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编辑推荐:
  1. 季羡林之子季承授权,部分图片首次面世,全方位解读性情老人的性情人生。
  2. 阅读大家经典,收获自我人生。本丛书辑选季羡林一生所著哲学、自传、散文随笔等经典篇目,全面展现一代国学大师的文化修为,引导读者提高自我修养。
  3 本书是季羡林人对过往跌宕人生,尤其是“文革”岁月的直白追忆,既反映了那段荒诞不经的历史与现实,也在字里行间随时流露出反思,这是一个中国文人的剖白深思之作,发人深省。
  本书内容提要
  本书是季羡林老先生对其在文革时期的一本回忆录,他以自省之笔,详述了自己十年动乱期间的生活、思想及著书的经历,其中的豁达与乐观令人动容。
季羡林,山东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1930 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 年留学德国,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精通12 种语言,“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国学家、佛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牛棚杂忆》目录
祝词 / 001
自序 / 001
缘起 / 001
从社教运动谈起 / 005
1966年6月4日 / 009
对号入座 / 017
快活半年 / 022
自己跳出来 / 031
抄家 / 040
在“自绝于人民”的边缘上 / 050
千钧一发 / 057
劳改的初级阶段 / 065
大批斗 / 075
太平庄 / 081
自己亲手搭起牛棚 / 087
牛棚生活 / 090
牛棚转移 / 117
半解放 / 124
完全解放 / 129
余思或反思 / 137
后记 / 145
忆往述怀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 / 148
我的读书经历 / 175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 192
赋得永久的悔 / 199
寸草心 / 206
老猫 / 213
二月兰 / 222
怀念西府海棠 / 227
北京忆旧 / 230
重返哥廷根 / 233
月是故乡明 / 240
在清华大学念书的时候 / 243
我的女房东 / 253
西谛先生 / 259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 266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 270
回忆陈寅恪先生 / 281
晚节善终大节不亏——悼念冯芝生(友兰)先生 / 292
回忆梁实秋先生 / 297
悼许国璋先生 / 300
痛悼克家 / 306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十六七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有关这一次所谓“革命”的一些问题。特别在我撰写《牛棚杂忆》的过程中,我考虑得更为集中,更为认真。这可以算是我自己的“余思”或者“反思”吧。
  我思考了一些什么问题呢?
  首先是 :吸取了教训没有?
  世人都认为,所谓“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既无“文化”,也无“革命”,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货真价实的“十年浩劫”。这是全中国人民的共识,决没有再争论的必要。在这一场空前绝后(我但愿如此)的浩劫中,我们人民在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所受的损失可谓大矣。这一笔账实在没有法子算了。不算也罢。我们不是常说,寻求知识,得到经验或教训,都要付出学费吗?我完全同意这个看法。可是,我们付出的学费已经大到不能再大的程度,我们求得的知识,得到的经验或教训在哪里呢?
  我的回答是 :没有,一点都没有。
  我个人一向认为,“十年浩劫”是总结教训的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是亿金难买的“反面教员”。从这一个“教员”那里,我们能够获得非常非常多的反面的教训 :把教训一转化,就能成为正面的经验。无论是教训还是经验,对我们进一步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都是非常有用的。
  可是,我们没有这样干,空空错过了这一个恐怕难以再来的绝好机会。有什么人说 :“文化大革命”已经过去了,可以不必再管它了。
  因此,我思考的其次一个问题是 :“文革”过去了没有?
  我们是唯物主义者,唯物主义的真髓是实事求是。如果真想实事求是的话,那就必须承认,“文革”并没有过去。虽然从表面上来看,似乎已经过去了;但是,如果细致地观察一下,情况恰恰相反。你问一问参加过“文革”,特别是在“文革”中受过迫害的中老年知识分子,如要他们肯而且敢讲实话的话,你就会知道,他们还有一肚子气没有发泄出来。今天的青年人情况可能不同。他们对“文革”不了解,听讲“文革”,如听海外奇谈。我觉得值得忧虑的正是这一点。他们昧于前车之鉴,谁能保证,他们将来不会干出类似的事情来呢?至于中老年受过迫害的知识分子,一提“文革”,无不余怒未息,牢骚满腹。我不可能会见百分之百的这样的知识分子,但我敢保证,至少绝大部分人是这样子。
  至于为创建新中国立过功而在“文革”中遭受迫害的老干部他们觉悟高,又能宽宏大度,可能同知识分子不同。我接触的老干部不多,不敢乱说。但是,我想起了一件小而含义深远的事儿,不妨说上一说。记得是在 1978 年,全国政协恢复活动后,我在友谊宾馆碰到一位参加革命很久的,在文艺界极负盛名的老干部,“文革”前,我们同是全国政协社会科学组的成员,十多年不见,他见了我劈头第一句话就是 :“古人说 :‘士可杀,不可辱。’‘文化大革命’证明了 :‘士可杀,亦可辱。’”说罢,哈哈大笑。他是笑呢,还是哭?我却一点也笑不起来。在这位老干部心中,有多少郁积的痛苦,不是一清二楚了吗?
