖率分析。 形式化方法(Formal Methods): 探讨DO-178C对形式化方法应用的指导,解释如何利用这些数学方法来提高软件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尤其是在关键的软件组件中。 面向对象的开发(Object-Oriented Technology, OOT): 介绍DO-178C对面向对象编程等现代开发范式的支持,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适航软件的开发和验证。 目标平台(Target Platform): 阐述DO-178C中对硬件-软件接口(HSI)以及目标平台相关验证活动的更加明确的要求,以确保软件在特定硬件上的可靠运行。 工具资格认证(Tool Qualification): 深入讲解DO-178C中关于开发和验证工具的资格认证(TC)要求。分析为何某些工具需要被认证,以及如何进行工具的资格认证过程,以确保工具本身的可靠性不会引入不确定性。 软件协议(Software Considerations): 介绍DO-178C中对不同类型的软件(如嵌入式软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在适航要求上的细微差别和考虑。 本书的另一大特色是,它不仅仅是对标准的罗列和解释,更侧重于实践应用和经验分享。本书将结合实际的航空电子系统案例,分析在遵循DO-178B/C标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例如,如何有效地进行需求管理,如何设计可测试的代码,如何构建高效的测试用例,以及如何在有限资源下最大化验证的效率。 本书还可能包含对适航审查过程(Audit/Inspection Process)的介绍,帮助读者了解航空当局(如FAA、EASA)在进行适航审查时关注的重点,以及如何准备好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软件的适航批准。 最后,本书将展望DO-178标准的未来发展趋势,例如对更高级的开发方法、新的验证技术以及安全软件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的思考,为读者提供前瞻性的视野。 总而言之,《机载软件适航标准DO-178B/C研究》是一本集理论、实践、案例和前瞻性于一体的专业著作,旨在为所有参与机载软件开发和验证的专业人士提供宝贵的知识和指导,共同为飞行安全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机载软件适航标准DO-178B/C研究》这个书名,就如同一个神秘的邀请函,将我引向了航空安全的核心腹地。我对技术发展的脉络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有着持久的关注,而航空业无疑是技术集大成者,其中机载软件的安全更是重中之重。DO-178B/C,这两个字母和数字组合,在我心中象征着极致的严谨与责任。我无比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DO-178B/C标准的精髓。它是否会带领我穿越技术文档的迷雾,去理解那些看似晦涩的术语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意义?我希望书中能详细阐述DO-178B/C是如何定义软件的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要求,从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到配置管理和质量保证,以及最终的适航认证。我特别想知道,在从DO-178B向DO-178C演进的过程中,有哪些重大的技术变革和理念更新?这些变化又是如何更好地适应日益复杂的现代航空电子系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通过清晰的逻辑和系统的梳理,为我揭示机载软件适航的复杂体系,让我明白,每一次起飞和降落的平稳背后,都凝聚着无数工程师对于标准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承诺。我相信,这本书不仅能满足我的求知欲,更能让我对航空安全这一重要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作为一名对航空技术发展充满好奇心的普通爱好者,当我看到《机载软件适航标准DO-178B/C研究》这本书的书名时,我的思绪立刻被吸引了过去。我对飞行安全有着近乎偏执的关注,总觉得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航班背后,隐藏着无数我们难以想象的复杂系统和严苛的规则。DO-178B/C,这个听起来就充满专业性和权威性的缩写,在我心中代表着航空软件领域的最高标准。我迫切地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才能孕育出如此精密的准则?它们是如何一步步演进,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的?这本书是否会揭示DO-178B/C的核心要义,比如它如何定义了软件的等级划分,以及不同等级的软件又需要经历怎样的不同程度的验证?我非常好奇,这些标准在实际应用中是如何体现的?例如,一个看似简单的飞行控制指令,在通过DO-178B/C的认证过程中,需要经历哪些严苛的测试和审核?这本书是否会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来展示这些标准如何被落地执行,以及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将这些专业知识传递给我,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现代飞机之所以能够如此可靠的原因,也让我对那些为保障飞行安全而默默奉献的工程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评分

