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不知的50个脑科学知识》的语言简洁明了,结合清晰的图解,让普通读者易于接受、理解和阅读。
第一部分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
01 神经系统 2
02 神经元学说 6
03 神经胶质细胞 10
04 神经冲动 14
05 突触传递 18
06 感觉知觉 22
07 运动 26
08 拓扑映射 30
09 特殊分化的脑区 34
10 脑不对称性 38
第二部分 你的脑,你的自我 43
11 镜像神经元 44
12 连接组 48
13 具身认知 52
14 身体觉知 56
15 自由意志 60
16 性别差异 64
17 人格 68
18 脑损伤患者 72
19 意识的剧院 76
20 意识障碍 80
第三部分 思维过程 85
21 注意 86
22 工作记忆 90
23 学习与记忆 94
24 心理时间之旅 98
25 记忆(再)巩固 102
26 决策 106
27 奖励与动机 110
28 语言处理 114
29 执行功能 118
第四部分 动态的脑 123
30 细胞迁移和轴突导引 124
31 细胞死亡 128
32 突触修剪 132
33 神经可塑性 136
34 青少年期 140
35 压力与脑 144
36 脑的老化 148
37 神经退行性疾病 152
第五部分 打破定论 157
38 成年性神经发生 158
39 表观遗传学 162
40 默认模式 166
41 脑波振荡 170
42 预测误差 174
第六部分 新兴技术与挑战 179
43 神经干细胞 180
44 脑刺激 184
45 认知增强 188
46 脑扫描 192
47 解码 196
48 脑机接口 200
49 神经科学与法律 204
50 神经伦理学 208
术语表 212
现代神经科学最早可追溯到19 世纪90 年代。当时,研究人员首次指出,神经系统与其他生物一样,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一个世纪以后,老布什总统宣称20 世纪90 年代是“脑的十年”。自那以后,有关脑这个极其复杂器官的研究工作,便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了起来。有人称,这十年里我们对于脑的了解要比此前百年间的了解还要多。尽管如此,我们目前也只是略知皮毛而已,还有大量的内容等待着我们去探索与发现。
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人们已经就脑的运作机制及其生成思想和行为的方式提出了许多理论。其中有一些早期的理论虽曾盛极一时,但最终却被证实为伪科学,如19 世纪认为人格特质与颅骨形状有关的颅相学。还有一些理论目前仍是现代神经科学的核心,如认为脑是由细胞构成的神经元学说。
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对脑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普通大众开始越发地关注起神经科学,以及这些激动人心的新发现于他们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与此同时,撇开那些不实报道不提,脑研究领域炒作之风盛行。同样,关于脑的讹传也有很多,其中一些较为耳熟能详的说法最近越发受到追捧,尤其是在教育和商业领域,像是左脑掌管“逻辑”、右脑掌管“创造力”。
本书旨在提取人类百余年间从脑研究中获取的精华。书中荟萃了神经科学领域的重要理论,根据新的证据更新了旧有观念,并介绍了一些近期才产生的观点。本书力求对这些理论做出准确而简明易懂的解释,区分其中的精华与糟粕,从而让我们头脑内部的神秘物质变得不再神秘。有可能的话,我还会探讨这门科学具体是如何开展的——包括运用的技术,以及研究人员如何根据新的证据来改进旧有理论。
有人认为,人们若能更加了解脑的运作机制,就会发现生命诸重大问题的答案。实则不然,脑研究无法提供关于我们自己的所有问题的答案,或者告诉我们人何以为人。不过,它的确为我们研发出治疗许多疾病的新方法开辟了可能性,这些疾病往往使人身体虚弱,如成瘾、阿尔茨海默病、中风以及瘫痪。本书也会以谨慎乐观的态度,讨论这些可能性。
这本书的语言节奏感非常强,它不像许多专业书籍那样平铺直叙,而是在需要的时候,突然加速,将你带入一个高潮迭起的概念讲解中,而在关键转折点,又会放慢速度,让你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吸收那些新信息。我发现作者非常擅长运用对比和悖论来构建论点,比如他会先描述一个直觉上似乎成立的观点,然后立刻引入一个与之相悖的、但有确凿证据支持的神经学发现,这种“推翻固有认知”的过程,让阅读体验充满了智力上的刺激。此外,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体现了一种高度的“工具性”,它不只是让你知道一些零散的“大脑冷知识”,而是为你构建了一套分析问题的通用框架。当我遇到新的信息或生活中的困惑时,我发现自己会不自觉地将它代入书中提供的那些机制模型中去套用、去分析,这种知识的迁移能力,是衡量一本优秀非虚构作品的关键指标。这本书成功地将“知道”变成了“会用”,让那些晦涩的脑科学概念,转化成了可以提升生活质量和自我认知的实用工具,这一点,是它远超其他同类读物的地方。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吸引人,封面那种低饱和度的蓝色调,配上简洁的几何图形,初看之下就给人一种严谨又充满现代感的印象。我刚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拿在手里的质感取悦了,纸张的克重恰到好处,翻页时带着一种微小的沙沙声,而不是那种廉价的“哗啦”声。