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分则实务丛书·刑事案例诉辩审评(9):贷款诈骗罪

刑法分则实务丛书·刑事案例诉辩审评(9):贷款诈骗罪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庄建南 编
图书标签:
  • 刑法
  • 贷款诈骗
  • 案例分析
  • 实务
  • 诉辩
  • 审判
  • 法律
  • 犯罪
  • 金融犯罪
  • 司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检察出版社
ISBN:9787510209727
版次:2
商品编码:1139865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刑法分则实务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0
字数:34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刑法分则实务丛书·刑事案例诉辩审评(9):贷款诈骗罪》是一本有关中国贷款诈骗案例汇编的书籍。《刑法分则实务丛书·刑事案例诉辩审评(9):贷款诈骗罪》通过其特有的体例安排,即基本情况、诉辩主张、法院认定事实和证据、判案理由、定案结论和法理解说六个部分的内容,完整地展示了从诉到判的全过程,从诉、辩、审、评四个角度全方位地解析了刑法分则的操作实务。供检察、司法人员在办案中适用法律、定罪量刑时借鉴比照,对刑法教学和科研也具有参考作用。

作者简介

  庄建南,男,1956年5月出生,汉族,上海市人,1974年12月参加工作,197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现任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第十届政协委员、社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曾任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审查起诉处处长,舟山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部分 贷款诈骗罪基本理论与司法认定精要
一、贷款诈骗罪的罪名渊源
二、贷款诈骗罪的客体问题
三、贷款诈骗罪的客观方面问题
(一)本罪的犯罪对象
(二)本罪的客观行为
四、贷款诈骗罪的主体问题
五、贷款诈骗罪的主观方面问题
(一)直接故意
(二)非法占有目的
六、贷款诈骗罪的犯罪形态问题
(一)贷款诈骗罪的既遂
(二)贷款诈骗罪的未遂
七、贷款诈骗罪与相关罪名辨析
(一)贷款诈骗罪与骗取贷款罪
(二)贷款诈骗罪与高利转贷罪
(三)贷款诈骗罪与诈骗罪
(四)贷款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
八、贷款诈骗罪的立案追诉标准问题
九、贷款诈骗罪的刑事责任问题

第二部分 典型案例诉辩审评
案例1:蔡某某骗取贷款案——骗取贷款罪与贷款诈骗罪的区分问题
案例2:徐某某、袁某贷款诈骗案——认定非法占有目的应坚持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案例3:蒋某虚报注册资本、贷款诈骗案——贷款诈骗罪与骗取贷款行为的界限
案例4:周某某骗取贷款案——“其他金融机构”的认定问题
案例5:姚某贷款诈骗案——贷款诈骗罪和诈骗罪的区分
案例6:林某贷款诈骗案——单位不构成贷款诈骗罪
案例7:潘某、王某职务侵占、虚报注册资本、贷款诈骗案——以非法占有的财物抵押贷款行为的定性
案例8:贾某、马某某贷款诈骗案——贷款诈骗罪与金融凭证诈骗罪的区分
案例9:韩某某等贷款诈骗、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违法发放
贷款、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违法发放贷款案
——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与非金融机构工作人员
内外勾结骗取贷款行为的定性
案例10:潘某甲贷款诈骗案——普通的民事贷款纠纷与贷款诈骗罪的区别
案例11:欧某甲贷款诈骗、骗取贷款案——贷款诈骗、骗取贷款罪与非罪的界限
案例12:宋某某等违法发放贷款、贷款诈骗、骗取贷款、职务侵占案——贷款诈骗罪与骗取贷款罪的区别
案例13:王某甲贷款诈骗、虚报注册资本案——诈骗手段与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
案例14:陈某等合同诈骗、贷款诈骗、违法发放贷款案——单位贷款诈骗行为的具体认定
案例15:李某甲贷款诈骗案——贷款诈骗罪中“从旧兼从轻”原则的适用
案例16:王某、冯某某贷款诈骗案——贷款诈骗共同犯罪中主从犯的认定
案例17:姚某某等四人贷款诈骗案——贷款诈骗罪与骗取贷款罪的区分与认定
案例18:丁某贷款诈骗案——贷款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区分与认定