当我看到《机载软件适航标准DO-178B/C研究》这本书的书名时,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与飞行安全息息相关的场景。我一直对航空工业的严谨和精密感到由衷的钦佩,而DO-178B/C,对我来说,就是航空软件领域最核心、最权威的标准。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DO-178B/C标准的各个层面。它是否会追溯这些标准的起源,讲述它们在航空技术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我尤其感兴趣的是,DO-178B/C是如何具体指导机载软件的设计、开发、验证和确认过程的。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不同安全等级(如Level A、Level B等)所要求的不同严谨程度,以及相关的流程和技术手段?我希望能够在这本书中了解到,那些看似基础的软件开发实践,在航空领域是如何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确保软件的绝对可靠性。此外,我也对DO-178B/C标准与软件工具链之间的关系感到好奇。书中是否会探讨哪些工具被认为是适航的关键,以及它们如何帮助开发者满足这些严格的标准?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系统而深入的方式,为我解析机载软件适航这个复杂而迷人的领域,让我对现代飞机所依赖的“看不见”的技术有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对于任何一个对航空工业,特别是其背后支撑性技术领域感兴趣的人来说,《机载软件适航标准DO-178B/C研究》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吸引力。DO-178B/C,这两个字眼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串技术术语,更是代表着一个高度严谨、精密且生命攸关的领域。我一直对飞机是如何能够如此安全地飞行充满了好奇,而软件在现代飞机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关于其适航标准的研究,对我来说具有非凡的吸引力。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DO-178B/C标准的精髓,阐述其制定背后的逻辑和哲学。它是否会追溯这些标准的起源,解释它们是如何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我特别想了解,DO-178B/C是如何解决软件本身的复杂性与安全可靠性之间看似矛盾的关系的?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不同等级的软件在适航验证过程中所面临的独特挑战,以及相应的策略和方法?我希望能通过阅读这本书,获得对机载软件开发、验证和确认全过程的深刻理解,了解其中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要点。同时,我也希望作者能够通过生动鲜活的例子,或者对实际项目进行深入的案例研究,来展示这些抽象的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重要性。这本书无疑将是我深入了解航空软件适航领域的一扇重要窗口,让我能够窥见这个至关重要的领域。

评分

《机载软件适航标准DO-178B/C研究》这个书名,就像是一扇通往航空界最高安全殿堂的大门。我一直对支撑现代科技进步的基石性标准非常着迷,而航空软件适航标准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DO-178B/C,这两个缩写在我看来,代表着一种近乎苛刻的完美追求。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全面且深入地解析DO-178B/C标准的内涵。它是否会详细阐述DO-178B/C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所扮演的角色,从需求定义到最后的维护?我特别想了解,DO-178B/C是如何处理软件的复杂性问题的,以及它所倡导的“目标”和“过程”是如何相互配合,以实现安全目标的?书中是否会包含对DO-178B/C与DO-178C之间差异的详细对比分析,以及这些差异背后的技术和安全理念的演进?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深入理解这些标准的具体实施要求,例如,验证和确认活动中包含哪些内容,如何进行充分的测试,以及如何保证代码的可追溯性和可审查性。我相信,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将会是一次对航空安全体系的一次深度探索,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那些保障我们安全飞行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精密的设计和严谨的考量。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机载软件适航标准DO-178B/C研究》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一直对航空业的安全标准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看不见的、支撑起飞行安全的关键要素。DO-178B/C,这两个标准对我来说,代表着一个高度专业化、严谨且至关重要的领域。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深入浅出地介绍这些标准的?它是否会从DO-178B/C的诞生背景和历史演进讲起,让我了解这些标准是如何逐步形成的?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如何阐述DO-178B/C的核心原则和关键要求的?比如,它如何定义软件的安全性等级,以及不同等级的软件在开发、验证和确认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差异化流程?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方法论、工具链以及文档化要求的详细信息,了解它们是如何确保软件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此外,我也对DO-178B/C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感兴趣。这本书是否会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来展示这些标准是如何在复杂的航空软件项目中得以实施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了解航空软件适航领域的大门,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那些保障飞行安全的幕后英雄的工作,并对现代航空技术的先进性有更直观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就吸引了我,《机载软件适航标准DO-178B/C研究》。我一直对航空业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看不见的、支撑起整个飞行安全基石的严谨标准。DO-178B/C,这两个字母和数字组合,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一幅精密、严格、甚至有些神秘的画面。我猜想,这本书一定深入剖析了这些标准的方方面面,从其诞生背景、演变历程,到具体的适用范围、技术要求,再到它们如何影响着机载软件的设计、开发、验证和确认过程。我特别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考量促使了这些标准的制定?它们是如何平衡创新与安全的?在软件日益复杂、功能日益强大的今天,DO-178B/C是如何确保每一行代码都经过了极致的审视,以避免任何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的潜在缺陷?这本书是否会带领我穿越技术文档的海洋,去理解那些晦涩的术语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意义?我期待着它能用清晰的语言,生动地阐释这些关乎数百万乘客生命安全的准则,让我这个普通读者也能窥见航空软件适航领域的精髓,感受工程师们为确保飞行安全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智慧。我相信,这本书不仅是专业人士的案头必备,对于任何热爱航空、关注科技安全的人来说,都是一次极具价值的探索。我期待它能解答我心中关于“看不见的飞行安全”的种种疑问,让我对飞机的可靠性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评分

