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嗓音的科學訓練與保健(新版)》全書分為六大闆塊:用氣發聲篇,調控美聲篇,咬字吐音篇,錶達發揮篇,保健治療篇,網聊互動篇。每一闆塊由若乾個短篇組成,既互相關聯又各自獨立。我的寫作初衷是:提供精緻小巧的、係列的、多樣的自助式“快餐”,化長為短,化繁為簡,化麵為點;每一短篇隻重點講清一小點觀念理論方麵的問題,或提供兩三個有效的訓練內容,讓人們可以拿著書順著來倒過去地隨意翻翻,隻須花上三五分鍾就可讀完一篇,每嘗試一篇就有一得;日積月纍,一篇一得下來,就能一點一滴地弄明白科學用聲的道理,一步一個腳印地將有關發聲的各部位肌肉鍛煉得健壯、結實、靈活、協調,從根本上解決咽嗓毛病並獲得優美的嗓音。
作者簡介
彭莉佳,原名彭麗珈,音樂學研究員,星海音樂學院碩士生導師。作者在音樂學院工作多年來,不斷學習和探索演唱、播音、話劇、京劇、咽音等各門類練聲技法的規律,從中總結齣較為適閤教師、演員、公務員等嗓音工作者特點的、簡便易學、見效較快的練聲護嗓方法。1999年齣版專著《發聲常識與嗓音保健》及四盒教學錄音帶(廣東高等教育齣版社),成為國內第一本將藝術發聲的科學原理及訓練手段運用於普通職業用嗓者基本功培訓的教科書。2005年齣版專著《嗓音的科學訓練與保健》及兩盤VCD(上海音樂學院齣版社)。2012年齣版專著《教師嗓音訓練及保健》(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其著述及獨創的課程已在全國各地教育部門産生廣泛的影響。作者自1996年在華南師範大學成功開設“教師口語發聲學”課程和在星海音樂學院開設“嗓音的訓練與保健”課程以來,先後應邀到西北師範大學、杭州師範大學、浙江師範大學、香港教育學院、北京教育學院、天津音樂學院、清華大學等30多所高等院校,以及多所中小學和企事業單位的培訓機構,開設各種形式的有關科學用聲和嗓音保健方麵的講座,在數百場演講中積纍瞭豐富的經驗。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許多嗓音工作者在呼喚、在訴求:有沒有什麼靈丹妙藥讓人們都有一副健康美好的嗓音?能不能設計一套類似“眼睛保健操”的“嗓音保健操”,讓人們每天隻需花費幾分鍾就可以使嗓音得到鍛煉和保健?星海音樂學院的彭莉佳老師為廣大的嗓音工作者獻上瞭她的力作——《嗓音的科學訓練與保健》。
——田耀農,博士、教授,杭州師範學院音樂學院院長
這本書不僅有助於廣大教師以及從事其他職業的人們保養嗓音,使嗓子的疲勞得到消除、損傷得到修復,聲音得到美化、身心得到放鬆,而且對歌者、影視及舞颱演員等職業人群的嗓音訓練與保健,均有一定實用價值。
——馮光鈺,中國民族音樂傢,中國音協原分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
·國內罕見的針對嗓音訓練的教材,編寫很用心,強烈推薦。
·通俗易懂,演練到位,語言簡潔精練,很喜歡。
·這本書適閤所有喜歡朗讀、唱歌、講課等用嗓人士閱讀學習。值得推薦!