第三部分 办案依据
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类编

精彩书摘

  3.被告人谢某某辩称:其经手发放的175笔贷款是主任宋某某安排其办理的,其审批的129笔贷款也是领导决定后按领导指使签的字,其本身无贷款发放审批权。指控其职务侵占10万元与事实不符,其外甥庞某某养猪需要资金,用其亲属谢某乙等6人的身份证找其贷款,因6人不是邸阁乡的村民,其为能将款顺利贷出而仅将6人的身份证住址做了改动,所贷款10万元全部给庞某某用于养殖,其本人没有占有该款。以前供述“不认识贷款人,所贷款自己使用了”等,是因为怕连累亲友而未如实供述。其辩护人辩称:谢某甲在共同违法发放贷款犯罪中是从犯。指控其职务侵占犯罪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其将该款贷出的目的不是侵占,而是让外甥养殖。对此,辩护人提供了相关证据予以证明。
  4.被告人高某某辩称:是领导安排其签字发放的贷款。其没有参与骗取贷款,是刘某需要贷款买宋某某的汽车,刘某和宋某某找历某某商量好后找其办理的手续。其辩护人辩护称:指控高某某违法发放贷款的部分事实不清。其在违法发放贷款共同犯罪中属从犯地位,并有自首情节。认定其参与骗取贷款15万元的定性不准,其在其中只是违法发放贷款。
  5.被告人罗某某辩称是宋某某安排其“以贷收息”签字发放的贷款,其辩护人辩称:罗某某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较小,情节轻微,请求对其免予刑事处罚。
  ……
刑法分则实务丛书·刑事证据与证明标准研究(暂定名) 图书简介 本卷聚焦于刑法分则所涵盖的各类犯罪行为在司法实践中涉及的刑事证据的收集、审查、质证与证明标准的具体适用。它并非简单地对具体罪名(如贷款诈骗罪)的实体法条文进行深入解读,而是将视角投向了证明这一横跨所有犯罪构成的核心环节,旨在为公检法人员及专业律师提供一套系统化、操作性强的证据法与证明理论在分则犯罪领域的实务操作指南。 第一部分:刑事证明理论与分则犯罪的内在关联 本部分将首先确立刑事证明的基本理论框架,重点阐述“高度盖然性”与“排除合理怀疑”在不同诉讼阶段的差异化体现,并结合刑法分则中常见犯罪类型的特殊性,探讨证明标准在抽象罪名与具体案件事实之间的转换机制。 一、 证明标准的阶梯性与犯罪的复杂性 预审阶段的初步证据要求: 论述在立案侦查初期,对证据的“关联性”和“合法性”的要求,如何避免因证据不足而过早介入或过度限制侦查权。 审查起诉阶段的“扎实证据链”构建: 详细分析在审查起诉阶段,需要达到何种程度的证据支撑才能确保指控的稳定性和针对性。特别关注涉及经济犯罪、职务犯罪等事实复杂、证据链条易被挑战的犯罪类型中,证据间的相互印证机制。 庭审阶段的排除合理怀疑: 深入剖析在法庭辩论中,控辩双方围绕证据的“三性”(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展开对抗的焦点。针对分则中诸如金融犯罪、破坏市场秩序犯罪中常见的“间接证据定罪”模式,阐述如何构建足以排除合理怀疑的间接证据体系。 二、 证据的合法性审查与犯罪构成要件的契合 本章将重点探讨证据的收集程序对实体定性的影响。在分则犯罪中,许多犯罪的成立直接依赖于特定程序性行为的结果(例如,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侵犯知识产权的证据保全)。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边界: 结合近年来司法实践中对非法证据排除的严格要求,分析在获取银行流水、通讯记录、电子数据等关键证据时,侦查机关是否严格遵守了法律程序,尤其是在涉及财产型犯罪时,对搜查、扣押程序的合法性审查。 “证据污染”的识别与处理: 针对涉及多部门协作(如海关、金融监管部门)的复杂案件,如何识别和应对跨部门信息交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证据污染问题,确保后续使用的有效性。 第二部分:分则特定犯罪领域的证据特有难题与应对 本部分将超越通用的证据规则,深入到刑法分则中几类具有高度实务挑战性的罪名,探讨其在证明过程中特有的证据困境。 三、 职务犯罪与财产犯罪中的证据证明难点 贪污贿赂罪: 重点分析“财产性利益”的认定与证明。如何通过书证、鉴定意见、证人证言等证据,证明特定利益的“索取、收受”行为,以及如何利用“不能说明来源的巨额财产”这一特定证据形态来反证犯罪。 职务侵占罪与挪用资金罪: 区别两者在“非法占有目的”和“非法使用目的”上的区别,并论述如何通过财务凭证、公司治理文件、资金流向等证据链,来精准刻画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和客观行为。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侧重于实物证据(产品样本)的提取、固定、送检流程,以及检验报告的证明力分析。探讨在跨区域销售链条中,如何通过物流证据、交易记录证明“足以造成严重危及人体健康”的因果关系。 四、 危害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犯罪中的特殊证据形式 间谍罪与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 重点关注国家秘密的认定标准和保密程序的证据效力。分析秘密侦查手段获取的电子信息、秘密笔录等证据在法庭上的质证技巧和法律适用。 爆炸罪与放火罪: 强调现场勘验笔录、法医鉴定报告、痕迹鉴定意见的相互印证。分析如何通过证据证明犯罪意图的“明知”或“放任”状态,以满足公共安全犯罪的主观要件。 第五部分:电子数据证据的收集、固定与审查 随着“互联网+犯罪”的日益普遍,电子数据已成为许多分则犯罪案件(如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的核心证据。 电子数据的“三性”审查: 详细阐述如何审查电子数据的“原始性”和“完整性”,以及远程勘验、电子数据提取笔录的制作规范。 区块链与加密数据证据的证明力: 探讨在涉及新型金融犯罪或信息犯罪中,如何利用技术鉴定报告来证明加密数据的真实性与提取的合法性。 结语:证据规则与法律适用前沿动态 本卷在总结以上实务经验的基础上,将对近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与证据规则相关的最新司法解释和指导意见进行梳理,确保读者掌握的证据运用技巧始终处于法律适用的最前沿。本书旨在成为司法人员在面对复杂刑法分则犯罪时,确保定罪准确、量刑公正的必备参考手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系列名称“刑法分则实务丛书”本身就表明了其严谨的学术性和高度的实践性,而《刑事案例诉辩审评(9):贷款诈骗罪》这个具体的卷名,则让我对书中内容有了更明确的期待。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对贷款诈骗罪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解读。具体来说,我期待书中能详细阐述贷款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并结合多个典型案例,深入分析每个构成要件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和认定标准。比如,如何理解“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这两个核心行为,如何准确把握“非法占有”的目的,以及如何认定“数额较大”、“巨大”、“特别巨大”等情节。此外,如果书中能够对贷款诈骗罪的共犯、未遂犯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供相应的案例分析,那就更好了,这将有助于我更全面地掌握这一罪名的相关法律规定。