看到《机载软件适航标准DO-178B/C研究》这本书的书名,我立即被吸引住了。作为一名对航空科技怀有深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对飞机安全有着近乎本能的关注。而DO-178B/C,这两个名字,在我心中代表着航空软件领域最严谨、最权威的规范。我渴望了解,究竟是什么样的智慧和努力,铸就了这些关乎生命安全的标准?这本书是否会带领我走进DO-178B/C的世界,去探寻其核心的哲学和技术要义?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如何阐述DO-178B/C在软件生命周期中的各个环节的?从最初的需求获取,到详细设计,再到编码、集成和最终的测试,每一个步骤是否都有明确且严格的要求?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软件验证和确认的详尽解释,了解它们是如何确保软件的可靠性,并且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标准又是如何被具体执行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清晰且引人入胜的方式,为我揭示机载软件适航的复杂图景,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为何现代飞机能够如此安全可靠地翱翔蓝天。这本书无疑将是了解航空软件安全领域的宝贵资源。

评分

《机载软件适航标准DO-178B/C研究》这个书名,像一个磁石一样吸引着我。作为一名对工程技术,尤其是那些影响公共安全领域的技术充满敬畏的人,我对航空软件适航标准有着天然的兴趣。DO-178B/C,这些字母和数字组合,在我看来,是无数工程师的智慧和汗水凝结而成的生命守护线。我迫切地想要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思考过程,催生了如此详尽和严格的标准?这本书是否会带领我走进DO-178B/C的世界,去理解它为何被誉为航空软件领域的“圣经”?我特别想了解,这本书是如何解析DO-178B/C的演进历史的?从B版本到C版本,技术和安全理念是如何迭代更新的?它是否会深入探讨不同软件安全级别(如Level A, B, C, D, E)的具体要求,以及这些要求在实际开发中是如何实现的?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软件开发生命周期、验证和确认活动的详尽阐述,了解它们如何确保每一个环节的严谨性。我期待这本书能以一种清晰、有条理的方式,为我揭示机载软件适航的复杂世界,让我明白,每一次翱翔蓝天的背后,都离不开这些严苛标准的守护。我希望能在这本书的引领下,对航空安全,特别是软件在其中的关键作用,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评分

《机载软件适航标准DO-178B/C研究》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预示着一场关于航空安全核心的深入探索。我对科技发展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默默支撑着我们日常生活安全的重要标准。DO-178B/C,这两个术语在我看来,就是航空软件领域的“黄金法则”。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将如何带领我解读这些复杂的标准?它是否会追溯DO-178B/C的演进历程,揭示其背后不断发展的技术理念和安全考量?我特别想了解,书中是如何详细阐述DO-178B/C对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提出的各项要求?比如,在需求分析、设计、编码、集成和测试等各个阶段,究竟需要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来确保软件的适航性?我希望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软件验证和确认活动的具体指导,了解它们是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实现对软件质量的严苛把控,以及如何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经过充分的审查和记录。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其深度和广度,为我展现出机载软件适航领域严谨、细致且至关重要的工作,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为何航空安全能够达到如此高的水平。

评分

物美价廉,方便快捷。

评分

活动价格,比较划算,否则太贵了

评分

封面都磨破了,呜呜~

评分

还可以,有点脏,还可以,有点脏,还可以,有点脏,

评分

还可以, 随便翻翻看看。

评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

很好

评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

公司用的书,等了好久才有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