  有这种想法的,绝不止这个老干部一人。我个人就有这样的想法。而且,我相信,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就是古代的所谓“士”,绝大部分人都会有这种想法。“士可杀,不可辱”,这一句话表明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这种传统。我们比起外国知识分子来,在这方面更为敏感。
  我不禁想起了中国知识分子这一类人,既不是阶级,也不是阶层,想起了他们的历史和现状。在封建社会里,士列在士农工商之首。一向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在社会上有崇高的地位。予生也晚,《儒林外史》中那样的知识分子,我没有见到过。军阀混战时期和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知识分子,我是见到过的。不说别的,专就当时的大学教授而言,薪俸优厚,社会地位高。他们无形中养成了一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存在决定意识,这是必然的。他们一般都颇为神气,所谓“教授架子”者便是。到了我当教授的时候,情况大大改变。国民党统治已到末日,通货膨胀达到了惊人的程度。教授实际的收入少得可怜。但是,身上那一件孔乙己的大褂还是披着的,社会地位还是有的。
  ……
  自序
  《牛棚杂忆》写于 1992 年,为什么时隔六年,到了现在 1998 年才拿出来出版。这有点违反了写书的常规。读者会怀疑,其中必有个说法。
  读者的怀疑是对的,其中确有一个说法,而这个说法并不神秘,它仅仅出于个人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一点私心而已。我本来已经被“革命”小将——其实并不一定都小——在身上踏上了一千只脚,永世不得翻身了。可否极泰来,人间正道,浩劫一过,我不但翻身起来,而且飞黄腾达,“官”运亨通,颇让一些痛打过我,折磨过我的小将们胆战心惊。如果我真想报复的话,我会有一千种手段,得心应手,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够进行报复的。
  可是我并没有这样做,我对任何人都没有打击,报复,穿小鞋,耍大棒。难道我是一个了不起的宽容大度的正人君子吗?否,否,绝不是的。我有爱,有恨,会妒忌,想报复,我的宽容心肠不比任何人高。可是,一动报复之念,我立即想到,在当时那种情况下,那种气氛中,每个人,不管他是哪一个山头,哪一个派别,都像喝了迷魂汤一样,异化为非人。现在人们有时候骂人为“畜生”,我觉得这是对畜生的污蔑。畜生吃人,因为它饿。它不会说谎,不会耍刁,绝不会先讲上一大篇必须吃人的道理,旁征博引,洋洋洒洒,然后才张嘴吃人。而人则不然。我这里所谓“非人”,绝不是指畜生,只称他为“非人”而已。我自己在被打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的时候还虔信“文化大革命”的正确性,我焉敢苛求于别人呢?打人者和被打者,同是被害者,只是所处的地位不同而已。就由于这些想法,我才没有进行报复。
  但是,这只是冠冕堂皇的一面,这还不是一切,还有我私心的一面。
  了解“十年浩劫”的人们都知道,当年打派仗的时候,所有的学校、机关、工厂、企业,甚至某一些部队,都分成了对立的两派,每一派都是“唯我独左”、“唯我独尊”。现在看起来两派都搞打、砸、抢,甚至杀人,放火,都是一丘之貉,谁也不比谁强。现在再来讨论或者辩论谁是谁非,实在毫无意义。可是在当时,有一种叫做“派性”的东西,摸不着,看不见,既无根据,又无理由,却是阴狠、毒辣,一点理性也没有。谁要是中了它,就像是中了邪一样,一个原来是亲爱和睦好端端的家庭,如果不幸而分属两派,则夫妇离婚者有之,父子反目者有之,至少也是“兄弟阋于墙”,天天在家里吵架。我读书七八十年,在古今中外的书中还从未发现过这种心理状况,实在很值得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认真探究。
  我自己也并非例外。我的派性也并非不严重。但是,我自己认为,我的派性来之不易,是拼着性命换来的。运动一开始,作为一系之主,我是没有资格同“革命群众”一起参加闹革命的。“革命无罪,造反有理”,这呼声响彻神州大地,与我却无任何正面的关系,最初我是处在“革命”和“造反”的对象的地位上的。但是,解放前,我最厌恶政治,同国民党没有任何粘连。大罪名加不到我头上来。被打成“走资派”和“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是应有之义,不可避免的。这两阵狂风一过,我又恢复了原形,成了自由民,可以混迹于革命群众之中了。
  如果我安分守己,老老实实的话,我本可以成为一个逍遥自在的逍遥派,痛痛快快地混上几年的。然而,幸乎?不幸乎?天老爷赋予了我一个犟劲,我敢于仗义执言。如果我身上还有点什么值得称扬的东西的话,那就是这一点犟劲。不管我身上有多少毛病,有这点犟劲,就颇值得自慰了,我这一生也就算是没有白生了。我在逍遥中,冷眼旁观,越看越觉得北大那一位炙手可热的“老佛爷”倒行逆施,执掌全校财政大权,对力量微弱的对立派疯狂镇压,甚至断水断电,纵容手下喽啰用长矛刺杀校外来的中学生。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并不真懂什么这路线,那路线,然而牛劲一发,拍案而起,毅然决然参加了“老佛爷”对立面的那一派“革命组织”。“老佛爷”的心狠手毒是有名的。我几乎把自己一条老命赔上。详情书中都有叙述,我在这里就不再啰唆了。
  不加入一派则已,一旦加入,则派性就如大毒蛇,把我缠得紧紧的,说话行事都失去了理性。“十年浩劫”一过,天日重明 ;但是,人们心中的派性仍然留下了或浓或淡的痕迹,稍不留意,就会显露出来。
  ……
