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触感细腻,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彩色的插图排版精良,色彩的搭配既现代又不失古典韵味,即便是那些相对抽象的艺术概念,也能通过图文的巧妙结合,变得生动起来。我尤其欣赏它在章节过渡页上使用的那些引人深思的名人名言,它们像是为接下来的阅读设置了情绪基调,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仪式感。翻阅时,那种纸张的沙沙声,配合着清晰锐利的印刷字体,阅读体验极佳。内容上,我感觉它在理论深度和实际案例的平衡把握上做得非常到位,不至于让人在晦涩的理论中迷失方向,也不至于流于表面而缺乏思想的重量感。这本书简直就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本身,光是放在书架上,都能感受到一股沉静而优雅的艺术气息,它不只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审美的享受。
评分读完前几章,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叙事方式极其平易近人,完全没有一般学术著作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峻感。作者似乎总能找到最恰当的比喻和生活化的例子,将那些原本听起来高深莫测的艺术哲学娓娓道来。比如,在解释“公共性”的构建时,他并没有直接堆砌复杂的社会学理论,而是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街头涂鸦、社区雕塑谈起,让读者在熟悉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核心概念的运作逻辑。这种“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讲解策略,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对于一个非科班出身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书中逻辑的推进如同精心编排的交响乐,各个乐章之间衔接流畅,层层递进,让人读起来酣畅淋漓,有一种“原来如此”豁然开朗的满足感。
评分从排版和结构上看,这本书的编排展现出高度的专业性和系统性,它似乎是为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精心设计的工具书。每一章节的末尾都附带着“延伸阅读推荐”和“关键术语自测”,这些小板块的设计极为贴心,它们有效地促成了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我发现自己经常在读完一节后,会主动去查找那些推荐的文献,这使得知识的获取变成了一个主动探索的过程,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内驱力。此外,索引部分的编排也相当详尽,可以迅速定位到书中涉及的特定艺术家或理论流派,对于需要快速查阅资料的读者来说,简直是效率的保障。整本书的结构严谨得就像一座精密的仪器,每一个齿轮都咬合得恰到好处,确保了知识传递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评分这本书对于案例的选择和分析角度的独特性,确实让人耳目一新,远超我预期的内容丰富度。它没有过多地重复那些烂熟于心的经典作品,而是发掘了许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创新性和争议性的当代公共艺术项目。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对几个新兴媒介艺术在城市空间应用的探讨,那部分内容展现出极强的时代敏感度,探讨了技术发展如何重塑了我们与“公共”环境的互动方式。作者对于每个案例的剖析都极其深入,不仅关注作品本身的美学价值,更着重于挖掘其背后的社会文化语境、资金运作模式以及公众的即时反馈,提供了一个多维度的审视框架。这种扎实的田野调查和跨学科的视角融合,使得这本书的论述充满了活力和现实关怀,而不是停留在书斋里的空泛理论。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在“介绍”艺术,更是在“培养”一种观察世界的新视角和新能力。作者反复强调,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空间敏感度的公民。这种教育理念贯穿始终,使得全书的基调非常积极向上,充满了对未来城市生活的美好想象和建设性的探讨。它引导我去重新审视每天通勤路上看到的那些雕塑、那些广场设计,不再只是视而不见的路人,而是开始思考“为什么是这样?”“它在对谁说话?”这种潜移默化的思维转变,比任何具体的艺术知识点都更有价值。这本书就像是一副透镜,帮助我清晰地看到了我们周围环境背后隐藏的复杂意图和潜在对话,这是一种对生活质量的提升。
评分不错,下次还会关注,值得信赖。
评分艺术中的人文精神(第8版)》旨在通过艺术,培养和陶冶一个人的人文精神,作者F?戴维?马丁和李?A?雅各布斯认为:艺术中阐明价值观的方式是持久的,艺术能够通过作品表明和揭示价值观所在,而对艺术的理解,必定加深我们对价值观的理解;了解艺术、明了价值观将极大地丰富我们的生活,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本书不同于一般艺术欣赏类教科书,它试图越过艺术作品的事实层面的内容,而更接近于作品的本质,并通过对艺术形式的学习和探究不断提升我们的艺术品位,从而达到心灵的自由。
评分纸张很好。精装,大硬皮!其实不喜欢这个。但是这是好书!
评分商品给力
评分好书
评分1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34
评分写论文买来参考,很有价值的书
评分不错,下次还会关注,值得信赖。
评分《空间叙事学》既全面研究了传统的以文字写成的文学文本的空间叙事问题。也深入考察了本身就被理论家们称之为“空间艺术”的图像的空间叙事问题(跨媒介),还把研究的触角伸向了历史叙事领域(跨学科),对历史叙事的空间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龙迪勇本人的学术修养(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收藏的书、读过的书是相当多的,而他的理论修养和文学史、艺术史方面的学识在同行中也经常被传为美谈),也是他能够在如此宽阔的锋面上游刃有余的条件:只有把这个似乎形而下的问题哲学化、抽象化,才有可能潜到别人未敢到达的根源涌发的大海深处。还不错。龙迪勇,江西宜春人,1972年出生,文学博士,文艺学、艺术学博士后,先后就学于四川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现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鄱阳湖学刊》主编、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叙事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叙事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叙事学和文艺学基础理论研究,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级课题多项,论著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多项。在《文艺理论研究》、《思想战线》等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以及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等选刊转载。近年来所从事的空间叙事研究,拓展了叙事学研究的领域,是国内最早提出建构“空间叙事学”的学者。龙迪勇,1972年出生,文学博士,文艺学、艺术学博士后,先后就学于四川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现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鄱阳湖学刊》主编、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叙事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叙事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叙事学和文艺学基础理论研究,主持过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省级课题多项,论著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多项。在《文艺理论研究》、《思想战线》等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以及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等选刊转载。近年来所从事的空间叙事研究,拓展了叙事学研究的领域,是国内最早提出建构“空间叙事学”的学者。不错的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