评分

作为一名对法律前沿问题充满好奇心的读者,我一直在关注金融犯罪领域的发展动态。贷款诈骗罪作为一种常见的经济犯罪,其法律适用和司法实践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希望能够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审评,来解决我在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困惑。例如,如何区分一般的商业欺诈与贷款诈骗罪?在实践中,很多时候界限模糊,需要精确的法律分析。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清晰的界定标准和识别方法。同时,我也关注在互联网时代,贷款诈骗呈现出的一些新特点和新手段,比如利用虚假身份、伪造资质、P2P平台等进行的贷款诈骗。这本书是否能够对这些新型犯罪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这将非常有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有吸引力,那种沉稳而又不失力量感的风格,一眼就能看出其专业性和深度。我一直对金融犯罪领域特别感兴趣,尤其是贷款诈骗这类案件,它们往往涉及复杂的金融流程和精密的骗局设计。拿到这本书,我迫不及待地翻阅,希望从中找到关于这类犯罪的最新案例和实务分析。我期待着书中能够详细剖析贷款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例如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客观的欺骗行为以及由此造成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些分析能够结合最新的司法解释和权威判例,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把握案件的关键点。此外,关于不同类型贷款诈骗的区分,例如个人贷款诈骗、企业贷款诈骗,以及如何认定“非法占有”的目的,这些都是我非常想深入了解的。如果书中能够提供一些不同地域、不同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的裁判思路差异,那就更好了,这将有助于我更全面地理解这一罪名的司法实践。

评分

对于刑法实务类的书籍,我最看重的是其理论深度与实务操作的结合度。这本书的副标题“刑事案例诉辩审评”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够不仅仅罗列案例,而是能深入剖析案例背后的逻辑,包括控方和辩方的论证策略,以及法院的裁判理由。特别是对于贷款诈骗罪,其“证据链”的构建至关重要,无论是证明被告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还是证明其采用了欺骗手段,都需要扎实的证据支撑。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一些关于如何收集、固定和运用贷款诈骗相关证据的实务指导,比如如何从银行流水、合同文件、交易记录中提取关键信息,以及如何识别和反驳对方的虚假证据。此外,如果书中能够针对不同程度的贷款诈骗,提供不同量刑幅度的参考,并分析影响量刑的关键因素,那将对法律实务工作者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

评分

我对刑事诉讼的各个环节都非常感兴趣,尤其是案件的辩护和审判过程。这本书的副标题“刑事案例诉辩审评”让我看到了一种深入剖析案件的视角,这正是我所需要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展现贷款诈骗罪案件的侦查、起诉、辩护和审判的全过程。具体而言,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真实的案例,并对其中的侦查思路、证据收集、起诉意见、辩护策略以及法院的判决理由进行细致的审评。例如,在辩护方面,我希望看到一些关于如何有效地进行无罪辩护、罪轻辩护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如何针对指控的证据提出质疑。在审判方面,我希望看到法官是如何权衡证据,如何适用法律,最终做出判决的。如果书中能提供不同意见的碰撞和分析,那就更具启发性了。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不错,有志于研究诈骗犯罪的可以读读

评分

很全面有帮助,一本好书,好

评分

很全面有帮助,一本好书,好

评分

很全面有帮助,一本好书,好

评分

书不错,有空时看看!

评分

不错,有志于研究诈骗犯罪的可以读读

评分

不错,有志于研究诈骗犯罪的可以读读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