——書友
目錄
著作權聲明
《嗓音的科學訓練與保健》新版前言
導言:嗓音與人生
用氣發聲篇
一、聽電話,談音質
二、用聲不能“崇高媚強”
三、開懷大笑與科學發聲
四、嘴巴長在肚子上
五、用最舒適最省氣的方式發齣最佳聲音
六、迴答關於用氣發聲的幾個提問
七、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
調控美聲篇
一、吹瓶子,談共鳴
二、省時高效的咽音喊嗓法
三、軟齶提得高,口腔共鳴好
四、喉嚨放鬆,嗓音暢通
五、膈肌發力,聲音洪亮
六、加強鼻咽共鳴,獲得頭腔音色
七、真假混聲,音色優美
八、幾種常見發聲毛病的糾正方法
九、用肚皮說話,在眉心齣聲
咬字吐音篇
一、漢語咬字、吐音、收韻的基本規律
二、字頭咬字八大法
三、字腹吐音九要求
四、字尾收韻三特點
五、練好口腔體操,發音清晰靈巧
六、口吃矯治訓練步驟
七、推廣普通話有利於粵語方言人群的嗓音保健
八、廣東人“半鹹淡”普通話糾正方法
錶達發揮篇
一、聲音本色的形成與音色造型特點
二、語氣、語調的運用
三、語速、語力的處理
四、聲音彈性的訓練
五、歌唱訓練能使嗓音健美、錶達豐富
六、怯場心理調適法
保健治療篇
一、嗓音保健十項措施
二、增強體質纔能減少嗓音疾病
三、改進錯誤發聲方法三要點
四、不良生活習慣有損嗓音健康
五、暴怒慟泣易失聲
六、常伸舌頭聲健美
七、鬆開喉結舌骨空隙能使嗓子耐久
八、起床清嗓三步麯
……
網聊互動篇
精彩書摘
第三,氣息運用的深淺、多少、緩急,聲門的閉閤運動方式,聲帶振動頻率及振幅的控製變化,共鳴部位及方法的各種調節,等等,也能或大或小地改變音質。正因這第三方麵的決定因素,所以,學習與掌握科學的用氣發聲方法,對改善人的先天音質和增強發聲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優秀的歌唱演員和話劇演員通過長期訓練,可以很靈巧地將聲帶伸長或縮短,拉緊或放鬆,變厚或變薄,閉緊或半閉,作整體振動或作局部振動,很自如地調控氣息與共鳴的使用方法和部位,所以,就能隨意變化齣或高或低、或明或暗、或實或虛、或剛或柔、或圓潤或乾澀、或集中或渙散、或輕巧或壯實、或縴細或寬厚等各種音色,塑造齣韆韆萬萬不同聲音造型的人物形象,錶現齣豐富動人的聲音性格和感情色彩,令人“目(耳)不暇接”,驚嘆不已。
總的來說,人的發聲條件和發聲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各自不同的條件和能力所造成的聲音的獨特品質與色彩,就是我們常說的“音質”。
如何評價判斷音質的好壞?目前嗓音醫學臨床已越來越普遍地使用聲學測試等眾多的客觀檢測方法,以數字化的方式,比較客觀定量地評估嗓音質量。但這些技術一般都應用於指導嗓音病理的診斷和治療效果的評定,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在社會生活中大範圍普及,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群來說,常常是依賴主觀聽覺,從這幾個方麵去辨析的:(1)音高,即嗓音的高低、音域的寬窄。最高能發到哪個音,最低能發到哪個音;音域範圍是否跟本人的年齡及性彆特點基本相符;音高變化是否控製從容。(2)音量,即聲音的強弱大小。聲音的響度和力度是否能大能小,變化是否收縱自如;發強音時是否不衝不炸,發弱音時是否清晰穩定。(3)音色,即聲音的亮度和色彩。聲音是否明亮結實而又鬆弛通透,是否悅耳動聽。至於怎樣的音色纔錶明音質好,目前也無絕對統一的標準,大都是以主觀感覺去評價判斷。比如,沙啞、尖銳、刺耳、暗淡、渾濁的音色,人們一般都不喜歡;而明亮、圓潤、柔和、渾厚、純淨的音色,人們一般都會贊賞。因而就有瞭音質好壞的說法。
人的音質大部分是天生的,這就是為什麼音樂學院、戲劇學院、電影學院等藝術院校在某些專業招生選材時,特彆注重挑選嗓音條件的原因。這跟學樂器的人特彆挑剔樂器的質地與工藝是同樣的道理。但人的嗓音跟樂器又不完全相同,樂器的質地與工藝一般來說是基本固定的,人聲則具有不穩定性和可塑性,可以通過訓練和調節得到大大改變。唱戲的人常年堅持喊嗓子、吊嗓子,唱歌的人常年堅持“咪咪咪嗎嗎嗎”地練唱音階,其意義就在這裏。大量事實告訴人們:嗓音天賦條件好的人,如果不講究科學用嗓,也有可能變壞;而嗓音天賦條件不好的人,經過科學的“修煉補缺”,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也可以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得到良性改變。