阅读过程中,我注意到作者在内容编排上的用心,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设计得非常平滑,即便是跨越不同主题时,也能找到一个巧妙的逻辑衔接点,让人不知不觉中就读到了更深处。特别是那些图示和图表,它们不是简单地填充空白,而是真正起到了解释复杂概念的作用,比如在描述神经元连接方式时,那个三维的示意图,清晰得让人一眼就能抓住核心。这让我觉得作者不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更是学习路径的精心规划者。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那些艰涩理论时所采用的类比手法,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那些比喻既生动又贴切,成功地将抽象的大脑运作过程拉到了日常生活的经验层面,极大地降低了我的阅读门槛。总的来说,从视觉体验到阅读体验,这本书都传递出一种高品质的制作水准,让人愿意花时间去沉浸其中,细细品味每一个知识点的打磨。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巧妙地平衡了学术的严谨性与大众的可读性,达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平衡点。我发现它在结构上遵循了一种“由宏观到微观,再由微观回归应用”的递进逻辑,很少有科普读物能将这种层次感把握得如此到位。例如,当它介绍到某一特定脑区的功能时,会先用一个极简的概述定调子,然后立刻引入几个具体的、可以被日常观察到的行为例子,紧接着才开始深入剖析支撑这些行为的分子机制,这种布局有效地避免了读者在信息洪流中迷失方向。让我特别称赞的是,作者在引用研究成果时,那种克制而精确的态度。他不会为了追求耸人听闻的效果而过度夸大某一发现的意义,而是会清晰地指出该研究的局限性,甚至会提及学界中存在的不同观点。这种严谨的学术诚实感,极大地增强了读者对内容的信任度。阅读过程中,我仿佛不是在一个人的演讲下听讲,而是参与了一场高质量的学术研讨会,听到的信息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并且时刻保持着对知识边界的清醒认知,这对于一个追求高质量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颠覆性的体验,它彻底改变了我对自身“心智”运作模式的固有看法。此前,我习惯于用“感觉”和“直觉”来解释很多行为的根源,但这本书却像一个冷峻的工程师,揭示了在我们意识表层之下,那些看不见的、却精确运行着的生物学算法。它对“习惯形成”和“记忆重构”的讲解尤其震撼我。书中描述了大脑如何高效地自动化处理信息,以节省宝贵的认知资源,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每天重复性的工作和行为,原来很多所谓的“自由意志”下的选择,其实都是大脑在后台执行的节能模式。更让我警醒的是,书中对“认知偏见”的剖析,它不是简单地列举清单,而是追溯到了进化适应性的根源,解释了为什么这些“不理性”的思维捷径在远古生存环境中是必要的,但在现代社会中却可能成为障碍。这种历史的纵深感和对个体行为的穿透力,让我读完后,看自己的日常决策,都多了一层冷静的、科学的审视滤镜。这不仅仅是一本知识书,更像是一本行为学的“使用说明书”,但它的说明书是基于分子层面写成的,非常奇特而有效。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像一把精巧的瑞士军刀,一下子打开了我对“思维”这个概念的全新认知框架。我以前总觉得脑科学是那些深奥的、只有实验室里的人才懂的学科,但这本书却用一种近乎讲故事的叙事方式,把那些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和电信号传导,转化成了充满戏剧张力的情节。比如,书中对“决策疲劳”的阐述,简直是神来之笔,它直接解释了我为什么在下午四点以后做任何决定都像是在原地踏步,那种从生理机制层面给出的解释,远比我之前归咎于“意志力薄弱”要来得有说服力得多。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把一个看似枯燥的神经递质,描绘成一个在脑内辛勤工作的信使,有它的兴奋期,也有它的倦怠期。这种拟人化的处理,让阅读过程充满了乐趣和代入感。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没有止步于描述“是什么”,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会这样”,并且很巧妙地结合了历史上的经典实验,让读者能看到知识是如何一步步被验证和修正的,这种对科学探究过程的尊重,使得整本书的论述显得格外厚重和可信,完全不是那种空泛的科普读物能比拟的。
评分很好的书,内容有意思,印刷也不错,快递很快,非常满意。
评分在京东上买书真的方便快捷,买到的还是正版书。
评分《你不可不知的50个数学知识》中,Tony Crilly通过50篇精炼的小文章阐述了数学中的50个概念,完美综述了这门令人生畏却又至关重要的学科,这些知识含古涉今,内容深入浅出,既道理论,也讲实践,让我们对自己所处的世界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评分值得一看,正版,内容不错
评分非常好,内容充实,京东速度很快.
评分非常开阔视野的一本书,没有专业的公式和证明,更多是插图和描述讲解,读完了可以在饭桌上得瑟一下了,哈哈
评分写的不错,通俗易懂,确实不错!
评分京东你个大沙包,打星填印象标签还不够,非得凑够10个字评价?我要问候奶茶妹妹
评分还不错,到时货的时候书都是很新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