尽管我尚未对《牛棚杂忆(最新修订图文典藏版)》进行细致的品读,但仅从其“最新修订图文典藏版”的定位,就足以引起我强烈的阅读兴趣。我深知,每一次的“修订”都意味着对过往内容的审视与提升,而“图文典藏”的加持,则预示着这是一部极具珍藏价值的作品。我期待它能够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更加完善的内容,为读者呈现一段真实而深刻的历史。我想象着,那些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的图片,将如何与文字交织,形成一种独特的叙事张力,让历史的温度和质感,得以更加直观地传递。这本书,在我看来,不应仅仅是一本回忆录,更应该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文献,一份对过去的回顾与梳理,一份对后来者的启迪与警示。我希望它能在细节处见真章,在宏观上有所突破。
评分拿到《牛棚杂忆(最新修订图文典藏版)》这本厚重的书,我被它精心设计的封面所吸引。虽然我尚未深入阅读,但从它的名字和封面所透露出的气息,我预感到这是一次深入历史肌理的探索。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那些我们或许只在历史书本上读到过的事件,而这本书似乎给了我这样的可能。我希望它能以一种更加真实、更加触动人心的 D 方式,去呈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精神状态。我特别关注书中所包含的“图文典藏版”这个标签,这意味着文字与图像的结合,我想象着那些珍贵的历史照片,将如何与作者的文字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生动的历史图景。这种形式的呈现,必然能极大地增强阅读的沉浸感,让我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思想。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这些图文究竟会带来怎样的震撼。
评分《牛棚杂忆(最新修订图文典藏版)》这本书,有一种独特的魔力,它能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放慢节奏,细细咀嚼每一个字,品味每一句话背后的深意。我特别喜欢它所营造的那种氛围,一种既有沉重感,又不乏温暖和希望的氛围。作者的叙述,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是以一个参与者、一个经历者的视角,去讲述那些不曾远去的故事。我从中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无奈与坚韧,看到了他们在困境中依然闪烁的人性光芒。这本书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由无数个具体的人,他们的生活,他们的选择,共同构筑的。我感觉,每一次翻阅,我都在与历史中的灵魂对话,从中汲取力量,获得启示。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十分用心,纸张的触感,印刷的质量,都体现了“典藏”二字的分量。
评分《牛棚杂忆(最新修订图文典藏版)》这本书,让我有一种静下来,慢慢品味的感觉。它不像那些节奏明快的畅销书,而是需要你沉下心来,去感受作者想要传递的那份厚重。我喜欢书中那种不动声色的力量,没有激烈的言辞,没有煽情的渲染,只是用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勾勒出那个年代的印记。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作者的叙述,仿佛在娓娓道来,将那些尘封的记忆,一点一点地打开。我尤其欣赏作者的真诚,没有回避,没有美化,直面历史的复杂与残酷,也展现了人性的韧性与温暖。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之下,个体的命运是如何被时代的洪流所裹挟,又是如何在这种裹挟中,寻找自己的立足之地。它的文字有一种穿透力,能够触及到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评分翻开《牛棚杂忆(最新修订图文典藏版)》这本书,如同推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大门,一股浓烈而复杂的气息扑面而来。我并非那个年代的亲历者,但书中那些细致入微的描绘,那些朴实无华的文字,却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与作者一同经历着那段动荡的岁月。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对历史的深沉反思,一种对人性善恶的无声叩问。我尤其被那些关于细节的描写所打动,例如对生活用品的细致刻画,对人物神态的精准捕捉,这些都让当时的场景变得鲜活而触手可及。它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在细微之处见真章,用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勾勒出时代的缩影。读这本书,你会发现,历史并非教科书上冰冷的文字,而是由无数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挣扎与坚持,共同谱写而成。它教会我,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下,人性的光辉也从未熄灭,而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个体经历,却承载着时代的重量。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很考究,充满质感,捧在手里,仿佛就能感受到时间的沉淀。
评分?????????????????
评分好
评分很不错很不错很不错很不错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一本好书值得一读推荐给大家分享一下,物流小哥也很给力。
评分还不错的。。。。。,可以值得一读、
评分一本好书值得一读推荐给大家分享一下,物流小哥也很给力。
评分一本好书值得一读推荐给大家分享一下,物流小哥也很给力。
评分还不错的。。。。。,可以值得一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