條件一般卻努力練聲科學用嗓的人,音質往往可以遠遠超過條件好但不堅持練聲不注重方法的人。在音樂學院裏,這種“龜兔賽跑”的故事,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
……
前言/序言
嗓音的奧秘與實踐:探索聲音的物理、生理與藝術 本書旨在為廣大聲音愛好者、專業人士以及關注自身嗓音健康者提供一份全麵、深入的指南,探索聲音産生的科學原理、維護嗓音的實用技術以及提升聲音錶現力的藝術性修養。 本書內容涵蓋瞭從基礎的發聲機製到高級的嗓音應用策略,結構嚴謹,內容翔實,力求將復雜的聲學和生理學知識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呈現給讀者。我們深信,對聲音的理解越深入,對嗓音的控製和保護就越得心應手。 --- 第一部分:聲音的物理學基礎與聽覺感知 本部分將帶領讀者進入聲音的微觀世界,理解“聲”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人類如何感知和解讀這些振動波。 第一章:聲波的本質與特性 聲音的本質是機械振動在介質中的傳播。本章詳細解析瞭聲波的物理特性: 頻率與音高: 探討振動快慢與我們聽到的音高之間的定量關係。我們將介紹赫茲(Hz)的物理意義,以及人耳可聽頻率範圍的生理界限。不同聲樂或語言流派對頻率控製的要求差異。 振幅與響度: 分析聲壓級(SPL)與聲音強弱的關係,介紹分貝(dB)在聲學測量中的應用。如何通過控製氣息支撐來精確調節響度,避免過度用力導緻的聲帶損傷。 波形與音色: 解釋泛音結構(Overtones/Harmonics)如何決定聲音的獨特性。通過傅裏葉分析的原理,闡述復雜波形如何構成我們所識彆的特定音色——無論是小提琴的明亮,還是男中音的深沉。理解音色構造是塑造個性化嗓音的關鍵。 聲學環境的影響: 討論室內反射、吸收和擴散如何影響我們聽到的聲音質量。介紹簡單的房間聲學優化原則,這對錄音和舞颱錶演至關重要。 第二章:聽覺生理與聲音的心理學 聲音的接收與大腦的處理過程同樣重要。本章側重於聽覺係統的工作原理及其與聲音實踐的聯係。 耳朵的結構與功能: 簡述外耳、中耳和內耳的結構,重點剖析耳蝸如何將機械振動轉化為神經信號。解釋聽覺閾值和聽覺疲勞的現象。 人耳對頻率和響度的非綫性感知: 介紹等響度麯綫(如Fletcher-Munson麯綫),說明為什麼在不同響度下,我們對中頻的敏感度最高。這直接指導我們在不同音量下進行嗓音的平衡與混閤。 聽覺反饋與自我監控: 探討聽覺反饋迴路在學習發聲技能中的核心作用。分析骨傳導和氣傳導對自我聽覺感知的影響,以及如何訓練聽者去“聽見”自己聲帶的真實振動狀態,而非僅僅依靠外部反饋。 聲音的情感投射: 討論聲音的節奏、語速、音調變化如何承載情緒信息。如何通過刻意調整這些參數,實現更有效、更具感染力的情感錶達。 --- 第二部分:嗓音生成的生理機製與呼吸工程 嗓音的産生是一個精密的生物力學過程。本部分深入解剖發聲器官,重點關注呼吸動力學和聲帶振動的精確控製。 第三章:呼吸動力學:嗓音的“引擎” 強大的、穩定的氣息支撐是所有優質聲音的基礎。 呼吸的解剖學基礎: 詳細介紹膈肌、肋間肌群、腹肌在吸氣和呼氣中的協同作用。區分“胸式呼吸”與“腹式呼吸”的生理差異及在發聲中的效率對比。 氣流的精確調控: 探討如何建立和維持恒定的氣流壓力(Subglottal Pressure)。介紹“氣息阻力”的概念,以及如何在長時間演唱或講話中實現氣息的平穩釋放,避免“氣短”或“氣息虛浮”。 呼吸肌群的訓練方法: 提供一係列基於運動科學的呼吸練習,旨在增強呼吸肌的耐力和靈活性。包括閉閤式呼吸訓練(Cervical Breathing)的識彆與矯正。 氣聲轉換的效率: 分析高效呼吸如何減少聲帶的過度緊張。討論在不同發聲強度下,所需的最小氣流與最大氣流的生理邊界。 第四章:發聲器官與聲帶的振動藝術 喉部是聲音的“振動源”,理解其結構和工作方式是保護嗓音的核心。 喉部解剖與聲帶生理: 詳細描述甲狀軟骨、環狀軟骨和杓狀軟骨的結構及運動機製。重點解析聲帶的五層結構(上皮、固有層淺層、中層、深層和甲杓肌),及其在不同音高和強度的功能差異(Mucosal Wave Theory)。 聲門閉閤與調節: 闡述聲門閉閤的質量對音質(Voice Quality)的決定性影響。區分“完全閉閤”、“後部聲門閉閤不足”和“過度擠壓”的聲帶狀態,以及它們如何導緻聲音嘶啞或疲勞。 音高和強度的神經肌肉控製: 解釋環狀甲狀肌(CT Muscle)和甲杓肌(TA Muscle)在音高變化中的拮抗與協同作用。討論如何通過精細的肌肉協調來完成寬廣音域的平穩過渡(Passaggio)。 共鳴腔的優化利用: 將咽腔、口腔和鼻腔視為聲音的“放大器”和“調色闆”。講解如何通過調整舌位、軟齶高度來選擇性地增強特定泛音,從而實現聲音的聚焦(Placement)和共鳴(Resonance)。 --- 第三部分:嗓音的健康維護與風險管理 嗓音健康是可持續發聲的前提。本部分側重於預防、識彆和處理常見的嗓音問題。 第五章:嗓音的日常護理與預防性維護 預防勝於治療,日常習慣對嗓音的影響是長期且深遠的。 水閤作用與聲帶潤滑: 深入探討水閤作用(Hydration)的科學基礎,解釋聲帶粘膜層(Cover Layer)的健康狀態如何影響振動效率。區分“內部水閤”(飲水)和“外部水閤”(蒸汽吸入)的作用機製。 環境因素的控製: 分析乾燥空氣、煙霧、粉塵和化學刺激物對上呼吸道的刺激性影響。提供針對不同工作環境的個體化防護建議。 營養與嗓音: 探討維生素、礦物質(如鋅、鐵)在聲帶組織健康中的作用。討論咖啡因和酒精對喉部粘膜的影響,並提供適度攝入的指導原則。 用嗓的負荷管理: 介紹嗓音疲勞的生理指標。建立科學的“用嗓時間錶”,平衡高強度用嗓時段與休息頻率。 第六章:嗓音損傷的識彆、康復與嗓音保護策略 瞭解潛在的損傷類型,有助於早期乾預和專業治療。 常見嗓音障礙的癥狀識彆: 詳細描述聲帶小結、息肉、囊腫、聲帶麻痹、喉返神經損傷等常見病變在主觀感受(如音啞、氣音、費力感)上的差異錶現。強調“持續兩周以上”的聲學異常應立即就醫。 嗓音康復的跨學科閤作: 闡述耳鼻喉科醫生(ENT)、言語病理學傢(SLP)和嗓音教練在康復過程中的不同角色和協作模式。介紹非手術乾預(如嗓音治療)的基本流程。 嗓音熱身與降溫: 提供針對不同用嗓需求(演講、歌唱、配音)的個性化熱身流程。強調降溫過程的重要性,以幫助聲帶恢復到靜息狀態,減少炎癥反應。 藥物與嗓音: 討論常見藥物(如抗組胺藥、吸入性皮質類固醇)對聲帶粘膜的影響,以及患者在用藥期間應采取的嗓音保護措施。 --- 第四部分:嗓音錶達的技巧與藝術升華 本部分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幫助讀者在專業應用中實現嗓音的最大潛力。 第七章:語言錶達中的音質控製 針對播音、演講和日常溝通,提升語言的清晰度和穿透力。 清晰度與咬字: 探討舌、唇、齶在清晰發音中的精確配閤。分析常見方言或習慣性發音問題(如“大舌音”、“噴麥”)的物理矯正方法。 語速與節奏的策略性運用: 講解如何通過語速的變化來製造戲劇張力、強調重點或安撫聽眾。如何在不犧牲清晰度的前提下,提高每分鍾的有效信息傳遞量。 情緒色彩與語調的層次感: 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演示如何利用高低音域的交替、強弱對比來豐富語言的層次感,避免單調的“播音腔”。 第八章:歌唱與舞颱嗓音的進階技術 針對對音域和耐久性有更高要求的學習者。 音域拓展的生理學路徑: 探討如何安全地擴展高音和低音範圍,重點在於協調聲帶拉伸和聲帶質量的改變(如薄膜振動模式)。 換聲區的平滑處理: 深入解析頭聲(Head Voice)、胸聲(Chest Voice)與混聲(Mix Voice)的聲學特性和生理感覺。提供係統性的練習來消除換聲點處的斷裂感。 耐久性與舞颱適應性: 討論長時間、高強度錶演(如音樂劇或清唱)對嗓音的耐受性要求。如何使用共鳴優化技術(如“哼鳴”練習)來減少聲帶摩擦,實現更省力的、具有穿透力的聲音。 本書力求成為一本集科學嚴謹性、實用指導性與藝術探索性於一體的嗓音指南,陪伴每一位追求卓越聲音的人士,理解、嗬護並釋放自己聲音的全部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